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湖时评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邹贤启//蔡华东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邹贤启、蔡华东主编的这本《东湖时评》精选湖北日报2013年时评版文章230篇,涵盖湖北日报对国内外时事的社评、视点、放谈、观察等,观点犀利,角度新颖,展现了湖北日报胸怀大局、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责任感,对指导党政机关干部学习,青年知识分子拓展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2013年一部《东湖放评》引起社会各界新闻人士的关注,如今同一系列《东湖时评》应运而生。由邹贤启、蔡华东主编的这本书涵盖了《湖北日报》2013年对国内外时事的评论与观点。评论观点犀利,角度新颖;内容紧密贴近社会热点,追求独特认知和深刻表达;短小精悍,一针见血。是新闻人评论写作的典范。

目录

I 呈现思想的力量/邹贤启

第一章 社评

 3 改变成就梦想/李琼

 5 人不在,还是心不在/付勤

 7 改作风是天大的事/李琼

 9 亮剑“舌尖上的浪费”/李思辉

 11 开放,从每一个春天出发/付勤

 13 敲碎“房姐”们周围那个圈/李思辉

 15 愿桥都坚固路都通达/李思辉

 17 规则就是不该闯的红灯/刘章西

 19 从城进村衰到城进村荣/李琼

 21 给学雷锋注入时代内涵/李思辉

 23 国之梦民之梦/付勤

 25 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刘章西

 27 让法治精神像空气一样流淌/王才忠

 29 改革,朝着民之所望/李思辉

 31 非典十年我们学到了什么/艾丹

 33 让文化涵养城镇品位/蔡朝阳

 35 任何恐怖都不能阻挡奔跑的脚步/付勤

 37 打造经济升级版才是真压力/吴华清

 39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王才忠

 41 珍视大学的文化熏染价值/李思辉

 43 简政放权,开弓没有回头箭/王才忠

 45 守住网络时代的正义底线/艾丹

 47 全力呵护农村孩子的成长通道/王才忠

 49 有温度的执法有温暖的城市/付勤

 51 亡多少羊才能补牢篱笆/付勤

 53 为有志者搭建理想的阶梯/艾丹

 55 以未来之“新”贡献于世界发展/李琼

 57 重拳护湖不能变花拳绣腿/李思辉

 59 以朋友之谊弥合社会裂痕/李思辉

 61 媒体问政要成常态不成“秀场”/李琼

 63 慈善,从私德走向公共责任/艾丹

 65 考古发现映射现代文明的方向/李琼

 67 真转型才能拥有未来/王才忠

 69 游学应回归精神本源/付勤

 71 市民生活永远是城市的主题/李琼

 73 驾着自信与忧患的双轮前行/王才忠

 75 太阳永远不会停止照耀/付勤

 77 走出小格局更需大气候/艾丹

 79 消弭戾气,谁也不能置身事外/付勤

 81 做加法,向转型要增量/李琼

 83 做减法,向市场要力量/王才忠

 85 做乘法,以创新求裂变/付勤

 87 做除法,以绿色促转型/艾丹

 89 警惕用形式代替另一种形式/刘章西

 91 敬畏群众那双雪亮的眼睛/王才忠

 93 让金牌更加清纯闪亮/王才忠

 95 每一次限行都是管理提升的契机/李琼

 97 风清气正月圆人圆/付勤

 99 保护务工者也是促进转方式/王才忠

 101 培养民企接班人不仅是“家事”/刘章西

 103 公众之期许公权之责任/李思辉

 105 把话放到桌面上来讲/李思辉

 10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绩观/付勤

 109 哪里有推不掉的人情/李琼

 111 理直气壮地叫响大公无私/王才忠

 113 把解决“办证难”作为一个检验/李琼

 115 拿出重置利益的勇气推进改革/艾丹

 117 让“舒心工作”成为常态/刘章西

 119 社区安宁需要规矩守护/萧风

 121 迎接“零门槛”带来的挑战/萧风

 123 让老赖们无处可赖/刘章西

 125 重视阅读与城市的精神连接/李思辉

 127 气候大会能否不再纸上谈兵/王才忠

 129 当中文热词进入英语词典/李思辉

 131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刘章西

 133 月亮可以离我们更近/付勤

 135 把对雾霾的焦虑体现到行动上/李思辉

 137 公共决策要远离神秘感/李思辉

