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凤凰到长汀(精)/海豚文存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由之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梁由之编著的《从凤凰到长汀(精)》是一部与地理、历史相关的游记随笔集。作者以文白相掺的文风,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失幽默、嘲讽之旨趣。

内容推荐

梁由之编著的《从凤凰到长汀(精)》讲述了:存在的意义常常在于主动性逸出常规,在于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及新鲜感。人,事,风景,日子,皆然。而人在旅途,是享受与众不同的人生之最佳方式之一。《从凤凰到长汀(精)》事关旅行和读书,它本身亦是读书和旅行的衍生品。

目录

自序 

第一卷 从凤凰到长汀

第二卷 从井冈山到九疑山

第三卷 心史纵横

试读章节

梁某很喜欢湖南。包括它的风光、人文、民风和饮食;当然,还有清爽能干色味俱全牙齿雪白的湘妹子。我有不少湖南朋友,也到过三湘四水许多地方。百年中国最牛的一句话,窃以为是:中国若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凤凰其实仅是湘西这幅山水长卷的一个截面,还算不得最出色的。但它显然早已压倒周边地区,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如今,更与丽江、阳朔一起,成为小资们旅游休闲的天堂。这首先不能不归功于沈从文的一枝生花妙笔。其次是老顽童黄永玉不遗余力的宣扬鼓吹。而跟另一个凤凰人:民国初年当过“第一流人才内阁”总理的熊希龄,实在没有若何关系。虽然他也是沈从文的亲戚。

沈从文熟悉、热爱、擅长描写的是苗汉杂处、未脱蛮荒习性的湘西一带的风土人情。他善于用一种明净、直率、古拙、俚俗的笔墨勾勒出各种各样单纯、质朴、愚鲁、粗犷的故乡情事。“嫩箨香苞初出林”阶段的沈从文,元气淋漓,天分极高,一空傍依,“我手写我口”,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几乎都不搭界,只是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作了忠实纪录,原汁原味呈示出来。《湘行散记》和《边城>》就是这样横空出世的。这是沈从文的成名作,又是代表作。他自己再也没能超越。迄今也无人超越(不少人作过尝试,比如贾平凹的《商州初录》。虽然也不错)。成名后的沈从文,心有旁骛,多所瞻顾,说是说自己永远是个乡下人,但向往的却是绅士气。结果弄成一个土里土气的绅士,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创作固然相当丰富,也偶有精品佳作,但都无法跟《边城》、《湘行散记》相提并论。

P3-5

序言

读书与旅行是我的两大爱好。或曰:俺也喜欢读书,只是成天忙碌于养家糊口的工作和没完没了的家务,哪有那份时间啊?窃以为这道策问不免似是而非。

解决生存压力、拥有正常生活条件后,如果你基本不看电视,不发、不回(不妨收)手机短信,少做家务(大不了请个钟点工),只偶或打点牌,听听音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饭局,难道还会抱怨没功夫读书?若能再压缩移用一些上网时间,少玩或不玩游戏和微博,不用QQ及MSN在线聊天,那无疑就更宽裕了。一件事情符合兴趣形成习惯当作享受乐在其中——譬如读书这么好的事情,你居然说没时间去做,那可真是咄咄怪事。

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选择某段辰光?为什么是这儿不是那儿?为什么是你而不是他?诗人陆游低吟:远游无处不消魂。歌者崔健高唱: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沈胜衣兄说得更是恳挚具体:

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没到过,但它们已不能单纯以景观吸引我去旅游了,我更在意的还是“人”:那里从前有什么敬仰的人,值得追踪寻迹;现实中有什么欣赏的人,值得看望相聚;旅伴中有什么相知的人,值得同行比肩——至少要有其中一种,才使我感到愉快。

存在的意义常常在于主动性逸出常规,在于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及新鲜感。人,事,风景,日子,皆然。而人在旅途,是享受与众不同的人生之最佳方式之一。

那么,为什么要写作呢?似乎不外先天的兴趣加后天的机缘。本书事关旅行和读书,它本身亦是读书和旅行的衍生品。还是说说其来由罢。

网络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人生。2005年夏天,机缘巧合,我开始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煮酒论史和关天茶舍三大版块同时发帖,兴致勃勃。第一次见网友,是当年深秋,在江西赣州。

