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高温多雨,十分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种类也非常多,以至一个普通居民很难认全他所居住小区中的所有植物。这些小区中的花草树木,不管你认识不认识,依然默默地生长着,并充分展示着它们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的个性,如月季和美人树等为何茎干有刺?鬼针草的果为何有钩?同一朵木棉花的花粉和柱头为何不同时开放?含羞草的叶触碰后为什么会合起来并下垂?红花酢浆草的种子为啥会喷射?羊蹄甲和红花羊蹄甲为啥长在同一株树上?等等,你注意到了吗?个中的原因及科学道理,你又了解吗?
颜展敏著的《早安我的植物邻居(自然观察)》会给你一个非常好的答案。本书以小区中的常见植物为对象,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奇特个性或用途,并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小区中的植物很多,通过这本书,相信你会认识更多的花草树木,相信你会懂得更多的植物知识,更加珍惜小区中的所有植物和我们的家。
颜展敏著的《早安我的植物邻居(自然观察)》是国内第一本居住小区植物科普书。快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吧,它们都将成为你亲切的邻居!每一个早晨,都有一株花草在静静地绽放它们最美好的生命。你看见它了吗?这本书用淡净的文笔,配合宫奇骏画风的手绘图,介绍了小区的50种植物;书后附有近100种花草图片简介。不必远足,不必等待,在家门口认植物,一起做最美的事。
夏日紫薇
仿佛是突然地,小径上就绿树成荫,寂静的正午,阳光直射下来,地面斑斑驳驳,明的是光,阴的是树叶的影子。是夏天来了。
紫薇是夏天的公主。紫薇花盛开时紫云满树,绸纱般的花辦,一簇簇长在顶上,粉色、白色,蓝紫、翠紫,娇艳柔美的各种紫,霞染般辉映天空。从六月至十月,紫薇花相续开放。人云“花无百日红”,紫薇却打破了这样的俗语。紫薇花儿像充满活力的少女,陪伴我们度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天。
紫薇属有很多品种。一般的紫薇树叶子小小的,树高不过7米,如高瘦灌木状;叶子大大的,比手掌还宽的,高十多米树状,称大叶紫薇。紫薇与大叶紫薇同科同属,但不同种。它们分别有属于自己的拉丁学名。居住的小区就有几排大叶紫薇树。
无论紫薇还是大叶紫薇,它们都有相同的别称:痒痒树。
正是暑假的午间。明珠辗转一时难以入睡,我问她:“想不想下楼去看一种奇怪的树?你抓它的树干,它就会发出怕痒的笑声。”明珠兴奋地说:“我要看!”
刚下了场暴雨,地面湿漉漉,大叶紫薇的树干也长出了菌,它们小小的、白白的,环树而生。小区是新的小区,树是新植的树,不过三五年。面前的这棵,树干直径不过10厘米,密密长着树皮,间中有些脱落。紫薇树皮是年年生,年年脱,等到一定树龄了,它老了就光光的不再长皮。在北方,人们干脆叫它“猴刺脱”,形容它的树干太滑了连猴子都爬不上去。
明珠用小手轻轻摇摇这棵大叶紫薇,它一动不动。要大力些,树叶才有些震动了。但有皮的树干摇着手感不好。“我们找另外一棵大些的,好不好?”我说。找到了。这是小区里最大的一棵了吧,它的树身果然大半是光滑的。我们一起摇它,只轻轻碰,树顶的叶子与枝条就“哗呵呵”响起来了。千百年来,人们形容这种响声叫笑,一棵树因为“怕痒”而引发的笑,所以才有了“痒痒树”的别称。“为什么树会怕痒呢?”明珠问。植物学家的解释是真实而无趣的:“紫薇的枝条纤细而柔软,树干顺滑能减少触动传播的阻力,轻抚则引起抖动,花叶随之震颤。”
紫薇原产地中国,自古以来,因其花美皮滑叶茂得到很多文人墨士的喜爱。它已经不仅仅是生物界的“树”,而是天人合一、独树一帜的人间花树。晚唐诗人杜牧就极喜爱紫薇花,自誉为紫薇,别称“杜紫薇”,他咏《紫薇花》诗曰:“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意思是,花园里这么多花,我不是春天里最早开放的,早上醒来,看到迎着秋露展现崭新风姿的花儿是谁呢?桃花李花虽然艳丽,它们踪影今何在。我微笑着,亭亭玉立看着一切,长久地灿烂开着。这诗里说的大概就是紫薇花的气质了吧。 P2-5
让孩子去看见
卢梭说过:“学会真正看清自己所见的东西永远大有益处。”
孩子是天使,也是魔鬼。怀着最美好的心愿去抚育,有时我们也难免在教育上大动肝火。当我意识到发怒是多么糟糕的教养方式时,便停止了。我幸运地激发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少年时期我的梦想是成为植物或动物学家,但解剖“水蛭”之类可怕的东西令我望而却步。后来工作和生活都在大城市,“自然”已经远去。很长时间,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对身边的植物视而不见。虽然它们一直在,但是每天的日子都被各种繁杂填满,我看不见它们。无论什么事情,自己都没有用心去“看见”,又何从指导孩子去发现。
