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的水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佩云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砰,砰,砰……”

公元1900年暮秋时节,北京东堂子胡同,一阵排枪骤然响起。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的八国联军代表,拍桌子打板凳,异口同声发出咆哮:“赔款数额一个子儿不能少,赔款利息一分钱不能减,偿还赔款日期一天也不能拖延……”日本驻华公使仗着甲午海战曾打败过中国,参与八国联军的战舰和兵员也最多,他径直走到清国代表庆亲王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面前,瞪大眼珠子说:“大日本国的陆、海两军,已在天津、山海关和北京周围部署停当,要不贵、我两国再打一仗怎么样?”

这是强权即公理的年代。奕劻和李鸿章坐在谈判席上,实际等于连辩护权都被彻底剥夺的“被告”,或者说是被众多黄世仁追着逼债的杨白劳,纵有天大的苦楚和冤屈,也只能就着卤水往肚子里咽。

大清国此时的财政状况,称得上“屋漏偏逢连夜雨”,或者说是“雪上加霜”。1894年甲午之败,日本逼迫大清国签下《马关条约》,除割地之外,张开血盆大口,索取赔款高达2.3亿两白银。那时,大清国库每年总收入仅8000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三四年不吃不喝,还填不满这个窟窿。李鸿章在马关的谈判桌上曾苦苦哀求日本人稍稍削减一点儿,说得可怜兮兮:“贵国权当送我这糟老头子回北京的路费好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瞪眼,一咧嘴,一龇牙:“一个子儿也不能少,通通的拿来!”这几年举国上下砸锅卖铁,尚未凑齐甲午赔款。现在八国联军又扛着洋枪洋炮打进北京,迫使慈禧和光绪仓皇出走,慌不择路逃至大西北的黄土高坡才停住脚步。这回德、日、美、英、法、俄、意、奥八只“狮子”一齐大开口,战争赔款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年额达2121万两有余。义妓赛金花曾挺身而出,在红绡帐里与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软磨硬泡,请求列强稍稍收敛一点儿贪婪之心,多少给中国的黎民百姓留点儿活命钱。这位德国大胡子两眼一瞪,睡中国的女人没商量,要中国的银子也没商量。

已经逃往晋、陕之间的慈禧太后,深知国家财政已经濒临破产,清政府只剩下一副空皮囊,即使把国库抖弄个底朝天,将老百姓搜刮一干二净,也凑不出这么一大堆银子来。她踌躇再三,发电报给主持和议的庆亲王和李鸿章,要求在谈判桌上吐吐苦水,“中国财力已竭,各国皆所深知,期望有所减免”。八国谈判代表板起面孔,一齐威逼道:“我们答应了,八国摆在大沽口的坚船利炮也不答应。”老佛爷退而求其次,接着要求告知对方:“赔款既不允减,只好照准,惟索息一倍,计合4厘,大清国实在吃不消,仍需商减为要。”八国代表又用不同语言咕噜出同一个意思:“赔款吃定贵国了,赔款利息也吃定贵国了,谁叫贵国是战败国呢?”

这一天的谈判,是慈禧再次发来电报,请求宽展赔款年限,“让大清国稍稍缓上一口气,这总可以吧?”万没想到,奕劻和李鸿章刚一张嘴,就迎来这阵排枪和八国代表继续动武的威胁。奕劻和李鸿章无法忘记,八国联军54艘战舰载来的侵略军上的侵略军在大沽口登陆,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连逃往海上的渔民都被排枪射杀殆尽,留下“塘沽一扫光,新河半拉子庄,北塘三排枪……”这首民谣。前不久,数万联军由天津、廊坊一路打到北京,瓦德西将入城官兵“纵欲”3天延至8天,大街小巷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他们岂敢再次招来战祸,只能张口结舌坐在那儿。八国代表仍不肯就此罢休,他们商量着要给慈禧这个中国老太婆一点儿颜色瞧瞧,当即勒令清政府追斩直接卷入义和团“扶清灭洋”的王公大臣毓贤和赵舒翘,同时发出威胁,“慈禧皇太后亦难辞其咎也”。老佛爷终于明白,同扛着洋枪洋炮的八国联军讨价还价没她好果子吃,闹不好连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她再也不敢拖延,饬令朝廷老少爷们齐动员,好歹先凑齐八国索要的首笔赔款,礼送这些瘟神出境。

