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妈说:“我看你这些日子太累,精神没有先前的好了,给你提提神。”
周妈走到老头子的背后,给他揉脖子,掐肩膀,捶背擦腰。老头子立时觉得通体舒服,问:“你哪来的钱买人参?”
周妈答:“就是上次花药寺的那个先觉和尚,硬要塞二百两银子,说是孝敬你。我想你只要对陆抚台说句话,还怕他不听?这件事一定办得了,就收下了。”
“你为何事先不跟我说?”老头子扭过脸来,显然有些不悦。
周妈忙笑着说:“不告诉你,都是为你好呀!我晓得你爱崽女爱得很,崽女们又不晓得疼你。过两天七小姐就要出嫁了,你若早晓得有这二百两银子,又要拿去为七小姐添嫁妆了。我所以不做声,拿这笔银子在敬一堂买了一斤最好的人参,昨天下午伙计刚送来,打算为你每天放两片。没想到老头子你不愿见陆抚台,先觉以后来讨银子,我如何对付呢?”
见王闿运不答腔,周妈按摩得更殷勤。过一会儿,又试探着说:“老头子,你倒是拿个主意呀!要不,把那还未切的一半退给敬一堂。不过,敬一堂那萧老板向来是卖出去的药不收回的呀!”
王阊运默默地听着,不发一声,心里一直在盘算。他出身寒素,家里并无祖业,目前这份家产,全是他一人挣来的。蔡夫人生了四子四女,莫六云生了六个女儿。长子代功、三子代舆均成家生子,但二人都还在念书,不能为家庭增一丝收入。次子代丰前些年病逝,媳妇带着嗣子守寡在家。四子代懿未娶亲,跟着他在书院读书。十个女儿嫁出去了六个,还有四个在家。子、女、媳、孙等十多个人,全部吃的老头子一人的舌耕所获。另外男仆女佣尚有十一人,外加终年不断的客人、打抽丰的亲戚,尽管老头子名气很大,每年的聘金、润笔费以及那些当官发财的阔门生的孝敬费用等等,各项收入加起来也不少,但开支实在过于庞大,他常常要为家里的银钱发愁。周妈一片好心为自己买下的人参,岂有再退回去的道理?一时也拿不出二百两银子来弥补这个亏空,何况先觉为人奸诈,他的银子也是装神弄鬼骗来的不义之财,花了他的心里不愧。想到这里,王闿运对周妈说:“你去叫门房进来。”
周妈知老头子有了主意,忙颠起两只小脚,快步向大门口奔去。当门房走进书房时,王闿运指了指书桌上一张刚写好的字条说:“花药寺的先觉和尚来时,你可出示此纸条给他看。”
门房拿起字条,念道:“本山长向来不与出家人往来,若僧尼有事求,须贽敬现银二百两。”
周妈一昕,笑得圆胖脸上堆满了肉。
傍晚时分,王闿运照例由周妈陪着在桃林中散步,身后常常跟着一群学子,今天也不例外。他生性机敏善辩,老来更是倚老卖老,逍遥旷达。他在权贵面前有时清高傲岸,对恶人也喜玩点机巧,捉弄一下,图点快意,然在莘莘学子面前,却是一个蔼然长者,平易近人,一团和气。尤其对那些贫困而有上进心的青年,他更是尽力帮助,对其中的卓异者,他不惜降尊纡贵,与之订忘年交。正因为此,学子们敬重他,喜欢他,在他的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地东拉西扯,也可以随意发表各种议论,哪怕惊世骇俗也不要紧。他常说自己就有许多惊世骇俗的举动,人活着,第一要适意,不要受世俗清规戒律的过多约束。
“湘绮先生,你老年轻时与曾文正公等人交往,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讲两个给我们听听吧!”说话的是近日来东洲游学的一位诗僧,四十多岁的年纪,也是湘潭人,俗家姓黄,名读山,出家后法号敬安,字寄禅,又因曾在舍利塔前烧去二指,世称八指头陀。寄禅幼年失去父母,为人拾粪牧牛。有次避雨私塾檐下,闻塾中小儿读唐诗“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潸然泪下。塾师怜其孤贫好学,以煮饭烧水为条件,收其为徒。没有多久塾师死了,他也离开私塾。以后白天为人佣工,夜晚在灯下读书。偶见桃花为风雨摧败,感人世无常,遂出家为僧,然心中常悲苦。寄禅在寺中偷偷地养了一只狗,有次正在喂狗食,长老来了,他怕责骂,将狗驱开,自己把残食全吃了。到半夜,他想起白天的事来,很觉恶心,大吐起来。吐后他猛然悟到:白天吃狗剩饭不觉难,夜晚想起当时情景反而难受,可见美丑善恶,均只在一念之间。从那以后,敬安对人生大彻大悟,不再自为悲苦,以念经礼佛、吟诗访友为终生乐事。寄禅初以一句“洞庭波送一僧来”引起当时湖南诗坛的青睐,后来遍游名山宝刹,与各方诗人唱和,诗也越写越好,成为一个著名的诗僧。但寄禅自知根柢浅薄,佩服王闿运的博学鸿才,常常到王门请教。王闿运赏识他的诗,收他做弟子。前些日子,他从浙江宁波天童寺讲学回湘,听说王闿运任教衡州府,便赶来东洲,与壬秋先生谈诗讲文。
王闿运听了敬安问话后,心里舒畅。他喜欢别人问他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交往,这是他毕生引以自豪的历史。他略微想了下,笑着说:“我讲一个吧!”
