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订版)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李小龙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截拳道之道》是在李小龙逝世后由其遗孀琳达女士与武术理论作家吉尔伯特强生合作,根据李小龙生前武学与哲学笔记手稿整理而成,并由李小龙截拳道大弟子伊诺山度审订。该书囊括了李小龙生平武学与哲学理论的精华,并收录了大量李小龙的武学笔记手稿,出版后立即风靡东西方,被译成九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迄今为止已印刷四十余次,被西方武术界奉为“武术圣经”。

作者简介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
  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中。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译者简介
  杜子心,原名李志雄,1954年出生于台湾南投武术家庭。台南成功大学研究所毕业,后任专科学校科主任。李氏年轻时习武,且博览武术群籍,对不同门派之武术,皆有深入钻研及独到见解。
  罗振光博士,“彼岸文化”创办人,人力资源培训专家。曾习咏春拳、泰国拳、巴西柔术等,多次参与拳击及自由搏击比赛;先后在《功夫世界》《搏击》《新格斗》《武林》等武术杂志发表评论文章多篇,着有《以无为有》《格斗纵横》《李小龙思想解码》《李小龙哲理解码》及《他们认识的李小龙》等;其中《李小龙思想解码》《李小龙哲理解码》及《他们认识的李小龙》已翻译成日文版本。

内容简介

《截拳道之道》是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和武术理论作家吉尔伯特·约翰逊根据李小龙亲笔手稿整理而成,意在将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毕生的思想火花,以一种有凝聚力的方式汇集在一起。
  《截拳道之道》是一部匠心独运的截拳道宝典,也是一本难以被定义的奇特书稿。书中并没有按部就班的招式详解,只有蕴藏着无限意味的连篇妙语。这本书不设任何牢不可破的疆界,不作任何非黑即白的结论,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李小龙的武学精神——截拳道是没有终点的,想知道怎样做,你要自己寻找答案。也正因如此,它才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截拳道习练者奉为经典。本书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被译成九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迄今为止,它已经影响了几代武《术家和武术爱好者,协助他们追求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之路。

目录

《截拳道之道》成书因由

1975年原版序一

1975年原版序二

第一章 清空你的思绪

 1.1 论 禅

 1.2 灵魂之艺术

 1.3 截拳道

 1.4 有组织的绝望

 1.5 截拳道的真相

 1.6 无形之形

第二章 入 门

 2.1 训 练

 2.2 热 身

 2.3 对敌预备姿势

头 部

前臂与前手

后臂与后手

躯 干

马 步

 2.4 渐进式武器图解

 2.5 八个基本防守姿势(左及右前锋桩)

某些目标范围

第三章 素 质

 3.1 协 调

 3.2 精 确

 3.3 力 量

 3.4 耐 力

 3.5 平 衡

 3.6 身体感觉

 3.7 优良的表现形式

 3.8 视觉意识

 3.9 速 度

 3.10 时 机

反应时间

动作时间

不规则节奏

韵 律

拍 子

 3.11 截 击

反 击

 3.12 态 度

第四章 工 具

 4.1 工具的基本原理

前手攻击

虚 招

诱 敌

贴身近战

 4.2 截拳道的一些攻击武器

手 法

肘击法

腿 法

其 他

 4.3 打 击

前手直拳

对身体的前手攻击

顺延动作

 4.4 对前手直拳之防御

前手刺拳

前手标指

后手直拳突击身体

后手直拳

右前锋桩的后手直拳

勾 拳

前手勾拳

后手勾拳

铲勾拳

旋转勾拳

手掌勾击

上击拳

组合拳击

 4.5 腿 击

前脚腿击的例子

对胫骨/膝部的腿击

 4.7 擒 拿

第五章 准 备

 5.1 虚 招

实 行

 5.2 格 挡

 5.3 操 作

拍 击

捆 手

压 手

封 缠

揿 手

第六章 移动性

 6.1 距 离

攻击距离

防御距离

 6.2 步 法

前滑步

后滑步

快速前进

踏前与踏后

绕至右侧

绕至左侧

踏入/踏出

快速后退

侧移步

 6.3 闪 避

滑 步

迅速俯身

仰 后

旋 身

滑步旋身

身体的摇晃(晃身与摇摆)

第七章 攻 击

 7.1 攻击!

