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渐渐过去了,小哥伦布长大了,他已经是一个中等身材结实的小伙子了。只是他的蓝眼睛还是那样明澈、晶亮。
哥伦布开始孜孜不倦地学习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以及航海技术。他那只放贝壳的小木箱,已经换上了有关航海和船舶制造的书籍,还有一些地图,自己的笔记,其中还有一本他最喜爱的读物,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
自从德国人谷腾堡在1445年利用铅字发明活版印刷术以后,虽然已经过去了20年,但是印刷的书本还是非常珍贵,只有相当富有的人才买得起这种书。
哥伦布自然是买不起的,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叔叔叫做巴罗尼,巴罗尼是一位见多识广的商人,家里收藏着很多书籍,为人很亲切,也很喜欢聪明好学的哥伦布。
哥伦布想要看什么书,直接找巴罗尼叔叔借就可以了,不管多珍贵的书,巴罗尼叔叔都会借给哥伦布看,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哥伦布必须要看得懂才行。
在罗马帝国时代拉丁文被定为国语,但是这门语言无疑是十分难学的,不管是读或写都相当困难,然而,如果不学会拉丁文就没有办法读书。哥伦布在工作之余,开始尽量抽出时间学拉丁文。他的家庭虽然不是十分富裕,但是父亲却开明,他知道儿子的心愿,也尽可能地帮助儿子成才。
因此,哥伦布14岁的时候,父亲将他送到了热那亚一所不错的学校巴比亚学校进修。哥伦布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而一旦会一点拉丁文了,他就翻弄那本好不容易借来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曾经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即今中国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他们回家后,小马可·波罗天天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
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10多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
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都不知去向了。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木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
马可·波罗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4个寒暑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
马可·波罗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马可·波罗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
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24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