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传记里的三人,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统称。传记里的三人,分别是著名的德国音乐家、意大利的雕塑家兼画家和俄国的小说家。作品叙述了三位伟大天才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传
序言
记忆
故乡
大革命
耳聋的困扰
他的爱情
战斗
婚约
荣耀
凄凉
慈父般的爱
欢乐颂
未来
死亡
用悲苦迎来的欢乐
米开朗琪罗传
引言
序篇
上篇搏斗
一 力
二 力的崩裂
三 绝望
下篇舍弃
一 爱情
二 信念
三 孤独
尾声死亡
这便是他神圣而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泰传
《消失的伟大灵魂》
《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
《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三死者》
《家庭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
《忏悔录》与宗教狂乱
《社会的烦虑》《我们该怎么办?》
《我信仰的寄托》
《艺术论》
《民间故事集》《黑暗的势力》《伊万·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
《复活》
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他的面貌
战斗终于结束了
记忆
善,应为心之所向。爱自由应甚于爱一切。即使面对权力诱惑,也永不与真理倒戈相向。
——贝多芬
他的身形矮胖结实,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格。他的脸庞宽大,皮肤微微发红,晚年时由于病痛的折磨而变得有些蜡黄了,特别在寒冬时分或远离田野时尤为如此。他的额头宽宽大大,高高地隆起。头发黑而浓密,蓬乱得甚至像美杜莎的蛇发。1801年,还是个孩子的车尔尼见到一头蓬发、不修边幅的贝多芬,还以为遇到了小说中的“鲁滨孙”。
贝多芬的眼神之中闪耀着一股神奇的力量,那种威严使每一个见过他的人都会为之深深折服,但大多数人并不能说明白这是因为什么。其实,在他古铜色的悲壮的脸庞之上,那双眼睛射出了野性的光芒,所以大家才总把他蓝灰色的眸子。误认为黑色的眸子。
他深陷的眼睛又细又小,激动或愤怒时才会把眼睛睁大。在他眼神的无限变化之中——有时柔情无限、有时迷惘茫然、有时严肃尖利,奇妙地反映了他的所有思想。
他常会用阴郁的目光凝望着天空。他的鼻子很宽大,短短方方的,跟狮子的鼻子竟有些相似。唇部的线条柔美,下嘴唇有些前凸,牙齿坚固有力,连核桃壳都能咬碎。他右侧的下颌处还有个深深的酒窝,让他的脸极为不对称,所以看上去增添了些许诡异。莫谢莱斯曾说:“他的微笑非常美,在与他交谈时,他的脸上时常会露出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可爱神情。但他的笑声却与之不符,粗鲁、难听、短促。”这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发出的笑声。他的表情中时常带着一种忧郁,好像怀有无法被抚慰的哀愁一般。
1825年,莱尔斯塔勃曾说当看到“他带着柔情的眼睛及极其悲痛的神情”时,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不让眼泪涌出来。 1826年,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小酒馆遇到了贝多芬。当时的贝多芬正坐在一个角落中,叼着烟斗、闭着双眼——那是他在世之时最惯常的状态。他和他的朋友坐在一起说着话,贝多芬微笑着,他的微笑中还夹杂着一丝哀愁,然后从兜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记录手册,用聋人常用的尖利声音让对方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贝多芬的表情变幻多端,比如在他弹钢琴时,或他走在路上灵感突现时,他突然的表情变化经常能把别人吓一大跳。“脸上的肌肉发达,血管突起;目光之中透着野性;颤抖着的嘴唇好似一个召唤了自己无法控制的魔鬼的巫师,反被魔鬼制服时的样子。”按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所言,他便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而按照画家克莱贝尔所言,他则是一副莪相的面孔。故乡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在科隆附近的波恩出生。他的家就在一幢破旧房屋的阁楼之上。
他的祖父名为路德维希,是整个家族之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生于安特卫普。二十岁时,他来到波恩,做了科隆公国大公的乐长。在家族中,贝多芬的个性最像他。只有了解贝多芬祖父的经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贝多芬那与德国人格格不入的狂傲不羁的个性。
贝多芬的父亲是个爱酒如命、庸碌平凡的男高音。母亲是个厨师的女儿,还做过女佣。她曾有一个男佣丈夫,在这个人去世之后,她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了痛苦,与成长于优越环境之中的莫扎特全然不同。他一出生,命运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场惨烈而残忍的战斗。他的父亲希望他的音乐天分得到充分的发掘,所以把他当作神童培养。四岁起,他就被迫一整天一整天地练习羽管键琴或小提琴。父亲甚至用暴力来强迫他完成这些练习。在这种情况下,他差不多快被繁重的练习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在之后的日子里,贝多芬竟然没有因此而厌恶音乐,实在是一个奇迹。
贝多芬在少年时代,就不得不负担起家庭的重负。为了每天能够吃上饭,他必须要承担这来得过早的生活重担。十一岁时,他加入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他成为管风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