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1986年5月,朱邦月遭遇车祸,单腿残疾。随后,两个儿子也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一家四口全部残疾。1991年,母子三人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在总共四十多年的时光里,朱邦月遭受着难以想象的磨难,他用一条腿撑起了这个家庭。
《为爱而来》一书主要由小说和散文组成。其中小说《隐忍的生活》原名《只想做个好人》,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为爱而来》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朱邵华以继父朱邦月为主角的自传体小说《隐忍的生活》,记录了父亲恩重如山的爱。后半部分,是作者平时的随笔,有些刊登在报纸上,有些发表在文学网站上,有些是日常的博客,写了对希望、对梦想、对快乐、对幸福的认识,写了一路上无数朋友的支撑,细述种种不求回报的爱。“感谢”这个词在作者文中一再地被提及,他清晰地记录着每一份帮助,不厌其烦地提到每一个应该感谢的人。
孩子开始做生意时打出三个月加工费收半价的优惠,开始是担心没生意,可没想到人还挺喜欢机器织的毛衣,都来定,我第一次植皮他们要照顾我,定的衣服都积压在那,后来我要上班没法帮忙,他们娘三个既要招呼顾客还要做生意做家务,忙得团团转,但都高兴。干了一个月后结账,居然赚了差不多两百块,激动呀,如果不是半价,那应该有四五百块钱,他们娘三个想想就觉得搞优惠吃亏了,想提价,我坚决不同意。虽然我们当初说半价也只是在口头上说说,并不像人大红纸写在那有底可查,但做生意讲究的是本分,说了三个月就得三个月,不能失信。“说出来的话放出去的屁,是香是臭都得认,赖不了。”我这么说他们娘三个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把价钱提上来。两个多月后是春节,订衣服的人更多了,我们忙得连年货都没有准备,卫生也是到了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才应付着清扫了—下,初一休息了一天,初二就有人上门来订衣服,孩子他妈不答应,说老家规矩春节里不兴动剪刀什么的,要避讳,要等到正月十五以后再开工。孩子笑他妈老封建,不理他妈,接了活就开工。不过节后生意少了许多,一是过节把人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二是天气要开始转暖,人要准备也是准备夏天的衣服。
三个月优惠到期了,他们娘三个又要提价,我还是不同意。我说:“现在生意都已经少了,再提价就更没人来了,要提也等到以后再提。”老大说:“说好了三个月优惠的,这时候不提以后提就没有说法了。”我说:“没说法就不提了,一块五一件也不错了,一个月挣得比工人还多。”老二说:“凭什么呀,人家一天十几件手工还没我们做得细都收三块,我们干嘛不能收三块呀?”我说老二:“人家是人家,你干嘛什么都要跟人家比?”老二说:“我怎么就不能跟人家比了?我就不爱看你这样,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似的。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你还怎么让人瞧得上你呀。”这话把我给气的,我桌子一拍就要发火,老二才不怕我呢,他故意斜着眼看我。孩子他妈赶紧骂他,让他少说两句,又对我说:“这事是孩子找的事,他以后靠这吃饭呢,提价不提价我们就不用管了吧,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听听,她这什么话。我更生气了:“怎么啦!把他们养大了,翅膀硬了,嫌我碍事了?今天这事我还就非管不可了。不行提!”邻居听到我们吵起来都赶来劝:“做生意就要念生意经,现在生意好一个月赚三四百,那生意不好的时候就不要考虑了?自己做生意没劳保,以后养老的钱、看病的钱、讨媳妇的钱、养孩子的钱,还不都得往里算。这些远的不说,说近的吧,你看这机器一根针就得一块钱,这机器上下合起来两百根针,这些都是换下来的吧,才多长时间就换了这~大堆了。还有机器坏了得到福州去修,这不也是钱?你不能光用加法还得算减法,看看把这些都减了还有多少钱赚,如果还有钱赚那不提价也无所谓,如果没有钱赚还不提价钱那不等于白干,那还不如在家老实待着一家人还清闲。”我听邻居分析得在理也就不吭声了。我不爱低头认错,我不吭声就等于默认同意了。
