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
乱世之中能翻转命运,商政之间能周旋流连,百年荣氏,谱出了怎样一段无可替代的商界传奇?
荣氏家族百年的经商积淀,能否为后来者提供一个成功的路径依赖?本书由杜博奇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杜博奇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 乱世之中能翻转命运,商政之间能周旋流连,百年荣氏,谱出了怎样一段无可替代的商界传奇? 荣氏家族百年的经商积淀,能否为后来者提供一个成功的路径依赖?本书由杜博奇编著。 内容推荐 《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 从清末荣祟敬、荣德生兄弟开办实业打响名声,到荣毅仁获得“红色资本家”称号,再到荣智健叱咤商界、名噪中外,荣氏一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财团。 一切成功都建立在艰苦拼搏之上,回顾荣氏几代风云,无一不是在泥泞中前行,通过重重考验,更上一层台阶。当一代“巨富”荣智健因投资外汇巨亏辞去中信泰富集团主席时,荣氏家族坎坷传奇的百年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过去的辉煌载入了史册,豪门荣耀会由谁来续写? 《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氏家族百年的经商积淀,能否为后来者提供一个成功的路径依赖?本书由杜博奇编著。 目录 引子 危险的诱惑 前传生于忧难(1899—1948) 第一章 正途 广生钱庄开业 荣熙泰、荣宗敬与荣德生 开钱庄一时成风 上海钱庄“贴票危机” 拆股风波 向实业进军 创办保兴面粉厂 “毒粉”风波 日俄战争中的一家小厂 第二章 成名 茂新面粉厂浴火重生 振新纱厂的“拯救者” 1910:“橡皮风潮”下的企业危机 为实业呐喊 到上海去 “兵船”牌面粉畅销的秘密 “面粉大王”崛起 撤股与创业 申新纱厂成就“棉纱大王” 衣食上坐拥半个中国 第三章 大王如蚁 扩张 盛极而衰 1934:申新搁浅 国有化风波 申七拍卖案 宋子文:“申新这样困难,你就不用管了。” 荣宗敬之死 未来去往何处? 备受倾轧 中篇 国与家(1949—1989) 第四章 抉择 军粉霉烂案 上海解放,荣毅仁绝处逢生 荣德生:“我非但决不离沪,且决不离乡。” 马上做好准备,迅速复工 商人见官 完全守法户 荣德生辞世 公私合营浪潮之下的荣氏企业 眼光放长远 第一号“红色资本家” 转折 从上海到北京 第五章 忍辱 大梦谁先觉 1979年元月的火锅宴 两条道路 还有什么好怕的? 荣老板的召集令 欧洲之行 夜以继日,奋不顾身 破冰 名称、标识与章程 按照经济规律办 第六章 发扬光大 中信成立 引入融资租赁模式 租飞机、租汽车 关键是找个有潜力的项目 仪征化纤的出路 发债风波 资本回来了 试水房地产 “巧克力大厦”亮相 大树成荫 “一号资本家”的光环 新篇 别样复兴(1990—2011) 第七章 发轫 香港在召唤 从“荣公子”到研究员 兄弟聚首 爱卡“狂奔” 第一桶金 加州掘金 香港!香港! 中信香港的新员工 第八章 收购狂潮 力主收购国泰航空 港龙航空生死劫 入主香港电讯 荣智健借壳 恒昌收购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收官之役 “这杆球若进了洞,我就买了恒昌。” 荣智健要做什么? 金德琴东窗事发 第九章 逆转 常振明救火 多元化滥觞 布局电力 “奔腾一号”始末 抢滩上海地产 首富的荣耀 国泰、港龙再起波澜 悲剧的种子 强人谢幕 驶向何方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钱庄取名“广生”,寄托着财源广进的美好愿望,但现实的鸿沟,让这期望看来无比渺茫。 当时沪上钱庄分作两类:一类是汇划庄;一类是元字庄。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金的大小:前者财力雄厚,信誉有保障,是钱庄公会会员,交易使用支票,不必兑付现金;后者资本薄弱,信用有所不及,备受公会排挤,靠小额业务生存,坊间戏称之“挑灯庄”,以形容其寒酸。以荣氏资本,尚不足进入同业公会,广生钱庄属后一类型。因上海竞争激烈,此类钱庄主要在无锡、江阴、宜兴等地进行汇兑。 在某种程度上,经营钱庄的诀窍在于资金流动效率。