有一天,我统计了居住小区的植物,总共约有200种,它们是高大的枫树、半高的灰莉、低矮的山菅兰,还有匍匐在地面上的结缕草,有种植的也有野生的;我也统计了从前住过的老城区街巷,房子附近至少生长着10一50种植物。美在身边,美在眼前。原来即使居住在“石屎森林”中,大自然的精灵一一那些花草树木一直存在,宜人且多变。
观察植物的兴趣是私人的,也无功利目的,这段话或可概括:“你一定不要给予植物学一种它本身所不具有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纯粹出于好奇的研究,除了一个喜欢思考、心性敏感的人通过观察自然和宇宙的神奇所能得到的快乐之外,它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我的孩子明珠更喜欢在滑梯旁与同伴疯玩。但她见过自己的妈妈专注看植物的样子,也知道妈妈如何学习植物知识。有一天,她告诉我学校的草坪里有少花龙葵;有一次,她在烈士陵园的灌木中从花苞辨认出深山含笑花;一个周末,她留意到了我忽略了的洋紫荆花辦中的蜜腺。她骄傲地宣称:“妈妈的植物知识全家第一,我第二。”事实如此。我欣慰地发现,身教重于一切语言。当一位妈妈的状态是积极的、安静的、专注的、快乐的,她身边的孩子自然会感受到。
观察自然或许只是一种“无用的快乐”。然而对实用主义者来说,卢梭的这句话是不是更有说服力呢?一一
“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沉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
展敏
2014年3月12日
这本书献给我的父亲。他是一位平凡而了不起的男人。2013年,对于我们全家来说,都是内心悲痛难言的日子,这是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我早就知道人生会有很多的无奈,而直面至亲的离去,是第一次。
记得父亲手术后半年复查。我们在香港圣德勒撒医院详细听取医生的报告。出来,耀眼的阳光洒照在九龙城的旧街上,斑斑驳驳。我独自步行回父亲休息的尖沙咀日航酒店,不知道如何面对父亲充满生存渴望的眼睛。中途我拐进了香港理工大学。校园里植物很多。每棵树上都挂有名字,我用手机一棵一棵拍呀,拍呀。原来在广州常见的阔大叶子有黄色果子的那种树叫印度榕。我用高难度的动作拍了园内最高大的非洲楝树,然后坐在杜鹃花旁的路基上。我抬头望了一眼白云朵朵的天空,在人来人往的校园,伏膝恸哭起来。医生说父亲最多只有三个月。
如常生活。尽力,和陪伴,我们努力过好每一天。父亲说自己没有遗憾。而我们有。父亲不要我们伤心。“你们都要愉快而健康地活下去。”他说。
这一年,我跑步。我更加认真地观察身边的植物。看花开花落,看草长莺飞,看树枯树荣,看大自然能告诉我什么。
要感谢很多人。当我在微信上发表第一则植物志时,广州日报北京站的龙迎春女士给我最早的肯定;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副社长王清女士和编辑秦文剑,她们凭着敏锐的直觉迅速跟我约稿,随后的饭聊,让我见识了她们专业的编辑素养;一个加班后的晚上,我正在地摊上和江湖朋友闲扯,林贤治老师路过,我跳起来跟他分享观察植物的爱好,他大大地鼓励了我一番;资深编辑蔡静介绍了年轻友好的插图师给我们;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区碧茹女士和罗孝政常常提供学习资料;《中国之韵》杂志主编俞悦美女在书名未定时就爽快答应了题字(后来出版社认为书名较长不宜手题);小朋友楚楚、明珠和加加,他们对植物“十万个为什么”是我进步的阶梯。特别感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李植魁教授为本书作序,并做了审校工作。最后还有微信朋友圈长期点赞和留言的朋友,麦小麦、苏静、李颖、茶玫、夏菩、朱朱等等(挂一漏万),你们让我了解到,你们也热爱生活,热爱植物。大家,在一起。
这本书,也献给走过了2013年的2014年。含着泪,也要奔跑,这是新的开始。
展敏
2014年春
庄子曰“观水洗心,观花美心”,这是一本儿童健康情绪教育和促进家族亲睦的优秀读物。
一一勇伯先生(韩国)
作者就像魔仙女,每个妈妈都可以带着孩子,跟随着这本书,随着作者仙女棒的点化,发现一个个绚丽多姿的植物微世界。
一一主妇潇潇
散文的清新自然,科普的严谨缜密,就如一位老朋友在述说着植物世界的故事。
一一扬扬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