 139 让服务对象满意就是让人民满意/李思辉

 141 “夺命快递”不是一般的行业乱象/萧擎

 143 不能让黑幕伤害改革共识/李琼

 145 “习总套餐”的民生情怀/付勤

第二章 视点

 149 新规实施要摒弃刚性管制观/李思辉

 151 跳出“宁毒死不穷死”的怪圈/易平

 153 把铺张浪费的“根”挖掉/王才忠

 155 超越胜负的光芒/李琼

 157 罚款放行:看似监管实为放纵/刘章西

 159 办9 种证是难为讨薪者/肖华马涤明

 161 警惕污浊的地下暗流/付勤

 163 烟花易冷雾霾难散/萧风

 165 每起事故背后都有先兆和隐患/李思辉

 167 打破官民之间“三重门”/李思辉

 169 对“圈子文化”要釡底抽薪/王才忠

 171 文物毁于建设现象亟须遏制/贺成钱夙伟

 173 大学公园:开放应与呵护并重/萧风

 175 洋品牌为何敢耍大牌/艾丹

 176 读懂“马上办”背后的真意图/李思辉

 178 当苹果低下高傲的头/王才忠

 179 与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萧风

 181 发票,发票,聒噪何时了/章开沅

 183 让菜场真正成为民生工程/刘章西

 185 为什么我们如此善于遗忘/张贵峰

 187 别一棍子把鸡全打死/萧风

 189 一降一升看旅游经/艾丹

 191 每起冤案都必须有人负责/李思辉

 193 以进步补偿灾难,以坚韧对接梦想/艾丹

 195 没有规范的市场就没有正当的盈利/艾丹

 197 小事故何以酿成大事件/萧风

 199 给梦想更丰厚的土壤/艾丹

 201 歌声背后的校园精神困境/李琼

 203 看这把心锁如何打开/王才忠

 205 尊重规则才能维护公平/艾丹

 207 警惕当代版“狗恶酒酸”/萧风

 209 我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付勤

 211 信访绿色通道重在“第一步”/艾丹

 213 治渍水必先治填湖/小木

 215 江豚的微笑不止于显性价值/艾丹

 217 珍视名人案件的示范价值/李思辉

 219 出新规当防顾此失彼/刘章西

 221 稳增长和调结构不是非此即彼/李琼

 223 婚恋会所要流淌道德的血液/吴双建

 225 西瓜地图:去塞求通的好教材/耿银平

 227 良心坏了,专业则沦为帮凶/萧风

 229 重拾对汉字的重视/萧风

 231 章程能否撑起大学风骨/李思辉

 233 中国需要更多的文化输出/李思辉

 235 以失信惩戒构筑诚信堤坝/付勤

 237 追逐眼球别成新媒体软肋/艾丹

 239 扫除“麻木”习气/萧风

 241 掏粪工能否避免后继无人/东跃

 243 用理性思维解读中国/艾丹

 245 恪守“约法三章”才真有面子/李思辉

 247 岳飞的身影不该被湖北淡漠/萧风

 249 法律面前没有临时工/李思辉

 251 “白头盔”走过道德的十字路口/萧风

 253 对农民的感情从泥土中来/李剑军

 255 德行义举应有合理的补偿/萧风

 257 奢谈免费医疗不如提高报销比例/李思辉

 259 雾霾天气是一个指针/艾丹

 261 企业无权肢解年休假/瞿方业

 263 为势如破竹的新经济“点个赞”/艾丹

 265 且慢嘲讽韩国泡菜申遗被否/萧风

 267 五谷轮回的节日/付勤

 269 英语热降温见证时代变迁/艾丹

 271 不能让县域沦为“文化空心”/萧风

 273 私人会所不是法外之地/李思辉

第三章 放谈

 277 怪诞文风背后是人性冷漠/李思辉

 279 “三五分钟讲话”底气何来/萧风

 281 嘲笑“坑爹”不如自己当好爹/李思辉

 283 有梦想才能举起小金人/班跃伟安子州

 285 赞“零收费”,更盼“零负担”/梁晓莹

 287 天清地明风物常新/萧风

 289 癌情汹涌后的生命质问/王才忠艾丹

 291 拆掉理论与群众之间的“墙”/李琼

 292 虚热的赏花经济需要冷思考/艾丹

 294 粗鄙岂能为风尚/萧风

 296 丢官不离岗也是一种担当/李思辉

 298 向青春的梦想致敬/李思辉

 300 谁把我们逼成食品安全专家/萧风

 302 砸手机能砸断手机控吗/郭元鹏

 303 多些坚定的“我管!”/肖华

 305 因为优雅所以勇敢/柴宗

 307 妥协也是一种智慧/王才忠

 309 忘我救人延展生命的宽度/李思辉

 311 尊重历史公正终有回归/萧风

 313 大腕会说话就能更有范/王才忠

 315 别挡住我们的穿堂风/萧风

 317 从老人舍身救狗说起/李思辉

 319 舆论监督需要怎样的代价/艾丹

 321 靠什么堵塞职务消费黑洞/唐卫毅

 322 不敢挂牌是欲盖弥彰/采桑子

 324 且留青山埋忠骨/萧风

 325 没有特权只有“一律”/艾丹

