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与反抗
美利坚民族诞生了。他们虽然具备了一个独立民族的特征,毕竟与英吉利民族颇多相似,而且他们向来是英王的臣民,忠君思想不可谓没有。他们最后之独立并非完全自愿,而是“逼上梁山”的结果。逼迫者,就是他们的母邦——英国人。英国人逼反了北美13块殖民地,这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起因。
杀鸡取卵 英国建立殖民地是为了英国,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后,英国人就毫不客气地把它当作了金母鸡,想了很多掏金蛋的法子,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也是最简便的一个:征税。英国人在殖民地设立了许多海关,向进入殖民地的商品征收关税,再把税收送回英国。
第二个方法是控制殖民地的运输和贸易,替英国庞大的商船队和商人们挣钱。
早在克伦威尔时期,英国人就颁布了《航海条例》,禁止外国不经英国政府许可与英国殖民地贸易,外国商品如果想输入殖民地,必须由英国船来装。接着又弄出了一个《列举商品法》,规定殖民地的商品如烟草棉花等只能卖给英国,如果想卖到外国去,也得先卖给英国商人,再由他们去卖。后来还搞了个《主要商品法案》,规定殖民地从欧洲进口的绝大部分商品都要先在英国港口卸下,英国人先征它一大笔税才能运往殖民地。
英国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对外贸易,还想把它们彼此之间隔绝开来,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间互相销售羊毛、棉纱等,好让英国产的这些东西垄断市场。当英国人看到殖民地有什么商品能危及英国本土生产的同类商品时,就极力限制甚至禁止生产。
例如殖民地本来产铁,凭他们的技术生产几个铁钉当然不在话下,现在只能把铁运到英国去,让英国人打出铁钉来,再卖给殖民地,这当中两次横贯大西洋,那成本要增加多少!英国人却从中捞了三次利润:两次海运加一次把铁打成铁钉。
如果英国人这些损人利己的玩意全都严格执行的话,殖民地人民早就会起来反抗了,但他们没有,因为那时英国人还没有在殖民战争中取得胜利,还有西班牙、荷兰、法国这些殖民对手。他们必须先集中精力打败这些对手,所以对殖民地人的“违法行为”往往睁只眼闭只眼。
到1763年,英国终于彻底击败了最后的殖民对手法国,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动权牢牢抓在了手中,再也不担心有对手来与他们争抢殖民地了,英国人开始回过头来一心一意对付殖民地,看从这里可以多弄些什么。
这一年,英国颁布法令,禁止13块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区。这些地区,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往西直到密西西比河以东,都是英国打败法国的胜利果实。本来鼓励这时根本没有闹独立、还是英王臣民的殖民地人民到这片广大的新领土去开垦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国政府不但不鼓励,反而禁止,这可把殖民地的人民气坏了。尤其是当他们知道英国之所以这样不讲理,是为了让英国皮毛商人独占与印第安人的毛皮买卖时,更是被气得吐血。
接着又有了第二个法令《食糖条例》,对从西印度群岛输往殖民地的糖征收高关税。为了征收到这些关税,英国人派了军舰在海上巡逻,大抓走私分子。这样,原来很大程度上是靠与西印度群岛走私发展起来的殖民地经济,顿受打击,一时工厂关门,船员失业,沿海经济一片萧条。
第三个法令是严禁殖民地发行自己的纸币。这一向是殖民地的权利,新法令等于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纸币变成了废纸。
狂妄英国人啊,压根儿想不到一向驯良如绵羊的殖民地人民真的敢起来反抗。
揭竿而起 1765年3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印花税法》,规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从报纸、书刊、债券、执照到各种证书,都要交“印花税”。
在此以前,殖民地人民虽然受尽了英国人的压榨,但税却一直只要交一项:关税。现在平白多了一项,等于是从他们口袋里硬抢钱。他们终于忍不下去了,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发般喷将出来。
《印花税法》刚一颁布,殖民地人民立即冲上街头,大搞抗议,高呼口号:“要自由,不要印花税!”“英国佬滚回去!”。
后来搞街头反抗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有领袖欲的人就站出来,发表演讲,号召人们跟着他们干。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个反抗组织,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从康涅狄格到纽约,自由之子成群结队地捣毁存放印花税的地方,甚至火烧总督府。他们把许多英国税官脱了衣服,涂上沥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变成“鸟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对了,把人用沥青变成“鸟人”,是美国公众用来对付坏蛋的老办法,大家可以从马克·吐温的《哈克利贝·芬历险记》中读到这样的情节,十分有趣。
我们在前面说过,殖民地的议会是由殖民地本身选出来的,议员当然也在要交纳印花税的人之列。虽然他们是上流人士,不少人颇有些忠君思想,但涉及钱时就顾不得许多了。弗吉尼亚议会首先发难,通过一项决议,宣称英国议会向殖民地征收印花税是非法的。一周后,马萨诸塞议会也通过了类似法案。它还发出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倡议:请其他殖民地派人一起来共商大计。
这年10月,9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举行大会,通过了《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及其不满原因的宣言》,或称((权利与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国议会无权向殖民地人民征税,因此必须废除《印花税法》,同时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进行自由贸易的法律。
在会议上一个叫加兹登的议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
这句话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与英国人从名称上区分开来,殖民地人民终于有了自己民族的名号American,现在通译作美国人。
其他没有派代表参加大会的殖民地也致信同意宣言,全部13个殖民地第一次团结起来。这为以后的独立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各个殖民地团结起来后,采取的第一个统一行动就是抵制英国货。原来殖民地人民喝的是英国茶,穿的是英国布,连屋顶上的铁皮都是英国的,英国人每年要从殖民地捞取数以万计的利润,这就是它要搞殖民的目的。现在殖民地抵制英货,一下把那些利润冲没了,英国人岂不害怕!而且人家又不跟他们打架,只是不买他们的货,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给英国造成的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大批替殖民地生产产品的工厂关门大吉,大批工人失了业,工厂主和工人都起来反对印花税。
内外夹攻之下,英国政府被迫让步,在印花税法案颁布一年之后就废了它。虽然已过了一年,印花税却一分钱也没征收到,反浪费了印刷费,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英国政府可没因此放弃在殖民地讨便宜的想法,贪婪的本质决定了它随时都在打鬼主意捞钱。《印花税法》废除一年多一点后,英国议会又抛出了《唐森德条例》,中心是向所有殖民地从英国进口的商品征收进口税。他们也许想,我们一直在征收关税,现在人口税也是关税的一种,殖民地总没话说了吧。
他们又打错算盘了,从抵制印花税中殖民地人民已经看到英国佬不过是银样蜡枪头,用不着害怕,抵制的好处明摆着,为什么不干?
又一次抗税高潮兴起了,波士顿市民首先起来反《唐森德条例》,马塞诸塞殖民地的议会正式声明,英国无权向殖民地征收任何税。
为了征税和反击反征税,英国人终于诉诸暴力了。他们派出了巡逻艇在殖民地各港口到处搜索,一边收税一边没收没交税的货物。
殖民地人民决心以暴抗暴。当税官驾着巡逻艇去没收抗税的货物时,他们就来个以众凌寡,大伙儿蜂拥而上,把税官痛打一顿,把货物抢回来,还把税官变成鸟人游街。
反抗的中心是波士顿,这里是英军驻防的中心,也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中心。1770年3月,正是这里发生的波士顿惨案使殖民地的反英斗争进一步扩大。
P11-15(《美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