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粟裕年谱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粟裕是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烽火硝烟的历程中,在党和人民的英勇奋斗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奇才,为夺取中国革命和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以及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理论建树;不仅业绩辉煌,而且品德高尚。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称赞粟裕“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的《粟裕年谱》以年谱的形式记述了传主77年的生命历程。

内容推荐

《粟裕年谱》以年谱的形式记述了传主77年的生命历程,特别是再现了他从青年学生到共和国大将的成长足迹,形势转折时的处变不惊,一心为公的宽广胸怀,面对厄运的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平易近人的领导风范,许多珍贵史料是首次公开发表。

《粟裕年谱》由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

目录

1907年 诞生

1911年 4岁

1912年 5岁

1913年 6岁

1914年 7岁

1915年 8岁

1916年 9岁

1917年 10岁

1918年 11岁

1919年 12岁

1921年 14岁

1923年 16岁

1924年 17岁

1925年 18岁

1926年 19岁

1927年 20岁

1928年 21岁

1929年 22岁

1930年 23岁

1931年 24岁

1932年 25岁

1933年 26岁

1934年 27岁

1935年 28岁

1936年 29岁

1937年 30岁

1938年 31岁

1939年 32岁

1940年 33岁

1941年 34岁

1942年 35岁

1943年 36岁

1944年 37岁

1945年 38岁

1946年 39岁

1947年 40岁

1948年 41岁

1949年 42岁

1950年 43岁

1951年 44岁

1952年 45岁

1953年 46岁

1954年 47岁

1955年 48岁

1956年 49岁

1957年 50岁

1958年 51岁

1959年 52岁

1960年 53岁

1961年 54岁

1962年 55岁

1963年 56岁

1964年 57岁

1965年 58岁

1966年 59岁

1967年 60岁

1968年 61岁

1969年 62岁

1970年 63岁

1971年 64岁

1972年 65岁

1973年 66岁

1974年 67岁

1975年 68岁

1976年 69岁

1977年 70岁

1978年 71岁

1979年 72岁

1980年 73岁

1981年 74岁

1982年 75岁

1983年 76岁

1984年 77岁

附表

后记

试读章节

1938年31岁

1月上旬新四军军部由武汉移驻南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宣布成立,同时公布新四军编制体制和主要领导人的任命。粟裕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支队长。

1月 兼任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1月5日,温州《浙瓯日报》刊登了粟裕审定的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学校招生启事。之后浙江及外省爱国青年纷纷报名,最后录取学员150名。粟裕在该校亲自讲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并写出《游击战术讲授提纲》,共讲26次、31小时12分。在总结浙南和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抗日战争的新形势,论述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和战术原则,指出:“抗战以来的事实证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只有正规军在正面进行的正规战争是很不够的,必须同时在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才能实现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最后把侵略者赶出去。”

2月15日 毛泽东电示新四军的行动原则,指出:“力争集中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如有两个支队,则至少以一个在茅山山脉”。

3月5日 参加了在平阳县大屯村召开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扩大会议。会上由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传达了东南分局的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了抗战初期浙江党的工作和浙江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等工作。会后研究决定: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行列,刘英留浙江主持工作。

3月18日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率浙闽抗日游击总队和抗日救亡干部学校部分人员组成的战地服务团,从平阳县山门街出发,经瑞安、泰顺、云和、丽水、松阳、遂昌、龙游、衢县、常山、开化、屯溪,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途经丽水大港头时,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站专程从金华赶到丽水会见粟裕,并检阅部队,发给了部分军服和子弹。4月18日,到达安徽省歙县岩寺地区,所部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

3月26日 率部途经遂昌县境时,在军民联欢大会上发表“团结一致,全民抗战,才能求得民族解放、主权独立”的演说。得知该县仍有“共产党政治犯”关押狱中,致信遂昌县县长,要求“即日开释所有政治犯,俾便参加救亡”。3月27日,所有政治犯被释放,其中五人随粟裕部奔赴抗日前线,其余留在当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4月4日 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领军部机关由南昌转移到安徽歙县岩寺。新四军各部同时集结完毕。

4月24日 毛泽东电复项英:“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4月下旬,新四军军部决定,从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抽调部分干部和侦察分队组成先遣支队,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挺进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4月29日,项英电告中共中央军委:由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已经出发,拟到溧水、溧阳、句容一带侦察;各支队主力不日即将陆续跟进。4月28日,粟裕率领先遣支队从岩寺出发,突破日本侵略军的封锁线,于5月中旬进入南京附近敌占区。第一支队主力在陈毅率领下继先遣支队之后向苏南挺进。