 326 盲道不是给人看的/夏慧萍

 327 学习是为了更广阔的视野/萧风

 329 值得关注的日本球迷/王才忠

 331 塑料袋的三种境遇/王才忠

 333 谁偷走了我们的勇敢和正义/斯涵涵

 334 艺高德低,行而不远/艾丹

 335 八旬院士申请退休为何被拒/肖华

 337 讨薪何时不需护航/萧风

 339 隐形的萝卜更须防/张永琪

第四章 观察

 343 乡镇房地产需祛虚火/贺雪峰

 345 电视问政考验官员权力观/赵振宇

 347 科教经济融合尤须细致实践/叶青

 349 驱散雾霾不能坐等东风/鲁宁

 351 维护购票秩序要遵循法律逻辑/乔新生

 353 浪费不是扩内需/张晓峰

 355 “烂尾新闻”岂能被习惯性遗忘/杨耕身

 357 财产公示,地方不妨先行/邓聿文

 359 教育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周洪宇

 361 均等公共服务是城镇化的必须/徐勇

 363 “人为造城”之害/贺雪峰

 365 贸易保护损人不利己/赵良英

 367 服务区暴利超市在服务谁/胡慧敏

 369 打破制度双轨制是最大的公平/卢现祥

 371 公厕新标准折射政府理念新进步/鲁宁

 373 为公民参与环保提供便利/邓聿文

 375 城市发展不应抛弃老地名/苗向东

 377 多点对1% 的追问/刘晶瑶

 379 下水道夺命暴露管理陷阱/段思平

 380 城镇化慢不得也急不得/邓聿文

 382 其他支出究竟支在哪/罗瑞明

 384 自主创新的春天还差体制这把火/卢现祥

 386 用稳增长来完成新四化/易鹏

 388 营商环境应告别强盗逻辑/邓海建

 389 高校更名不能换汤不换药/徐娟

 391 握手胜于握拳/赵穗生

 393 德国面前,日本焉能不脸红/李思辉

 395 相知不以万里为远/赵良英

 397 “棱镜门”暴露美国人权论缺陷/李思辉

 399 实名制不是万金油/杨涛

 401 日本该为中国劳工做些什么/李思辉

 403 下大力补齐农村环保短板/肖华涂启智

 405 美丽乡村是谁的乡村/王玉初

 407 有市场前瞻才有专业对口/梁晓莹

 409 拯救国产奶粉不能靠别人犯错/刘昌海

 411 改进服务不能总靠名人吐槽/采桑子

 412 挤掉行政审批改革的“水分”/徐娟

 414 农民权利保障是城镇化的前提/张燕

 415 治理“踢皮球” 需要硬碰硬/韩虹婷

 416 向“拖把大叔”致敬/卞广春

 417 公车套牌是更严重的公害/杨涛

 419 读大学无关“投资成败”/许朝军

 421 警惕低级错误的重度伤害/曾金

 422 摔婴案判决警示暴戾之恶/雷泓霈

 423 村官“监管空白”缘何而来/马涤明

 425 防范权力下放后的滥权/石磊

 426 嘴要承担“心”的责任/王旭东

 428 让人民监督权力亟待具体化/邓联繁

 430 思想漏油才是最可怕的隐患/左崇年

附录

 431 改革,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创造更大辉煌

试读章节

从城进村衰到城进村荣

李琼

快速的城镇化带来了大规模的农民进城,当城市发展获得大量劳动力的同时,农村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谁来种地”成为一个普遍性忧虑。这个直指农业、农村、农民当下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受到中央和省一号文件的重点关注。

乡村“三化”问题,表面表现为耕地抛荒、人走屋空、农村人口减少,留守群体问题突出。从深层次来讲,则会导致农村公共服务、基层民主自治、乡村社会秩序、群体心理稳定、乡土文化延续丧失基础。将其放置在中国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它不仅是一个发展均衡、发展公平的问题,更是一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这是一种发展的困境。任由乡村“三化”问题发展,农民与农村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越是凋敝,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就更向往城市,愿意留在城市。没有人特别是没有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农业就发展不起来,进而造成劳动力和人才进一步流失,农业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就沦为空谈,几成怪圈。

