《壮志热血酬国企》充满了时代气息。所有经历过那“激情燃烧岁月”的人们读了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主要子公司之一,沈阳黎明航空公司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肩负着为共和国提供航空动力的重要使命。《壮志热血酬国企》作者贾东晨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述了林左鸣与黎明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不辱使命,从窘迫求生到扭亏脱困直至发展腾飞的变革历程,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大型国有企改革进程和我国航空工业历史与未来的读者们研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壮志热血酬国企(回眸中航工业黎明公司的世纪变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贾东晨 |
出版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壮志热血酬国企》充满了时代气息。所有经历过那“激情燃烧岁月”的人们读了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主要子公司之一,沈阳黎明航空公司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肩负着为共和国提供航空动力的重要使命。《壮志热血酬国企》作者贾东晨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述了林左鸣与黎明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不辱使命,从窘迫求生到扭亏脱困直至发展腾飞的变革历程,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大型国有企改革进程和我国航空工业历史与未来的读者们研读。 内容推荐 《壮志热血酬国企》充满了时代气息。所有经历过那“激情燃烧岁月”的人们读了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感谢贾东晨同志有心“记录下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的点点滴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国企经历了由共和国的骄子到市场经济的弃儿,再重新学习,适应市场,走向发展的艰难、曲折且痛苦的征程。而作为军工企业,更是在渡过了20年“要忍耐”与“想干事”的纠结、挣扎与奋斗之后,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空前严峻的挑战。这两大转变在世纪之交集中地展现了出来,这是一个既痛苦又令人兴奋不已的过程。贾东晨和他的战友们在黎明公司这个舞台上亲历了这两个转变,并为之付出了极大的汗水和心血,奉献着忠诚、热爱、智慧、才华乃至生命。共和国不会也不应忘记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 林左鸣同志曾受命先后在两个非常困难的大型国企担任主要领导。他高举改革的旗帜,率领广大干部职工以“背水一战、绝地反击”的气概、“壮志热血酬国企,赤胆忠心兴中华”的豪情,从转变观念入手,大刀阔斧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不等不靠,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终于创造了奇迹,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获得了新生,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创造了许多管理改革的新鲜经验。 《壮志热血酬国企》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发行。 目录 一、国企啊,国企! 国企的窘境 工人“度假”村 从“官办”到国企 军转民的不归路 国企“上甘岭” 打响脱困突围的发令枪 黎明往事 自揽民品的兴起和终结——公司穷、分厂富、车间花钱没有数 黎明人的回忆 卖西瓜的故事 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厂房里的“大冰川” 工资“在途” 女同志留守 大学生外流 国企烙印 希望与现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民品线的坚守 上级领导的关切 黎明往事 我的车间主任情结 黎明人的回忆 十年回味(节选) 三、小白楼的灯光,点燃了黎明的希望 黎明前的寒意 新经理林左鸣 老同学相见言欢 惊奇连连 “十日谈” 小白楼的谈话 “三盏灯”——思路纲要 “思路纲要”续篇 黎明往事 小白楼的沿革 黎明人的回忆 国企改革的艰难(节选) ——林左鸣到拘留所“解救”厂长 四、改变命运的五十天决战 决战时刻,靠前指挥 鼓士气也鼓官气 突击大干战犹酣 大干协奏曲 一块脏抹布引发“6S”管理 三本书和三张表 黎明往事 不夜的厂区 小事三件皆令我感动 ——来自大干现场的报道 黎明人的回忆 难忘的一次现场慰问 有望喽,黎明 五、在观念碰撞中把心连在一起 从“论权威”到树权威 质量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设“双百”专家津贴引发的震撼 客户就在你的身边 黎明往事 “光荣与梦想工程”的遗憾 黎明人的回忆 