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科技五千年(2)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关广庆//侯文富//包瑞峰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古老而历史又从未中断过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个世纪始终熠熠发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学技术,更是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累累硕果。《中华科技五千年》这部大型科普读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从远古到1993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简明易懂,图片精美,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教兴国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特别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关广庆主编的《中华科技五千年2》是《中华科技五千年》的一个分册,着重反映了从宋(公元960年)到晚清(1840年鸦片战争)的科学技术成就。

内容推荐

关广庆主编的《中华科技五千年》从远古写至2000年,所选资料一般以2000年12月前发表的为限。《中华科技五千年》共分五个分册,古代部分两册,近代部分一册,现代部分两册,计100多万字。全书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知识,农牧、水利、交通、建筑、机械、地质、冶金、陶瓷、纺织、医药、军事等应用技术知识,以及重大科技事件、学术思想、经典著作和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等。每一分册书前的“引言”,是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对本册科技断代史进行的简要概述,主要介绍本断代内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重大的科技成就及对整个科技发展历史的作用和影响等。各分册正文以大量的专题介绍具体的科技成就。在编写时,我们力求把众多的文明成果写得准确精要,把复杂的社会背景写得简洁清晰,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浅显明白,把枯燥的科技史实写得生动有趣。为使某些内容相对集中,我们在编写时还采用了追叙和延叙的灵活方法,打破了各分册间严格的时间限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书内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书后附有科技大事年表。

目录

引言

神奇的“黑宝石”及其他

——我国是最早使用煤 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

铜壶滴漏 圭影推移

——我国古代的计时器

战争自此有硝烟

——火药的发明与利用

浪里飞舟赖指南

——指南针与宋代海运业

印刷史上的重大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传统数学的巅峰

——宋元数学四大名家

揭示潮汐的奥秘

——燕肃的《海潮论》

跨学科双领风骚

——苏颂与《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

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

——沈括与《梦溪笔谈》

木结构建筑的技术规范

——《木经》与《营造法式》

笑傲世界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应县木塔

名窑名瓷 大放光彩

——宋代的制瓷业

干锤百炼铸真金

——宋代的冶金术

慧眼识岩矿

——杜绾与《云林石谱》

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代酿酒业及《北山酒经》

分节下埽 巧合龙门

——高超的“三节下埽法”

察草木之精神

——宋代的植物谱录

阡陌里的科学

——《陈?农书》

全面发展 成就辉煌

——宋代的医学

金元四大医家

——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亨

世界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宋慈的《洗冤集录》

长虹卧波铺通途

——宋元桥梁建筑的代表作

中国的“第谷”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

黄婆婆 教我布

——民间女纺织家黄道婆

劝农耕桑

——王桢及《农书》

人有我全的集大成农书

——《农桑辑要》

横渡印度洋的航海创举

——郑和下西洋

蜿蜒万里的巨龙

——明长城

藏族建筑的瑰宝

——布达拉宫

博而求真的本草学巨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精晓乐律的王子

——朱载?与“十二平均律”

介绍西学 格物穷理

——明代优秀科学家徐光启

万里遐征写山河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变水患为水利

——明清时期的江河治理工程

门户微启 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的中西科技交流

圣主亲历的科技活动

——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

清初科学界的双擘

——王锡阐与梅文鼎

考证与科技典籍整理

——乾嘉学派与科技

现代植物学的先声

——《植物名实图考》

奇珍迭出 为世所尊

——元明清的制瓷业

古典建筑技术的高峰

——北京故宫

附录 中华科技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时间、效率的认识更为深刻,乃至出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惜时如金”之人。那么,古人是如何计算、掌握时间的呢?南宋学者王应麟(1223—1296年)在《小学绀珠》中将古代的计时器分为四种,即铜壶、圭表、香篆、辊弹。然而,古人计时的方法并不止这四种。下面,我们将我国古代的一些计时器简要地介绍给大家。

铜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主要的计时装置。铜壶即为漏刻,因多为铜制故名。漏是指壶,刻是指刻箭。漏刻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计时器。古书曾说:“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隋书·天文志》也说:“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虽不能说漏刻起源于黄帝时期,但它的发明一定是很早的,最晚到夏、商两代已广泛使用了。

记载漏壶最早的文献是《周礼》。书上说:“掌絮(提)壶,以令军井,絮辔(驾驭牲口的缰绳)以令舍,絮畚以令粮。凡军事,悬壶以序聚■(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木梆);凡丧,悬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也记载:齐景公时期,齐国和燕作战,屡战败北。治军严谨的司马穰苴被荐为新帅,并派庄贾为监军,率军伐燕。司马穰苴与庄贾相约第二天午时三刻(即十二点)到军营受命。第二天,司马穰苴早到军营,“立表,下漏,待贾”。午时三刻到了,庄贾没有按时到来,穰苴“仆表,决漏”,怒斩庄贾。可见,春秋时期的司马穰苴已经同时使用圭表和漏刻两种计时器了。

最初的漏壶是沉箭漏,靠漏水后水位的沉降,在刻箭上显示出时刻。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现存最早的漏壶为西汉时的三个单壶沉箭漏。这种漏壶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水位高时压力大,漏得快;水位低时压力小,漏得慢,漏速不均匀,计时不准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又发明了浮箭漏。在漏壶下放一个接水壶,做一个可以浮起的箭,从接水壶盖上露出来,接水越多,浮出越高,可标出不同时刻。而漏壶内始终加满水,大体上解决了因水位高低不同而滴速发生变化的问题。P12-13

序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古老而历史又从未中断过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数个世纪始终熠熠发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学技术,更是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累累硕果。

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现代文明赖以建立和发展的众多科技发明和发现有一半以上起源于我国,而绝非仅仅“四大发明”。在近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我国的科学技术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开始落后于西方强国,但仍有一些仁人志士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创造着。新中国诞生后,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我国的科学技术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又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从古到今,许许多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无数的能工巧匠,以聪明的才智和辛勤的劳作,创造出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全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正当中华民族在重新振兴:努力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时候,我们献上《中华科技五千年》这部大型科普读物,是想让少年朋友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主要科技成就。期望他们读过这部书以后,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能够使社会生产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的道理,进而增强热爱科学、献身于科学的决心;学习先辈们那种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好学不倦、刻苦钻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优良品质,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华科技五千年》从远古写至2000年,所选资料一般以2000年12月前发表的为限。全书共分五个分册,古代部分两册,近代部分一册,现代部分两册,计100多万字。全书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知识,农牧、水利、交通、建筑、机械、地质、冶金、陶瓷、纺织、医药、军事等应用技术知识,以及重大科技事件、学术思想、经典著作和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等。每一分册书前的“引言”,是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对本册科技断代史进行的简要概述,主要介绍本断代内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重大的科技成就及对整个科技发展历史的作用和影响等。各分册正文以大量的专题介绍具体的科技成就。在编写时,我们力求把众多的文明成果写得准确精要,把复杂的社会背景写得简洁清晰,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写得浅显明白,把枯燥的科技史实写得生动有趣。为使某些内容相对集中,我们在编写时还采用了追叙和延叙的灵活方法,打破了各分册间严格的时间限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书内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书后附有科技大事年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此外,书中参考了散见于报刊或著作中的许多同志的研究成果,鉴于这是一本普及读物,所引文字和图片等一般没有注明出处。在此,我们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并致谢。

我国全面记述中华科技发展史的有关读物很少,本书可谓首家尝试之作。在本书这次再版的时候,我们主要对那些已“不合时宜”的内容作了修改,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科技发展史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开发。限于篇幅和编者学识水平,书中不妥之处一定很多,敬希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5: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