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智颖编著的《公司的财富》的核心思想是——有效分配是创造财富的无穷源动力。生财有道,无论公司财富的创造方式是什么,最终是要靠人来实现,而激励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有效的财富分配。分财有道,“小财不出,大财不入”,有效分配公司的财富虽然不是公司财富创造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本书主要的问题:什么是公司的财富,谁创造了公司的财富,影响公司财富创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财富纷争对公司有什么冲击,财富分享之道是什么,如何使有效分配成为公司财富创造的无穷源动力。
本书通过案例结合分析的形式,通俗易懂,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公司财富的来龙去脉。
当世界富豪站在财富的山峰上是,很多人还在山脚下徘徊,望着山峰感叹。与其羡慕,不如随着他们的财富神话,找出让公司财富增值的方法。同样的财富,不一样的角度,《公司的财富》正是用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你公司财富的秘密,用看得懂的案例教会你公司赚钱的秘笈,用学得懂的知识帮助你缔造财富的奇迹!
《公司的财富》由谭智颖编著。
2 财富是把双刃剑
财富的魅力无法阻挡,在追寻财富的路上,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人类对财富的追逐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但是财富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为你带来无限的荣光,让你成为富豪,也能让你一无所有、沦为乞丐,甚至搭上性命。
中国仅用了30年时间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在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人均GDP从20世纪70年代的不足300美元到现今超过4000美元的大跨越,财富的增长速度令人吃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迅速成就了一大批富裕商人,他们成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据统计,近年来仅中国大陆就出现了6万个亿万富豪和96万个千万富豪,数量之大、增速之快着实让人瞠目。
千载难逢的商机成就了无数富豪,但同时也引无数人为此而“折腰”。
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有关富豪们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也层出不穷,既有茶余饭后的花边新闻,也有行善积德、扶贫助弱的高尚善举,还有叱咤商界的精英们所创造的商业神话故事。但在事业成功、风光华丽的背后,却隐藏了他们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令人痛心和悲情的一面。
1.猝死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承受的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物极必反。人的生命也是一样,过度的透支必然难逃厄运。勤劳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延续几千年传奇的原因之一。在当今社会,中国人仍然保持着这一优良传统特征。勤劳致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倡导的口号,当代企业家们秉承着这一精神,为了事业而整日奔波劳碌、劳心劳力,与以往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性作息习惯渐行渐远。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再加上缺乏相应的休息,致使许多人积劳成疾。有关调查显示,最近几年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都与心理压力有关。调查还显示,商业人士的健康指数最低。近期的一项专门针对企业界人士的健康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家都患有高血糖、高血压或是高血脂等疾病;大部分企业家的健康指标不达标;另外在在此项调查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有一部分人在最近两三年内都未曾做过相关检查。调查还发现,平均每十位企业家中就有三位因日常工作太过紧张、心理压力太大而患上了相关的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心脏疾病、慢性胃炎等。有人戏说:“企业家现在是高风险人群,一不小心就变成‘两院’院士,要么进法院,要么进医院。”看似调侃,实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在以娱乐性取悦于观众的演艺界,因劳累过度而导致的健康问题亦不乏鲜例。在临近2012年的春节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赵本山最终因身体状态欠佳而不得不与2012年的春晚舞台告别。早在2009年9月30日,赵本山就因劳累过度而突发“脑出血”被送到上海南汇中心医院救治。
过度的劳累也是对生命的透支,当功成名就之时,对生命的透支也将临近极限。此时,企业家却发现自己已失去了对生命航向的把握。近年媒体报道的企业家猝死事件中,过度劳累成为富豪猝死的主要原因。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因病去世的富豪,平均寿命只有48岁,与当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0岁相比,富豪病逝的年纪明显偏小,大多属于英年早逝。在职场上的白领猝死事件不仅在数量上快速上升,而且死亡的年龄也变得越来越小。
2.自杀
