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使用家用电器才更省电,你喝的水到底是不是洁净,你穿的衣服到底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食品和药品怎样吃才算健康,室内花卉该放在哪儿……这点点滴滴的事情无不关联着社会、我们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这些方面的节能环保知识我们了解多少?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史丹于、王晖龙编写的这本《日常生活中的节能环保行动指南》将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入手,给读者以提醒,指出人们某些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同时尽可能给出预防、治理的措施。不仅如此,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唤醒每一位读者的责任心,共同做一名环保人,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爱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面对生存环境的恶化,我们必须要发动一场保卫家园的“环保战役”,这是一场“绿色战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环保,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我们又应该如何行动?对于这些问题,你能给出正确的回答吗?当然,环保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低碳、节能等这些词也经常挂在我们的嘴上,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行动,我们需要具体、实用、可操作的行动指南。“环保行动”丛书就是为此而策划出版。
《日常生活中的节能环保行动指南》是“环保行动”丛书之一,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饮食中的环保行动,穿衣中的环保行动,植物花草与环境保护,日化用品与节能环保,养宠物要注意的环保问题,节约用水需要更新观念,节约用电要讲科学方法,节能环保行动不留死角。
《日常生活中的节能环保行动指南》由史丹于、王晖龙编写。
13.尽量不吃野生动物
许多人对野味异常热衷,以食用珍禽异兽为荣,实际上这是一种愚昧、不文明的表现,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危及自身的健康。
人们往往认识不到,各种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所存在的自然界能健康地发展。例如,鸟类和青蛙是多种害虫的天敌。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鸟类和蛙类数量锐减,导致森林和农田的虫害极其频繁。因此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农药,但是这样又使食物和水源受到污染。又如,蛇和猫头鹰是老鼠的天敌,由于人类热衷于吃蛇和猫头鹰,使许多地区鼠害严重,仅北京市一年所投放的鼠药便达300吨之多,而随之带来的污染更令人担心。
食用野生动物除了破坏环境外,餐桌上的野生动物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进了灶房,染疫的野生动物对人体也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据专家介绍,野生动物在野外除死于天敌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死于各种疾病,如鹿的结核病患病率就不低。而且,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一样存在寄生虫和传染病,有些病还会与家禽家畜交叉感染。因此吃野生动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视。
野生动物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不能随意地捕杀。即使捕杀不受国家保护的动物,也要办理相应的手续,通过卫生检疫后食用。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也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不要滥吃野生动物。
14.健康饮用水的标准
人们每天都要喝水,但什么是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全球“水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健康、安全的饮用水来源持续、长久存在成为各国专家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世界水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水”的完整科学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健康水”应该满足以下几个递进性要求:①没有污染,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②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③生命活力没有退化,呈弱碱性,活性强等。
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行为规范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以一定形式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已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的水质检验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加至106项。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必须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要求:
(1)为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要求生活饮用水不含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要求水中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3)水的感官性状是人们对饮用水的直观感觉,是评价水质的重要依据。生活饮用水必须确保感官良好,为人民所乐于饮用。
15.饮水也有科学方法
水是维持生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水有调节身体温度,输送氧和养分,带走废弃物,协助完成肝、肾功能,溶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成年人要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平均每日应补充2升左右的水,大约为7~8杯水(其中包括从饮食中补充的水分)。但是,喝水并不能等渴了再喝,也不能一次喝下很多水,喝水也需要讲究方法,那么怎么喝水才算科学呢?
首先,喝水要讲究时间和水量。每天早、中、晚都要喝上1~2杯水,慢慢喝、细细品,就能从中感觉到有一股微微的甘甜,而且小便清长,大便通畅,神清气爽。成人最好每天喝水不少于6次,少年儿童每天喝水要保证在1000毫升左右。水温一般以25~C~300c为宜。
餐前空腹喝水。也就是每餐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天热多汗时,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这样可以迅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其次,饮用水要讲究质量。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但在水加热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会因升温而散失,更可怕的是,沸水中三氯甲烷的含量是自来水的3~4倍。所以切记水煮得时间要把握好,不要太长,也别太短,这样都不利于消除水中的三氯甲烷。有很多人觉得纯净水和矿泉水要比自来水好,于是长期饮用。纯净水虽不含杂质和有害物质,但就其营养及二次污染等方面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纯净水并不等于健康的水。而矿泉水虽然含矿物质、微量元素,但有医学专家提出,矿化到多少程度对人体有益尚无科学上的量化研究,况且矿泉水并非对任何人都有利,而且市面上假冒的产品很多,难以区分。因此在饮用过程中最好能结合起来,不要长期单纯饮用某一种水。
P20-23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受毁灭性的伤害。地球表面超过一半的原始形态已被人类的各种活动改变,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物种灭绝、资源枯竭、土地荒漠等,这不仅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社会危机。而这归根到底是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与不合理的使用造成的。
于是,“节能环保”便被严峻的现实推到每一个人面前,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却又往往被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忽略。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情况日益严重,由于不合理开发及使用造成的浪费,使资源日渐枯竭。在20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水资源危机不断蔓延发展,并伴随着淡水资源的减少出现水荒。如按当前的水资源消耗模式继续下去,到2025年,全球将有35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将超过40个。不仅是水资源危机,人类不合理的作业还带来了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此外,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由于人们的过度使用,也出现能源短缺现象。如果人类再这么无休止地开采下去,不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话,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f临一场生存危机。
面对各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节能环保,各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我们当今文明生活的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地做到了节能环保呢?是不是还是一副听的时候专心,过后说起开心,做的时候不用心的模样呢?节能环保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地从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然后去实践,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去的活动。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洗衣、做饭、养鱼、种花……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就能做到节能环保。
那么,是不是我们这样做了,就真正做到了节能环保呢?
你怎样使用家用电器才更省电,你喝的水到底是不是洁净,你穿的衣服到底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食品和药品怎样吃才算健康,室内花卉该放在哪儿……这点点滴滴的事情无不关联着社会、我们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这些方面的节能环保知识我们了解多少?我们又做到了多少?本书将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入手,给读者以提醒,指出人们某些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同时尽可能给出预防、治理的措施。不仅如此,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唤醒每一位读者的责任心,共同做一名环保人,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爱护我们唯一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