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贺清龙编著的《中国历史十大惩腐精英》通过大量翔实史料,针对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惩腐精英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筛选研究,对上至西汉、下至明代的李膺、张释之、徐有功、狄仁杰、苏天爵、况钟、包拯、海瑞、刘统勋、钱沣等十名惩腐精英通过白描、评论的方式,对其刚强、正直、不畏权势,敢于同贪污腐败做斗争的高尚品格行进行了赞颂,并希望给予为官者一些启迪、借鉴或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史十大惩腐精英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贺清龙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贺清龙编著的《中国历史十大惩腐精英》通过大量翔实史料,针对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惩腐精英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筛选研究,对上至西汉、下至明代的李膺、张释之、徐有功、狄仁杰、苏天爵、况钟、包拯、海瑞、刘统勋、钱沣等十名惩腐精英通过白描、评论的方式,对其刚强、正直、不畏权势,敢于同贪污腐败做斗争的高尚品格行进行了赞颂,并希望给予为官者一些启迪、借鉴或思考。 内容推荐 贺清龙编著的《中国历史十大惩腐精英》按朝代顺序,介绍了十位为人们所铭记的惩治腐败的先锋斗士:西汉廷尉张释之,以公平执法、惩奸肃贪而著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而尽心竭力;东汉政治家李膺,以清廉自处、严肃纲纪而闻名,治绩和修为有如给吏治黑暗的东汉后期政坛吹过一缕清风;唐武则天朝徐有功,官职不大,专执司法,却能疾恶如仇,鞭挞奸贪,以以死护法、舍身求法而名垂青史;唐朝名相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正义秉千秋,不仅被当朝视为股肱,而且为后人所传颂;宋朝名臣包拯,是正义之神的化身、“青天”的代名词,铁面无私、惩恶扬善的事迹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元代“青天”苏天爵,任职于朝政极度腐败的元末,但他仍能以济世的情怀和非凡的勇气同吏治腐败作坚决的斗争,被百姓誉为元代“包青天”;明朝地方官况钟,虽处“江湖”之远,却心系国家百姓,靠勇气惩贪,靠智慧治腐,把一度衰败的苏州府治理成人间天堂;明中期监察官海瑞,面对黑暗腐败的大明王朝,敢于挺身亮剑,为民请命,赢得了时人和世人的爱戴和景仰;清代“真宰相”刘统勋,身居高位却居所简陋,家族显赫却秉性刚直,为大清朝吏治的清明和“天下粮仓”的充盈,贡献了毕生精力,受到了朝野一致的好评;清代名臣钱沣,以弹劾和珅闻名朝野,他为人耿直,以正色立朝,刚正不阿而竭尽忠智,为清朝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录 秉正刚直——张释之 家道殷实 横遭变故 宛城博学 步入仕途 坎坷仕途 文帝赏识 惩贪抑恶 刚正不阿 一心为公 智对文帝 县人犯跸 依法量刑 秉公执法 弹劾太子 不阿上意 受到尊重 执法如山 古今明鉴 畏李校尉——李膺 利剑出鞘 直刃奸邪 两度被诬 隐居耕读 党锢之祸 珍惜名节 士卒爱戴 百姓仰慕 獬豸之精——徐有功 砥柱中流 平反冤案 正直宽仁 叫板女皇 护法忘死 执法守正 解民水火 亮节永存 唐室砥柱——狄仁杰 蓝田生玉 因祸得福 举贤任能 不畏权势 犯颜直谏 绝处逢生 厉行节约 惩腐劝善 坦荡豁达 断案如神 倚为柱石 赢得尊重 上善若水 光耀千古 铁面无私——包拯 出身官宦 恪守孝道 少年苦读 志存高远 严于律己 忠孝两全 恤民为本 澄清吏治 元代青天——苏天爵 爱书嗜学 善行可鉴 择师苦读 才智脱群 惩恶治痞 躬亲查案 发奸□伏 清名鹊起 陟贤黜庸 正气浩然 弃生求仁 矢志不移 告老还乡 勤心未辍 临危受命 忠义依旧 赍志身殁 千古流芳 惩腐强国——况钟 耕读传家 少小颖异 三途并用 初入吏途 鲤鱼跳涧 步入京师 机缘巧合 皇帝赏识 众官推荐 身肩重任 上任苏州 正吏开局 整治陋俗 净化风气 多措并举 发展经济 百姓爱戴 名垂青史 惩贪典范——海瑞 家族世系 不幸童年 慈母严父 塑造真性 养己正气 效法完人 步涉科举 构划人生 心怀苍生 进京献策 再呈良谋 科举折第 教谕学风 刚正秉直 清除陋弊 造福淳安 一心为公 严惩纨绔 别离妻母 冒死匡政 执法刚峻 贪腐骇恐 忠贞却退 源于猜忌 心系百姓 进退维艰 老骥伏枥 壮志犹存 身处染缸 清者自清 廉洁简朴 正气永存 正己正人——刘统勋 身份显赫 国之重臣 惊天奇闻 罗锅换子 秉性耿直 惩治凶顽 总编四库 妙荐才子 杜绝贪污 殚精竭虑 君德如水 善利万物 铁骨铮铮——钱沣 出身贫寒 终生清直 直言力谏 涤污除垢 勇谋兼济 劾邪击奸 无私无畏 直斥巨贪 积劳辞世 墨香流韵 试读章节 家道殷实 横遭变故 张释之出生在西汉初年的一个富豪之家,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因一场官司的纠缠而含恨去世。