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定伟所著的《网上拍卖的模型与机制设计》的目的是针对网络拍卖,包括网上采购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的实际研究需求,找出这一研究领域中关键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设计最优的拍卖机制,为我国网上拍卖与招投标的商务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本书首先对国内外拍卖与网络拍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然后针对网上采购中的组合拍卖、网上采购招投标中分组评标方法、网络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拍卖,以及网络拍卖中的信任度评估与交易安全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本书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模型对拍卖机制进行了设计优化,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汪定伟所著的《网上拍卖的模型与机制设计》是一本有关网上拍卖的模型与机制设计方法的研究专著。
电子商务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经济领域之一,基于互联网的拍卖和招投标的运行机理及模式都有别于传统拍卖过程,这就带来了一类数学建模与拍卖机制设计的新问题。《网上拍卖的模型与机制设计》就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包括拍卖与网络拍卖的研究综述、网上组合拍卖的模型与机制设计、网上采购招投标的多属性的评标模型与机制设计、网络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拍卖的模型与出价策略分析,以及网络拍卖中的信任度评估模型与交易安全机制的设计。在上述模型与机制设计中还大量运用了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量子进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以及数理统计和计算机仿真等多种计算方法,各章附有大量的应用问题的计算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电子商务研究,特别是网络拍卖机制设计的开发与应用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系统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对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学生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参考书。
第1章 导言/1
1.1 拍卖与拍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
1.2 电子商务的发展/3
1.3 网上拍卖的产生与自身优势/5
1.4 网上拍卖的交易安全问题/7
1.5 我国网上拍卖的发展状况/9
1.6 本书的基本架构/13
参考文献/13
第2章 网络拍卖的研究综述/15
2.1 拍卖的基本理论与主要类型/15
2.1.1 拍卖的四大标准类型/15
2.1.2 拍卖的主要类型及划分/16
2.1.3 拍卖的基本理论/18
2.2 网络拍卖的主要形式/20
2.2.1 集中采购中的拍卖与招标/20
2.2.2 C2C公共网络平台上的个人物品拍卖/23
2.2.3 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拍卖/24
2.2.4 基于Agent的网格资源的双向拍卖/27
2.3 拍卖机制的设计的研究/28
2.3.1 最优拍卖机制设计/28
2.3.2 组合拍卖机制设计/28
2.3.3 多属性拍卖机制设计/29
2.3.4 最优参拍人数的研究/29
2.3.5 一口价拍卖机制/29
2.4 网络拍卖中的顾客行为研究/30
2.4.1 顾客信任度的测评/30
2.4.2 网络欺诈识别方法的研究/33
2.4.3 拍卖中“托投标”的识别/34
2.5 网络拍卖中的若干关键问题/35
2.6 本章小结/36
参考文献/36
第3章 网上采购中的组合拍卖/40
3.1 网上采购的业务流程/40
3.1.1 网上集中采购的观念和特点/40
3.1.2 网上采购的业务流程/41
3.1.3 采购流程中的核心环节/43
3.2 组合拍卖的必要投标人数/44
3.2.1 问题的提出/44
3.2.2 组合拍卖的胜标确定问题/45
3.2.3 组合拍卖可行解数的两个定理/46
3.2.4 存在数量配额(Quota)约束的情况分析/49
3.2.5 理论结果的仿真与统计检验/51
3.3 “打包组合”两轮拍卖机制的设计/54
3.3.1 问题的提出/54
3.3.2 打包标的物的模型与方法/55
3.3.3 打包组合结合的两轮逆向拍卖机制设计/57
3.3.4 实例计算与分析/57
3.4 打包优化的量子进化算法/59
3.4.1 量子进化算法/60
3.4.2 打包优化的编码方法/60
3.4.3 β-旋转门/61
3.4.4 QEA的计算步骤与性能分析/62
3.5 两轮组合拍卖的基于Agent的仿真研究/64
3.5.1 基于Agent的拍卖仿真系统/65
3.5.2 投标人行为的描述/66