近年来自杀事件不断发生,如学生自杀事件、广州的跳桥事件以及在2010年时富士康13名员工跳楼自杀,还有在2011年一些温州老板因为承受不了资金债务危机的压力也选择了跳楼自杀。现在官员自杀事件也开始频发,演艺圈传出的自杀消息更是层出不穷。2011年10月,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出演重要角色的新生代演员尚于博因长期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在北京跳楼自杀身亡,年仅28岁。连续的自杀事件除了让人唏嘘不已之外,也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数据可以知道,早在2009年时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总人数就已经超过1亿。这意味着每13个中国人当中就有1个精神病患者。排名前五位的自杀原因有:抑郁症、身体疾病、感情问题、工作问题、赌博问题。其中居首位的自杀原因就是抑郁症,而且患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性非常高。我国平均两分钟内就有1个人死于自杀,每年更是有高达28万多人自杀死亡。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上自杀之路。P6-9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公司存在的首要目的是“皆为利来”,同样,围绕公司而产生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无一不是“皆为利往”。因利而产生了许多感人的财富故事,然而,因利也产生了许多令人慨叹的纷争故事。
财富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胡润信奉“创造财富的人是真正的英雄”,而这也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财富让比尔·盖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他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在从1995—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他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成为许多人的人生楷模。创建微软公司的时候,比尔·盖茨只有19岁,是一个正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学生。微软公司不仅成为世界500强的巨头公司,而且为比尔·盖茨带来不可想象的声誉和财富。
公司不仅为比尔·盖茨这样的勇者带来巨大的财富,也为无数创富者打开了财富梦想的大门。然而公司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快速增长的,又要怎么分享这些财富……对于以上问题,本书全面具体地做了回答,昭然揭开了公司创造财富的本质。
现在有些企业还存在股东纠纷、招人难、留人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低等乱象,而造成企业众多乱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财富的分配而引起的,我曾经耳闻目睹了太多这方面的问题。有感于此,便萌发了提笔写一本关于公司财富方面的书。主意已定,便迫不及待地去查找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资料,希望能为写作思路提供参考,但经过搜寻后,却发现没有自己想要的那一类资料,失望之余,也顿悟到既然难以查找,同时也就意味着在这一领域里存在着稀缺,甚至是空白。这就是机会。如果自己能以微薄之力去填补这方面的稀缺或者空白,即使不是理论创新与惊世之作,也希望能为业界作一点点贡献吧。这就更坚定了我这次执笔的决心。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有效分配是创造财富的无穷源动力。生财有道,无论公司财富的创造方式是什么,最终是要靠人来实现,而激励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有效的财富分配。分财有道,“小财不出,大财不入”,有效分配公司的财富虽然不是公司财富创造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本书主要的问题:什么是公司的财富,谁创造了公司的财富,影响公司财富创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财富纷争对公司有什么冲击,财富分享之道是什么,如何使有效分配成为公司财富创造的无穷源动力。
本书通过案例结合分析的形式,通俗易懂,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公司财富的来龙去脉。
公司的财富是谁创造的?老板、员工,还是客户?在追求财富的路上,有人认为,只要老板管理好公司,财富就能源源不断;有的人则认为,只要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能辛勤工作,就能为公司带来持久的效益;还有的人认为,只要维护好公司的客户,就不怕财富不光顾。事实确实如此吗?
梦想、战略、管理、执行、技术、营销、团队、客户、时间、品牌,是公司创造财富的十大关键命脉,抓住了它们,就握紧了财富的源头。如何抓住财富的“十大命门”?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财富源源不断?世界富豪们是如何创富的?追随着他们的帝国神话,你能否找到财富倍增的方程式?也许这本书里,将为你提供不一样的案例和见解。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什么是“道”?合法之道也。公司所创造的财富在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那些采取非法或者不符商业规律手段获取的财富,往往给创富者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祸。即使通过正常公司运作积累的财富,如果运用得不恰当,也会带来不可预料的结果。
当财富的负能量大于正能量时,财富就将成为纷乱的导火线。在公司财富的商业史上,围绕着财富的争斗事件不在少数。公司内讧是如何挑起来的?那些巨头公司是如何倒下的?在财富管理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弊端?弄清这样的问题,就找到了管理乱局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不利局势,重塑公司财富的辉煌。这也是公司领导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钢铁大王卡内基有句名言:“带着巨富而死,是一种耻辱。”拥有了巨额财富,是一人独享,还是传给子孙,抑或是还之于社会?对于财富的分享,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哪种方式最好,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然而,作为一名创富者,提前谋划好财富的分配方式,是为公司基业长青做的最好准备。
财富故事不断演绎着,希望本书能给关注公司财富的人士提供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