 7.2 攻击准备

 7.3 简单攻击

 7.4 混合攻击

配合腿击的攻击组合

 7.5 反 击

以右前手反击先发攻击的右直拳

以左后手反击先发攻击的右直拳

以右前手反击先发攻击的左后直拳

以左后手反击先发攻击的左后直拳

 7.6 还 击

 7.7 重新攻击

 7.8 战 术

 7.9 攻击五法

简单角度攻击

封位攻击

渐进间接攻击

组合攻击

诱敌攻击

第八章 截拳道

 8.1 没有圆周的圆圈

 8.2 这只是一个名称

参考资料

回顾《截拳道之道》

原版后记

全新增订版后记

译后记一

译后记二

出版后记

前言

1975年原版序一
  我丈夫李小龙主要视自己为武术家,其次才是演员。从他13岁起,为了自卫防身,开始学习咏春拳。19年来,他把所得的知识转化成为一种科学、艺术、哲理和人生之道。他通过不断的锻炼和训练身体,通过阅读与反省培育其心智,一直不断记录自己的感悟与意念。本书每一页的内容都代表他毕生的心血。
  在李小龙一生无止境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表达之中,他从未尝中止过探索、分析与修正其所学之一切。他主要的资料来源是其私人的图书室,藏书超过2,000册,题材包括各式各样的身体锻炼、各类武术、搏击技术、自卫术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资料。1970年,李小龙的背部受了重伤。医生嘱咐他停止练武,并要乖乖卧床治理背伤。这段时间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难熬与最沮丧的时刻了,他平躺在床上足足有6个月之久,可
  是他的脑子一刻也闲不下来──结果就写成了这本书。这本著作大都是那时所写的,但也有些零散的笔记,是较早或稍后时候所记录下来的。从李小龙个人的读书笔记中,可发觉他特别对EdwinL.Haislet、JulioMartinezCastello、Hugo和JamesCastello,及RogerCrosnier①的著作感兴趣,李小龙不少的理论均直接受到这些作家的影响。李小龙决定1971年完成这本书,但他的电影工作使他无法脱稿。同时,他亦为这本书的出版可能被人误用而感到踌躇。他不想这本书成为《如何练成》或《轻松习武十堂课》之类的书。他只希望这本书能作为一个思想的方法,作为一种指引,而绝非一套牢不可破的教导。倘若你能以这种观点来读这本书的话,你将会发觉它颇有可读之处。也许你会产生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由你亲自来解答。当你阅毕整本书,相信你会更加了解李小龙,同时希望你也能因此更加了解你自己。
  现在,敞开你的心扉,阅读,理解,体会。一旦你到了某种理解程度,不妨把这本书抛开。
  你将会发觉这本书是用来清除纷扰思想之最佳读本。
  琳达·李(LindaLee)
  1975年原版序二
  在超凡的人手中,即使是简单的事他亦能化腐朽为神奇,尤其是李小龙在搏击时动作的美妙与和谐更是如此。几个月的背伤使他无法动弹,于是他提起笔杆,写下如他所言,也如他所作的——直接而真诚的文字。
  正如聆听音乐作品般,能够了解乐曲的内在元素,可增加声音的独特性。为了这个原因,琳达·李与我便毫不吝啬地将李小龙的书介绍给读者,并在此提供个人见解,以解释一下这本书的诞生。
  其实,《截拳道之道》早在李小龙出生之前便已经开始了。他入门所学的传统咏春拳在当时已有400年历史。他所拥有的2,000余册藏书,以及他所读过无数的书籍,更是数以千计前贤的发现成果。本书并没有什么新颖的事物,也没有任何秘技。李小龙常说:“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是的,的确如此。
  李小龙超乎常人的一点是,他深深地了解他自己,也了解他自己的能力,以正确地选择一些适合他的事物,并善加运用,融会于其言行中。他以孔子、斯宾诺莎(Spinoza)、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与其他哲人的思想,构成他的概念,而且凭借这些,开始为他的武道撰写本书。
  可惜,这本书在他去世时只完成了一部分,在他的原稿中有七大册,但完全写满的却只有一册。在主要的部分里,常有无数的空白稿纸上面只写了个简单的标题。有时,他也会写些自省的话,自己提出疑难来质问自己。最常见的是,他向无形的学生──读者提出问题。在他书写得快捷的时候,往往牺牲了文法上的规范,但在他从容下笔时,他却是条理分明的。
