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周编著的《宋朝饭局(吃货穿越宋朝必备生存手册)》以独特的角度,不提穿越,却带读者完成一场穿越——去宋朝,做一个普通人,能吃到什么,怎么吃,吃饭时有哪些规矩,开饭馆得做哪些准备……作者文字诙谐,典故娓娓道来,并结合现实,作为历史休闲读物,成书后将区别于其他类似选题——有历史感,又活泼、耐读、实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朝饭局(吃货穿越宋朝必备生存手册)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李开周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开周编著的《宋朝饭局(吃货穿越宋朝必备生存手册)》以独特的角度,不提穿越,却带读者完成一场穿越——去宋朝,做一个普通人,能吃到什么,怎么吃,吃饭时有哪些规矩,开饭馆得做哪些准备……作者文字诙谐,典故娓娓道来,并结合现实,作为历史休闲读物,成书后将区别于其他类似选题——有历史感,又活泼、耐读、实用。 内容推荐 穿越到宋朝品尝美食需要注意什么? 武大郎卖的真的是烧饼吗? 宋徽宗的酒风如何? 宋朝人饭后怎么刷牙? 想在宋朝创业开饭馆有哪些门道? 宋代是最具生活情趣的朝代,生活情趣最直接的表现是美食。 《宋朝饭局(吃货穿越宋朝必备生存手册)》是作家李开周在《南方都市报》“宋朝饭局”的专栏结集。在文中,他化身为主人公,穿越至宋朝,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宋朝美食地图。阅读本书,享精神盛宴之余,更可一窥宋代市井生活。 目录 开场白:吃货应该去宋朝 第一章 穿越须知 每天只吃两顿饭 本朝不流行午餐 本朝不流行减肥 在宋朝吃早点 宋朝Tapas 武大郎不卖烧饼 那些在宋朝吃不到的美食 西瓜东下 麻辣宋朝 武松的饭量 浪花淘尽英雄,淘不尽饭桶 饭后怎样刷牙 第二章 赴宴必读 潘金莲的座位 房门决定席位 饭局的规格 主食可以下酒 裤裆和饭局 从分餐到共餐 乡饮 太学生请客 皇帝请客,谁敢不去 公款吃喝,务必到场 公款吃喝是政治任务 第三章 去宋朝吃面食 面食是怎样传到南方的 馒头不是馒头,包子不是包子 兜子 能吃的备胎 去王安石家吃胡饼 饆饠是什么东西 馄饨和馉饳 冬馄饨,年馎饦 蝌蚪粉 夹包馍 槐花和麦饭 第四章 肉食与海鲜 “黑旋风”不吃羊肉 望羊兴叹 软羊 黄蓉的刀工 君子改庖厨 爱生活,爱肥肉 水晶脍 指马为鹿 獐豝和鹿脯 生吃猪羊肉 宋朝人吃不吃狗肉 从肝膋到肝签 粤菜吓煞人 白煮和本味 宋仁宗爱吃蟹 欧阳修也爱吃蟹 洗手蟹 酿蟹和蟹黄汤包 跟鱼生说再见 方生勿折 鲍鱼之肆 宋朝的鲍鱼 第五章 饮食器具 快把瓷器拿走 玻璃碗 勺子和筷子 宋高宗的公筷 御茶床 茶床和祝寿 插山和食屏 仰尘和盖碗 劝杯 解语杯 共杯饮酒 宋朝茶道入门 茶上能写诗 大宋暖水瓶 第六章 象形食品 条子来了 象形食品 网油卷,羊头签 夹子和音乐 滴酥鲍螺 欢喜团 仿荤之素 插食 第七章 饮料加美酒 大宋冷饮店 熟水和渴水 迎客茶,滚蛋汤 玉冰烧,羊羔酒 雪花酒 蓝尾酒 苏东坡的鸡尾酒 蘸甲 宋朝人的酒量 一斤宋酒多少钱 第八章 宋朝酒令入门 觥筹交错 九射格 划拳和五行 投壶的规矩 酒席上的管弦 边吃饭边跳舞 燕射 第九章 大内饮食探秘 皇帝一天吃几餐 大宋皇帝吃西餐 御厨看人下菜碟 鸳鸯五珍脍 致语和口号 皇家宴席不过如此 皇帝的筷子 公主的筷子 挑菜宴 贵妃醉酒 第十章 怎样在宋朝开饭店 正店和脚店 官库和拍户 加盟和自立门户 饭店装修指南 服务员比厨师更重要 看菜吊胃口 扑卖 买扑 共生关系 四司六局 去茶楼喝酱汤 附录:宋朝饮食简明词典 试读章节 从吃饭的角度看,宋朝是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宋朝以前,多数人一日两餐;宋朝以后,一日三餐的人多起来。换句话说,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是从宋朝开始过渡的。 