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横泾风情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朱继伟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横泾,是苏州吴中区的山水之乡,境内有七子山支脉尧峰山峙立于北,又有苏东运河和尧太河、苏旺河穿境而过。东与吴江接壤,北邻木渎,东北毗越溪,西连胥口、浦庄,南濒太湖。

《横泾风情》由朱继伟主编,分为横泾史话、地方掌故、名人轶事、文物古迹、革命烽火、民间故事、民间歌谣、题咏横泾八部分,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供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推荐

横泾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荟萃。

《横泾风情》由朱继伟主编,《横泾风情》从历史和人文的视角深入挖掘吴中横泾的文化内涵。分为横泾史话、地方掌故、名人轶事、文物古迹、革命烽火、民间故事、民间歌谣、题咏横泾八部分,生动记述横泾的悠久历史、民俗民情、丰饶物产、名人事迹等内容,供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序言

横泾史话

地方掌故

横泾赋

横泾地名考

横金塘

横泾塘庙会

四珍六宝

木船制作技艺

叆建岭

百石太平桥

心经石碑

兴学之乡

尧峰山庄

抗倭之地

名人轶事

抗金名将高宠

王宠与《尧峰十二景》诗

仁锡好学著书立说

尤侗题写《横金白(烧)酒》诗

尧峰先生汪琬

康熙南巡至横金

乾隆与横金

潘曾沂开浚兴福塘

孔昭乾与九龙街

孔宪高续补《横金志》

叶兆兰与歇凉亭

文物古迹

春秋青铜剑

古刹义金寺

横泾古银杏

镇泽桥

溆庄老街

后巷老街

横泾老街

革命烽火

乡众抗租

沈毅与横溪青年救国协进会

血溅寂照庵

徐才生持篙杀日军

朱介美热血写青春

“醉醒醒”地下交通站

护粮记

民间故事

青虾与太湖蟹

塘鳢鱼的传说

横泾野鸭的故事

盛阿戆造桥

石秀才嫁女

尧峰山葡萄的传说

仙人井的来历

元宵夺武魁

大败哈铁金

卢容与启蒙先生

刘伯温治牙病

姚广孝与通圆法师

王行进学

王行学画

王行买胡砸胡

吴文泰妙对服童生

十八只金元宝

三人三思

案中有案

徐源妙联诲子

孔阴阳看风水

时铸学艺

横泾民团大战倭寇

巧破窃银案

沈周佳作藏横泾

横泾烧酒与祝枝山

塘鳢鱼炖蛋

冯梦龙与报德庙

深谋远虑护石亭

尧峰山义鹿

汪琬讲学

汪琬撕联悲变喜

横泾西瓜出名的由来

乾隆横泾寻师

义金庵奇遇

一个铜板一份货

针神与溆庄绣娘

民间歌谣

山歌好唱口难开

山歌唱给知音听

聪明阿姐听格情

天上乌云追白云

黄昏河边寻白鹅

双手推窗看日头

移星匆匆送郎行

倷叫我唱歌就唱歌

十二月打船娶新娘

结婚喜歌

啥个花开来花里花

孟姜女

十二月风俗歌

十二月时令歌

抛梁歌

题咏横泾

莼菜

两度横金怀孙惟化

分金墩

游横山五坞

登尧峰

尧峰十景

尧峰十二景

横金米

横金白(烧)酒

尧峰石歌

自题山庄两首

肩舆登尧峰至露禅庵

横金外舅席上食蟹歌

晚泊凌渎

吴歈

登尧峰叆叇岭

潘功浦舍人开浚兴福塘纪事

宿尧峰

苍坞访友

登尧峰作

横泾杂诗

自胥口至横金宿于席氏

试读章节

横泾,是苏州吴中区的山水之乡,境内有七子山支脉尧峰山峙立于北,又有苏东运河和尧太河、苏旺河穿境而过。东与吴江接壤,北邻木渎,东北毗越溪,西连胥口、浦庄,南濒太湖。总面积为53.4平方公里。但在历史上,它的辖地比现在要大一倍多。看清《横金志·横金全图》就知道,它的西部包括了今浦庄和渡村,北部包括了今胥口和木渎的南部,东北部包括越溪,边界直抵石湖,囊括了横山南麓到南太湖北岸的全部土地。