奕劻和李鸿章原想循“借债还债”老路数,“拆东墙补西墙”,掏一个窟窿填一个窟窿。然而,自咸丰年间起,大清国即依靠借外债填补白银短缺的口子,这么多年来,打了败仗要借外债赔款,办洋务要借外债买机器,修铁路要借外债买铁轨和机车,建海军要借外债买军舰和大炮,加上各省也自行找外国人借钱。户部尚书此时拿出历年所借外债的账簿,连本带息,利上滚利,息上加息,已经成了天文数字。他仰着脖子问:“这外债还能借吗?”奕劻和李鸿章也亲自找一些外国银行试探,这些“洋财神”看出清政府已无多少还款能力,利息一家比一家定得高,还款条件也一个比一个苛刻。两人也因此摇头,外债继续这么借下去,说不定大清国天就塌下来了。

但慈禧已经受够了流落晋、陕之苦,盼着从速了结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危。她一气之下,指名道姓要东南富裕省份带头捐银子,如期送出第一批赔款,山东的袁世凯,两江的刘坤一,湖北的张之洞,都在其列。本来还有李鸿章,他所在的两广也算膏腴之地,不过现在要借重他与洋人谈判,只能暂且不提两广拿银子的事。这几位封疆大吏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搞“东南互保”,袖手旁观,保持中立,曾得罪过慈禧,此时要挽回“圣眷”,尽管“筹款甚艰”,还是竭尽全力。两江总督刘坤一,甚至将南京5万两用来预防瘟疫的银子都截留下来了。就这么着偿还第一笔赔款,尚有500多万两银子的缺额。

慈禧寻思几个富裕省份扛了“大头”,其他省份也该把“小头”扛起来。她发给军机大臣一道懿旨,电寄远近各省督抚,告知“此次赔款数巨,筹划甚艰”,大伙儿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加征各种名目的捐税也好,发行地方公债也好,即使挖地三尺,也要如期凑齐第一笔赔款。她谆谆告诫地方大员:“咱们现在得罪不起洋人,只能得罪自家老百姓了。”

然此时中国老百姓早已被多如牛毛的捐税压趴下,一些地瘠民贫的省份,哪怕开动榨油机也榨不出啥油水来。陕西巡抚李绍芬,算是最卖力的,也苦着脸奏报:“陕西摊还赔款,数巨期迫,未易筹办,拟规复旧有差徭,约可年内筹银40万两,借抵赔款。”江西巡抚李兴锐、吉林将军长顺不但无力为朝廷筹钱,还想朝廷筹钱为他们救急。这两省不久前发生教案,教会倚仗各国领事馆在背后撑腰,勒索赔款,同样咄咄逼人。李兴瑞的电报说:“江西教案所有赔款,计修教堂者60万两有奇,恤教民者20万两有奇,恳请先就库款挪凑而后设法归还。”长顺的电报也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让慈禧看得心酸,也看得心烦。

P4-6

后记

这些年,写了几本有关海洋方面的书,在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南海的往事。这个至今并未引起国人关注的重要历史事件,截然与明、清两代当权者背离海洋而使国家败落的历史走向相反,是中国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风雨晦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难能可贵的是,李准生逢清末民初,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敢于奋起反抗日、英、法、葡等国来自海上的侵略,殚精竭虑保卫国家在海上的领土主权,并在南海岛礁试图走出一条守护与开发并举的维权之路。美国学者塞缪尔斯对此曾给予很高评价,在《南中国海争端》一书中说:“中国海上衰落的结果,不但没使中国实行进一步的海上收缩,反而促使她朝着维护其对南中国海域和诸岛屿拥有的、历史上的以及合法的权利和主权方向迈进了一步”。很可惜,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觉醒和努力,已经无力挽狂澜于既倒。李准巡海注定成了一幕历史悲剧。这其中的深刻原因很值得深思,笔者以为应当成为今日研究和解决中国海洋问题的很好借鉴。

