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掌为盟》是肯布兰佳管理经典中的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作序推荐!
团队合作的魔法只需四大要素!
一支伟大的团队,一个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团队永远胜过只有超级明星的团队!
肯·布兰佳博士是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著名的作家、演说家和商业咨询顾问;他被誉为当今商界最具有洞察力和思想力度的人之一。作为一名作家,肯的影响非常深远。他曾写作了多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在全美畅销了22年,销量超过1200万册,他的书也因此成为了美国20余年来最畅销的管理著作之一。如今,他在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已经成为全美所有高效经理人的“常识”。
肯·布兰佳、谢尔登·鲍尔斯、丹·卡鲁、尤尼斯·帕里西-卡鲁联合创作的《击掌为盟》一书以简洁明快的寓言介绍了个人与组织进化为成功团队的四大基本要素。
虽然事业小有所成,但艾伦不愿在项目中与人合作,唯恐失去受人瞩目的地位。解雇的厄运因此缠上了艾伦。他不得不强咽这杯自酿的苦酒。职场失意固然让艾伦难过,但还没有影响他带着五年级的儿子迎接冰球的挑战。儿子所在的球队“河湾战士”显然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团队精神。在艾伦加入教练团后,他开始主动接受团队合作,教导队员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在一位曾担任中学女子篮球队金牌教练的帮助下,艾伦和他的“战士”们领悟了团队合作的魔法,体会到什么叫“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肯·布兰佳、谢尔登·鲍尔斯、丹·卡鲁、尤尼斯·帕里西-卡鲁联合创作的《击掌为盟》一书以简洁明快的寓言介绍了个人与组织进化为成功团队的四大基本要素。如果你希望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与威力,它就是你必备的读物。
解雇!
这个词简直犹如五雷轰顶。
副总说来说去讲的都是公司重组、缩小规模、淘汰冗员,甚至还直言相告:“艾伦,根本不是你个人的问题,别往你的工作能力上扯。”可艾伦·福斯特心里清楚,这些全是废话。他知道,所有动听的说辞都毫无意义。企业重组就等于裁员,一切都结束了,公司不需要他了。
接下来,副总提到公司会给一笔为数不少的遣散费,还有再就业方面的咨询建议。但艾伦已经听不进去,他思绪万千,在竭力理清头绪,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艾伦隐约意识到,自己不该再用以前那种工作方式了。别人也对他说过很多次,可他就是改不了。不过,那些全是人际关系的问题,是与他人合作的方式问题。艾伦并不认为公司是因为这个才解雇他。
艾伦在保安的陪同下回到办公室,按要求收拾个人物品。二十分钟后,他已经抱着一个硬纸盒站在自己的车旁边,盒子里装着家人的相片、他的书籍和笔,还有底层抽屉的两罐低糖汽水。
“再见了,福斯特先生。”陪艾伦清理物品的保安一边这样说一边帮他搭把手,拎着艾伦和妻子苏珊两年前一起买的镶框画。保安后退一步,迟疑了下,然后告诉艾伦:“看到您离开真是遗憾,您对我向来很好。”
“见鬼,说得太对了,”他就边这么想着边把纸盒和镶框画一道塞进车后座,“难道我对他们哪个人不好吗?”仿佛是为了证实上面这番内心独白,同时又像在嘲笑自己似的,艾伦的目光此刻落在了纸盒里一块刻着字的徽章上。那还是五年前公司颁发给他的,上面赫然几个大字:优秀员工奖。
这才是让艾伦痛心疾首的地方。他可能算不上是令众人黯然失色的超级明星,但也曾得到优秀员工的好评。但凡公司给他下达的个人工作目标,他都能达成。他的报告总是准时递交。他定下的预算从未出现赤字。至于各项政策和流程规定,他都不折不扣地遵守,绝无违规。情人节那天,他甚至自掏腰包,以个人名义请公司的七位女秘书吃午饭。
想到这儿,艾伦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自己那辆福特车的后门。他平素冷静得出了名,即使遇到麻烦也能保持平心静气,可眼下,如此大为光火的激动连他本人都感到吃惊。艾伦将意气风发的十年黄金岁月献给了这家公司。而今公司重组,再也不需要这块昔日的金子,于是公司像倾倒垃圾一样将他扫地出门。
就在准备钻进驾驶室开车的时候,艾伦看到了公司新上任的总裁乔治·伯顿在停车。他那辆灰色的凯迪拉克停在自己的车后方,距离十个停车位。伯顿半年前走马上任,转眼六个月过去,他还稳居高位,而艾伦这个已经工作十年的老员工却要打包走人了。
艾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立即打消了开车回家的念头,径直向伯顿的车走去。在伯顿停稳下车的时候,艾伦刚好逮他个正着。
“我刚刚被公司炒了。”艾伦冲伯顿劈头就是这句,声音里透着强烈的挫败感,显然还听得出愤愤不平。
“是,我知道。”伯顿没有回避。
“我可是优秀员工啊。”说这话时,艾伦口气里的熊熊怒火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道不尽的落魄失意。
“没错,你是优秀员工。”伯顿承认。
“那为什么解雇我?”艾伦要讨个说法,“我想不通。”
开始,伯顿的样子好像要对艾伦做一场演讲,高谈阔论公司的大改造和人事大整顿。但他稍微犹豫了一下,似乎改变了主意,没有打什么官腔,而是靠近艾伦,用手拍了拍他的肩,直视着他,用坚定又诚恳的语气道出了残酷的真相:“个人的工作能力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不算真正的团队成员。艾伦,我确实需要优秀的员工,可我也需要能融入团队的优秀员工。”
还没等艾伦辩驳,伯顿又接着说:“好好考虑一下吧,艾伦。你的个人表现确实出彩,但你们团队其他人就乏善可陈了。艾伦,你就是个不合群的独行侠。要是玩儿冰球比赛,你那队也只有你一个光杆司令。今时今日,你这套做法吃不开了。我需要能为了公司目标与大家共同努力的员工。当然,如果和其他成员集体行动,你的成绩可能有所下滑,但整个团队的成绩会比你单打独斗时高得多。作为总裁,我必须关注全体员工的表现,要尽量让每位员工都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艾伦,事实上,你是在浪费公司的资金。”P1-5
肯·布兰佳邀请我为《击掌为盟》作序时,我坦言相告,能为他的作品作序,本人深感荣幸。拜读手稿后,我感到荣幸之至,因为我爱上了这本书!