分配改革引起的家庭论战 六、产业重组与再造 航空主业的确立 燃机产业的重生 进军服务业 拯救铝窗产业 黎明干校 黎明往事 黎明国际酒店创业历程 黎明人的回忆 黎明第一座五星级酒店 七、拓展海外市场 世界如此靠近 从“三来加工”到国际合作 汇聚英才谋大业 迎宾也是生产力 新老经理戮力同心 决策的魄力 重大事件激励我们奋起 黎明往事 黎明公司的国际合作历程 与德国MTU公司的合作洽谈 八、转包生产的创业会战 NPI小组 面授机宜、重任在肩 搭建班子、筹划工作 老经理的兴奋点 为取真经奔西南 得真经胸有成竹 首创招聘之先 别样的培训、新奇的军训 首件研制攻坚 首件胜利交付 技改建线出奇制胜 黎明人的回忆 经风雨见彩虹 ——周年随想 三十三军的故事 九、改革先锋“直挂云帆济沧海” 新机制新管理 新厂房新形象 创建转包厂 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兵良将 惊奇连惊喜 激励的动力 创建新线、拓展能力 精神的力量 新世纪新希望 向转包厂轻轻挥手 黎明往事. 精神激励是永远的记忆 ——“骁勇先锋”、“百折不挠”、“广厦鲁班”的故事 十、洋为中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创建项目管理 “6S”管理 “6σ”管理 制造技术提升 转包厂的管理创新 从诚信事件中受到深刻教育 黎明往事 客户代表致黎明公司领导的信件 关于安装边问题的批示 “诚信”的思考 十一、重拳出击整顿质量 质量阵地频频失守 “刺刀见红”夺失地 整顿质量抓典型、抓干部 正负激励并行重奖重罚并举 走访外场客户 供应链延伸管理 对服务“老兵”的敬意 黎明往事 黎明人的质量观 “红帽子”队的特殊待遇 十二、核心主业重归正位 定位核心专长和产品 生产线专业化分工与重组 整合技术中心 内部整合脱胎换骨 招聘干部搬掉铁交椅 名利双收凝聚人气 黎明往事 “甩图板”工程 十三、企业文化是公司的力量之源 企业文化的思考 把CIS引进黎明 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厂服与裘皮大衣” 形象建设 外商的“三个没有想到” 传统教育 “企业三轮说” 重铸黎明魂 黎明往事 从“灰姑娘”到“俊姑娘” 十四、敢为天下先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企业深化改革的种种探索 主辅分离、改制势在必行 黎明辅业改制的思考 改制突围 改制成功源于创新思维 黎明往事 黎明第一个股份制改造企业 十五、财务管理变革的艺术 “谈钱色变”的时节 财务变革从改变观念开始 财务垂直管理就是集权 “现金为王”的商业秘诀 改组改制考验财务 财务视角看改革 黎明人的回忆 林左鸣在财务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林左鸣总经理给刘宏总会计师的一封信(节选) 十六、企业家特质与改革的艺术 闽商特质 儒将风格 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企业家精神特质的内涵 无情管理有情关怀 用人不疑言传身教 树正气立孤臣 管理的艺术 哲学思维 改革的艺术 人才观念 黎明往事 品茶论管理 和林总在一起的两件小事 十七、新黎明,新未来 新世纪的感觉 新黎明的人气 新黎明的骄傲 黎明人,雪夜送别林左鸣 新黎明,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新黎明的启示 黎明往事 林总,常回家看看 黎明人的回忆 一份“永远”的纪念 黎明,我伴您一路走来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国企的窘境 世纪之交,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某种程度上已经威胁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姓“公”姓“私”的大辩论。1998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把姓“公”姓“私”的争论视为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1992年关于姓“社”姓“资”的讨论之后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交锋,而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则表明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骤然爆发以及国内市场的空前萧条,却“意外”地让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造进程突然提速。 是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出炉,各项数据表明,局势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只有3.29%,大大低于一年定期的存款利率。在39个大行业中,有18个是全行业亏损,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总额已占到所有者权益的1.92倍,这表明,企业自有资产不足以抵偿债务,换言之,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有关部门在一份提交给国务院的报告中以一系列数据证明,在其他一切条件(包括劳动时间、税收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与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相比,国企的劳动成本要高出许多,这就是国企在市场竞争中无法保持优势的一个主要原因。 