  在他的原稿中,有些资料往往是极有条理,而且是井然有序地写下来的。而其他的部分,则是在他突然有灵感,或是思想还未成熟时,迅速记录下来的。这些皆可散见于他的原稿中。除了这七大册装订好的原稿外,李小龙在发展截拳道的过程中,还留下了大量笔记,并将之收藏在书堆中和抽屉里。其中许多已经不合时宜,但也有部分是较近期的,且仍有极高之价值。
  得到李小龙遗孀琳达·李的帮助,我将所有的资料收集、细看和分门别类,做了极完备的索引。然后,我尝试抽出他零散的意念,有凝聚力地汇集在一起。本书大多数的原稿均未曾被改动过,而其中的插画和草图皆出自李小龙之手笔。然而,这本书如果没有李小龙的助教伊鲁山度(DannyInosanto)的耐心校阅,和他资深弟子的帮助,是绝对无法完成的。他们正是过去八年来为我提供训练的人,把它放在地板上,并以他们的知识,把理论转化为动作。如今,我不仅作为这本书的编辑,也是以一个武术家的身份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
  必须一提,这本《截拳道之道》尚未最终完成。李小龙的武艺是每天都在变化的。举个例子,在“攻击五法”一节中,最初李小龙曾写了“封手”一个类别,但后来他又觉得不妥,因为“封固”也能同样施用于对手的脚、臂,甚至头部。由此可见,对任何概念冠上“标签”,都会带来限制。
  《截拳道之道》事实上是永无止境的。这本书也只能作为读者的一个开端。它是无形、没有层级的——虽然训练有素的武术家可能觉得很容易阅读。也许书中每一个论点都可能存在例外,因为没有一本书可以描述搏击的全貌。这本书只能概略地介绍李小龙的研究方向。在书中有些部分并未作更深入的探讨,也有一些基本或复杂的问题,要留待读者自行探索解答。同样的,一些绘图并未作出解释,或只提供一些模糊的印象,但若其引发了问题、激发了你的灵感,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但愿这本书不仅成为所有武术家的意念源头,更盼能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不过,无可避免和遗憾的是,这本书也会对那些假借李小龙名声,“攀龙附凤”的所谓“截拳道武馆”主持人造成极大的不安。要当心这些武馆!如果这些教练错过了这本书的最后、最重要的方向,他们可能并未真正理解这本书。
  即使是这本书的编排也绝不具任何意义。也许在速度与劲道,准确性与腿击、拳打与距离之间并无真正的界限,搏击的各项因素都是互为影响的。而这本书的编排完全是为了方便阅读──切勿过于执著。你阅读时可以拿起铅笔,在你发现各部分内容的关联时写下注释。你会发觉,截拳道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界线或界限,除非你划地自限。
  吉尔伯特·L·约翰逊(GilbertL.Johnson)

精彩书评

《截拳道之道》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因为它是传达李小龙截拳道武术精髓的文章的有机汇集。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练成”的书。此书是一个异数。
  ——李香凝,李小龙之女
  每次翻开《截拳道之道》,我会在脑海中浮现李小龙卷曲书籍、手执笔杆的画面。我对于他在人类身、心、灵方面的探索所下的工夫感到惊讶。
  ——琳达·李·卡德韦尔,李小龙遗孀
  《截拳道之道》事实上是永无止境的。这本书也只能作为读者的一个开端,它是无形、没有层级的。……你会发觉,截拳道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界线或界限,除非你划地自限。
  ——吉尔伯特·约翰逊,《截拳道之道》编者
  许多《截拳道之道》的思想和概念,都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发现《截拳道之道》
  在我的整个人生都非常有用。
  ——贾里·尼曼
  《截拳道之道》中的内容是李小龙灵魂的指纹,我深信它会继续流芳百世。
  ——戴安娜·李·伊鲁山度
  《截拳道之道》为你提供一把钥匙,你可以利用这些洞见来提高你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我曾尝试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事业、家庭和社交上。令人惊奇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是连
  做梦也想不到的。
  ——奥克塔维奥·金特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8: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