学子们听说山长要讲中兴时期故事了,顿时兴趣大增,后面的都走上前来,将他团团围住。周妈像个贴身侍卫似的,紧靠着老头子身边,呵斥着:“不要挤着先生了!”
“不要紧的。”王闿运乐不可支,以他特有的洪亮口音说,“那年我从山东到安徽祁门。当时安庆、金陵都还在长毛手里,曾文正刚被授两江总督,督署衙门没地方摆,曾文正选了祁门为驻节之地。我一到祁门,便看出那地方不宜扎老营,因为它处于丛山之中,出山之路一旦被长毛切断,便会与外面失去联系,只好坐以待毙。我跟曾文正说了,他没有听我的。他不听我也没有办法,说了一次不再说了。” 曾国藩死后谥文正,当时人们都称他曾文正公,以示尊敬,而王闿运则只称曾文正,不再加“公”字,他这样做,意在表明他与曾国藩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无须格外的尊敬。
“先生,听说李中堂也跟曾文正公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学子插话。
P27-29
第一章 名师访徒
一 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 青年王闿运的风流韵事
四 王闾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 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闾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六 大学者家嫁女与众不同
七 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闾运亲赴石塘铺指点迷津
第二章 帝王之学
一 王闾运的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二 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闿运
三 新政给古城长沙带来了生机
四 一方菊花砚,凝结了维新志士的友谊
五 谭嗣同举杯:我们对着苍天神明起誓
六 王闾运妙解《枫桥夜泊》
七 叔姬将初恋珍藏在心灵最深处
八 一阕《玉漏迟》,闺阁压倒须眉
第三章 浅涉政坛
一 谭嗣同千里迢迢为徐致靖送来紧急家书
二 自古以来在中国要办成大事,光凭嘴巴子没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三 袁世凯牢记的教导:官场犹如戏场,最大的本事在于装假的做工技巧
四 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凤毛麟角
五 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
六 潭柘寺定情
七 接到夏寿田送的宫花后,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半个月
八 湘绮老人传授帝王之学的真谛
第四章 佛门俗客
一 怪木匠齐白石
二 老衲无聊题红叶
三 佛学原来竟是如此深奥而有趣
四 觉幻长老传衣钵
五 无意中遇到了哥老会头目
六 倭国古刀与松花念珠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 借讨好周妈的小手腕,消除了王闾运的恼怒
二 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三 癸卯科会试在冷冷清清中收了场
四 八大胡同寻静竹
五 亦竹告诉静竹:你就要做榜眼公夫人了
六 “梁头康足”毁了榜眼公的锦绣前程
第六章 亡命扶桑
一 五年前出逃的惊险情景,梁启超终生不会忘记
二 王照的一句话,道出了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
三 杨度为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题名
四 智凡带来了八指头陀的信:朵朵莲花托观音
五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六 从看到千惠子的第一眼起,杨度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日本女郎
七 樱花丛中,杨度与田中探讨中国的富强之路
八 遗失在中国的千年古刀又回到了滕原家族