5月4日 毛泽东电复项英,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发展游击战争的”。要求新四军在侦察部队出动之后,主力即可跟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根据地。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再分兵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史称“第一个五四指示”。

6月8日 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在溧水县新桥会合,向陈毅作长达五小时的苏南敌后情况汇报。

6月11日奉命执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命令,率领先遣支队,以三个雨夜急行军,挺进至南京附近的下蜀车站,破坏京沪铁路和电线,造成日军一列火车出轨,交通一度中断。

6月17日 于镇(江)句(容)公路上的韦岗(今丹徒县境内)伏击日军运输车队,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20余名,击毁日军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11支和大量军需物资。粟裕为此题诗:“新编新四军,先遣出江南。卫(原文如此)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在给新四军军部的报告中说:“这是本军出动江南的处女战”,“不仅完成了破坏铁道的任务,而且更加倍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使本军提高了在抗战军队中的地位”。国民政府军委会为此发出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6月21日 奉命撤销先遣支队,返回第二支队,后任第二支队代司令员。

6月23日 项英给陈毅的信指示:“二支队主力于次日向目的地前进,他们的任务是担任南京与芜湖之间的活动。二支队主力到达指定地点后,归粟裕指挥”。7月初,第二支队主力在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率领下到达苏南小丹阳地区。1939年4月15日,写出《先遣队的回忆》,发表在同年5月15日出版的《抗敌》杂志第1卷第3号上。

7月 率领第二支队主力在宁芜铁路以东、京杭国道以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7月5日,指挥第二支队和第一支队各一部消灭勾结日军残害人民的国民党军江南第一挺进支队朱永祥部叛军,俘虏其司令朱永祥、副司令韩令昌,解送国民党第三战区法办。6日,又指挥第二支队一部在当涂、芜湖之间伏击日军军用火车,击毁火车一列,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8月上旬 先后在当涂、宣城两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成立抗战动员会。

8月25日 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率领第四团团部和第三营到达当涂,与粟裕率领的第二支队主力会合。

8月下旬率部粉碎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围攻。22日,日军集中4500余兵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水陆并进,八路合击,企图围歼位于小丹阳地区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二支队当即以一部兵力阻击和袭扰敌人,主力则隐蔽集结于小丹阳以西俟机打击敌人,另以一部转至外线袭击当涂、陶吴日军据点。24日至26日,在第一支队策应配合下,经过鸡笼山、护家墩、陶吴、当涂等战斗,在小丹阳战斗中毙伤日军50余人,并收复小丹阳等村镇,粉碎了日军对新四军苏南部队的第一次围攻。

9月6日 指挥第二支队一部夜袭当涂东北石马矿山日军,毙敌10余名。

9月中旬 指挥第二支队第四团先后击溃进攻黄池、青山的日军,毙伤敌人60余名。

10月2日 指挥第二支队第三团一部在秣陵至碌口间伏击日军修桥部队,击毙日军34人,缴获轻机枪3挺,焚毁汽车1辆。P34-36

后记

在编写《粟裕传》的过程中,我们曾设想将《粟裕年谱》也编写出来,并同时出版。但由于当时时间紧迫等原因,未能如愿。

《粟裕传》出版后,我们即着手《粟裕年谱》的编写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朱楹编写的《粟裕年谱》和2000年《粟裕传》所附年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搜集了一批粟裕文电和活动资料,经过近几年的编写和反复订正、推敲,形成了本稿。要说明的是:

(1)编入年谱的所有文电和事件,均以原始资料和权威出版物为准,并进行了必要的考证,纠正了某些党史军史著作和回忆录误记误改之处。

(2)举凡涉及粟裕的事件和文电,包括敌我、中外、上下、左右,一律采取客观记述的原则,以求反映历史真相和全貌。对于应有而未能找到的文稿,也一一注明,以备日后查找。

(3)年谱引用电文原文中,凡发现有明显错误或可疑者则保留原文,用符号标明或校注。校勘符号是:废缺字以“口”号代替;错字、别字、脱漏字,均在正文后加“[]”;文中说明以“()”标明,其中内有“按”或“注”者,为文献原文所有,其余则为撰稿者所注。

(4)年谱中使用了大量的韵目代日和地支代月代时,撰稿者在文中作了注释,但难免有遗漏者,此次修订在文后增加了“韵目代日表”和“地支代月代时表”,供读者参阅。

此次修订再版,除改正错漏和重复字句外,主要是增补原来漏掉和新近发现的历史资料。在修订过程中,得到秦叔瑾、张效琳、纪干、张衡、杨文彬、钟德苏、吴克斌、吴耀军、刘庆方等同志的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和再版先后得到了中国联通租赁集团和标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谨在此表示衷心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2: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