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长长成自己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肖雪萍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成长长成自己》是资深心理咨询师肖雪萍又一部心灵励志佳作,其立意是提供一系列自我成长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一些观点。它更关注的是功能性和实用性。

  本书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扰。包括:自卑感、无力感、挫折感、纠结感、自我矛盾、自我攻击、自我困惑、情绪困扰、内心混乱等,它还试图解决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以及在中国文化之下常有的焦虑和内疚感。

内容推荐

作为一本心理自助书,肖雪萍著的《成长长成自己》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只提供自我成长的新方向和新视野,更提供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又卓有成效的方式和方法。

它用最平实的语言,向我们揭示自卑感的根源和解决方案;用干脆直接的风格,指出很多国人都在纠缠的情怀和成长方向;用富于力量的文字,向我们传达自我成长的智慧和理念;用温和圆融的节奏,向我们展开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画卷。

本书非常适合遇到心理困扰,但暂时不想走进咨询室的人,可以用作自助成长的工具书。初入行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它尝试认识自我和了解他人,也可以把它作为通向人性深处的探索器。

目录

自序/导读

第1章 幸福就是做自己

 01.什么是幸福

 02.你真的想要幸福吗

 03.决定你的决定

第2章 你离自己有多远

 01.为什么想做却做不到

 02.被冻结的身与心

 03.无视身体的呐喊

 04.深陷情绪的牢笼

 05.不为自己负责任

 06.活在过去和未来

 07.一些局限性的信念

 08.自我欺骗和自我逃避

 09.不接纳:成长死循环

 10.进入成长的误区

第3章 开启自我的力量

 01.看清自卑的迷局

 02.行动,行动,还是行动

 03.改变,可以从“头”开始

 04.减,减,再减

 05.与过去的生活告别

 06.了解你和你的原生家庭

 07.梳理你的生活经历

 08.接纳和自我接纳

 09.接纳有限性:人和环境

 10.停止与别人比较的方法

 11.做自己的好朋友

 12.和相互欣赏的人在一起

 13.自我赞美的力量

 14.尽力地去爱自己

 15.把成功变为习惯

 16.给自己赋予力量

 17.连接未来的你自己

第4章 唤醒身体和情绪

 01.经由身体,接近内心

 02.与身体全心合一

 03.情绪是什么

 04.感受你的身体

 05.与身体进行对话

 06.细致缓慢地动手做事

 07.让身体动起来

 08.阅读优秀的文学书籍

 09.观看悲伤的电影

 10.聆听优美的音乐

 11.写日记

 12.记录你的梦

 13.每天半个小时独处

 14.与友人放松地倾谈

 15.对宇宙空间祈祷

 16.对着镜子说“我爱你”

 17.慢一些,再慢一些

第5章 与感觉在一起

 01.感受你的感受

 02.留在感觉里,然后放大它

 03.当痛苦的感受无处可逃

 04.要感性,更要理性

 05.停止自我批判

 06.这就是我,不完美的我

 07.我接纳我自己

 08.我允许我自己

 09.这就是生活

 10.积极意象的冥想

第6章 打开思想的门

 01.人生无处不选择

 02.生活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03.人人都有自卑感

 04.孤独是人的本质

 05.自私是人的本性

 06.你拥有身体,但你不是身体

 07.你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08.思想创造生活

 09.成功无须吃苦

 10.现在就做你想做的事

 11.每天都是最后一天

 12.任何时候都不晚

 13.你有资格得到想要的一切

 14.说“要”,忘记“不要”

 15.没有什么不可以

 16.优点和缺点是孪生兄弟

 17.下同的人没有可比性

 18.爱自己不需要条件

 19.在爱中,我们是完美的

 20.痛苦是成长的契机

 21.一切都会过去

 22.成年人总有办法

 23.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帮你

 24.你是自己生活的专家

后记 怎样活都是一场人生

试读章节

01.什么是幸福

电影《求求你,表扬我》里,男主人公杨红旗略带着不好意思说:“幸福就是我饿了,别人手里拿了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着一件厚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纯粹是一种主观的个人化的感受。这感受不可能无中生有,往往是因为人们的某种需要被满足.或者对自己当前拥有的生活感到满意,有愉悦感和满足感,因而生出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

幸福是什么?