荣氏兄弟自幼研习此道,无不围绕这点经营,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在上海滩立稳脚跟后,又在无锡开设分号,荣德生为经理。 不幸的是,荣熙泰因过度操劳,于当年(1896年)夏天离世,弥留之际,留下一条经商遗训: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少了长者坐镇,钱庄很快迎来一场风波,兄弟俩也将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上海钱庄之盛,必然催生新的业务形态,于是,一种名为“贴票”的业务在激烈竞争中产生了。所谓贴票,意即“贴钱兑换票据”。举例来说,某人在一家钱庄存款90银元,获得一张面额100银元的定期票据,届时凭此到该钱庄即可兑换100银元,多余的10银元,实际上就是存款利息。 资金对所有钱庄乃是第一要义,无论资本雄厚的汇划庄,还是财力薄弱的元字庄,如果无钱周转,只能关门大吉。其中元字庄生存尤为艰难,某些头脑灵光但手头紧张的商人想方设法吸引闲置资金。 据说在1890年前后,一位郑姓的潮商在上海开设协和钱庄,为了吸收存款,他发明了这种贴票业务,以高额利息吸引储蓄,再以更高利息放贷,如此循环往复,坐收渔利。眼见协和钱庄财源广进,小钱庄纷纷跟风开办“贴票”业务。无本者从中窥见发财门径,开办钱庄渔利,据说上海钱庄聚集的南市和北市一夜间涌现150多家小钱庄,甚至有专门的“贴票钱庄”出现。 到1896年前后,“贴票”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普遍的业务模式。各家钱庄为了拉拢储户可谓花招百出。人群密集的茶馆、酒楼、影院,都有钱庄的业务员,他们利用市民爱贪图便宜的特点,专门针对无知妇女和下层民众,许以丰厚利息,吸引存款。为抢夺客户,钱庄之间不惜展开激烈竞争。 当时上海地区钱庄的最高存款利率为10%,贴票钱庄纷纷打出利率20%的招牌,足足高出1倍。这意味着假如存入100银元,不出1个月,就可收回120银元。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确是一桩好事,为换得一张贴票票据,许多人拿出毕生积蓄,甚至不惜砸锅卖铁,举债存款。 别样繁荣酝酿着巨大的危机,但疯狂的市民已然将风险置之度外,或者,他们根本未曾料到劫难。 1897年11月,一些贴票钱庄因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时兑换现金,消息传出后,许多持有票据的市民上门挤兑,导致钱庄破产。挤兑风潮很快扩散,蔓延为金融恐慌,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挤兑。于是,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数十家钱庄倒闭,一时间,上海滩人人自危。 由于缺乏认识,多数钱庄准备金不足,且钱庄之间疏于沟通,资金无法有效流通,在挤兑风潮下,多米诺骨牌效应越发猛烈,破产钱庄不计其数。新年到来之前,贴票钱庄倒闭大半,其中很多成立不满一个月。英租界有名的“包打听”孔阿才用200银元开了一家德丰钱庄,开出空头贴票高达5万银元;一家开张仅40多天的震源钱庄开票多达10万银元,总亏空据说有200万银元之多。 由于涉及身家性命,许多市民半生积蓄无法要回,寻死轻生者数不胜数,官司、口角和械斗亦层出不穷,沪上包括《申报》、《新闻报》在内的大小报刊被此类消息充斥,贴票风波进而演变为一场社会危机。然而,除了不了了之和一死了之,似乎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残酷的现实让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紧张不已,只因不曾过分倚重上海市场,“贴票”业务比重较小,广生钱庄无比幸运地逃过一劫,成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危机过后,两兄弟才深刻体会到父亲遗训中“决不投机”的深意。伴随父训,这一段经历,将成为他们日后经商的一面镜子。 事后,荣宗敬、荣德生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将业务拓展到常州、常熟一带,期望趁同行阵脚大乱之机占领并巩固这块市场。殊不知,另一场危机正在前面等着他们,这一次,他们只能正面迎击。P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