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著的《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全面解读卢先生一生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一个伟大实业家的光辉人生。本书主要内容为:卢先生小学毕业,却成为文化界名人,他当过革命党,经历辛亥革命,他当过老师,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他当过报社记者,深知社会疾苦,他创办了后来著名的民生公司,他创办的民生公司发展航运,以一条70吨的小船起家,迅速壮大,不仅兼并了川江上所有运作不良的中国轮船公司,还沉重打击了外资轮船公司在长江上的嚣张气焰,他以一家公司的努力,收回了川江上的内河航运权,他还积极投资过个领域,发展各种关系民众利益的事业,他还改造城市,以现代化的手段建造中国的现代城市。到1949年,他的民生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本书以此为主要内容,赞颂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可作为了解人物的普及读物,不做学术研究。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可谓传奇。《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全面解读卢先生一生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一个伟大实业家的光辉人生。卢先生小学毕业,却成为文化界名人,他创办著名的民生公司发展航运,以一条70吨的小船起家,迅速壮大,不仅兼并了川江上所有中国轮船公司,还沉重打击了外资轮船公司的嚣张气焰,以一家公司的努力,收回了川江上的内河航运权。到1949年,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
《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莫玉著。
最初的撤退目的地是武汉。武汉有九省通衢之便利,北有平汉铁路可以直达北平,南有粤汉铁路连接广州,向东则有长江干流可达上海进而出海。如果以武汉为中心继续抗战,那么不论日军在南、北、东何方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都能够借助有利的交通快速支援前线。同时,武汉也有相当的工业基础,旧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武器之一——“汉阳造”步枪就是在武汉汉阳制造的。
武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守住武汉,国民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先后调集约50个军130个师共100万余人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40余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日本方面虽然先后攻陷上海和南京,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国政府的抵抗依然异常顽强,同时大批厂矿企业内迁,也使得日军无法摧毁中国的工业基础。在这种情形下,进一步攻击武汉也成为日军的必然选择。
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打响。尽管武汉极为重要,但是指挥不力以及军队腐败使得前线部队节节失利。以马当要塞为例,该要塞由德国军事顾问设计,建成的是一条拦河坝式的阻塞线,并在两岸山峰险要处设有炮台、碉堡等,水面布置有水雷防线,设有人工暗礁,自沉大量船只,同时配备重兵防守,耗资巨大,坚固异常。蒋介石对它寄予厚望,认为它至少能阻止日军攻势一个月。但是,战斗打响后,曰军仅四天就攻下该要塞。尽管中国守军拼死抵抗,但是苦于军队指挥不力,命令前后不一,再加上目军肆意使用毒气弹.中国军队准备不足,防不胜防。马当要塞失守后,中国军队曾组织反击,然而血战十余次,却始终未能将其夺回。
随着前线不断失利,武汉也岌岌可危,集中到武汉的大批厂矿企业必须进一步后撤至重庆。当时重庆已被国民政府定为战时“陪都”,部分人员和设备已先期到达重庆。当时由武汉至重庆的陆路交通非常有限,规划中的川汉铁路始终未能建成,因而,主要的西撤路线就只剩下长江水道。
长江全长6000余公里,不同河段水文条件差异极大。以湖北宜昌为分界点,宜昌以上河段为上游,此段河流水急滩多,大船无法通行,只能靠小船实现运输。宜昌以下中下游河段适合大船航行,万吨轮可通武汉。由武汉向重庆撤退,大船最多可由武汉抵达宜昌,物资和人员再由宜昌转运至重庆。一时间,宜昌成为大撤退的关键节点。从武汉出发的大船装满物资和人员,到达宜昌后就再也无能为力。然而,宜昌并不安全,武汉距离宜昌不过300公里,日军飞机转瞬即到,随时可以对聚集在宜昌的人员和物资进行肆无忌惮的轰炸。
在宜昌中转的人员和物资必须及时抢运入川,然而,当时上游河段的运输能力却极为有限,能走上游河道的只有卢作孚民生公司的22艘轮船和2艘外轮,而民生公司单船运载能力只有200~600吨。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时,滞留在宜昌的物资还有9万余吨,人员超过3万人。按这样的运力计算,将全部物资和人员转移至重庆需要整整一年时间。P3-4
新中国成立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在这四人当中,张之洞26岁时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张謇在1894年考中状元;范旭东留学日本十余载,回国前任教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而卢作孚却只是小学毕业。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毛泽东把一个只是小学毕业的人与这些探花、状元、留洋生相提并论呢?
卢作孚小学毕业即辍学,但他坚持自学,后来当老师,做记者,成为报纸主笔,担任公职后在军阀割据的四川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这些都只是前奏。
他以一个文人的身份,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创办了著名的民生公司。在他的领导下,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以一条70吨的小船起家,迅速壮大,不仅兼并了川江上所有的中国轮船公司,还沉重打击了外资轮船公司的嚣张气焰,以一己之力,收回了川江上的内河航运权。抗战爆发后,卢作孚更是以民生公司一家之力,完成了国民政府战略性西撤的计划,向大后方抢运大批军工企业的战略物资,为中国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生公司实施的此次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了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集团。
卢作孚是川江上的一代霸主,是傲视群雄的船王,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传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