横泾历史悠久,从境内木里村徐巷、南章村俞家墩(原属横泾,后划人越溪街道)一带发现的穿孔石器、小石钵、牛鼻形器耳陶罐等等远古文物,可推知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息活动。据古代文献记载,其历史之源可追溯到春秋晚期。虽有传说史前洪水时有民人上尧峰山避难,但无可稽考,清初学者汪琬有《尧峰》诗云:“三千九百余年事,未免传讹误后人。”可见谈历史还是要以文献有征为好。我们通常说,苏州有两千五百年历史,这是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造吴大城开始算起的,横泾其地在吴大城西南郊,阖闾也留下了足迹。因此,横泾的历史不妨就从他谈起。

阖闾造了吴大城后,在郊外也多有兴建。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引唐《吴地记》说:“阖闾十一年,起台于姑苏山,因山为名……吴王春夏游姑苏台,秋冬游馆娃宫、兴乐、华池、南城之宫。又猎于长洲之苑。”又说,“长洲苑,《图经》云在县西南七十里。孟康日,以江水洲为苑。”

“图经”是指已佚失的宋大中祥符《吴县图经》,按它所说的位置,长洲苑当在太湖包山(今金庭)。但在当时,那里是吴国水师基地,不可能作游乐场所。范著指出的方位是:“长洲,在姑苏南太湖北岸,阖闾所游猎处也。”先秦《越绝书》又有阖闾“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焉”的记载,“走犬”,就是驱使猎狗去捕猎物,明王鏊《姑苏志》指出“越来溪由跨塘桥折而南为走狗塘”,也即那里就是阖间“走犬”的地方。这样就大体可圈定长洲苑的地点和范围,当在今横泾、胥口、越溪一带,按古代的区划,都在今横泾境内。

上述记载表明,长洲苑有点像面积广大的野生动物园,只不过做了吴王的游猎场。吴亡后自然荒废了,但是它的名声流传很久。汉初刘濞封吴王,他想按皇家上林苑来建造大宫苑,枚乘就对他说:上林苑“不如长洲之苑”。唐陆广微《吴地记》说,吴主孙权遣使者徐详至魏,曹操对徐详说:“孤比老愿越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意思是他要过江来与孙权同游姑苏台,到长洲苑打猎。其时这两处古迹早已无存,曹操说这话无非是一种军事威胁,但也足证长洲苑之有名了。

这都说明,早在阖闾时代,今横泾一带就是禽飞兽走的原始林野。

阖闾死后,夫差接班,那里就有了一座城堡。《吴郡志》卷八引《吴地记》说:“苦酒城,在鱼城之西南,有故城。长老云:筑以酿酒,今俗人呼为苦酒城。”鱼城在哪里?《广舆记》说:“在越来溪西南。”那就是今横泾之地。为何称“苦酒城”呢?原来先秦酿酒是直接发酵而成的,多为甜酒,但据《礼记》载,有一种“一宿而成”的醴酒,酒精度低而略带苦昧,犹如现代啤酒的味道,苦酒城生产的大概就是这种酒。另据清人朱霞考证,“苦酒城之筑,应在黄池争长之前”。按“黄池争长”是指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大军到黄池开峰会,要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其时越王勾践见吴国国内空虚,便发兵攻人吴都,掳掠后焚姑苏台而去。到公元前475年,勾践再次兴师攻吴,兵围两年后灭了吴国。那时两军相持之地在今胥口、横泾、越溪一带,苦酒城正处于其间,大约毁于此时。虽然至唐犹存“故城”,那只是土城墙的残迹罢了。