这时候一个顾客来取衣服,穿在身上挺合适,她脱下来仔细检查。一般人也会检查,看线头有没有接好免得以后散了。她没有查出散线,查出衣服缝的缝隙不平整,在那发牢骚了。我明白碰“刺”了,以前也有过,没毛病也要挑出毛病来,表面上是显得自己高贵讲究,其实就是想不付或者少付加工费。老二和她解释说毛衣不能和布比,不能用熨斗烫,所以没法平整,但越穿越服帖,她不听,说要赔她毛线钱。我就和她说好话,意思是不收加工费衣服她拿走。老二和我正斗气呢,一听我这么说就不干了,和她吵起来。开门做生意和顾客吵架,这说出去不是要影响生意?我就说老二:“你自己没缝好还和人吵,不像话。”老二一听就不和她吵了,看着我冷笑,笑得我心里直发毛,我说老二:“你看我干吗?怎么?说你还不行不是?”老二说:“哪敢呀,是我没缝好,那就拿我这只手向她赔罪吧。”他本来就坐在那里缝纫,说完就把左手摊在缝纫机台子上右手拿起剪刀就往左手上扎下去,我的心突地就跳到喉咙上了,虽然我离他也就两米远,但就算我脚还好的时候也来不及去阻止,何况我现在一只脚……幸好有个邻居就站在他背后,见势头不对就扑上去抱住他把剪刀夺下来,老二推开邻居跳起来就往外走。
这孩子怎么敢这样?我、孩子他妈和他哥都吓得不会动了,孩子他妈最先反应过来:“赶快去看住他。”我一听就赶紧追出去,我才走到门口就听到外面人在失声叫,就听到“咕咚咚”的声音响,就看到老二从楼梯上滚下来头在地上一磕,就看到他想伸手扶地起来,手一软,人就趴下去不动了。孩子得的这病,常常会走着走着突然间脚发软没力气,这会准是受了气上楼跑急了脚发软踩空人就跌下来。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抱住他,他脸上擦破皮,额头上破了一个口子正汨汨往外冒血,我叫他也没有反应,也不知道是谁一只手绢递过来,我抓过来就捂在老二额头上,我抱起老二就往医院跑,我跑了一会儿老二醒过来他让我把他放下来我没有答应,老二说你别跑了,你脚不行。我说我没事。老二用力推我,我发火了,我说你给我安静点行不行。正闹着邻居到值班室打电话叫的救护车到了,到医院他脑袋上缝了七针,拍片说有轻微脑震荡不过没什么大问题住院观察两天。这小祖宗,居然敢和我动刀子,我算是个白了他了。
P104-106
人从悲哀中落落大方地走出来,仍有着幸福的笑容,就是一种远见。
有一次跟竹子聊天,说起他写文章的初衷,他那时大概就说:写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私事、小事,远称不上文学,写下了,只不过对自己说“曾经认真思考了”,若有一天有人看到,也好知道“有个角落曾经发生过什么”。
可文学不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反映客观现实并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吗?他所说的私事和小事,却为我们演绎了人生在世“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的大命题。
竹子走得很突然,因为冬天里的一场感冒,没能等到这个春天。虽然我们都知道他已是奇迹,但总以为这天下是不散的宴席,也以为结束之前还能够好好告别,没想到他一转身就走了,仿佛还促狭地笑了—下“我先走了,你们慢慢玩”。
这个极寒冷的冬天里,我们集体陷入了失去亲人的悲哀。
竹子和我们相伴走过了将近十年,已是家人。
他是我们曾经那个“大家庭”的灵魂人物,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们不会那么相爱。
这十年,对很多年轻的朋友来说是很重要的十年,从女孩到女人,从男孩到男人,跋涉了千山万水,有了不知从何说起的千言万语,疲惫的时候、困顿的时候、沮丧的时候,回头看看竹子明快的笑容,总觉得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生命中真正能打动我们的人,并非出于怜悯或慈悲,而是具有那种被称之为“人格魅力”的能量。