九 滕原对今天的留日生讲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
第七章 借尸还魂
一 各路英豪聚会普迹市共图大业
二 杨度独自来到牛石岭祭奠谭嗣同
三 在圣公会牧师的帮助下,黄兴机智地逃出险境
四 王闿运为初出茅庐的弟子出谋划策
五 首战告捷,令张之洞刮目相看
六 博爱丸上,杨度静下心对回国三个月来的经历做了一番清理
七 千惠子向故园归来的英雄献上一束腊梅花
八 初次会晤,杨度就认定孙中山是个磊落大丈夫
九 杨度握着孙中山的手说:我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将助先生
十 袁世凯为宪政出了一个极好的点子
十一 熊希龄东渡日本找枪手
十二 杨度道出借尸还魂的奥妙,终于说服了梁启超
第八章 丁未政潮
一 孙毓筠造反被捕,却意外地受到礼遇
二 千惠子的眼泪,滕原勾画的蓝图,准备回国的杨度的心迷乱了
三 梁夫人轻柔地对皙子说:兄弟,一腔热血不洒在自己的国土上,算什么中华好男儿
四 千惠子轻轻一曲《上邪》,直唱得杨度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五 丁未年北京城,政界风潮迭起,动荡不安
六 张之洞与袁世凯商议奏调杨度进京
第九章 投身袁府
一 为接儿媳妇回家,老名士煞费心机
二 王闽运为进京做官的弟子准备了两份特殊礼品
三 儿子的情人转眼间做了老子的姨太太
四 袁世凯要杨度转告梁启超,他不是戊戌政变的告密者
五 杨度踏遍西山,下定决心要寻到静竹的墓穴
六 静竹做出异乎寻常的抉择
七 看到《大周秘史》的扉页题词,袁世凯有意成全杨度
八 即使是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袁世凯驱驰
第十章 山雨欲来
一 大喜之夜,杨度和亦竹双双来到静竹的房里
二 临终前夕,慈禧为中国选择了最后一位皇帝
三 徐世昌来到袁府,为把兄弟划策渡难关
四 醇王府里,母子夫妻兄弟为争权夺利吵得不可开交
五 锡拉胡同与肃王府的密谋在同时进行
六 张之洞巧叙前朝旧事,救了袁世凯一命
七 冷冷清清的前门火车站,前来给袁世凯送行的只有严修和杨度
八 江亭再题《百字令》:昨宵一梦兼春远,梦里江山更好
九 悟字长老指明朝廷亡在旦夕的三个征兆
第十一章 洹上私谋
一 奉内阁总理之命,杨度连夜奔赴彰德府
二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三 张謇私下对袁世凯许愿:倒掉皇族内阁后由你来做总理
四 杨度没有料到,袁世凯居然想当大总统
五 茶叶蛋里的四字情书:忍死须臾
六 袁世凯隆重宴请刚出牢门的汪精卫
七 杨度和汪精卫联合发起国事共济会
八 杨度对革命党人亮了底牌:袁世凯不是曾国藩
九 静竹的鼓励,自我的检讨,使杨度相信自己的转变没有错
十 南下就职前夜,北京城闹起了兵变
第十二章 一拍即合
一 八 指头陀笑道:和尚如此厌倦红尘,何不出家
二 八 指头陀向杨度讲授佛家哲理:人世好比一个圆圈
三 袁世凯巧妙地逼迫熊希龄在解散国民党的命令上副署
四 袁克定决心效法太原公子
五 今日的太原公子与未来的房玄龄一拍即合
六 夏寿田对亡妾的深情眷恋,使叔姬心里很不是味道
七 杨度和梁启超都把宝押在蔡锷身上
八 湘绮楼庭院,王氏祖孙三代赏月联诗
九 进京途中,王闽运为旧时名妓书写《洛神赋》
十 老于应对的袁世凯,面对周妈,不知如何称呼为好
第十三章 筹安会首
一 日本公使夜进居仁堂
二 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办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
三 发生在云吉班里的风流壮举
四 袁世凯题赠的金匾高高悬挂在杨度的厅堂上
五 孙毓筠为即将建立的机构取名筹安会
六 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七 梁启超公开宣布:复辟帝制一事,哪怕全国都赞成,我也断不能赞成
八 国史馆的饷银居然被周大拿去赌博
九 静竹为皙子亵渎了他们圣洁的爱情伤心
十 正阳门城楼上,郭垣对袁克定谈北京王气
十一 八大胡同的妓女为中华帝国取了一个动听的年号:洪宪
十二 袁克定破釜沉舟,要把帝制推行到底
十三 皙子,早日奉母南归,我在湘绮楼为你补上老庄之学
第十四章 小红低唱
一 千年前的《推背图》上便已载明袁克定要做皇帝
二 看到蔡锷拍来的独立通电后,袁世凯大骂杨度是蒋干
三 究竟是人生不宜久处顺境呢,还是顺境原本就是诱人堕落的陷阱
四 落难的杨度依旧羡慕宋代宰相赠妾与人的雅事
第十五章 由庄入佛