不过这个过渡期真是太长了。且不说绝大多数宋朝农民和穷苦市民仍然固守着一日两餐的老传统不放,就是到了清朝和民国,还有一些人不吃午饭,只吃早饭和晚饭。 嘉庆年间,北京有首竹枝词形容下层旗人,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两餐打发全无事,哪管午中饥与渴。”意思是有些旗人没职事没油水,只靠那点儿钱粮过日子,钱不够花,只能吃早晚两餐,中午再饿也不敢起火做饭。 进入民国,基督将军冯玉祥割据河南,有天闲着没事儿,“到前屯走走,问农民每天用几顿饭,他说两顿饭,是一顿稀饭,一顿干饭,均是小米”(参见《冯玉祥日记》)。 抗战时期,阎锡山在山西推行新政,整饬吏治,要求各级干部跟农民保持同一生活水准,“饮食定量分配,一日两餐”(参见《艰苦奋斗的山西》)。 抗战胜利后,成都市民分成两派,一派每天三餐,另一派固守传统,“上午八点前后一餐,下午三点前后一餐,天明即起,二更就睡,不吃午点,也不吃宵夜”(参见《李劫人选集》)。 以前欧洲人也是一日两餐。早在辉煌的希腊时代,市民习惯于不吃早餐,只吃午餐和晚餐,很像晚睡晚起的现代白领。还有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工人阶级习惯于不吃午餐,只吃早餐和晚餐,很像省吃俭用的宋朝平民。 正因为宋朝平民很少吃午餐,所以宋朝的饮食行业自然而然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摊贩,只卖早点。 一派是食店,只卖晚餐。 一派是酒楼,既卖早点,又卖晚饭,还捎带着批发黄酒。 午饭有没有人经营?有,但午饭在宋朝属于“点心”,并不算正式餐饮。 北宋某些大酒楼,营业时间比较长,卖早点能一直卖到中午,“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参见《东京梦华录》)。一旦过了中午,对不起,恕不营业,想吃饭,晚上再来。 所以您如果想去宋朝吃饭,抵达时间最好设定在早上或者晚上,可千万别走千到中午才去。 咱们现代人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如果放到宋朝,得改成“天下没有午餐”。我的意思是说,北宋并不流行吃午餐,所以不光没有免费的午餐,连收费的都少见。 绝大多数宋朝老百姓每天只吃两顿饭:一顿早餐,一顿晚餐。早餐吃得不算早,上午八九点才开饭;晚餐吃得也不算晚,下午四五点就刷碗。至于中午,一般人家是不做饭的。 一天只吃两顿饭,难道就不饿吗?应该不饿。 首先这是个习惯问题,从春秋战国到隋唐五代,一天两餐这种艰苦朴素的传统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坚持一两千年,大伙早就习惯了。 其次,临床实验表明,一天吃两顿跟一天吃三顿相比,前者并不见得少吃。咱们一日三餐,每顿的饭量很小;宋朝人民一日两餐,每顿的饭量却很大(后面还会专门谈到宋朝人的饭量),总的食物摄入量相差无几。 还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宋朝人都是一日两餐,也有一些人跟咱们一样每天吃三顿饭,甚至吃四顿饭。 哪些宋朝人一日三餐甚至一日四餐呢?主要是那一小撮社会名流。 比如说苏东坡吧,他在四川老家当平头百姓的时候,每天吃两顿饭;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干部,就改成一天三顿饭了;再后来他被流放到湖北黄冈,工资停发,坐吃山空,想节俭一些,就把午饭省掉(这样可以省些油盐酱醋和干柴),可是一到中午就忍不得饿,还得加一顿才能哄住肚子。还有陆游,他一日三餐的习惯是在杭州做官时养成的,晚年退休,回嘉兴老家隐居,继续一日三餐。鉴于他每天起得太早,不到饭点儿就饿,所以又在凌晨加了一顿:起床后开始熬粥,熬好后喝一碗,睡个回笼觉,等到九点左右醒来,接着吃早餐。陆游认为这样很舒服,是“天下第一乐也”。 贵族当中也有坚持一天只吃两顿饭的。 