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的这头到那头,惊恐的人们乱作一团。
有些人手里端着梭镖。有时候两边的人突然遭遇,扭打在一起;他们滑倒在花砖地上,松开手,接着又打倒在地,不过,总是有长头发的人占上风。
高大的建筑物里冒出一股股浓烟,门板碎了,墙塌了,柱顶盘的下楣也掉下来了。
安东尼陆陆续续发现他的敌人。有些敌人,他本已忘记,现在一见面又认出来了。他决定在杀死他们之前,先要把他们羞辱一番,然后剖开他们的肚子,割断他们的咽喉,砸碎他们的脑袋。他使劲拽老年人的胡子,用脚踩死儿童,殴打受伤的人。人们见到奢侈的东西就打个稀巴烂;不识字的人把书本都撕碎;把雕像、绘画、家具和箱子柜子,全都砸烂。凡是他们不知道其用途的东西,他们一见就生气,不分青红皂白全毁掉。有时候他们累得气喘吁吁,歇一会儿后又接茬儿干。
逃在院子里的居民不停地呻吟。妇女们仰天哭泣,并举起她们赤裸的双臂。为了打动僧侣们的慈悲心,她们抱着他们的双膝;他们把妇女们推倒在地;鲜血从砍掉头颅的腹腔中喷出来,一直喷到了天花板上,并顺着墙壁流到地上,填满了水沟,到处都可看到一摊一摊的鲜血。
安东尼在齐膝弯深的血水中行走;他舔溅在他嘴唇上的血。他的羊皮袍浸透了血水,因此紧紧地贴在他身上,既使他高兴,又使他感到胆战心惊。
夜幕降临,喧嚣声渐渐平静。
僧侣们消失了。
突然,安东尼看见九层灯塔的每一层的外栏杆上都有一道好似由乌鸦排成的粗黑线。他向灯塔跑过去,爬上了塔顶。
有一面大铜镜对着大海,反射出了海面上的船只。
安东尼津津有味地观看它们;他愈看,船只的数目愈来愈多。
船只聚集在一个半月形的海湾里。在海湾后边的一个岬角上有一座罗马式建筑的新城市:建筑物的穹顶是石头的,圆锥形瓦,玫瑰色和蓝色大理石墙。圆柱的涡形装饰上、屋脊上和挑檐角上都贴着大量的青铜片。高处有一座柏树林,使海水显得更蓝,海风更冷。在远处的山上覆盖着白雪。
当安东尼寻路时,一个人走过来对他说:“快来吧!有人在等你!”
他穿过一个广场,进入一处庭院,低着身子进门,来到一座宫殿前面;殿里有一组表现君士坦丁皇帝击败龙的蜡像。在一个花斑岩做的大盘中央有一个金海螺壳,里边装满了松果,给他领路的人告诉他可以拿松果;他拿了几个。
他接连走过好几个大厅。
大厅的墙上有将军向皇帝行献城礼的镶嵌画。厅内到处是玄武岩圆柱、银丝缠绕的栅栏、象牙椅子和珍珠镶边的壁毯。阳光从屋顶上射下来,安东尼继续往前走。他感到迎面吹来一阵阵暖风,有时又听见有人穿着便鞋轻轻走动。前厅站着几个木头人似的卫兵,肩上扛着朱红色的棍子。
最后,他来到一座殿庭的台阶下;殿庭的尽里面挂着一道青紫色的布幔。布幔拉开,出现了皇帝。他坐在宝座上,身穿紫袍,脚穿黑边红色筒靴。
他整齐的卷发上戴一顶珍珠冠。他的眼皮下垂,鼻梁笔直,相貌阴险。他头顶上的华盖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只金鸽,他的脚边有一对珐琅狮子:鸽子在唱歌,狮子在吼叫,皇帝的眼睛在滴溜儿转。安东尼往前走过去;他们马上开门见山地谈论发生的大事。在安提阿、以弗所和亚历山大,寺庙遭到抢劫,神像被砸碎,当锅碗瓢盆使;皇帝哈哈大笑。安东尼责备他对诺瓦提安派教徒太放纵了。皇帝闻言大怒,说他无论对诺瓦提安派还是对阿里乌派或梅德斯派,全都讨厌透了。不过,他很欣赏主教团,因为基督教徒归主教们管,而真正管事的主教只有五六个,所以,只要把这五六个人收买了,就可以把其他的人全都拉到自己一边。为此,他没有少花银钱,给了他们好几笔大款子。不过,他不喜欢尼西亚主教会议的神父们——“走吧,我们去看看他们!”安东尼跟着他一起去。
他们走到一个高台上,并肩站着。高台下边有一个赛马场,场里挤满了人,柱廊里有人在散步。在赛马场中央的一个平台上有一个小小的墨丘利庙、君士坦丁皇帝的塑像、三条盘绕在一起的青铜蛇;平台的一端有几个木头制作的大鸡蛋,另一端有七只把尾巴翘在空中的海豚。
