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世初定/话说中华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杨坚灭宇文氏建隋

杨坚出身于关陇名门贵族,他的女儿嫁给周宣帝作皇后。大象二年(580年),宣帝死,静帝年幼无力统辖朝政。在山东士人李德林和高颖的帮助下,杨坚人宫辅政,被称为大丞相,总理朝政大小事宜。

杨坚入宫后,身体力行革除宣帝时期许多苛政峻法,制订了《刑书要制》;准许汉族人放弃鲜卑族而恢复自己原来的姓氏;他还提倡国民必须节俭才能强国富民。这些举措都对于久处于纷乱艰辛的人们予以莫大的希望,顺民意、合民心,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在推行政举的过程中取代北周宇文氏的迹象更加明显。

北周贵族眼见自己的朝廷逐渐被杨坚所掌握,不甘失败。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宗、代王正、滕王五王会集长安,企图兵变,想在宴会上暗暗埋伏士兵将杨坚杀死,杨坚不知是计,只带了大将杨弘、元胄前去。席间,赵王几次下手,幸亏元胄舍命相救杨坚才脱险。后来,杨坚以谋反罪将五王全部杀死。自581年二月开始,杨坚听从宰相虞庆则的建议,要消灭北周宇文氏皇族以求消除隋朝的一大隐患,于是便大开杀戒。五月二十三日,为断绝北周皇统,巩固自己的统治,秘密杀害了周代的末代皇帝、隋介国公宇文阐,宇文阐当时只有9岁。

大象三年(581年),杨坚废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改纪年为开皇元年,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杨坚利用种种手段就此实现了他改朝换代的夙愿。杨坚建立新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隋朝的建立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又一个开始,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盛唐的到来奠定社会基础,它所创设的许多体制都开历史的先河并为后世所仿效。

文帝即位初始,就洞察北周官制之积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果断地废除北周模仿《周礼》所置六官,取而代之的是三省六部制,即尚书、中书、门下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样中央官职分工明确,互不交叉,效率有了极大提高,地方则废郡设州县两级,裁撤冗员,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了笼络人才,文帝首创科举制,从此庶族寒士也有大量机会得到提升,许多知识分子都苦读经书谋求官职,这无疑为中央加强控制地方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文帝南征北战统一过程中,这些出身贫寒而得以重用的官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对于地方官制,隋朝废除了辟署制度,革除了州县辟署制度的种种弊端。自汉以来,州郡长官由中央任命,但其佐僚都由州郡长官自行任命,这样便形成独霸一方的世家地方豪强,大大削弱中央集权。隋朝废除辟署制后,凡九品以上官吏均由中央任命,吏部考核。后来,隋文帝针对南北朝以来地方官制分州郡县三级而滥设机构的现象进行改革,废郡而改设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583年,杨坚根据苏威轻徭薄赋的建议而全面改革赋税制度,将男子成年年龄改18岁为21岁,每年服役由1个月改为20天,纳绢2丈。到了590年又规定农民年满50岁便可免纳庸税,604年又诏令免除妇女、奴婢、部曲的课税,这些对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国家富强有积极作用。

581年六月,隋文帝下令改革部分礼制,规定必须依据《礼经》进行宗庙活动,放弃北周旧制而采用东齐的做法。对于服饰的颜色着装也作了新的改革,戎服为黄,常服可用杂色。七月七日,文帝开始穿上黄衣服,在常服上百官与庶人同样。杨坚朝服唯有13环带与臣民不同。

581年,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命令高颍、郑译、裴政等人在北周、北齐的刑律基础上制订新刑律,到十月完成颁布,史称《开皇律》。新的刑律将刑名分为死、流、徒、杖、笞5种,废除了鞭、枭、宫等酷刑,对徒、流的判决也放宽很多。583年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订,除死罪81条,又增加“十恶之罪”,首创分名例、户婚等12篇体例,总体上苛刻程度较以前轻。《开皇律》的颁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隋朝还颁布了均田令;统一货币流通,铸造五株钱。以上这一系列举措在总体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进步,对后世有深刻影响,也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

顾野王去世

581年,南朝著名画家、诗人、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去世。顾野王(519~581年),字希冯,吴(今江苏苏州)人。顾野王少时好学,秉性聪慧,7岁便通读五经,长大后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占卜算卦、虫篆奇字无不精通。他还能文善诗,擅长画人物画,538年曾任太学博士,后又任黄门侍郎、光禄卿等。宣城王陈顼建宫舍时,又把他所作的画《古贤象》作为壁挂挂在厅堂上,还请诗人王褒作书颂赞,当时被称为“二绝”。570年,顾野王再升任国子博士。