他无力的身躯里是无比健康、无比强大的心理和心态,在长达二三十年的困室拘禁下,依然如此阳光;他长期身处贫困的生活环境,却不潦倒,依然有着发光发亮的笑声,懂得善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装萌耍宝下是清晰的洞透力,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每一个遇到的人,都被他生动的性情所打动。
他无欲无求,直到生命尽头,可以接纳任何东西,又可以笑看常人的任何烦恼,仿佛一个树洞,对其他人不可言说的,都可以对他说;他又像是智者,活在平常生活之外,一两句话便可以清晰一个问题,人家大隐于市,他是大隐于肉身。
他可以很神奇地与许多人一路并行,如影随形。
很多女生对他说过柔情蜜意的话,很多男生对他许过情深义重的诺言,所有的情话傻话都可以对他说,满怀的爱意都可以向他表,因为他永远不会找你兑现。
他让我们相信了自己纯洁无瑕的爱心。
他让我们在回想曾经的那个无物质世界里那么心无城府地相亲相爱过时,有了实实在在的念想和触痛。
这本《为爱而来》,分两大部分内容。
前半部分,是竹子以继父朱邦月为主角的自传体小说《隐忍的生活》(原名《只想做个好人》),记录了父亲恩重如山的爱。
后半部分,是竹子平时的随笔,有些刊登在报纸上,有些发表在文学网站上,有些是日常的博客,写了对希望、对梦想、对快乐、对幸福的认识,写了一路上无数朋友的支撑,细述种种不求回报的爱。
“感谢”这个词在竹子文中一再被提及,他清晰地记录着每一份帮助,不厌其烦地提到每一个应该感谢的人,但书的篇幅无法装载那么多名字,我们也深信每一双伸出的手并不是为了镌刻自己的名字,所以只是从文章整体性考虑随机选了一部分。
在整理文稿过程中,我们本以为这是件令人悲伤的事,但却常常被竹子的文字所逗乐,他的智趣、他的豁达、他的光明,让人开怀一笑,仿佛他在一旁摇着头说:干嘛这么苦大仇深的,来,笑一个。
会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充沛的爱?
爱,如今的我们已不敢说出口。但苦难深重的竹子却大声宣布“为爱而来”,他说“爱与被爱都是无上荣耀”。
有一本书上说,有些负有使命的灵魂,投生时会特意选择去承受肉体上的苦难,以此获得杰出的灵魂体验,他们的一生会有相当于别人很多生的收获,以此加速完成灵魂的进化。
我们深信,竹子有着卓有远见的灵魂。
我们也因此深信,生命由各种部分组成,面对什么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但我们可以决定面对的态度,这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
自救,是深信自己值得过更好的日子;感恩,是确信自己在过着更好的日子。这种行之有效的生存能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媒体的关注和社会的荣誉蜂拥而至,应接不暇,我们既为竹子和他的家人高兴,却也担心他们疲于应付,不再拥有平静的生活,但就像竹子所说,所有的发生都是有意义的,如果能够让多一些人看到这种存在,心生慈悲,并珍惜自己的拥有,这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在竹子详实的记录中,无论是一路相随的朋友,无论是一闪而过的善意之举,还是张海迪、白岩松等公众人物,都以爱的面目纷纷呈现,每一个人的援助使爱的力量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一个悲剧变成感动中国的伟迹。这一切,让读到的人真真切切地看到这世间充满爱,为爱而来,这是竹子的锦愿,也是人类共同的锦愿。
我们衷心地祝愿你可以遇到这本书,并认真阅读它。
那些事,看到了,感受到了,由经他的心原原本本地表露出来……以何种方式、何种形态到达你的心,产生一些什么启发,看各人的福报,每个人的心像一个容器,装点什么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愿爱与您同在!