在皇帝包厢后边的看台上,一层一层地站着各部大臣和军政长官,一直站到与一座教堂二层楼一般高的那一层;教堂的窗口有许多妇女。看台的右边是穿蓝色衣服的拉拉队,左边是穿绿色衣服的拉拉队;看台下边是一排士兵;赛场有一排拱门作进入包厢的入口。
竞赛即将开始;参赛的马各就各位。每匹马的两耳中间的羽毛饰像树枝似的迎风摇动;马跳跃时,把贝壳形的车子震动得东摇西晃;驾辕的驭手身穿一种铠甲似的花色上衣,上衣的袖子肥大袖口紧;他们光着腿,蓄着胡子,脑门像匈奴人那样剃得光光的。
开头,安东尼的两只耳朵被嘈杂的人声闹得什么也听不见。他发现,看台上的人个个涂脂抹粉,身穿各式花衣,佩戴各种金银首饰;赛场上的细沙雪白,像镜子似的闪闪发光。
皇帝和他交谈,对他讲了一些机密大事,并对他承认是自己亲手谋害了儿子克里斯普斯;最后,皇帝还向他传授了许多养生之道。
这时,安东尼发现包厢的紧靠里边的地方有好些奴隶。原来,他们都是参加过尼西亚主教会议的主教;他们身穿破衣,看起来十分卑贱。殉道士帕弗鲁斯在刷马鬃,德奥裴在洗马腿,约翰在给马蹄刷油,亚历山大在提着筐子捡马粪。
他从他们中间走过;他们赶快两旁肃立,求他为他们说情;他们吻他的手。在场的人都嘲骂他们;他看见他们落到如此地步,心里十分高兴。现在,他成了宫中的大人物之一,成了皇帝的亲信,并当上了首相!君士坦丁皇帝把自己的皇冠戴在他的头上。安东尼把它掖藏起来,他把这一荣耀视同等闲。P22-25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性、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直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外国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八十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了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迥然不同于一般出版商的小家子气而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入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而且,有这么一个平台,把一个个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个单元、一个个系列,集中展示其文化创作的精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积累的一桩盛举,众人合力的盛举。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5年元月
《圣安东尼受试探》是一部具有戏剧形态的小说,叙述了中世纪隐修士圣安东尼经受魔鬼试探的传奇故事。全书共七个场景,从安东尼回忆开始,作者福楼拜逐一描摹了食物、知识、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欲望对安东尼的诱惑。最后,魔鬼亦即科学的化身挟着安东尼,让他阅遍大千世界的众生相,从而认识宇宙,认识自然,返回自然。
怪诞的梦境,神秘的暗示,诗剧的题材,福楼拜最独特的作品!
《圣安东尼受试探》是一部具有戏剧形态的小说,叙述了中世纪隐修士圣安东尼经受魔鬼试探的传奇故事。最后,魔鬼亦即科学的化身挟着安东尼,让他阅遍大千世界的众生相。
这部小说被罗曼·罗兰誉为“法国的《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