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身健著的《零容忍的权利(写意法治)》以法学随笔为主,是作者近十年来对法学研究、法律问题、法律与社会的一些感想片段,以法学专业为背景,以一种沟通、交流的心态,将对法学或法律问题的感悟,向他人“倾诉”,其中,既有对异域法律文化的感想,也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看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零容忍的权利(写意法治)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许身健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许身健著的《零容忍的权利(写意法治)》以法学随笔为主,是作者近十年来对法学研究、法律问题、法律与社会的一些感想片段,以法学专业为背景,以一种沟通、交流的心态,将对法学或法律问题的感悟,向他人“倾诉”,其中,既有对异域法律文化的感想,也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看法。 内容推荐 许身健著的《零容忍的权利(写意法治)》文字幽默生动,既有法律常识的清晰传达也包含对法理的透彻剖析。书中文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多篇被评为年度中国最佳随笔。作者力图用清新活泼的文字解读社会生活,旨在通过讲述生动的法律故事来记录法治成长过程,雕刻未来法治梦想。 目录 象牙塔外 傲慢的偏见 法大校园逸事 怕热就别进厨房 司法考试,何必难上加难 法律人的职业判断力 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美国法学教育的反思 认真对待法学教育 完善法学教育的思考 往日情怀(The Way We) 围绕案件理论的有效陈述 我为什么爱法大 越南战争对法学教育的启示 正义两面 闯黄灯是否应该受罚 从杜培武到李久明 大家庭的理想与现实 大难到时各自飞 “好警察”和“坏警察” 匪夷所思的“撞了有奖” 维护公共利益应给隐私权留个角落 健全见义勇为立法势在必行 男性“强奸”男性行为的刑法规制 认真质疑精神病鉴定专家 被害人一方有权零宽容 小媳妇与辣婆婆 刑不上“性贿赂” 应当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处理酒驾问题 正义的壕堑 追飞机的人 法治守望 法治的守望 《法律诊所手册》译后记 享受上苍礼赠,拥有最好未来 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国家亲权介入 示威中的暴力规制与警察自制 惩戒暴力,禁止私刑 大企业应当承担环境责任 钓鱼岛事件时评 法治的时代魅力 请不要无视“沉默的大多数” 如何化解“危险的关系” 公平待遇不会从天而降 “扒粪揭丑”制约公款滥用 荒唐的小虎队现象 回应变革呼声,构建行政法学术共同体 理性应对疯狂型犯罪 莲花与狗屎 您有权沉默,俺有权怀疑 前世冤家公堂再见 谴责泄密不如加强保密 请具体到一根钉子 请以热心对待高温作业者 如何有效防止毒果泛滥 网络反智主义的崛起 未雨绸缪,解决养老问题 乌鸦与喜鹊 向震后被捕杀的小狗说声对不起 正当防卫与故意杀人之争 执法者应该首先守法 后记 试读章节 傲慢的偏见 我主讲过“法律论辩技巧”这门课,该课程由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学生依照案例事实进行说服性技能训练,了解法律人是如何运用相关事实及法律解决争议。这门课的案例来自于美国法律论辩研究所授权,为了冲淡浓厚的美国味,我对有关案情做了技术性处理。国内不少法律院校开设了模拟法庭课程,法科生们也极为热衷组织模拟法庭。但是,这些模拟法庭大多关注法律争议,案例选择往往关注许霆案这样的轰动性案件,学生们分成原被告双方,一招一式、针锋相对,双方比拼的是口舌之争,颇有亚洲大专辩论会之风。学生们严格按正式程序操作,一板一眼,毫不含糊。法袍、法槌、大檐帽法警,一个都不少,虽很逼真,但热闹归热闹,总有点小孩子过家家的感觉。 热衷围绕法律问题辩论与法律院校教学强调理论传授是颇为合拍的。比如针对许霆利用ATM机出错之机,用信用卡大肆取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盗窃罪,模拟法庭上的控辩双方唇枪舌剑的主题是不当得利、秘密窃取、期待可能性等抽象的法律概念及法律学说,这样庭审宛然成了法律学说朗诵课堂。显然,这种模拟法庭难以让学生学会用证据说服裁判者的能力。尽管法科生对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耳熟能详,也认识到证据在庭审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对于证据的理解显然是存在偏差的,在课堂里他们关注证据客观性、真实性以及相关性。念念不忘的是所谓查明案件事实,往往忽略了即使案件事实是真实、有效的,但是,对于双方都认可的案件事实却可以进行有效组合,构建一个针锋相对的故事去说服裁判者。 以我授课所用的案件为例,案情是平衡的,这就意味着同时存在对双方有利以及不利的事实:某公司雇佣王萍在其车间工作,王萍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儿,她喜欢着装清凉,有时嫌天热,将衬衣下摆打结而露出腹部,她也喜欢和同车问的男工友谈笑。根据公司规定,王萍有60天的试用期。但试用期尚未到期,车间经理韩某解雇了王萍,王萍认为被解雇的原因是她拒绝了韩某多次性骚扰,韩某利用公司人事管理的职权,公报私仇,在试用期内无理解雇了她,给自己造成了精神上的损失。王萍指出,韩某曾经开车送其回家,告别时亲吻其嘴唇、在公司聚会时利用和其共坐一个沙发之机将手放到其大腿上、韩某暗示其要听从其摆布、韩某曾经送其黑色女士内衣作为礼物。王萍一方的律师以上述证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受害者的故事:一个活泼貌美的女孩成为一个离婚老男人的猎物,韩某对王萍垂涎三尺,寻找机会对女孩采取了亲嘴、摸腿、送性感内衣等赤裸裸的性骚扰行为,最后因达不到目的而找借口辞退了女孩儿。