《远东经济评论》断言,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艰难的旅程:“这已不是秘密,中国需要对更多的国有企业进行结构改革,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么痛苦。不进行结构改革,中国只会是越想捞回损失却损失得越多,最后连老本都赔上。” 工人“度假”村 当改革开放在东南沿海一带蓬勃发展的时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企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沈阳,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相对比较集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在那些改革开放的岁月里,国有企业受制于观念、机制和体制的束缚,拖动着笨重的身躯,试图适应经济改革和商品经济的浪潮,终因无法克服的诸多因素和困难,在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败下阵来,国企的运营和生存面临严重困境,可谓哀鸿一片。 当时有坊间民谣描述沈阳市国企的境况,被称为“关。门一条街,停工一大片”。“一条街”是指地处大东区东北大马路,这条街两侧的十几家国企和集体企业几乎没有一家能盈利和准时开工资的;“一大片”是指位于沈阳著名的工业区——铁西区建设大路周围的几十家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些企业几乎全部亏损或停产,只好给职工放假,偌大一个居住几十万工人和家属的“铁西工人新村”变成了工人“度假”村(意指工厂停产或半停产,大部分职工待岗不上班了)。个中的辛酸和艰难,只有亲历过的人们才能体会。 当年,代表工业化特征的高大厂房和林立的烟囱,曾经是老工业基地的引以自豪的亮点。忆往昔,浓烟滚滚、马达轰鸣、产销兴旺、人声鼎沸的喧闹厂区,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生动写照;而此刻,悄无声息的厂房和不再冒烟的烟囱,仿佛定格成一幅幅“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画面。据说那几年的区域性环保排放指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成为流传下来的冷笑话。由于运营困难和缺乏资金投入,各企业的技术研发基本停滞,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全面停顿。随之而来的是,从业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P3-5 序言 贾东晨同志的力作《壮志热血酬国企》充满了时代气息。所有经历过那“激情燃烧岁月”的人们读了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感谢东晨同志有心“记录下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的点点滴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国企经历了由共和国的骄子到市场经济的弃儿,再重新学习,适应市场,走向发展的艰难、曲折且痛苦的征程。而作为军工企业,更是在渡过了20年“要忍耐”与“想干事”的纠结、挣扎与奋斗之后,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空前严峻的挑战。这两大转变在世纪之交集中地展现了出来,这是一个既痛苦又令人兴奋不已的过程。贾东晨和他的战友们在黎明公司这个舞台上亲历了这两个转变,并为之付出了极大的汗水和心血,奉献着忠诚、热爱、智慧、才华乃至生命。共和国不会也不应忘记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 林左鸣同志曾受命先后在两个非常困难的大型国企担任主要领导。他高举改革的旗帜,率领广大干部职工以“背水一战、绝地反击”的气概、“壮志热血酬国企,赤胆忠心兴中华”的豪情,从转变观念入手,大刀阔斧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不等不靠,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终于创造了奇迹,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获得了新生,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创造了许多管理改革的新鲜经验,例如,黎明公司践行的“6S”管理就被集团公司在推进“一流环境建设”时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左呜同志在黎明公司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与干部职工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他强力推进改革的勇气和智慧跃然纸上,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今天,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有企业无论是规模、效益,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企要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将要面对许多新的、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必须继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问题与矛盾,求得发展。