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一方面,城镇化的脚步不仅不可放慢,还要加快、拓展,劳动力转移的自由与活跃不仅是必然,而且还要持续;另一方面,这种转移不能抽空农业和农村,农业和农村也同样要有产业转型,要有支撑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转型的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和需求等资源,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成为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不单单是指向城镇自身的发展要有科学理性的方式和路径,不能“摊大饼”,不能“见物不见人”;更是指向了一种城乡关系的重塑。一种科学的、优质的城镇化,不能靠传统的城乡“剪刀差”来获得发展的优势,也不能靠无限汲取农村的各种资源,靠牺牲农村来换取城镇的繁荣和兴旺。

从“城进村衰”到“城进村荣”,意味着农业和农村本身要有就业创业的吸引力、美好生活的吸引力,要同样能承载梦想,改变命运。

这种吸引力,来自于好的生产收益、好的生活环境与个人发展环境,进而获得好的公共服务和权利保障。只要农业和农村还天然与贫困落后画等号,与固化和僵滞画等号,农村就永远是外出务工人眼里“回不去的乡土”,一个只有春节才能短暂停留的地方。

这种吸引力和动力从何而来?今年中央和省一号文件聚焦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活力,表明对三农问题的切人,已经从具体问题的改进、单纯的政策支持走向了对整体发展机制和动力更深层的发掘。这种发掘,不仅需要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释放和盘活长期以来被禁锢的发展要素。

一谈到农村面貌的改变,一谈到三农问题,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修路、水利、办工厂这样的层面上。生产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就是要从内着手解决发展的活力和机制问题。乡村“三化”问题越是突出,各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就越要拓展、越有力。僵化必然无法摆脱荒芜和衰败,制度的解放总是面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制机制有活力,农村才能实现生机充盈,持续优质的发展,成为人愿意留、留得住、留得幸福的处所。

2013.03.01

P19-20

序言

呈现思想的力量

邹贤启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改革深化的时代,我们也正处在一个意见多元、众声喧哗的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催人奋进,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营造强大的舆论气场,清晰、明确、有力地发出党报的声音。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既是党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党报改革创新的必然方向。

《湖北日报》2013年改版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创设时评版。

时评之“时”,不仅是新闻时效之“时”,也是“时代”之“时”。因时而动,因时而变,是发展的面貌,也应当成为时评的面貌。

我们看到,新的政治风尚、社会风尚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时代主题词。社会受众既体验着网络时代的“信息超载”,也体验着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观念转变、利益多元。人们更加期待权威的声音、主流的声音,更加需要为新矛盾、新问题释疑解惑,为社会前进提供价值坐标。

评论应当传递这样的主流声音。从创立之初,时评版已彰显理性和建设性作为第一原则,在体现胸怀大局,体现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责任感、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感的基础上,紧密跟进社会热点,敏锐追求独特认知和深刻表达,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传统的媒体正在面临全媒体时代的严峻挑战,媒体竞争已从争夺“信息发布权”到了争夺“信息解释权”。报纸作为“思想纸”、“观点纸”的优势应当充分彰显,弘扬重视观点、思想传播的传统,提供严肃、理性、有针对性、现实感的言论,应当成为报纸提升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服务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时评版应当成为这样的意见平台。越是思想多元、价值多元,就越需要捕捉理性的思考,打捞沉默的声音,增进沟通,凝聚共识,真正体现出人民意见。正如第一期时评版“致读者”中所说:这个版面就是声音的麦克风、思想的扩散器,见证改革开放也推动改革开放,见证发展也推动发展。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应当呈现思想的力量。一年来,无论是在体现问题意识,拓展话题空间还是在刷新话语体系上,《湖北日报》时评版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风格,都体现了积极的探索,展示了新的形象。但对于整张报纸而言,这个版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冲劲、有闯劲、有追求,但很多方面还显稚嫩,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将部分评论结集出版,既是一个总结,更是一个鞭策。主流舆论的责任,推动进步的追求,读者热情的期待,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湖北的发展中留下点滴足迹,也激励我们在选题策划上更好地扣紧时代脉搏,在论述上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在文风上不断改进创新。

愿这样的追求更坚实、更稳固,这样的创新更深入、更持久。

(作者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7: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