顾野王著有《玉篇》、《舆地志》、《符瑞图》、《分野枢要》、《玄象表》、《通史要略》等,但多数都已经亡佚,仅存有《玉篇》,这是我国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他作的诗也很多,尤其是乐府诗以写景见长,时有佳句。如《阳春歌》中有佳句为:“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等等。

独孤皇后匡扶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姓独孤,是西魏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母家为山东姓崔的门阀世家。独孤氏自幼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受到儒教礼法的教育,言行举止大方得体。

杨坚受禅让建立隋朝后,独孤氏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事业,内外政事都加以过问,提出的许多见解和观点都与文帝的意见相合,文帝对她既宠爱又有些敬畏。581年十月,独孤氏表兄弟崔长仁犯罪应当处斩,文帝打算免他死罪。但独孤氏认为不能徇私枉法败坏国家法度,依法将崔长仁斩首。独孤氏生性好节俭,从不奢侈腐化,宫廷内外事务一切从俭,甚至一些必备衣料、药物都没有。文帝借鉴北周亡国的教训,不敢将权势任意转借给外戚,独孤后也不为她的亲人请功邀赏,她的兄弟做官也只不过是将军、刺史而已。她只关心政治,匡扶帝业,在历史上可谓少之又少。

隋唐宰相制形成

581年,隋文帝即位之后,立即废除了北周模仿《周官》所置的六官体制,建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府新体制。

在隋唐时期的官僚机构中,官品最高的是所谓“三师”与“三公”。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也都是正一品,三师与三公都是名位高而无实权的虚职,不置僚属。这是皇帝对权重的功臣的一种巧妙安排,或是皇帝选拨最有经验的亲信充当辅佐的荣誉职称。P3-6

目录

隋朝

 杨坚灭宇文氏建隋

 杨坚建立新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顾野王去世

 独孤皇后匡扶隋文帝

 隋唐宰相制形成

 颜之推入隋

 陈后主登位

 画家阎毗入隋

 隋对突厥作战

 隋文帝整顿文风

 隋凿广通渠

 陈后主荒政游嬉

 隋大索貌阅

 王元规讲学

 隋发兵灭陈

 冼夫人奉岭南附隋

 隋修定雅乐

 姚察入隋

 隋文帝贬李德林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

 陆德明释经典

 镇压江南豪族

 牛弘上表搜集图书

 隋政府听任人民出家

 二次内插法出现

 隋律集南北朝法律大成

 隋造仁寿宫

 征高丽无功而还

 改立太子

 卢思道薛道衡开唐代诗风

 以突利为启民可汉

 智永书法承前启后

 隋建十二卫

 麦积山石窟群鼎盛

 智凯奠定天台宗

 展子虔发展山水画

 吉藏立三论宗

 何稠新创制玻璃法

 杨素权被剥夺

 杨广杀父自立

 杨广谋废蜀王秀

 汉王谅起兵反杨广

 宣华夫人事父子

 隋炀帝营建东京

 隋代开始凿运河·沟通南北交通

 隋炀帝大兴土木

 刘焯定《皇极历》

 隋广置仓窖

 裴矩撰《西域图记》

 隋炀帝下诏改官制

 中日官方交往

 裴蕴阅实户口

 炀帝大陈百戏

 科举制形成

 常骏出使赤土

 建国门起事

 王通《中说》倡“三教可一”

 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赵州桥建成

 房山石经始刻

 国子监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二刘倡经学

 陆法言编《切韵》

 隋炀帝三击高丽

 王薄窦建德翟让等起义天下大乱

 建筑家宇文恺去世

 杨玄感起兵败殁

 隋炀帝三游江都

 突厥兵围隋炀帝于雁门

 李渊起兵

 李密投翟让而后代之

 窦建德势盛

 隋炀帝增修撰官·建书室

 亭阁式石塔出现

 《诸病源候论》总结各科病因学

 郑译改革音阶体系

 隋炀帝死·隋亡

 李密败王世充

唐朝

 李渊称帝建唐

 李密降唐

 李世民灭西秦

 初立租庸调

 王世充称帝

 唐击李轨

 窦建德占据河北

 李世民击刘武周

 杀刘文静

 李世勋归唐

 唐击王世充

 西域音乐统治中国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

 李靖破江陵·肖铣开门出降

 李世民开馆延士

 唐行开元通宝钱

 击破辅公柘平定江南

 三馆制形成

 修定大唐雅乐

 唐制定新制度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李默主编的《乱世初定(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 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乱世初定(话说中华文明)》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 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主编的《乱世初定》是《话说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