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我们现在重温世纪之交那段尚未远去的历史,希望能进一步激发人们深化改革的激情和创新超越的勇气与智慧,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后记 作为黎明公司的一员,我有幸成为世纪之交振兴国企、管理变革和黎明再造的亲历者,耳闻目睹了黎明公司从人员观念转变到企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 如果说企业是一艘市场大洋中的航船,那么黎明的航船经历了企业发展的惊涛骇浪和艰难曲折的航程,经受了企业运营的风雨飘摇和商海沉浮的考验,直至今日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们的船长——林左鸣总经理在黎明公司四年的卓越工作。 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他给我们展示了新的思想天地和力量,使人们的观念与时代同步;他在转变老国企观念的过程中,用系统的理念引导、启发众智、拓展视野、放眼外部世界;他发挥管理团队的潜能,让每个人充分展现才干,感受成就、感受业绩;他描绘企业未来的蓝图,使我们明确了发展和努力的方向;他以振兴国企为己任,积聚志同道合的精英们发愤图强,演绎着由脱困扭亏到变身强企的神话,直至最后成功建立了一个能与任何所有制形式相竞争的机制。因此我们敬佩他,敬重他,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追随他。 当我们回顾黎明公司发展改革历程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许多与当期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的调整变化同步,值得注意的是林左鸣的很多决策都在后来的国内外诸多经济重大事件和重大经济政策调整中得到了印证。他总是站在思想和文化的制高点上思考着治企方略,总是与国内的相关政策相伴而生,总是和国际上重大的经济事件相随,甚至走在了前面,颇具前瞻性。 当林左鸣把国际航空转包合作业务作为黎明公司的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许多人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深层次的意图,直到不久以后,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我们才知道中国企业进入全球经济时代的来临,那时我们的国际业务已经初具规模;当林左鸣把主辅分离、改组改制在毫无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索实施的时候,许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为主营业务减负的一个举措而已,甚至有人还乱评为不务正业,后来国务院下达相关文件之后,方才悟出这是意义重大的事件,这是国企又一领域的新变革;当林左鸣坚持黎明再造和管理改革要从创建全新机制开始的时候,许多人并不以为然,只有当我们发现所承袭的苏联完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体制正在制约着企业发展,而欧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管理值得参考和借鉴并在企业管理上实施与国际接轨,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当林左鸣在黎明发起转变观念大讨论的时候,许多人没有想到黎明的巨变源于此,试想还有什么能比思想理念与企业的变革同步更具深意,这是黎明走向未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财富。 企业的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始终贯穿于林左鸣在黎明的思考和行动之中。他从未把产品和产业划定为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类别,而是以完全的市场理念和客户意识来对待所有的产品和产业,因而就有了相应的对策和行动。这对于今天的产品和技术竞争态势仍具实际意义。航空工业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业已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将由原来的挑战独家配套交付,逐步延伸到挑战行业内的封闭配套交付,进而演化为其他行业的各类企业加入竞争序列,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而黎明在观念、技术和能力条件上,已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真正做到国企要成为国家意志和实力的体现。 这就是林左鸣深远的目光和非凡的作为,是他带领那些勇于国企改革实践的精英群体的历史性贡献。 转瞬间,十年过去了。黎明和所有的国企一样在发展中前行,过去的种种记忆反而格外清晰。 