3.5.3 两轮投标机制的仿真分析/69
3.6 XOR标集的组合拍卖/73
3.6.1 问题的提出/73
3.6.2 组合拍卖的投标语言/74
3.6.3 XOR标集的胜标确定问题/76
3.6.4 适用于XOR标集的预处理规则/76
3.6.5 XOR标集胜标确定的改进蚁群算法/79
3.6.6 计算结果与分析/81
3.7 本章小结/84
参考文献/85
第4章 网上采购中的多属性拍卖/88
4.1 多属性拍卖及其属性权重确定/88
4.1.1 问题的提出/88
4.1.2 多属性拍卖的模型/89
4.1.3 属性权重的确定/91
4.2 多属性拍卖双方的最优策略/93
4.2.1 拍卖人的评分规则/93
4.2.2 投标人最优策略/94
4.2.3 拍卖人的最优策略/95
4.2.4 计算结果与分析/96
4.3 分组的多属性逆向拍卖的评标决策的模型/100
4.3.1 分组的多属性招标与评标的流程/101
4.3.2 分组的多属性评标决策的数学模型/102
4.3.3 当前分组评标机制的问题/103
4.3.4 当前评标机制的实证分析/104
4.3.5 分组评标机制的因果分析与改进建议/108
4.4 分组评标行为的实验研究/109
4.4.1 角色扮演行为实验的方案设计/110
4.4.2 当前评标机制中专家对立情绪的分析/111
4.4.3 改进评标机制的实验分析/113
4.5 基于演化博弈的评标行为的研究/115
4.5.1 有限理性与演化博弈理论/116
4.5.2 分组评标中专家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119
4.5.3 评标专家的均衡行为分析/121
4.5.4 影响演化稳定的因素分析/127
4.5.5 数值仿真结果与策略建议/128
4.6 基于Agent的评标行为的仿真研究/132
4.6.1 分组评标的Multi-Agent仿真系统/133
4.6.2 当前分组评标机制仿真研究/137
4.6.3 改进评标机制的仿真研究/143
4.7 本章小结/150
参考文献/151
第5章 网上搜索中的关键词拍卖/155
5.1 关键词拍卖的基本概念/155
5.1.1 网络广告中的基本概念/155
5.1.2 关键词拍卖的基本流程/160
5.1.3 关键词拍卖的基本概念/161
5.2 考虑广告商信誉的关键词拍卖的机制设计/164
5.2.1 考虑信誉的关键词拍卖模型/164
5.2.2 考虑信誉的关键词拍卖的收益分析/166
5.2.3 规范化的考虑信誉的关键词拍卖机制/168
5.2.4 数值算例与分析/168
5.3 基于广义第一价格的关键词拍卖的投标策略/169
5.3.1 广义第一价格关键词投标问题及特征/170
5.3.2 关键词拍卖的胜标概率计算方法/171
5.3.3 广义第一价格拍卖机制下的关键词最优投标价格/175
5.3.4 计算仿真与数值分析/177
5.4 基于广义第二价格的多关键词投标策略/181
5.4.1 多关键词投标策略的问题/181
5.4.2 广义第二价格下多关键词投标策略的模型/182
5.4.3 基于改进的PSO算法的投标策略优化方法/184
5.4.4 计算实验与结果分析/189
5.5 多搜索引擎多关键词拍卖的投标策略/193
5.5.1 多搜索引擎多关键词拍卖的问题/194
5.5.2 多搜索引擎多关键词拍卖的投标策略模型/195
5.5.3 基于IPSO的模型求解算法/197
5.5.4 计算实验与结果分析/199
5.6 本章小结/204
附表/204
参考文献/208
第6章 网上拍卖的交易安全/210
6.1 C2C交易方式与交易安全问题/210
6.1.1 电子商务中的C2C交易方式/210
6.1.2 C2C网络拍卖的安全问题/212
6.1.3 网络拍卖的安全机制/213
6.2 交易安全中的信任模型/216
6.2.1 信任的基本概念/216
6.2.2 网络拍卖中信任的概念模型/217
6.2.3 网络拍卖中信任的行为特征/220
6.2.4 拍卖网站常用的信任模型/222
6.3 网上拍卖的多角度信任模型/230
6.3.1 信任模型中的参与者与影响因素/230
6.3.2 信任模型中的考察参量的计算/231
6.3.3 三种参与者的特殊考察参量的计算/233
6.3.4 网上拍卖的多角度信任模型/236
6.3.5 多角度信任模型的实验分析/238
6.4 基于推荐路径的信任模型/242
6.4.1 信任关系与推荐路径的关键因素/242
6.4.2 多关键因素信任路径的信任模型/244
6.4.3 信任路径的合并方法/247
6.4.4 基于推荐路径的信任模型的计算分析/250
6.5 网上拍卖中欺诈行为的识别/254
6.5.1 网络欺诈问题及分类/255
6.5.2 “托”投标的问题与行为特征/257
6.5.3 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的“托”的识别/258
6.5.4 K-均值聚类分析的计算实验/260
6.5.5 基于判定树归纳法的“托”的识别/263
6.5.6 识别“托”投标的判断树的实现/266
6.6 C2C网络拍卖的安全机制设计/272
6.6.1 C2C网络拍卖的交易安全机制的框架结构/272
6.6.2 拍卖安全交易系统的体系结构/274
6.6.3 交易安全策略/276
6.7 本章小结/282
参考文献/282
第7章 网上拍卖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285
7.1 拍卖机制创新带来的研究问题/285
7.2 网上拍卖参与者的行为研究/288
7.3 网上拍卖安全机制的研究/291
7.4 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研究方向/293
7.5 结束语/295
参考文献/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