如果你在大街上问一万个人,也许能得到超过一万个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对幸福就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幸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饥荒和战乱的国家,恐怕只要得到足够的食物和干净的水,以及不受流弹袭击的生活环境,人们就能感觉到很多的幸福感。

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社会相对安稳和平的中国社会,我们当然不可能满足于安全和生理上的需求。并且无论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有多么大,心理需求有多么不同,对生活的期待多么的千差万别,总有一些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得到了这些东西,就能够得到大众意义上的幸福感。

我把如下六点,总结为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时期,人们追求的幸福标准:

健康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但过去人们更多关注身体的健康,却忽略心理和精神的健康.身体的病痛或残缺,固然会让人们的生活有诸多不便,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体验心理和精神的愉悦感;可是心理和精神的病症,却会让身体健康的人无法体验到身为人的幸福。

足够的金钱。金钱并不只是货币那么简单,在社会生活中;金钱除了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开支,还有很多延伸的价值。对于生活在群体中的人来说,金钱常常意味着自尊感、价值感、权力和地位。一些调查数据表明,中产家庭的幸福感比贫困家庭要高很多,所以金钱确实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婚姻和家庭关系,有助于提升人的自尊感和安全感,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很大的滋养。同时,好的关系也能给人们提供安全归属和依附的感觉,更能让人们在关系中认识和成长自己;良好的朋友和伙伴关系,则可以缓解社会竞争中的压力,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同盟,并借此实现个人的梦想和期许,以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目标。

从事喜爱的职业,并以职业报酬为生。在经济繁荣的社会阶段,工作不只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更是体现个人价值和能力的载体,是人们创造独属于自己的人生的途径,也是找到生命意义和人生使命的渠道。人每天把不低于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工作上,从事一份自己真正喜爱的职业,就意味着这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享受和创造,否则就会有空耗生命的感觉。

对自己感到满意。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自己感到满意,二是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这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对自己感到满意的人,更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验到幸福感。而积极的社交体验,必然又会给人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金钱、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回报,从而创造令人满意的人生。

感到生活有意义,未来有希望。生活的意义来自于生活的乐趣感,即如果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同时感到现在所做的一切,能够在未来得到想要的回报(情感、物质、美好的感觉等),那么自然就会感到生活是有意义的,未来是有希望的。而这两者往往是人们教身于生活的动力所在。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符合上述六点标志,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是幸福的人,相信当事者也不会太反对这个结论。

也许有些人会说,如果按这六个标志,恐怕中国没有几个是幸福的人。且不说其他指标,单只是“从事喜爱的职业”一条,就有太多人不幸福。

那么我的回答是:所以他们有必要看看这本书。

幸福并不是人们以为的那么遥远,我希望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并尝试我在书里的建议,让自己可以距离幸福近一些,再近一些,直至更近一些。

P2-4

序言

我不知道我是谁

有一本流传甚广的图书绘本,名字叫《我不知道我是谁》,讲述了主人公达利B的故事。

达利B是一只兔子,但它并不知道自己是一只兔子。所以它有很多烦恼,最烦恼的当然是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使它总也拿不定主意该怎么生活,吃什么,玩什么,去哪里,都不太能确定。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达利B也很难了解别人,所以时常都在问:“你是谁?我是谁?”

我曾经就是那只生活在人类世界的达利B。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在追问:我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蓝色性格还是红色性格?我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我更适合现实的职场风云,还是天生就属于超然于世的修行者?

我渴望知道自己本来的模样,然后依据本性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不希望努力了很久之后,却发现走了很远的路竟然不是对的那一条,不是我喜欢并擅长的,更加不是我天赋所在的领域,然后人到中年又再面临重新选择的压力。因为我根植于心的信念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类似于本原的那个东西,就像有些人生来就爱同性,而另一些人却只对异性感兴趣一样。人们只有走上更接近自我本性的路径,这条路才能走得顺利、平稳和愉悦,也更容易得到幸福。

那时我刚刚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不久,正是把心理咨询师理想化的阶段,所以只要有机会就会拉住一个人,跟他讨论我的属性问题,但从来没有人给过我满意的答案。

如今回想起来,这样的结果一点也不出人意料。

因为“我是谁”这个问题,无法向外求,也求不来。想要认识自己,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向内探索,自我追寻,并且还要持续不断地这样做,直至与自己的内心近到紧密相连。

这么多年过去,我确实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感觉也与自己更贴近,更能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比如当我想要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当天晚上潜意识就会以梦的形式来告诉我,或者当我在独处时以顿悟的方式跑出来。

所以可想而知,如今我已经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条路和职场风云的关系不太紧密,但并没有完全脱离;它好像与“修行者”有点相像,却一点也没有超然于世。相反,这条路的基础深深地扎根于人世间。我很享受于这样的状态。

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年的自己之所以被困住,是因为我常常依照外在的标准去做选择,而忽略自己的感觉。在面临选择时,过多地去问别人,却很少来问自己。人要走什么样的路才能得到幸福?其实答案那么简单:走喜欢的路,走那条能得到愉悦和成就感的路,走那条感觉轻松舒适的路。

就是所谓的“跟着感觉走”啊!