当年,在我挥手告别自己亲手创建的黎明航空转包制造厂的那个难忘的时刻,我就默默地立下了一个心愿,要写一本书——记录那个刻骨铭心的激情变革和拼搏创业的经历,要记录下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的点点滴滴。告知后人我们当年的拼搏历程和黎明船长的故事。 十年来,我一直在整理自己的工作记录和照片,收集相关的报纸刊物和文件资料,以及和有关人员的谈话、回忆记录等。本来是打算要在退休以后再慢慢做的事情。恰是在元旦和春节的聚会中,大家谈起了当年的话题,对本书有期待更有鼓励,给了我立即投入写作的勇气。当我独自凝思在回忆里的时候,当年的情景恍若眼前,记忆之笔也流畅了起来,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是一气呵成了这本《壮志热血酬国企——回眸黎明公司的世纪变革》的纪实写作。 我特别感谢老领导们对本书写作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提供的详尽素材至为珍贵。他们分别是:谢瑞福——重归航空主业部分和校审工作等;张维仲——企业文化部分、企业改制工作等内容;白永祥——质量整顿部分和光荣与梦想等内容;曹桂平和黄继文等同志——财务管理变革部分等内容。此外,石钟华、周贺花、倪国雄、宋保全、崔荣繁、周春华、尹臣贤等人都提供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回忆内容,本人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特别感谢《中国航空报》刘文波同志为本文的连载和全文审校所给予的指导,这对于像我这样从事技术工作出身的笔者弥足珍贵。 本书的写作,对我这个新手而言,面临的新课题真是不少,难免会有谬误,恳请读者予以指正。 谨以此书献给为国企变革付出努力的人们! 书评(媒体评论) 国企变革与崛起是新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作为航空工业资深老国企的黎明公司,在林左鸣的领导下,历经艰难的扭亏脱困、成功实施改革再造,焕发出新的活力,颇具代表性,至为经典。“壮志热血酬国企,赤胆忠心兴中华!”是林左鸣为首的精英团队肩负国家责任和振兴国企决心的真实写照。《壮志热血酬国企》作者贾东晨以亲历者饱含激情的笔调,再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奋斗历程。 ——中航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 黎明公司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摇篮”,长期以来备受瞩目。当年在黎明的运营滑落到低谷、几临绝境、险象环生的时候,林左鸣临危受命,誓与黎明共荣辱,他激情进取,改革创新,唤醒了黎明,使企业脱困腾飞,迎来了发展的曙光。贾东晨以个人亲历所见所闻.记录了黎明人在困难中的艰辛,变革中的奋起,发展中的神奇。纵观国企改革发展,同黎明一样都走过了跌宕起伏、撼人心魄的变革历程,《壮志热血酬国企》正是这段历史的缩影。 ——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大响 我经历和参与黎明公司的世纪变革,直接感受了全过程的创造性和示范性。是林左鸣率领黎明员工以三项制度改革重锤砸碎了桎梏黎明发展的锈锁,创造了企业崛起的奇迹,体现了探索者的胆识、企业家的壮志和文化变革的力量。《壮志热血酬国企》作者贾东晨以亲历者的视角回望历史、还原真实,讲述黎明华丽转身背后的生动故事。黎明人的这些深情记忆,为研究和思考黎明腾飞的成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位和可能。 ——中航工业黎明原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宋光成 贾东晨《壮志热血酬国企》纪实长篇,让思绪和记忆又回到了世纪之交,林左鸣带领我们激情变革的岁月里。当年的那些激动人心的种种往事,我也曾亲身感受,历历在目,终身难忘!黎明公司通过改革再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常人难以想象。从中体现了企业家的政治智慧、商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士大夫风范。黎明公司的成功变革对行业内外的影响,对国企集群的示范作用无可估量,黎明既是国企的标本,也是标杆! ——中航国际监事会主席中航工业黎明原董事长总经理 姜伟 中航工业黎明的世纪变革,实现了企业重生和企业再造。这是林左鸣带领黎明人创造的奇迹,其中格外引入入胜的是在改革过程中,那些凝聚人心的举措,转变观念的做法和企业文化的培育,以及管理改革的具体实施等等,成为国有企业脱困、改革、发展的最为经典之作。贾东晨的《壮志热血酬国企》一书,再现了世纪变革的种种神奇,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变革的岁月。这本书也必将成为我们国有企业今后在改革、发展、壮大过程中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中航工业黎明原董事长总经理中航工业发动机总经理 庞为 十年前,林左鸣总经理带领黎明航空人的激情变革及其成果,对整个国企的影响力和指导意义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国企变革的经典案例!组织的信任和历史的机缘让我加盟黎明,并接过黎明改革发展的重任,传承当年的改革思想和创新理念,在继承中持续创新。贾东晨同志以亲历者的身份写就《壮志热血酬国企》,记录了那个世纪变革的全过程,展示了国企变革的历史场面。值得我们国企管理者认真深入研读! ——中航工业黎明董事长总经理 孟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