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是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他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大萧条时期推出新政以挽救经济,二战爆发后推出租借法案援助盟国,1942年对法西斯国家宣战。二战后期,他在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尤以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表现明显。罗斯福政府重新定义了自由主义,并根据他的新政联盟重组了民主党。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由赵海月、刘畅编著的这本《美国新政领袖:罗斯福》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他的人生,以期让世人更多的了解这位美国闻名于世的总统。
《美国新政领袖:罗斯福》主要讲述了罗斯福的少儿生活,以及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1933年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大萧条,带领美国赢得二战,三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美国新政领袖:罗斯福》由赵海月、刘畅编著。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位姓罗斯福的总统:一个是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另一个就是本书所要谈的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从家族血统上讲,两个罗斯福总统同宗于荷兰移民克拉斯·马滕森·范·罗森福。随着岁月的流逝,罗森福的发音变成了罗斯福,在第三代(17世纪80年代)出现了罗斯福家族的两大支:一支是奥伊斯特湾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就是这一支的第六代子孙;另一支是海德公园镇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则是这一支的后裔。按家族排辈,两个罗斯福同辈,可是由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娶老罗斯福的侄女安娜·埃莉诺·罗斯福为妻,于是就成了老罗斯福的侄儿。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降生于美国纽约城海德公园村,是其父亲54岁时得的“独苗苗”。他的父亲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又是罗斯福家族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第一人,之后他又弃法经商,不仅拥有土地,还投资铁路、船运和煤矿,甚至拥有一辆专用火车车厢。他的母亲出身于富商家庭,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富兰克林·罗斯福从小生长在殷实温暖、豪华气派的家庭,并受到特别的呵护与宠爱。
罗斯福的童年时代是丰富多彩而又浪漫传奇的。他3岁时就开始随父母去欧洲旅行,从小就接受了荷兰人喜爱大海和船的习性。他去过欧洲许多地方,不仅大开眼界,而且学会了法语和德语。他的法语程度,使他任总统时能听懂戴高乐对美国的抱怨;德语程度,则使他能直接从广播中收听希特勒和戈培尔对他的咒骂。罗斯福5岁时随父亲去白宫有幸见到克利夫兰总统。临别时,克利夫兰总统用手抚摸着罗斯福的小脑瓜说:“我的小男子汉,我对你有个奇特的希望。那就是千万不要当美国总统。”由于父母的疼爱,罗斯福除了9岁时上过6个星期的公共学校的课以外,其余都是由家庭教师来家中授课的。当然,父亲的渊博知识和母亲的礼仪举止,对他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优裕的家庭环境,使罗斯福具有一般儿童所难以得到的兴趣。譬如,他8岁就开始集邮,16岁就有了自己的单桅帆船“新月号”。他对海和船的迷恋,使他收藏了许多与船有关的绘画、图片、模型,甚至老1日船只的零件。即使入主白宫后,他的办公室也主要是由船的模型和绘画来装饰的。
1896年是罗斯福人生旅程的新起点,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母亲不得不眼泪汪汪地把罗斯福送人美国著名的格罗顿公学作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学习。他来到学校后,首先遇到的是有小圈子的老生们的排斥和欺负。一个长期在家养尊处优的“宝贝”,一下子被推入冷冰冰的、缺乏保护的群体生活中,其心理反差之大是不难想象的。孤独感、恐惧感和失落感时常包围着罗斯福,使他原来那颗稚嫩的心灵和单纯的头脑受到了强烈刺激。在现实的压力下,罗斯福学会了忍受痛苦和自我保护的本领。在格罗顿的整个学习期间,罗斯福用讨好人的办法来改善自己的处境。违心说好话、受辱露笑颜的生活表现,使他在同学眼中留下了个“不诚恳”的印象。后来成为罗斯福总统的亲密助手、智囊团重要成员的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罗斯福“在格罗顿处理困难问题的做法成了他在后来的类似情况中言行举止的模式”。这一点,对他日后竞选总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华尔街银行家拉塞尔·莱芬韦尔在1935年大选年发现罗斯福的“笑容、他的令人愉快的情谊、他对最好东西的期待和使每个人都感到高兴的努力,这一切会对人们的头脑和心灵起到镇静作用……”。在格罗顿令罗斯福苦恼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自己书生型的体格。格罗顿是崇拜体育明星的,可他是个瘦高个。在学校时兴的橄榄球、篮球和划船等运动项目上,他身单力薄,受人冷落。为了改善和加强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他自动组织了橄榄球啦啦队,还自愿当吃力不讨好的篮球队管理员,这样他与学校中许多著名球员的关系就密切起来。他还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的成员。在入学的第二年,他利用自己是全校惟一单独拥有一条船——“新月号”的学生的优势,以娴熟的驾驶技术和船主身份而出尽风头……。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4年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1900年6月,罗斯福从格罗顿公学毕业获得该校的拉丁文奖。在他的学业成绩中,拉丁文和英文是“优”,其余的都是“良”。跨出中学大门,面前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罗斯福迈出的是哪一步呢?
P12-15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
然而,在思想的远游和精神的享受的同时,我们也随之感受到历史脚步的沉重和历史过程的曲折。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付出,甚至伴随着血污和秽气。历史的伟大在于它最终走向进步,最终在血污中诞生了鲜活的“婴孩”。
历史有继承性和局限性,不能凭空创造。伟人也有血肉,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注定了同样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功业建立于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基础上。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高低有差的丰碑人物们是历史和时代造就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否定此间他们个人的努力和素质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
我们期盼着这套丛书得到社会的认同,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历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们以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负责的精神,精心遴选,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4卷100本,以后再适时增出。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