很多人都和当年的我一样,害怕跟着感觉走,因为他们无法信任自己的感觉,更无法驾驭自己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我们距离自己越来越远,远到不知道自己是谁,看不清自己的样子,更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以致迷茫地徘徊在生活的街口,始终都不能迈出坚实的脚步。

我现在知道了,其实我想做什么样的人——感性抑或理性,精神抑或物质——就能做什么样的人,这完全视乎我的选择。但是,做什么样的人能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感到愉悦和自由,就必须要去问我的心,换句话说,是问问我的感觉。

所以,感觉是很重要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尽力去探究的东西。

而这本书,就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感觉。

后记

怎样活都是一场人生

近些年来,我几乎不看心灵鸡汤类的文字,因为觉得很多看似很有道理的道理,有时候反而是成长的障碍。我们会因为无法做到那些道理,而感到对自己不满意,然后又因为对自己的不满意,而更加对自己不满意。

但是,在本书第六章里,我却为你奉上了一小碗鸡汤。那是我在长时间的生活历练里,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混着伤痕和苦痛,拌着迷茫和顿悟,用文火熬了又熬,煲了又煲,最后浓缩成那短短的两万多字。我把它们放在最后,是希望你更关注前面的部分,因为对于自我的成长来说,从内心和身体出发,永远比听道理来得有效。

我们从来不缺道理,只缺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缺少能让道理变成行动的内在力量。我期待你通过不断的成长,有一天可以熬出属于自己的心灵鸡汤。

去年的某一天,我读到叶圣陶的《怎样写作》。他写道:“……写完之后没心思再看,这表示对稿子不负责任……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顿时明白到我为什么极少送书给别人。每当有人来索书,我的拒绝理由通常是“实在拿不出手,等我写了更好的再送你”。

我的前本书在完稿后,并没有很认真地做修改。当时的想法是,一气呵成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已经很完美,没必要再麻烦。然而当书付印后,却总能发现有那么几个标点和字词,不能真正表达我的心中所想,因而对自己有诸多的苛责。

虽然之后给自己立规矩。一篇文章或书稿完成后,至少修改润色三遍以上(这本反复修改了七遍),。可是內心里却没有原谅当初犯了错误的自己,因为心里总在盼望着将来可以再版,这样就有机会纠正不满意的部分。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到很好笑。我用了十几万宇谈论如何自我接纳,可是如你所见的,我自己也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自我成长,真是一辈子的事,是一条永远走不到头的路。

我曾经在朋友圈里分享过这样一段话:

每一个转念、疏忽、冲突、放任和执念的背后,都能看见赤裸裸的自恋、逃避、攻击、焦虑和恐惧。每天,就这样带着显微镜生活,那感觉可真是一言难尽。

作为关注内心成长的心理咨询师,我确实总能在平常的生活里看到更多内容,尤其是看到更多关于我自己的內容。在看似无意的迟到里看到自己的傲慢,在某次强调表达里看到自己的攻击,在刻意提及某人的谈话里看到自己的嫉妒,在不经意的辩白里看到自己的脆弱,在对孩子的责骂里看到对自己的生气,在对丈夫的挑剔里看到对自己的不满意,以及在对工作方式的纠结里看到对自己的逃避。

如果你接受了书里的建议,也开始观察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感觉,那么不久之后,你也将发现自己由此进入显微镜下的生活。进入这样的生活,并在它里面停留,真是需要很多的勇气才行。你将和不完美的自己在一起,每天看见自己和自己做游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防御和攻击,甚至还可能和我一样,常常看到自己的无知、笨拙和渺小。

怎样活都是一场人生。年少迷茫的那些年,每每托着过于沉重的生活答题板,三毛的这句话曾带给我很多心理慰藉。十几年后的今天,我越来越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人生没有定式。对于自己的人生来说,每个人都有绝对的选择权。

如果你认真地看完本书,对它的某些观点表示同意,但是却很难开始尝试它提供的练习,这是很正常的选择。我深信在这样的一个时间,你能够有缘看到它,并让它走进你的生活,这已经是很美好的相遇。你暂时不想改变自己;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那只是机缘还没有到,没必要因此太过不安。你可以把它放进书柜,等待那个合适的时机来临,那个让你很想尝试面对自己的时机。

即便那个时机总也没有来临,也没有关系。不同的选择,上路时会有不同的感觉,沿途也会有不同的风景。没有哪一种选择绝对好或者绝对坏,有的,尽是选择本身而已。比如曾经有一位作家,常常被极端的痛苦情绪所折磨,可是当心理咨询师说愿意帮助他解除痛苦时,这位作家却选择了拒绝。因为他害怕如果不再有痛苦,那些创作的灵感也将离他而去。

无论选择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都是值得尊敬的人生。毕竟,面对那么多的水准和挑战,你依然选择活着,就已经是勇敢的人生,是为自己负责任的人生。

我将永远带着满怀的爱意,默默祝福每一位读者,祝福你,遇到你想要的自己,得到你想要的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