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描述高尔基少年时代出外谋生的苦难历程。主人公阿寥沙刚满十一岁,就离开抚养他长大的外婆,外出独立谋生。他当过皮鞋店和圣像作坊里的学徒,轮船上的洗碗工,还在当绘图师的表舅家里当过帮工。他历经坎坷,饱尝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寥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读书激发了阿寥沙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五年后,主人公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最伟大的奠基者。《在人间》描述高尔基少年时代出外谋生的苦难历程。主人公阿寥沙刚满十一岁,就离开抚养他长大的外婆,外出独立谋生。他当过皮鞋店和圣像作坊里的学徒,轮船上的洗碗工,还在当绘图师的表舅家里当过帮工。他历经坎坷,饱尝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寥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读书激发了阿寥沙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五年后,主人公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希望高尔基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能让广大读者朋友受益无穷。
于是我就到了这里,并成了一名学徒工。我在城里中心大街上一家“摩登皮鞋店”里当“伙计”。
我的老板是个身材圆乎乎的小个子的人,脸色发灰,牙齿发黄,眼中布满眼屎。我总觉得他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就朝他做鬼脸。
“不要做鬼脸。”他轻轻地,但是坚决地对我说。
一想到那双混浊的眼睛在看我,我就恨,我不相信它们能看见,也许老板只是猜测我在做鬼脸。
“我跟你说过不要做鬼脸。”他强调,声音更轻,那两片厚唇几乎没动。
“别挠你的手,”他干巴巴地低语,“记住,你是在本城中心大街上一家第一流的店里干活。小伙计就得像雕像那样,站在店门口一动不动。”
我不知道“雕像”是什么,我也不能不挠手和双臂,因为我的两只手,直到胳膊肘那儿,长满了红斑和烂疮,疥癣虫咬得我奇痒难熬。
“你在家里是干什么的?”老板瞥了一眼我的双手,问道。
我跟他讲了,他晃动着长着一头灰色头发的圆脑袋,傲慢地说:
“捡破烂还不如要饭的,还不如偷东西的呢。”
于是,我不无得意地说:“我也偷过东西。”
一听我的话,他就伸过两只手往一张柜台上一摁,就像猫伸出了两个爪子,吃惊地睁大他那双瞎子似的眼睛瞪着我,嘶哑地说:
“什一么!你说你偷过东西?”
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
“唔,那倒是小事。可是你如果在我的店里偷鞋子、偷钱,我就会把你送进监狱,关到你长大。”
他不动声色地说了这番话,但是可把我给吓坏了,因此我也就愈发地不喜欢他了。
除了老板,在这家店里做买卖的还有我的表兄,亚科夫家的萨沙和大掌柜,一个脸色红润、动作利索、喜欢唠叨的人。萨沙穿一件褐色的长礼服,里面衬着胸衣,脖子上系着领结。他傲气十足,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公带我去见老板那天,老板让萨沙帮助我学习做买卖,萨沙趾高气扬地把眉头一皱,说:
“那他首先得学会听我的话。”
外公把一只手放在我头上,使我弯下脖子。
“要听他的话,无论年龄还是职务,他都在你之上。”他说。
萨沙瞪着两只眼睛,教训我说:
“记住外公的话!”
打从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充分利用他比我大的优势。
“萨沙,别瞪着眼!”老板警告他。
“我——一我没有。”萨沙低下头说,可老板并不就此罢休,“你别老拉着脸,顾客会误认为你是只公山羊的。”
大掌柜谦卑地笑着,老板丑陋地龇牙咧嘴,萨沙脸涨得通红,躲到柜台后面去了。
我不喜欢这些话。这些人用的许多字眼我都听不明白,有时我觉得,他们说的似乎是外语。
每当一位女士进店的时候,老板便从口袋里抽出一只手,轻轻地摸摸髭须,满脸堆起甜蜜的微笑,现出无数的皱纹,可是那对瞎子似的眼睛却没有一点变化。大掌柜挺起身子,两个胳臂肘贴住腰部,双手恭敬地摊在空中。萨沙眨巴着眼睛,竭力想藏起自己一对金鱼般的眼睛。我却站在门口,偷偷地抓挠双手,留意着他们做买卖的一套规矩。
大掌柜总是跪在地上,张开五指替女士试鞋。他的手在发抖,触摸那双脚的时候好像唯恐把它们碰断似的,尽管那双脚通常都很肥胖,好像一个倒置的歪脖子酒瓶。
有一次,一位女士不停地抖动她的脚,缩起身子说:
“唉哟!你弄得我痒酥酥的!”
“这只是出于礼貌。”大掌柜机灵而热情地解释说。
看他那纠缠女士的样子,真叫人好笑。为了不笑出声来,我不得不转过脸去。可是我憋不住,还是要转回头来,大掌柜做买卖的手法确实可笑。与此同时,我又觉得,我永远也学不会那么彬彬有礼地张开手指,那么灵巧地把鞋子穿到别人的脚上。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