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石屹编著的《纪录片解读(新世纪版当代广播电视教程)》详尽介绍了世界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通读全书整个纪录片发展史一目了然,适合高校广播影视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纪录片解读(新世纪版当代广播电视教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石屹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石屹编著的《纪录片解读(新世纪版当代广播电视教程)》详尽介绍了世界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通读全书整个纪录片发展史一目了然,适合高校广播影视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纪录片解读(新世纪版当代广播电视教程)》编著者石屹。 《纪录片解读(新世纪版当代广播电视教程)》从纪录片的源头出发,追踪纪录片的发展潮流,对中外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优秀创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解析和比较,以期读者在有限的篇幅中对中外纪录片的创作发展脉络有系统全面的把握。 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作者注重实务操作经验的剖析,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与思路、风格特色与艺术贡献作深入透彻的讲解,以期有效提升读者的实践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此外,《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纪录片解读》还对当前权威的纪录片频道、名牌栏目与节目、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和电视节等作了详尽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发展平台,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及早做准备。 《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纪录片解读》视野广阔,内容丰富扎实,并且运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史料价值,可供高校影视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者参考学习。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纪录片的概念 一、纪录片概念的提出 二、我国理论界对电视纪录片概念的探讨 三、纪录片与专题片 四、优秀纪录片的品格 第二节 纪录片创作基本要素 一、创作题材 二、创作环境 三、创作主体 四、创作题材、创作主体、创作环境:三位一体 第三节 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特性 一、真实纪录片的基石和魅力 二、客观记录主观表达
三、纪录片的审美底线 第一部分 外国纪录片 第一章 经典记录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类学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罗伯特·弗拉哈迪 二、代表作品:《北方的纳努克》 三、其他作品及影响 四、创作风格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俄国“电影眼睛”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吉加·维尔托夫 二、著名学说:“电影眼睛”理论 三、代表作品:《带摄影机的人》 第三节 20世纪30-40年代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一、代表人物:约翰格里尔逊 二、著名学派:英国纪录片学派 三、英国纪录学派代表作品:《锡兰之歌》 第二章 风格化记录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帕尔·罗伦兹 三、代表作品:《开垦平原的犁》 三、代表作品:《河流》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德国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莱妮里芬斯塔尔 二、代表作品:《意志的胜利》与“魔弹效应” 三、代表作品:《奥林匹亚》诗化的哲学 四、独特的创作风格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路易斯布努埃尔 二、代表作品:《无粮的土地》 第四节 20世纪40年代美国战争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卡普拉 二、奥斯卡金奖“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 第五节 20世紀30-80年代荷兰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伊文思 二、代表作品:《桥》 三、代表作品:《雨》 四、代表作品:《四万万人民》 五、代表作品:《愚公移山》 六、伊文思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真实电影”纪录片 一、代表人物:让·鲁什 二、“真实电影”理论 三、代表作品:《夏日纪事》 四、纪录片创作风格的开拓与发展 …… 第二部分 中国纪录片 第三部分 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