上述事实有相关证人证言证实,在这种情况下,韩某一方加以否认是极为不明智的,一旦原告在庭上提交相关证言,那么韩某将会面临彻底败诉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韩某一方对于上述事实做出了不同解读,讲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故事:所谓性骚扰是彻头彻尾的性幻想,王萍作风轻佻,工作效率低下,她的热情不是用于工作,而是在工作场所卖弄风情。韩某作为老板,离婚多年而独身至今说明其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看到王萍工作不见起色,忧在心中,多次提醒王萍改正,为了鼓励王萍,他以父辈对女儿的关爱,送给她内衣,当然,现在看有些不合适。至于吻别时亲到嘴唇,这是由于光线黑暗所致,至于在聚会时碰到王萍的腿,那是因为沙发上挤了几个人,韩某不小心手碰到了王萍的腿,在众人面前有意触碰王萍的腿是不可能的也是极为愚蠢的。因此,王萍指控的性骚扰纯属子虚乌有,是王萍被开除后的报复。如果存在性骚扰,那她为什么没有投诉过呢?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对立的小组,围绕着上述案件细节演练相关技巧,学会用事实说话。我不允许学生预设立场,凭借道德优势压人。我告诉学生,法律人引以为傲的是理性,擅长的是批判性思维。我不允许学生专注于将王萍刻画成可怜的打工妹,韩某是色胆包天的丑陋资本家。上述刻板印象,非黑即白,立场优先,喧嚣的道德指称取代了对事实的关注。这种贴标签式的做法是赤裸裸的偏见,与理智无缘,是思考的短路,最后烧毁的是正义的果实。记者闾丘露薇在其《不分东西》一书中指出:“偏见是不分地域、种族的,偏见来自于对资讯掌握的多少,以及使用怎样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带着良好的出发点、善良的用心、同样会产生偏见,因为正是先人…… P2-4 后记 歌者需要舞台,歌者要面向听众。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好;雅俗共赏,粉丝如潮也罢,歌者最看重的是懂行的听众,听众的掌声是对歌者最大的褒奖。一个人的美味是另一个人的毒药,众口难调,所以不能取悦所有的人。对我而言,法学随笔就是我的歌,是我做的菜,歌唱给自己的听众,菜肴端到食客的面前,希望他们能认可。当然,我自己也是自己的听众,也是自己烹制菜肴的食客,这就是自得其乐,敝帚自珍。在当下这个纸媒体面临挑战,自媒体崛起,人人都是歌唱家,人人都是大厨的时代,写下这些法学随笔有何意义?我想,其意义在于随笔是我自己的舞台,我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尊敬自己的听众,希望他们能支持我,为我点赞。这不是虚荣,这是人的社会属性使然,没有人愿意身处孤岛,没有人愿意做天涯孤客。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也需要那个忠仆星期五。 读者在翻阅这本随笔集时很容易发现它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它要传达的大多是些常识。我在《检察日报》写专栏已经九年了,现在公务繁忙,但还在坚守这个园地。我希望读者分享我对转型中国发展历程的感悟,希望他们把我的文字当成一面镜子,能够体会到:原来有人是这样看待这些问题的。我不愿意做诸如把论文拆开后充当随笔的事情,我觉得随笔起码要符合文字流畅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使我体会到,授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讲授者要清晰了解你的‘听众是谁。我曾给小学生做过法制讲座,老实说,这一个小时的课是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次,当时我还向海淀区法院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法官取经,她热情地把自己给小学生举办法治讲座的PPT发给我参考。毫无疑问,针对听众需求的授课才会成功。我写随笔的出发点同样是时时刻刻要关注这个问题:谁是你的听众?鲁迅说:“小溪虽浅,但浅的澄澈。泥沼虽不见底,但未必深。”我希望这些随笔是清澈的小溪,我不希望自己的文字故弄玄虚,成为不见底的泥沼。 几年前,我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随笔集《法心如秤》,该书的责任编辑王笑红女士告诉我,出版社的存书已经全部售出。我上小学的儿子曾经把这本书带到学校去读,我问他:“你能读懂吗?”他点头说是。我想,在还没有到青春期的孩子心目中,父亲能出版自己的书很了不起,至少在小学这个阶段,他是我忠实的听众,显然他看懂了我随笔中讲述的故事,这使我有些自得。说实话,没有哪个作者愿意孤芳自赏,文字印成书,多了直接交流的听众,这是出版的最大意义.至于所谓“立言”这三不朽之一到在其次。时光流逝,我们这些匆匆的行者不能一味迅跑,总要有些时间停下步来回顾以往,标注走过的道路,证明行者不是盲目赶路,也有对路程的感悟,时光没有虚度,随笔见证时问,这也算是雕刻时光了吧。 本书的出版,缘起于去年夏天,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与瑞士弗莱堡大学法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学术会议,作为会议的召集人,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奋飞博士参会做主题发言。在这次会议的茶歇上,他提到自己将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随笔集,并建议我也在这里出版随笔集。经奋飞博士联系,当天就和负责编辑本丛书的刘晶女士见了面,刘编辑很专业,也很称职。我把稿子交给她之后,她很用心地将稿子编好,这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随笔集。在此对刘晶表示感谢。 许身健 2014年3月16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