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还是消费?
现在买房还是保持观望?
“双十一抢购”还是拒绝跟风?
……
面临如此多的选择,你还能继续无视经济学吗?
张笑恒等编著的《北大清华经济课》汇集了数十位北大、清华知名学者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深入解读,使读者看到,经济学并不是深奥难懂、遥不可及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经济学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解决在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财富与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大清华经济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张笑恒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投资还是消费? 现在买房还是保持观望? “双十一抢购”还是拒绝跟风? …… 面临如此多的选择,你还能继续无视经济学吗? 张笑恒等编著的《北大清华经济课》汇集了数十位北大、清华知名学者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深入解读,使读者看到,经济学并不是深奥难懂、遥不可及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经济学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解决在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财富与人生。 内容推荐 张笑恒等编著的《北大清华经济课》汇集了北大、清华众多知名学者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北大清华经济课》适合拥有一定可投资资产且对与生活有关的经济知识感兴趣或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存在困惑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收入与储蓄中的经济学 1.流动性过剩: 为什么钱也会嫌多 3 2.资产配置: 钱不多的人也应该去做的事 5 3.节俭悖论: 经济学家并不把节俭看作是美德 7 4.负利率: 我们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10 5.供求需要平衡: 丰收的果农也发愁 12 第二章 消费中的经济学 1.“吉芬效应”: 为什么越涨价越有人买 17 2.只选贵的: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名牌” 18 3.价值悖论: 水和钻石的差别 21 4.“交易效用理论”: 一分钱不一定能买到一分货 23 5.品牌效应: 为什么品牌商品更受欢迎 26 6.消费者剩余: 砍价是一门学问 29 7.打折: 别以为你赚了商家的便宜 32 8.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为什么网购更便宜 34 第三章 货币的经济学 1.货币: 金钱的前世今生 39 2.利率: 货币的时间价值 43 3.货币乘数: 银行可以“创造”货币 45 4.中央银行: 银行的银行 48 5.汇率: 货币升值是好事还是坏事 52 6.电子货币: 看不见的货币 53 7.信用卡: 生活中的双刃剑 56 8.贷款: 用别人的钱, 办自己的事 59 第四章 税收和福利中的经济学 1.税收的特征: 为什么要缴税 67 2.所得税: 收入高的人为什么要多交税 69 3.增值税: 我国第一大税种 72 4.通货膨胀税: 最隐蔽的税收 75 5.房产税: 要给房价降降温 77 6.员工福利: 你享受带薪休假了吗 80 第五章 买房买车的经济学 1.是自住还是投资: 现在要不要买房 87 2.住房规划: 为什么人们都偏好买房结婚而不是租房结婚 89 3.泡沫论: 买房不如租房 92 4.信息不对称: 二手车市场上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94 5.消费和投资的区别: 买房是投资, 买车是消费 98 第六章 营销中的经济学 1.薄利多销: 全世界最便宜的东西在义乌 103 2.乘数效应: 城里人“租地”种菜, 农业“嫁接”旅游 106 3.诱导消费: 免费体验的智慧 108 4.捆绑销售: 搭配买卖的学问 110 5.反哺效应: 诱惑性销售 113 6.凡勃伦效应: 只卖贵的 116 7.阿尔巴德定理: 必须了解顾客的需求 118 8.“智猪博弈”: 要学会“搭便车” 121 第七章 管理中的经济学 1.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 127 2.规模报酬: “众人拾柴火焰高”与“三个和尚没水喝” 130 3.帕累托最优: 利己而不损人 133 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少数服从多数”的危险 135 5.鲶鱼效应: 好羊离不开狼 137 6.懒蚂蚁效应: 懒不是问题 141 第八章 职场中的经济学 1.“二八定律”: 收入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147 2.内卷化效应: 为什么得到提拔的总不是你 150 3.木桶原理: 别让“短板”葬送前程 152 4.择业经济学: “热门”不热与“冷门”不冷 155 5.路径依赖: 不走寻常路 158 6.健康经济学: 要挣钱但不是拼命 161 7.跳蚤效应: 你也可以成为金牌销售员 163 8.注意力经济学: 你懂得推销自己吗 166 第九章 投资理财经济学 1.资产组合: 鸡蛋到底要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171 2.预期收益: 投资不能“画饼充饥” 173 3.复利: 最快速的财富增值工具 175 4.金融投资: 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177 5.波浪理论: 为什么选择投资时机比选择投资什么更重要 179 6.套利: 捕捉低风险赚钱机会 182 第十章 生活中的经济学 1.沉没成本: 请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 187 2.机会成本: 选择最适合你的 189 3.可怕的“拿铁因子”: 你的钱都去了哪里 192 4.混合策略: 为什么最珍贵的礼物竟成了无用之物 195 5.马太效应: 为什么富者更富, 穷者更穷 197 试读章节 1。流动性过剩:为什么钱也会嫌多 物价上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 ——黄桂田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为什么物价越来越高?钱变得越来越不保值?这些问题是现代人最关心的经济话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说:“治理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将使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只能是缓慢和渐进的过程,因此,金融调控将长期受到流动性过剩的制约。” 流动陛过剩是全球各类经济报道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呢?通常意义上的流动性过剩是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过多,而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用我们通俗的话解释就是钱太多了,而它所带来的影响就是:热钱所到之处,商品和资产价格会快速上涨。 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而当时,为了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结果导致了房地产价格暴涨。 