“此刻天涯”社团
2013年秋天
经过一番波折后,在家人等待和期盼中的,在众多朋友们支持下弟弟竹子的遗作终于出版了。
弟弟生前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一部自己作品作为此生之行的见证。2003年底,在网友们的鼓励下,竹子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作历程。这时候正值数九严寒,尽管在家里穿着厚厚的衣服,可依然难于抵挡那如魔蚀骨的寒气绵绵不绝地侵入身子里。每天一早就坐在电脑桌前,用他那被网友戏称的一阳指(打字时只能用左手食指)艰难而笨拙地点击冰冷的键盘,这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年365天除写博客用去一部分时间之外,其中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冬天,手上生满了冻疮,冻疮发作时又痒又痛、肿胀难忍;夏天,如火炎烤的酷热中暑腹泻导致头痛体虚的事时常发生。即使这样他一刻也不愿意停下,一门心思地希望作品尽早问世。
这本以继父生活经历为背景而进行创作的纪实体小说,如何写好一个普通小人物的故事,让竹子费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因为这种题材不太好写,既不能太过于夸张而失去真实;也不能太过平淡而乏味。竹子性格里有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倾向,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他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几易其稿。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备受煎熬的过程,对于一个身体严重残疾人更是双重煎熬。不到四十原是满头黑发的他已折磨得两鬓星点斑斓,孱弱的身体更加消瘦了。
几番辛勤耕作之后,终于有了收获,这本名为《只想做一个好人》有10多万字的书在2005年底完成。平心而论,这不是名家名著,也不是一部为商业而写的书,市场销路不会太大,因此就注定了这本书的命运是不会一风顺。为了这本书的顺利出版,很多朋友多方奔走,他们当中有多位原本素不相识或素未谋面朋友,所有的朋友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心,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经朋友们努力联系到了一些出版社,可是都要求自费才肯出版。我们家无力负担这笔数目不小的费用,这让竹子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最后,带着对作品出版无限渴望的竹子突发疾病去世。
竹子不幸离开人世后,除了当地领导和亲朋好友来慰问外,很多在网上认识的朋友或发表文章悼念或在博客上留言或来电慰问。网友雨巷代表网友来我们家看望我们,她的到来总会给正我们带来一种奇异的亮色,这亮色是网友们的爱心,这爱心能驱走寒冬迎来百花绽放是春天里温暖的阳光。十年前她和阳阳也是在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候,代表网友来看望我们,从此之后竹子与众多网友结下不解之缘,因得到网友们的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家的情况得以被一家接着一家的媒体广泛报道而被引进众多人的关注。我们家现在情况看过此书的朋友都知道了,这种变化就源于那次行动,就如同亚马逊森林里那只美丽蝴蝶轻轻地扇动—下翅膀,它所引发的一连串反应,已远远超出了我们和所有人的想象,到今天我们家仍旧还能感受到爱心的波涛在荡漾着。知晓竹子作品出版受阻的状况后,青青和老虎、白江、炎阳等决定再次联合关心竹子的朋友,一起推出这本书。
竹子的书最终得于面世,满足了竹子生前出书的愿望;也了结了我们家的一桩心事,可以告慰竹子的在天之灵。这本书现在不仅属于竹子属于我们家,同时属于所有为此书奉献过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朋友们。它是爱心的结晶,它的出世是爱心的见证。从竹子创作此书开始,就已刻下朋友们爱心的深深烙印,这烙印就是为爱而来,就像这本竹子文集《为爱而来》的书一样,书里书外都演绎着是爱心的传奇故事。这本书如怀胎十月的婴儿一样,在众多人爱心殷勤照料下,虽有周折最终顺利面世了。这本书的出版圆了竹子的梦,这个梦是伴随着无数人的爱心一起飞翔。
我们为爱而来,爱与被爱都是我们无上的荣耀。
在此,我代竹子和家人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家的朋友们,致以我们最真诚的谢意。也向购买和阅读此书的读者致以深深谢意。
顾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