一 杨度在迷惘困惑中为恩师撰写挽联
二 临终前,静竹劝杨度读读佛经
三 八 指头陀的诗集将杨度引进佛学王国
四 一个万籁俱寂的庐山月夜,杨度终于领悟了佛门的最高境趣
五 叔姬把五彩鸳鸯荷包送给了心中永远的情人
六 虎陀禅师为信徒们开传法会
第十六章 中山特使
一 禅意发挥到极致,原本与艺术的最高境界相通
二 梅兰芳几句俗家之言,无意间触及了佛门天机
三 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抱负本无垠
四 在陈炯明叛变的严峻时刻,杨度践约帮了孙中山的忙
五 千惠子在寒山寺立下中日合璧诗碑
六 孙中山交给杨度两个使命
七 江亭三题《百字令》:卅年一梦,江山人物俱老
一九三一年九月下旬,上海法租界薛华立路,杨宅家主的丧事在沉默中进行。鼓乐不响,挽联阙如,花圈极少,除偶尔二三知旧悄悄来凭吊一番外,守候在灵堂里的只有死者的妻子儿女。他们在哀哀哭泣,默默上香。
报童跟往曰一样送来刚出的当日《申报》。臂上缠着黑纱的孝子接过,随手翻开,两行粗体字赫然跳进眼帘:帝制余孽潦倒沪上,风流荡子魂归佛国。孝子气得扔掉报纸,遗孀瞥见这两行字后,哭得更伤心了。
夜色降临时,四周一片昏暗。丧事的冷清,外界的讥讽,给整个灵堂罩上一股既凄惨又怨愤的沉重压力。这时,一个浓眉亮眼英俊挺拔的年轻人来到杨宅。他肃立在灵柩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凝视遗像良久。他走到守灵者的面前,伸出一双强有力的大手,紧紧地将他们的手一一握过。杨宅遗孀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孝子拿出一副对联,嘶哑着嗓音对这个年轻人说:“伍豪先生,这是我父亲临终前亲手书写的自挽联。父亲他为寻求中国强盛的道路,艰辛探索了近四十年呀!”
被称作伍豪的年轻人郑重接过,展开谛视: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杨宅遗孀见了这副自挽联,又失声痛哭起来。她抓住伍豪的手喊着:“你是他生前最信赖的人,你要替他说句公道话呀!”
伍豪庄严地点了点头,对着灵堂正中那张满脸忧伤的遗照,坚定地说:“皙子先生,你放心去吧,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
年轻的伍豪,就是日后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巨人周恩来。他所呼唤的皙子先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杨度。这个遭报界诟病而得到周恩来首肯的人,究竟是个何许人物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那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大起大落的一生……
《杨度(上中下权威修订收藏版)》是知名历史小说作家,历史研究学者唐浩明先生“晚清三部曲”系列之一。
他是近代中国极富传奇性的士人。他是康梁维新变法的积极支持者。他是王闿运“帝师”之学的得意传人。他是孙黄相识的最早引见者。他是清末宪政蓝图的主要绘制者。他是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议的背后牵线人。他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头号谋士。他是为孙中山排难解纷的特使。他是杜月笙门下的清客。他是周恩来介绍的秘密共产党员。然而,他又是佛学界无我宗的创始人著名的虎陀禅师。他是谁?他就是本书主人公旷代逸才杨度。
他才华卓绝,抱负不凡,一生辗转,只为救国存亡。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种种错综尖锐的矛盾。有救国之心而所托非人,空怀博学宏识却把握不到时代脉搏,杨度的悲剧,也是中国近代艰难崛起之路的一个缩影。
权威修订收藏版,唐浩明最新独家题词。
《杨度(上中下权威修订收藏版)》是中国政界、官场励志教科书,如何做高层智囊的最佳读本。杨度是民国最具才华的人才之一,曾任袁世凯第一谋士,阅读本书,全面研究体会这位民国政界才子的谋略和处世哲学。本版极具收藏价值,是个人收藏和馈赠亲友的最佳读物。本书采取当下日本和台湾历史小说包装风格,是为国内首次。既具备经典性,又能吸引年轻读者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