他跟着哥哥张仲生活,从小就喜欢法学著作。 张释之家住在堵阳城,是堵阳城的老门老户,系世代书香门第。张释之的曾祖父做过楚国潜江县的县尹,把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曾为抗击秦军的人侵作出过贡献。致仕后定居在堵阳城内,既购土地,又置房产,很快成了本县的一个大户人家。 张释之的祖父张志升,是个为人机智、颇有商业头脑的人。处于战乱年代,南阳郡郡守多次聘请他出去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秦末的农民起义发生后,因起义领袖是阳城(今商水)县人陈胜,故乡中子弟投奔陈胜者甚多。这些人有的遭到了陈胜的冷落,有的当上了显赫一时的高官,不少人找到了吃“皇粮”的差事。他们的出走或阵亡,加之战乱不断,使县内的人口大幅度减少,荒地增加,有的地方甚至成了无人区。趁此机会,张志升在城西北四里处购买了千余亩土地,并在胡岗村建立了庄园。平时,他一直在胡岗村居住,管理庄园,料理有关事务。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回到堵阳城的老宅住上几日。由于张志升的勤奋持家和善于经营,加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张家的土地连年获得丰收,资产也越来越雄厚。秦二世三年,刘邦率领起义军伐秦,六月,途经南阳。由于南阳郡守吕犄据城坚守,刘邦打算绕道宛城西去武关,谋士张良劝说道:“公不攻南阳,定因急着入关,但前面的秦兵还很多,又凭借险要地势把守,如不先占领南阳,被他们前后夹攻,那就危险了!”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重新组织兵力,决定攻打南阳,但忧虑粮草难以及时供应。萧何对他说:“听说堵阳城的张志升是个富豪,家中储存不少粮食。此人又乐善好施,颇为仗义,对义军颇怀同情之心。到堵阳去买粮草,估计能得到张志升的大力支持。”刘邦允诺,派大将灌婴领兵前来堵阳。在胡岗见到张志升后,灌婴对其说明了来意。张志升心中早已不满秦朝的横征暴敛,对刘邦的这支义军怀有好感,于是爽快地答应卖给他们8000石粮食,并派人送到宛城前线。刘邦的义军得到了这批粮食补给,军威大振,围攻南阳,迫使南阳郡守投降。少了后顾之忧,刘邦很快率兵西出武关,攻占了秦都成阳。汉王朝建立后,丞相萧何尚记得此事,他亲自写书信来,邀请张志升去京城做官。张志升一是觉得年老多病,难以远行;二是故土难舍,亲情难割,于是拒绝了萧何的好意,留在家乡堵阳,务农经商,最后老死在胡岗。 到了张释之的父亲张雨亭这一代,张家财富聚敛得比以前更多,土地多了30多顷,庄园的规模也更大,但在此时,张家却遇到了一场官司的折磨。 张释之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富有而又多事的家庭。张雨亭是个忠厚善良的长者,他整天忙于庄园事务,很少在城里居住。但他勤俭持家、扶弱济贫的好品德却传给了后人。在张释之记事的那年春天,堵阳因连续两年的水旱灾害,人们缺吃少穿,纷纷逃离家园。张雨亭却打开自己的粮仓,周济十里八乡的穷乡亲们。有人劝说道:“灾荒年何不趁机发点灾荒财,小斗出,大斗进,到时就能大捞一把!”张雨亭说:“不义之财我分文不取,坑人的事说啥我也不干!”这些事,这些话,像烙铁一样,印在张释之的脑海里,数十年之后,他还能清楚地讲出这些经过。 张释之的母亲李氏,出身于叶县城内一个书香门第,秉性贤娴,知书达理,来到张家后,孝敬公婆,疼爱丈夫和子女。张家在堵阳算是富户,不愁柴米油盐,不缺金银财宝,但李氏每天仍是辛勤地纺纱织布,直到深夜才休息。冬天生火炉剩下的炭屑,她叫婢女用水和成团,晾干了当好炭用。家里凡是能修修补补继续用的东西,从来不当做废物扔掉。对于吃的,也不铺张浪费,逢年过节,才让家人吃一点荤菜。平时总是蒸一些花卷馍,而舍不得吃白蒸馍。释之小时候穿的衣裤,大都是姐姐和哥哥穿过后改成的。 小时候的张释之非常聪慧颖悟,一岁咿呀学语,三岁会背《诗经》中的部分诗文,对屈原《离骚》中的部分段落,如:“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他常常当着大人的面熟练地背诵,引来了一片赞颂声。五岁时,释之还学会了唱《大风歌》、《鸿鹄歌》和《安世房中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有时还当着众人,边唱边比划动作,俨然一个小大人。 李氏看到小儿子聪慧,是个可以造就之材,对他的学习也就抓得更紧。她常用“玉琢方为器,木柔始作轮。勤学为君子,不学为小人”的道理启发张释之,教育他多学一些救世之书和治国之策。