由于国人海洋意识一直比较淡漠,历来存在重陆轻海的倾向,并且将其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像清末李准率师巡阅南海这样的伟大壮举,多少年来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整理,以致一些人至今仍纠缠他辛亥革命中一时“站错过队”,将其打入“另册”。百余年来,西方列强尤其是日本曾对中国海上岛屿肆意进行窃夺,今日中国的海洋问题很多都是那些霸权国家频繁入侵留下的后遗症,在这方面其实也该给他们“拉一拉清单”。还有,我们历代出海捕鱼捞虾的渔民,实际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在海上开疆拓土的英雄群体,他们至今仍在为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默默做出贡献。可惜,这些也都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少有人记住这些渔民和他们的事迹。

笔者根据李准大致的人生轨迹,围绕他收复、开发和守护南海诸岛的奋战,将已经掌握的诸多历史片断连缀起来,演绎成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水师》。书中涉及一批近代历史人物,或褒或贬,或浓墨重彩,或一掠而过,都免不了有些艺术加工。历史小说毕竟与史书不能画等号,如同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存在着一定差别。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在这本书酝酿和写作的过程中,海南省潭门港等地的渔民兄弟为笔者讲述过南海渔民在海上跟外国入侵者展开斗争的故事,国家南沙考察队长、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李宝田详细介绍过亲赴南沙考察的所见所闻,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朋友提供了许多有关南海研究的资料,笔者在有关方面支持下还先后两次赴西沙群岛实地考查。还有,天津和四川的朋友伍良明、邵旭东、云红彬协助赴李准老家四川邻水县采访,成都百思特集团老总黄健给予热情接待。所有这些,让笔者受益匪浅。在修改过程中,作家出版社编辑韩星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整个成书过程中,得到中国海油许多同仁的热心支持,我的家人黄淑珉、王雁、黄湘、王巍、王彤、刘卫东、刘懿文、王润珩、刘知临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还参加了一些史料的核实,书名和细节设置的讨论,以及一些词句的推敲。在此,作者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2014年元月于京东燕郊丁香书屋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庚子赔款逼出的“小人物”

第二章 国难当头“匪亦有道”

第三章 澳门苦斗葡萄牙

第四章 慈禧钦点广东水师提督

第五章 虎门练兵风波迭起

第六章 不能拱手出让的缉捕权

第七章 缉拿日本“二辰丸”的尴尬

第八章 把日本窃岛者赶出东沙

第九章 追寻南海渔民的脚印

第十章 赶着鸡、猪、羊、牛下南海

第十一章 留下宝贵的“海防要塞图说”

第十二章 辛亥革命的两难选择

第十三章 面对死难的岛礁开发者

第十四章 不屈不挠地抵制日本“租岛”

第十五章 1933年的海上抗争

尾声:不得不吞下的历史苦果

后记

内容推荐

王佩云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水师》讲述了:

庚子赔款逼出的“小人物”李准,得到慈禧赏识,钦点他为广东水师提督。他抱定“清国虽弱但绝不示弱”的决心,率破船旧舰巡阅南海,与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斗智斗勇,特别是跟日本在南海夺岛的强盗行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甲午海战中苟活下来的北洋水师将士,奋力追击在南海逞凶的日寇,要为国家、民族和自己找回尊严,苍凉悲壮。南海渔民与广东水师同生共死,收复东沙,开发西沙,守护南沙,军民团结一致捍卫南海主权,垂范今天。

辛亥革命之后,军阀长期混战,海军沦为内战工具,大清国所遗留的舰船几乎损失殆尽,李准英雄无用武之地,苦闷异常。民国海军衰落成了“河军”,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海军堵在黄浦江内狂轰滥炸,上演了节节败退的长江悲歌。血的教训证明,国家没有强大的海权,只能任人宰割和蹂躏;没有举国的团结统一,也不可能建设强大的国家海权。

编辑推荐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破船旧舰巡阅南海,同渔民生死与共,坚决抗击日本夺岛的强盗行径,垂范今天。

笔者王佩云根据李准大致的人生轨迹,围绕他收复、开发和守护南海诸岛的奋战,将已经掌握的诸多历史片断连缀起来,演绎成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水师》。书中涉及一批近代历史人物,或褒或贬,或浓墨重彩,或一掠而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3: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