比如那些在基层任职的小官,工资太低(宋朝的高薪养廉仅限于中级以上官员,低级文官的俸禄“不足以代耕”,假如不贪污不受贿不吃夜草,连中等农户都比不上),生活水准跟老百姓差不多,也是每日两餐。 还有极个别提倡艰苦朴素传统的皇帝,也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例如宋高宗刚登基那会儿,坚持只吃早餐和晚餐,中午饿了,练练书法,忍一忍就过去啦!P2-5 序言 身为资深吃货,我一向这样奉劝其他吃货:如果你能穿越回过去的话,最好穿越到宋朝,假如穿越到其他朝代,你会吃不惯,甚至吃不消。 比如说汉朝吧,先不说烹饪手法多么单一,单是就餐时没有椅子这一条就够你受的——人家汉朝人席地而坐,而且还跪坐,吃一顿饭得跪半小时,咱又不是日本人,受得了吗? 再比如说魏晋南北朝,一票人聚餐,每人面前都摆一张小餐桌,分餐制大行其道,谁也不跟谁抢,挺卫生似的。可是喝酒的时候,却要共用一只大酒盅或者大马勺,你一口,我一口,就像在喝交杯酒。所谓“曲水流觞”“推杯换盏”,其实就是轮流分享彼此的唾液,除了热恋中的情侣,谁愿意这样? 唐朝好一些,餐桌慢慢高起来了,椅子慢慢多起来了,可以像现代人一样舒舒服服坐着吃饭了,酒杯也不再共享了。可惜胡风太盛,酒席上流行唱歌跳舞,主人跳着骑马舞,唱着祝酒歌,吃了疯药一样朝你扑过来,您总不能傻站着吧?总得跳个什么舞、唱支什么歌回敬主人吧?可您不懂唐朝歌舞啊,难道来个周杰伦的《双节棍》?不被全体客人群殴才怪! 至于元明清三代,对吃货来说也各有不如意处:元朝的高级饭局老是离不开酸不拉叽的马奶酒,明朝的高级饭局老是离不开壮阳补肾的虎狼药,至于清朝满人的婚庆大典,酒席上琳琅满目的全是肥猪肉,甭说吃,光看一眼就能让纤体成风的现代人血压上升。所以说,您要想吃得舒服,吃得健康,以上朝代都别去,要去就得去宋朝,宋朝才是吃货的好时代。 众所周知,杯、盘、碗、筷这些餐具是到了宋朝才开始齐备的,煎、炒、烹、炸这些做法是到了宋朝才开始完善的,萝卜、白菜这些蔬菜是到了宋朝才开始普及的,川菜这一菜系是到了宋朝才开始一枝独秀的,现在素菜馆子里琳琅满目的仿荤食品是到了宋朝才开始遍地开花的。您说您不在宋朝吃喝,还想去哪个朝代吃喝? 当然,宋朝饮食也有跟今天不一样的地方,举例说,当时很多地方是一日两餐,而不是一日三餐;现在昂贵的牛肉在宋朝只是属丝的最爱,连猪肉都比牛肉有面子;宋朝的高档饭局是酒水和菜肴严格搭配,每喝一杯酒都要换一道菜,更像法式西餐而非现代中餐……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不一样,所以广大吃货在出发之前必须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从今天开始,经常阅读这本书。不然您到了目的地以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时候可别怪咱没有提醒。 如果你来不及仔细研读,一夜醒来已身在宋朝,别怕,请立刻翻至本书附录,本人已将本书中提及的宋朝饮食术语编成《宋朝饮食简明词典》,按音序排列,其中涉及主食、副食、酒类、食器、筵席、餐饮业、饮食习俗等方面,必将助你宋朝之旅顺利通畅! 书评(媒体评论) 身为资深吃货,我一向认为。如果能穿越,最好去宋朝,因为宋朝才是吃货的好时代。 众所周知,杯、盘、碗、筷这些餐具是到了宋朝才开始齐备的,煎、炒、烹、炸这些做法是到了宋朝才开始完善的,萝卜自菜这些蔬菜是到了宋朝才开始普及的,川菜这一菜系是到了宋朝才开始一枝独秀的…… 当然,宋朝饮食也有跟今天不一样的地方,举例说,当时很多地方是一日两餐;牛肉在宋朝只是贫民的最爱;宋朝的高档饭局,每喝一杯酒部要换一道菜,更像法式西餐而非现代中餐……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不一样,所以广大吃货在出发之前必须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从从今天开始,经常阅读这本书。——李开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