张释之博学多才,不仅阅读了《论语》等经书,小小年纪,对李悝所制定的《法经》、商鞅制定的《秦律十八种》、萧何制定的《九章律》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有空就读,还借阅了《内史杂》、《封诊式》等法律书籍。 P6-8 序言 “惩腐精英”抑或“惩腐英雄”,属于现代的称谓。在古代及民间的语境中,不是这样的表述。惩腐,惩办治理腐败之意;精英,则指出类拔萃的楷模。 “惩腐精英”首先来自于“清官”,而又有别于“清官”。在古代,与“清官”意思最为接近的词叫“循吏”,’是指那些能办事且不贪的官吏,后来又被称作“廉吏”、“能吏”、“良吏”,直到大清朝康熙仍称于成龙为“大清第一廉吏”。“清官”,顾名思义,乃清正廉洁之官,而且具有这样的特点:政治上忠君,经济上廉洁,生活上俭朴,工作上勤奋,公道正派,心系黎民百姓,肯为百姓造福。而惩腐精英,是管官的官、惩办贪官污吏的官,他们除了具备清官的特点和品性外,还兼具这样的特点:他们对国家、对皇帝竭尽忠诚,在他们的心里,职业操守及国事、民事高于一切,他们的忠肝义胆,可昭日月;他们敢于挺身而出,为民请命,为国尽忠;他们疾恶如仇,是非分明,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皇亲国戚他敢碰,贪官污吏他能除;他们理想至上,国事至上,民心至上,为了信念,他们纵使身处险境、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严于律己,严格执法,天下为公,敢于亮剑,仗义执言,勇气非凡;他们智慧超群,胆识过人,善于用策略和政策破解难题,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的治绩与人格魅力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堪称榜样,为世人所称道与景仰。相对于贪官而言,勤勉廉洁的清官只是不在一个阵营,而惩恶扬善的惩腐精英则是他们的克星与天敌。 “清官”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清官”不仅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端正官风和世风树立了榜样,而且能使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历史上出现的太平盛世,都倾注着“清官”的功绩。而“惩腐精英”呢?他们有时是腐朽政坛上的一缕清风,有时是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有时是扭转乾坤、挽大厦于将倾的巨手,有时是气息奄奄的封建王朝的一支强心剂……因为他们,官场之风得以净化;因为他们,吏治之弊得以整肃;因为他们,政治才出现清明;因为他们,百姓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们,皇权才有了凝聚力;因为他们与贪官的交锋斗争,才使世人相信了“正义终能战胜邪恶”,才使政权得以稳固。所以,“惩腐精英”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本书所收录的十位惩腐精英无一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和作用。 本书按朝代顺序,介绍了十位为人们所铭记的惩治腐败的先锋斗士:西汉廷尉张释之,以公平执法、惩奸肃贪而著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而尽心竭力;东汉政治家李膺,以清廉自处、严肃纲纪而闻名,治绩和修为有如给吏治黑暗的东汉后期政坛吹过一缕清风;唐武则天朝徐有功,官职不大,专执司法,却能疾恶如仇,鞭挞奸贪,以以死护法、舍身求法而名垂青史;唐朝名相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正义秉千秋,不仅被当朝视为股肱,而且为后人所传颂;宋朝名臣包拯,是正义之神的化身、“青天。’’的代名词,铁面无私、惩恶扬善的事迹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元代“青天”苏天爵,任职于朝政极度腐败的元末,但他仍能以济世的情怀和非凡的勇气同吏治腐败作坚决的斗争,被百姓誉为元代“包青天”;明朝地方官况钟,虽处“江湖”之远,却心系国家百姓,靠勇气惩贪,靠智慧治腐,把一度衰败的苏州府治理成人间天堂;明中期监察官海瑞,面对黑暗腐败的大明王朝,敢于挺身亮剑,为民请命,赢得了时人和世人的爱戴和景仰;清代“真宰相”刘统勋,身居高位却居所简陋,家族显赫却秉性刚直,为大清朝吏治的清明和“天下粮仓”的充盈,贡献了毕生精力,受到了朝野一致的好评;清代名臣钱沣,以弹劾和坤闻名朝野,他为人耿直,以正色立朝,刚正不阿而竭尽忠智,为清朝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难看出,这些惩腐斗士,无论他们担任何职,也无论他们身处何地,他们都能始终如一地担当起维系江山社稷的大任;始终如一地承载着黎民百姓的热望;始终如一、义无反顾地冲击着邪恶势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效仿的道德楷模。