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青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意志和理念,所以,父母在给予青少年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分寸和注意方法,否则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这本书是从青少年心理出发而针对父母提出的许多符合青少年和家长实际的问题,相信对于帮助青少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会有很大的帮助。
王泉根主编的《青春期敏感话题轻松谈(中国孩子培养计划)》以15个典型的问题为构架,这15个问题是出现在青少年身上而父母又感觉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精心挑选出这些问题,是想通过这些问题帮助青少年和父母互相了解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更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青春期敏感话题轻松谈(中国孩子培养计划)》涉及青春期常见的15个典型的敏感问题,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分析,促进青少年和父母彼此深入了解,尤其为父母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轻松与孩子谈论各种敏感话题,从而陪伴孩子顺利走过泥泞的雨季,迎来灿烂的花季。
《青春期敏感话题轻松谈(中国孩子培养计划)》由王泉根主编。
青春期的反复无常
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体质、智力、性格、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指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在我国女孩子大约是在11—20岁,男孩在13—22岁这段时间。在这一时期,身体发生变化的同时,男女青年的心理和情感也会发生冲动,充满了兴奋、烦恼、困惑和焦虑。这是一个向内向外都不断追寻但追寻的主体又总是感觉追寻不到自我的时期,青少年会为一件小事达到兴奋的顶巅,也能为一件小事使自己低落到深谷,这是一个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但又不断再出现的循环时期。
上面的那位母亲爱女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却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从少年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过渡期,它是从幼稚的童年期过渡到相对成熟的青少年期,这个时期是一个多变的、甚至叛逆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甚至无法控制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这个特征也决定了它是一个面临很多危机的时期,根据专家统计,我国高中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约占全部高中生人数的19%。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处在一个过渡、迷茫的心理时期,心理上出现许多连自己和家长都搞不清楚的问题。并且,这个时期,青少年往往在家长面前封闭自己,有专家把青少年封闭心房的这段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有了独立的意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他们的内心也开始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开始变得非常丰富。他们在心理上和在行动上不再那么依附于父母,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对未来的看法,而他们自己在心理上有了新的发现后,却又担心这些发现被外人看成“幼稚”和“可笑”,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心事深藏起来。处于闭锁心理期的青少年涉世浅、经验少、社会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容易出现烦恼。家长若不及时疏导他们,他们便有可能积郁成疾,甚至导致性格扭曲,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精神障碍。好多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变化不明白,甚至把他们视为不正常,其实,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成长过程,也是孩子心理日趋成熟的一个标志。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要特别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多用平等、协商的口吻,疏导、引导的方法,不要采用训斥、命令的口吻和强迫的办法对待孩子。如果家长在不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情况下就对孩子管头管脚,势必会引起孩子欲摆脱父母监护的心理抵触,导致“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这里,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叛逆心理
青春期与童年时期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是多重的,有对家长的,也有对老师、社会的,但主要还是针对家长的。一位访问心理医生的母亲如是说:
我让儿子把第二天或者国庆节的计划做好,然后一家人才可以根据他的安排和计划来做一个整体的计划,但我的儿子却很不耐烦地对我大叫,说:“我为什么要计划好每一天的生活?明天的太阳还没升起来,我怎么知道是晴天还是阴天?又怎么知道明天出门是带伞还是不带伞?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整体的计划?我就不能有自己的计划或者安排吗?”说完,他就进了自己的房间,还把门反扣得震天响。过一会儿,又把没整理好的第二天要带着去上学的书包拿了出来,故意放在我面前,而每晚整理第二天的书包是他习惯的。我不知道我的儿子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故意地、明明地来和我作对。
父母如果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看作是故意和自己作对,就把孩子青春期的这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完全看成了孩子的过错,甚至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看作是简单的敌对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做父母的不应该把原因仅仅归咎于孩子。无论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青春期都是令人烦恼的过渡年龄。事实上,孩子在这个年龄只是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已,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样在故意逆反和作对。只要父母指导得法,用正确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交谈,这种逆反和叛逆是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的。
★保留作为家长的尊严和地位
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应该和孩子保持一种朋友关系。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更应该如此,要与孩子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和互相信任,但这种相互的关系并不是说地位的平等。家长仍然是家长,在家这个船上仍应该充当船长的角色,船长可以听取船员的意见,但最终决定航向的仍然是船长,即使船员再叛逆、再有独立意识也是一样。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有三种类型:放纵型、专制型和权威型。放纵型家长要么对孩子漠不关心,要么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以取悦他们。这种类型的家长在孩子行为面前没有自己的意见或者地位,当孩子提出更无理的要求而家长又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放纵型家长就会处在一种两难状态,无论是再管束还是再放纵,对孩子都不好。专制型家长则把孩子看得像笼中的小鸟一样,什么事情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孩子才能做出决定。这样的家长,并没有注意到或者意识到孩子发展到青少年时期,有的事情是可以自己做主,或者更倾向于、更愿意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事情的,否则,他们内心的叛逆心理会越滋生越强烈,终于有爆发出来的时候,即使再专制的家长也无济于事。权威型的家长会在考虑孩子的意见后,做出比较合理的、既不影响孩子又不是很专制的决定。
P2-4
之所以要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阶段之一,而无论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还是处于青春期阶段孩子的父母,相对来说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是最迷茫、最不乐观的,因为青春期孩子遇到的许多事都是比较特殊的,有的并不像儿童期那样地容易解决。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青少年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遇到问题时却很难找到一本能够切实给自己一点建议的书。青少年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在某种意义上,更是父母的。所以,有一本从孩子出发却针对父母、帮助父母的书,是很有必要的。
青春期是人生中美好的、充满幻想和魅力的时期,但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一个让他们恐惧、迷茫、不知所措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好奇,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却往往让他们失去这份信心而变得孤僻、脆弱。在许多事情上,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很有可能会造成终生遗憾。家长是青少年最亲近的人,理所当然要在青少年遇到问题的时候给孩子帮助和指导。这就需要家长对青少年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就更谈不上给孩子正确的指导了。但这还不够,因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共性——叛逆性,他们并不是很愿意听从父母的指示,甚至认为父母的建议只是无用的唠叨而已。所以,作为青少年的父母,有许多事要做,不要在孩子的问题上太自信,也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得太天真了或太成熟,记住,他们只是“青少年”,所做的事很多只是青春期的正常行为,在很多事情上,需要做出努力的是我们父母。
青少年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青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意志和理念,所以,父母在给予青少年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分寸和注意方法,否则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这本书是从青少年心理出发而针对父母提出的许多符合青少年和家长实际的问题,相信对于帮助青少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以15个典型的问题为构架,这15个问题是出现在青少年身上而父母又感觉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精心挑选出这些问题,是想通过这些问题帮助青少年和父母互相了解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更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相对来说都有普遍性,是很多家长都遇到的。当然,有的问题并不是某个家长的问题,但无论是与您有关的还是关系不是很大的,相信您读了会对自己有帮助,或者是从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或者是对待孩子的态度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