大量增发美元导致美元贬值之后,大量的国际资本进入了日本,这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而日本国民因受到房价骤涨的诱惑,开始失去耐心。当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比上班挣钱更快时,便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进行投机。 到了1989年,日本的房价已经飙升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境地。当时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竞相当于全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了1990年,仅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的总地价。在当时的日本,除了少数的富豪,竟然没有人可以在大城市里买得起房子。 国际资本获得巨额的利益之后,便撤离日本,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价随即暴跌。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给日本政府留下了高达6000亿美元的坏账。 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经济学家们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听说为没钱而发愁,很少听到有人为钱多而发愁。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钱多有时还真的不完全是一件好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流动性过剩将经济的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流动性过剩其实是经济泡沫最主要的幕后推手。 近些年,流动性压力过大问题已开始困扰中国经济。2006年中国银行上市的时候,申购冻结资金达上万亿元,数百亿规模的基金不到几天的时间就已经销售一空。而每当利率略高于银行存款的国债发行时,银行门口就会排起一条“长龙”。这些其实都是货币流动性压力过大的表现。 现在我们面临的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外汇储备资金占款较多,长期实行的国家集中性外汇储备政策,使得每增加一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要发行同等价值的人民币,而现在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了三万亿美元,相应的,央行为此已经累计投放了数十万亿元的等值人民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积累的热钱只会越来越多,人的投资欲望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在所难免,当这些热钱突然集中涌向某一商品领域,比如房子、铜、黄金、股票甚至邮票、红木家具时,那么在那一刻,钱比货多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泡沫经济。当前不管是期货市场还是证券市场,各种投资决策都已经无法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现在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各国的经济学家都高度重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金融安全的威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各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致使数以万亿计的投资基金和投机资金在全球房地产、股票、石油期货市场和贵金属类大宗商品市场游荡。同时,还有大量的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也在伺机寻找出路,在这些国际游资的推波助澜之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证券、房产等市场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整个社会财富也严重失衡。 面对这些急于寻找出路的大量资本,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们引导至一个恰当的地方。而对于我们来说,正确地理解流动性过剩的意义,是为了能有效地规避它,避免让自己成为那些国际游资的“猎物”。 在现实中,我们不能只将钱存在银行里,而应当适当地进行投资,但同时也不能够盲目地投资,不能看到股票赚钱就去炒股,看到房地产赚钱就去投资房产,这样做最后只能是血本无归。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理性投资,那么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P3-5 序言 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工资不低但口袋总是空空如也吗? 除了把钱存在银行,你还知道其他投资途径吗? 你是否感叹过为什么有钱人投资挣钱那么容易,自己想挣第一桶金却那么艰难? 想要结婚的年轻人,当你们对昂贵的钻石望洋兴叹时,有没有想过钻石为什么这么贵? 你买房了吗?算算那可怕的贷款利息,你知道怎么还贷更划算吗? 这一切生活中的问题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的原理,经济规律以各种形式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各种商务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掌握这些经济学的常识,将其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商务运作中去,那么我们的投资行动和策略就会更加理性,并且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经济学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默默地指挥着经济的运行和变化。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过:“在当今社会,谁不学习经济学,谁就不懂得怎样生活。”要想生活得更好,我们必须要上这堂经济课。 本书摘录了数十位北大和清华知名学者的精彩观点,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用直白而不失理性、易懂而不失专业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经济学的世界”。 我们接受一门学问或一种知识,总需要科学的引导和恰当的方法,而本书写作的目的就在于传播北大、清华学者的经济学理念,在新的层面上打开一扇“中国式经济学”的大门,从而为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新思维和新视野,使读者可以将这些理念和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解决一些身边的难题。 这些经济学常识也许不能为你提供直接的财富,不过却可以告诉你很多生活的智慧,尽管我们不可能都成为经济学家,但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生活学家。 在本书的策划与创作过程中,编者得到了李少聪、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振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面世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