古往今来,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人们对于一个好官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看他是否忠君报国,一条是看他是否清正廉洁,特别是看他是否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当然,人们对好官的推崇更多来自于对他们道德操守的敬重。从清官中产生的惩腐精英,不仅要具备清官的操守,往往还坚守孤独,因为他们的行为往往成为当时官场的“另类”。然而,他们被人们期待和敬仰的独特魅力在于他们的人格已然臻于完美,道德近于完善,行为超凡脱俗,俨然成为特立独行的美好与正义的化身。他们履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勉为政、宵衣旰食、夙兴夜寐;惩治腐败坚决果断、毫不留情;为民请命侠骨柔肠、体恤怜悯。虽时光流逝千年百年,我们仍然能够窥见他们宽广丰富的情感世界,光明磊落的处事风格,正直善良的人文关怀,质朴高尚的个人操守。这些惩腐精英们的道德境界和行为方式已经超然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即使在今天,也仍然能使人们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与感动。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当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来到万物勃发、欣欣向荣的今天时,透过十大惩腐精英中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形象,不能不有所启示。 首先,必须把惩治腐败工作摆在政权建设的突出位置。一个政权高效运行最根本的制约就是官场及吏治的腐败。要站在不惩腐就要亡党、亡国的高度来重视和推进惩治腐败工作,要做到重拳出击,毫不姑息,绝不放纵。 其次,要大力加强对管官之官的职业操守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为政之基在于民、为政之德在于廉”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勤、廉、公、正兼优的惩腐精英们为榜样,秉承他们执法如山、忠于职守的风格;不徇私情、廉洁奉公的态度;心系群众、体恤民情的情怀,造就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更多的惩腐精英。 再次,必须激发并凝聚全社会的正能量。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从整顿社会风气入手,让全社会都参与到惩治腐败的斗争中来。不能让浊者自浊,清者难以自清;不能让惩腐斗士处于孤独和尴尬的境地;要用整个社会的正能量使腐败无处藏身,让廉者、惩腐者感到无上光荣而备受尊敬,使所有为官者的行为达到“发乎情、止乎礼”的境界,带动全社会的风清气正。 总之,以上对十位惩腐精英特点的介绍,以及对他们历史功绩的概括,只是我对惩腐精英的一些初步认识。尽管我查阅了很多书籍,也考察了许多地方;尽管我所选的十大惩腐精英涵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绝大部分历史阶段;尽管我力求作品尽善尽美,但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还不太理想,对作品人物本质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深层次挖掘还很不到位。我本来希望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和文艺理论指导下,对惩腐精英的传奇人生、发展脉络和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作一些总结性的有规律的探讨,现在来看,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预期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我诚恳地期待着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3年8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