由此可知,在夫差时期,今横泾一带是吴国的酿酒中心。有趣的是,到明清时期,其地再度酒香扑鼻,以生产土烧(粮食白酒)闻名。清《职方典》记其生产规模说:“众人开酿,比户造酒,街市设有酒肆。”明人吴钦认为,这与苦酒城有传承关系。他有《酒城》诗云:“霸主昔耽饮,割地五湖傍。迁徙善酿者,居此各献长。至今得其术,以业走四方。”但是古吴生产的是醴酒,后来生产的是烈性蒸馏酒,时称“横泾烧酒”,品种不同。鉴于制酒的蒸馏技术始于元朝,可知横泾烧酒与苦酒不相干,两者只是历史的巧合。

横泾的得名,据1999年版《苏州词典》说:横山“南有溪泾与横山平行,称横泾塘,塘畔形成集镇后,即以为名”。

这是说,横泾镇得名于这条塘河。这一说法值得推敲,因为横泾其地自古至清,除了晚元一度称“义金”外,一直称“横金”,而从采莲泾达今浦庄迤东过横泾的塘河,就沿地名而称“横金塘”,后雅称

 “横溪”。民国初,取横金的谐音改名横泾,这条塘河才叫横泾塘。

那么,横金之名又从何而来?清柳商贤《横金志》引乾隆《吴县志》说:“横金,在县西南三十里,相传横金于地有管鲍分金墩,故名。”清人管弘进说:“姑苏横金有丘一区,高非逾尺,卑不蔽岭,土人相传为分金墩。”(《南邦黎献集》)。也就是说,横金得名于春秋时期管鲍二人在这里分红的掌故。此事《史记·管晏列传第二》有记载:“管仲日:‘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吾为贪,知吾贫也。”’管仲,名夷吾,在担任齐国国相后,持“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方针,辅佐齐桓公取得了霸主地位。但他早年生活困苦,曾与友人鲍叔牙合伙经商,到分配利润时自己拿得多,但鲍叔牙知道他穷,毫不计较。后来“管鲍之交”就成为友情深厚的典故。

但据管弘进《分金墩辩》说:“往年北游时,过荥泽道中,见有石坊耸峙,道左上刊五字日‘管鲍分金处’云。”说明他所见到的分金遗址在河南荥泽县(今郑州西北)。又据清人尤侗说:“予考管鲍分金处,海南之鲍山。叔牙、夷吾未尝之吴,此必误矣。或者后之人闻其风而起者,因附会其说与?”(《义金庵碑记》)意思是,经他考证,管鲍分金的地点实在渤海之南的鲍山(春秋时属齐国,遗址在今山东历城县鲍城),管鲍二人并未到过吴地。因此可以认定此说不确,可能是后人的附会。管、尤二人说法不同,但都说明管鲍分金的地点绝对不会在今横泾,何况这一传说只交待了横金的“金”字,“横”字仍无着落,可见横金的得名另有来历。

P2-5

序言

来到横泾工作之前,就知道横泾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环境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并晓得早在清代、民国时期横泾就是吴县的六大重镇之一。

原来对横泾的了解,只局限于只言片语的感性认识,自从踏上这块土地并在这里工作以后,对横泾的了解由浅入深,不仅有了新的认知,对横泾的感情也与日俱增。

不由感叹:横泾是个好地方。

横泾,原先称横金。其来历就渊源于一个美丽的坊间传说。相传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名相管仲与鲍叔牙,早年在吴地合伙经商赚钱后,在尧峰山南麓择地公开分金,留下了分金墩遗迹,随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横泾。明代名僧姚广孝曾作《分金墩》一诗记之:“夷吾坐穷乏,叔牙计余赢。托友心相知,义重黄金轻。得利岂敢私,当道分还平。独遗一抔土,常寄千载名。”管鲍分金、管鲍之交、公平诚信的遗风,在这块土地上演绎出质朴、诚实的风土人情和乡村风情。当地百姓还特地建造义金庙,奉香祭祀,庙会纪念。