到火车站接我的并非是有“红区中的老白军”之称的东道主左民山人,而是与我相向而行来自北京而稍早抵达的注注和五岳散人。这样,他们成为我最早结识的两位网友。

严格地说,我是被注注兄忽悠去的。这厮说melzhou、愚人、沈胜衣……都会来,群贤毕至,值得期待。结果那些家伙一个都没到。

在赣州呆了两天。此前十年间曾来过两次,看望一位发小,风景旧曾谙。一干人等又到崇义阳岭小住,那厢山深林密,空气极佳,乡居风味,别具一格。美中不足的是天气已凉,路过陡水湖而未能下去游泳。

远道而来的胖子们意犹未尽。经梁某倡议,三人结伴去了一趟距赣州近四小时车程的福建长汀。黄永玉曾转述路易·艾黎的话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凤凰,一个是福建长汀。

回深圳后,利用敲《百年五牛图》张季鸾篇与陈寅恪篇之间的空隙,断断续续花了约一周时间,写成《从凤凰到长汀》——亦即《风雨江山》系列的首篇。这是此行意外的、也是最大的收获。没有第三次赣州之行,就不会有这篇文章。次年4月去新疆前开敲、5月回深圳后始克完成的《从井冈山到九疑山》,记述的是2002年间的事,也是从赣州出发的。这两篇文字,情景交融,从容舒展,又包涵切身的经历与情感,当时即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与鼓励。梁某亦敝帚自珍,比较偏爱。闲闲书话的众多网友,尤其是当时相继担任版主的辛夷坞和夏虫语冰钦,对它们的顺利竣工亦有贡献,借此一并致谢。

卷一和卷二,便是这两篇旅行随笔,亦可称之为游记。

有心的读者当会注意到,这两篇长文,篇名类似,体例、形态和况味却迥然有别。这是我有意为之,算是一种文本尝试罢。其他如《西域之西》、《北行手记》、《南海西沙》和《从丽江到梅里》诸篇,虽也作了若干规划和准备,却一直缺乏成文的冲动与机缘,端的愧对友人、历史和山川。

2008年夏天,《北京青年报》陈徒手兄来电约稿,多所推重,盛情可感。且谓内容随意,篇幅不拘。他恰巧又是一位我敬重的兄长——《关于林彪》一文中郭小川对林总的评价即引自其力作《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无可推诿,只得应承下来。

8月7日晚如约草成《曾国藩与对联》,聊以塞责,列为拟写的系列《名人、名胜与名联》之首篇。15日得徒手兄邮件,略谓:“大作已于今天见报,大家反映很好”,云云。这是我第一次应约为报纸撰文,值得附记一笔。无巧不成书,最新发表收入本书的《朱由检举棋不定》一文,亦刊载于北青。

2010年夏天,《羊城晚报》胡文辉兄来电拉差。他说,羊晚将全新改版,从8月1日起,逢周日推出重头戏《人文周刊》,想我承乏“专栏”版的“文史”栏目。我说本想再过十几二十年过了花甲之岁才写专栏;他说事可从权,偶一为之,亦无不可。我说不习惯命题作文;他说只要是宽泛的文史随笔就好,其他一概不拘。我说千把字不过瘾;他说不超过两千字就行。我说自己不是职业写手,挺情绪化,按时供货无从保证;他说多少及频率,尽可随意。我说文章或可略予删节,但不能随意改动;他保证不会出现这种情形。当然,稿酬标准也算优厚。文辉兄的文品和人品,我亦知之有素,其杰作《陈寅恪诗笺释》,我更是孔网的首位买家。……实在再也找不出推脱的理由,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是我第一次应约在报纸开设专栏。一年多来,随心所欲而不失认真地写了不到十篇,没有任何压力。反响似乎还不错,其中多篇被其他报刊及不计其数的大小网站转载。这种自由灵便的开放式合作方式,非常舒爽。

卷三所收录的,即是我为羊晚及北青所写的几篇文史随笔。篇名及内容,较诸见报时或略有改动增补。排列顺序,大抵按各篇所写到的人物和事件之先后,而非写作及发表时序。以后如有转载及引用,请以本书版本为准。

多位朋友都认为我自己的书稿不应缺席《海豚文存》。几经踌躇,终于同意选编本书,附骥群贤。非敢自诩珠玉,诸希亮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本书亦然。读者诸君如果觉得这本小书还有点意思,不皱眉头,我就心满意足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