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蹦(即方山大鼓)为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的动作,故名麻雀蹦。陈治国所著的《麻雀蹦(精)》所描述的麻雀蹦为流传在南京江宁方山一带边鼓边舞的舞蹈蹈,主要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而得名。该舞流传在方山一带,又名“方山大鼓”。麻雀蹦表演时一般用10面大鼓,10面大锣,辅之以伞、旗、幡。表演者边鼓边舞,欢蹦雀跃,充分反映了农民渴望社会安宁、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整个舞蹈以“七五三”为贯穿全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共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部分。鼓点明快朴实,动作舒展大方,刚健有力,给人一种欢快奋进之感。
本文所描述的麻雀蹦为流传在南京江宁方山一带边鼓边舞的舞蹈, 主要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 故而得名。该舞流传在方山一带, 又名“方山大鼓”。麻雀蹦表演时一般用10面大鼓, 10面大锣, 辅之以伞、旗、幡。表演者边鼓边舞, 欢蹦雀跃, 充分反映了农民渴望社会安宁、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整个舞蹈以“七五三”为贯穿全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 共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