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鹏编著的《期权博弈视角下的企业专利投资研究》将企业专利投资界定为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申请专利及产业化的全过程,也就将专利投资分为专利研究与开发、专利申请与维护、专利产业化投资三个阶段。而成本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是企业专利投资过程的鲜明特性。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专利投资决策框架应该同时考虑成本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无论是以现金流贴现为基础的传统决策方法,还是考虑管理柔性价值的实物期权方法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期权博弈方法将实物期权理论与博弈论结合起来,既能够考虑投资的不可逆性和不确定性,又能够考虑竞争性所带来的战略互动,近年来逐步得到应有的重视,被应用于诸多实践之中。因此,本书提出期权博弈视角下的企业专利投资决策问题,在深入分析企业专利投资各阶段期权博弈特性的基础上,应用期权博弈理论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专利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并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探讨企业专利投资的组合管理及企业专利投资的激励问题。
第一章 绪论
一、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成本的不可逆性
(二)不确定性
(三)竞争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二)专利投资的实物期权应用研究
(三)期权博弈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研究
(四)期权博弈的应用研究
(五)专利联盟研究
三、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专利及专利制度概述
一、专利及专利制度
(一)专利
(二)专利制度
二、世界各国专利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专利制度发展历程
(二)欧洲专利制度发展历程
(三)日本专利制度发展历程
(四)韩国专利制度发展历程
(五)我国专利制度发展历程
三、专利制度的国际化及其比较分析
(一)专利国际保护公约
(二)专利地区保护条约
(三)世界各国专利制度的比较分析
四、专利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自然权利论
(二)非物质财产理论
(三)专利契约论
(四)劳动报酬论
(五)产业政策论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专利发展的概况
一、专利总量发展情况
二、我国专利按构成划分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专利按国内与国外划分的发展情况
四、我国专利按不同主体划分的发展情况
五、我国有效专利的发展情况
(一)有效专利概况
(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状况
(三)有效专利维持年限
六、专利发展的国际比较
(一)从总量的增幅来看
(二)从各国的有效专利来看
(三)从专利密度来看
(四)从申请人看
七、我国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利意识有待加强
(二)发明专利比例低,创新多在外壳少在内核
(三)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制造业,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专利技术的实施率还比较低
(五)地区差异显著,国内分布具有沿海性特点
八、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企业专利投资现状
一、企业专利投资的界定
二、企业专利投资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r&d投资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专利申请的现状
(三)我国企业专利投资产业化的情况
三、我国企业专利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r&d投资阶段
(二)企业专利申请和维护阶段
(三)企业专利产业化投资阶段
(四)企业专利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期权博弈理论
一、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及其局限性
(一)静态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二)动态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二、实物期权分析方法
(一)实物期权的基本内容
(二)实物期权的一般定价方法
三、期权博弈理论
(一)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思想
(二)期权博弈方法的一般分析框架
(三)期权博弈方法的发展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专利投资的期权博弈思想
一、企业专利投资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归纳
(一)不确定性
(二)成本的不可逆性
(三)竞争性
二、企业专利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特性
(一)企业专利投资的期权特性
(二)企业专利投资的博弈特性
三、本章小结
第七章 垄断情形下的企业专利投资决策
一、模型基本假设
二、专利投资完成后的项目价值
三、产业化投资期权的价值评估与最优投资决策
四、研发及申请专利投资期权的价值评估与最优投资决策
五、比较静态分析
六、数值分析
七、本章小结
第八章 非合作情形下的单阶段竞争模型
一、模型基本假设
二、基于期权博弈的研发与申请专利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
(一)追随者的价值函数和临界值
(二)领导者的价值函数和临界值
(三)同时投资的价值
三、均衡策略分析
四、数值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九章 非合作情形下的两阶段竞争模型
一、模型基本假设
二、挑战者投资期权的价值评估
三、在位者投资期权的价值评估
四、战略互动与最优决策
(一)领先企业的抢先策略
(二)成为领先企业的条件
五、数值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十章 联合研发情形下的企业专利投资决策
一、竞争反应的类型:反向型和回报型
(一)反向型竞争
(二)回报型竞争
二、模型基本假设
三、反向型数量竞争下专利产品产业化阶段模型
(一)均衡产出和项目价值
(二)战略进入决策
四、研发和申请专利阶段的联合投资期权博弈模型
五、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合作情形下企业专利联盟投资决策
一、模型基本假设
二、专利联盟投资的价值评估
(一)专利联盟组建的决策过程
(二)专利联盟收益分配
(三)专利联盟投资的期权价值
三、专利联盟投资的最优决策
四、专利联盟组建时机分析
五、数值分析
(一)σ对fx及fz的影响分析
(二)δa和δb对fz的影响分析
(三)联盟收益临界值及期权价值
(四)成本节约效应对专利联盟组建时机的影响
(五)学习创新效应对专利联盟组建时机的影响
六、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专利投资决策应用框架与案例分析
一、应用框架的提出
(一)期权博弈理论应用研究回顾
(二)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专利投资决策应用框架
(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一)垄断情形下的专利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二)非合作单阶段竞争情形下的专利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三)非合作两阶段竞争情形下的专利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四)联合研发情形下的专利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五)合作情形下企业专利联盟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三、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企业专利投资组合管理
一、专利获取阶段投资期权组合
(一)项目组合
(二)专利组合管理战略评述
二、市场化投资期权组合
(一)项目组合
(二)组合管理战略评述
三、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国内外企业专利投资激励概述
一、国外激励企业专利投资的宏观对策
(一)法律法规政策
(二)税收优惠
(三)政府采购
(四)融资体制
(五)人才机制
(六)产学研机制
(七)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二、国内激励企业加大专利投资的政策
(一)财政科技投入政策
(二)税收优惠政策
(三)金融支持政策
(四)知识产权政策
(五)政府采购政策
(六)产学研政策
(七)高新技术产业区政策
(八)人才支持政策
(九)重要科技计划与项目
三、本章小结
第十五章 激励我国企业加大专利投资的宏观对策分析
一、成本因素
(一)专利投资基金项目与“期权额度”
(二)政府阶段参股与跟进投资
(三)“专利投资廉租房”政策
(四)金融保险政策
(五)专利投资专项基金
(六)专利投资奖励制度
(七)其他优惠政策
二、市场不确定性
(一)政府采购政策
(二)专利投资成果发布机制
(三)技术标准转化机制
(四)专利投资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三、技术不确定性
(一)人才政策
(二)产学研合作机制
(三)技术外包市场
(四)企业技术难题数据库
四、竞争性
(一)知识产权交易与中介服务平台
(二)专利申请与审批制度
(三)行业技术开发中心
(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五)专利维权援助机制
五、本章小结
第十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