《击掌为盟》激发了我的思想。它提醒我,只要成为优秀团队的一员,任何人都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在这个越来越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时代,尤其如此。
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故事触动我的内心,我希望它也会叩响各位读者的心房。它告诉大家,设定一个超越自身利益的目标,会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它展示了这种目标怎样极大地丰富和滋养了我们的人生。
布兰佳不仅懂得如何做团队中的一员,而且他在生活中也在践行这一理论。在我曾愉快共事的拍档之中,他是最善于合作的一位团队成员。
我曾与布兰佳一起创作《一分钟经理人》,那次联手成绩斐然,效果超过了两个人各自为战。当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一种读者容易理解的方式向他们传授一些朴素的真理,这些道理会帮助他们提高效率,将生活过得更充实。为此我们双方取长补短,写作期间乐在其中,因为彼此都已确信,合作的成果将超越各自独立创作所能取得的成绩。
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我们重燃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布兰佳的推动与鼓励,我无法想象自己能留下那样的作品传世。
现在,《击掌为盟》火热上市。刚读罢全篇,我便知道自己会向许多同事推荐这部著作,会与自己参与的各类团队成员分享。相信读了这本书的故事,大家都会禁不住想要做一个更好的团队成员,提高团队的成绩。
假如我们有志于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足进步,成功地在团队中共事就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这次与布兰佳合作的谢尔登·鲍尔斯还曾与他合著过《顾客也疯狂》《共好》和《赚钱大师k两位团队开发的专家唐.卡鲁和尤妮斯.帕里斯一卡鲁则是在布兰佳和妻子马乔丽成立的培训与咨询公司长期担任顾问,也是公司的合伙人。创作《击掌为盟》的这个团队自身已再次证明,“三个臭皮匠’寒过诸葛亮”。
我衷心希望,读者在这个通俗易懂的感人故事中发现自己正在寻找的东西。如果你确实找到了,请高举你的手'与你所在团队的成员响亮地击掌,为这次击掌结下的同盟叫好助威!
医学博士斯宾塞.约翰逊
《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
《一分钟经理人》合著者
我们几位作者都知道,如果我们之中任何一人独自完成《击掌为盟》,都不会超越你现在读到的这部作品。但如果我们要各自独立创作,每个人处理的方法也会不尽相同。
整理并总结这些观察与发现的结果是重要的一课。释放团队合作魔力的地方,可能也会有个体成员遭受挫折,甚至痛苦。在一个工作效率高又让人击掌的团队中,作为它的成员并不意味着只挑自己队伍中最优秀的人,然后再找来别的队伍中最优秀的人,然后用个人独特看法打造看似完美的方案或项目。事实上,在你取得其他团队成员之长的时候,他们也在取得你所擅长的东西!
如果要融入让人击掌的团队,成为其中的一员,你就必须自愿承受一定的损失,要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念,努力说服他人相信这些看法。但如果别人不能,或者不愿接受你的想法,你就得深吸口气,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下~次,遇上另一个项目,在另一个团队里,你高明的个人见解可能就会得到赏识。但这次,你要抛弃自我,追随团队而动。学会放手顺势而为,以团队的意志为先,这样的授权经历会产生最精彩的一种团队体验: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这个团队表现优异,实现了双赢共好,让人击掌叫好。
创作这本书就是一次真正的团队体验。我们每位作者都负有特定的责任,同时也对书中的每页、每段和每句话都负全部的责任。通读全书后,如果你通过我们的创作对团队合作能有一半的了解,如果你能通过我们的写作体会到读这本书一半的乐趣,如果你的下次团队体验能达到我们这次一半的水平,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对这部著作的努力取得了让人击掌的成功。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本书全体作者
肯·布兰佳,谢尔登·鲍尔斯,
唐·卡鲁,尤妮斯·帕里斯一卡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