横泾南濒东太湖,北依尧峰山,得天独厚的山水地理和自然条件,造就横泾这块土地风调雨顺、物产富饶。

过去的横泾,曾经以农业大镇和横泾三宝(西瓜、烧酒和太湖猪)而闻名吴地。人们只要一提起横泾,自然会想起这三件宝贝。西瓜以皮薄瓤甜、汁多籽少而受宠,既是夏令消暑之佳品,又是探亲访友的上门礼。横泾烧酒纯粹以粮食酿造,甘甜醇香,曾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以特产物品参加了江苏省物品展览会,并在展示中获得好评。江浙沪一带大凡酒肆,都打“横泾烧酒”招牌挂幡而招徕顾客。横泾小猪也是长期畅销江南。太湖猪在生态环境中饲养,饲料精粗搭配,冷热相加,出栏的成品猪肉质鲜美,肥瘦得当,无任何添加剂,深受消费者青睐。

今天的横泾,又有一批新的品牌走上了市场。尧南葡萄、上巷茶叶、新路富硒米、上林水八仙等等,都以质佳量少受到广大消费者慕名求购。

横泾也是一个文化古镇,横泾塘两岸的老街记载着曾经的繁华和辉煌,跨塘静卧的“聚兴、积庆、望仙、驷马”四座古桥,流传着动人的故事,承载着横泾的负重奋进,记录了横泾的更替变迁。

在具有一百多年校史的横泾小学里,走出了3名外交官——陆伯源、顾景奇、吴廷;上海世博会期间的英国馆“一号种子”作为友谊使者进驻学校;童话故事、少年集邮成为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横泾中学也有数十名莘莘学子走出了国门,求学深造和海外发展。数以百计的横泾籍子民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政坛上和经济领域及科技战线,为国家贡献,为家乡争光。

这块热土不仅先后呈现过祖居横泾的清代进士孔昭乾、孔昭晋,清代县学增生金起风、庄鸿书、俞武功,清代附生朱錾、孔宪高和廪生陈懋佐等科举学士,还有很多客居过横泾的文人政客,如明代徐源、陈仁锡、吴鼎芳、姚广孝、高启、王宽、钱允治、沈周和清代尤侗、汪琬、徐嵩、吴允衍、蔡云、尤嵩镇、钱廷熊、张岚及民国范广宪、张一鏖等,为横泾的山水胜景增光添彩,为横泾的文化方舟推波助澜。

横泾不但物产富饶,历史上还是江南著名的水路码头。民国时期,集镇地成为农副产品和日常生活物资的集散中心,南北往来客商云集,泾塘市河舟舸不绝,商贸交易生意兴隆。故时有“铜横泾、铁木渎”之说,把横泾的商贸活动提升到木渎之上,可见当时商市之繁华。近千米的横泾老街,商铺林立、店面毗连,曾经拥有13家茶馆、11家布庄裁衣店、31家杂货店、13家饮食店、16家米行,还有苗猪行、石灰行、鱼行、茧行、竹木行、漆店、染坊、药店、铁器店和寿材店等商铺作坊。浓厚的商业气息和人气之旺令人叹为观止。

先贤仁人的活动给横泾留下了一些履痕行迹和动听的民间故事,使当今的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今天的横泾已经作为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板块,正面临着“走进太湖时代”的新的发展机遇,前景无比灿烂。

古老和多彩的横泾,之前还未有一本专题反映古韵的方册,今约几位方家捉笔成文,串连成章,分类记之,皆在捧起记忆,穿越古今,回味历史,再创新韵,让昨天的横泾更加凝重,让今天的横泾更加充盈,让明天的横泾更加美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