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著的《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工业奠基人)》追述范先生一生的事迹,为读者展示先生对民族化工业的功绩。本书主要内容为:范先生年幼丧父,后迫于清政府政治迫害而旅居日本十余载,民国初年归国创业。他制精盐,改变中国人千百年来吃有害粗盐的局面;他制纯碱,打破了西方列强对碱业垄断,赢得世界的尊重;他创办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推动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他办酸厂,为中国化学工业开辟新的天地;他力主抗战,为国仇耗尽心血;他心挂全国,为战后重建奔走于世界;他如此功绩却一生清贫,离世后不曾给家人留下单点资产,却为国家留下了宝贵财富。本书以赞扬人物事迹为主,可做通俗读物,用于人物事迹普及,不做学术研究之用。
范旭东(1883-1945),湖南人,中国近代实业家,开中国民族化工业之先河。范旭东年幼丧父,后迫于清政府的政治迫害而旅居日本十余载,民国初年归国创业。他制精盐,改变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吃有害粗盐的局面;他制纯碱。打破了西方列强对碱业的垄断:他办酸厂。为中国化学工业开辟新的天地;他力主抗战,为抗战胜利耗尽心血;他心系国家,为战后重建奔走于世界;他虽有如此功绩,却一生清贫,辞世后不曾给家人留下任何财产,而他创办的工厂却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工业奠基人)》讲述范旭东一生的事迹,为读者展现他对民族的功绩。
《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工业奠基人)》作者莫玉。
范家育有三子,范旭东最幼。在范旭东之上还有一兄一姊。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长范旭东8岁。范旭东降生时,范源濂在其父的教导下,学业已经完成启蒙,进了私塾开始进一步学习,13岁就考中了秀才。在范旭东年幼时,范源濂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范旭东的姐姐极为不幸,未婚而卒。
范母谢氏贤良淑德,继承了中国妇女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不仅善于持家,思想也较为开明,支持自己的子女多读书。为了孩子的学业,甚至不惜让两个儿子漂泊海外。
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三代同堂、衣食无忧。然而,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幸福无疑是一种短暂的奢侈。
1889年,范旭东七岁。这一年光绪皇帝“亲政”,把持朝政数十载的慈禧老佛爷不再垂帘听政,要把权力还给皇帝。然而,皇帝亲政却没有给范家以及天下苍生带来任何惊喜,反而带来了一连串沉重的打击。
就在皇帝亲政的这一年,湖南大旱。范家所在的长沙一带江河湖泊干涸,土地龟裂,禾苗枯死,全年几乎颗粒无收。面对如此大旱,官员为了讨好刚刚亲政的皇帝居然隐瞒不报,各地奏折纷纷粉饰太平,吹嘘丰产。可怜千千万万的灾民,生活本已难以为继,还要继续承担繁重的税赋。下乡收粮的官吏丝毫不顾百姓死活,依旧大肆搜刮。转瞬间断粮者不计其数,即使如范家这般小康之家也无力应对这样的天灾人祸,断了口粮。
很快,旱灾所及之地饿殍遍野,范氏祖父、父亲在饥荒中撒手人寰。范家一夜间一落干丈,一贫如洗。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范母谢氏在既无遗产继承又无亲友可依的情况下,顽强地养育着自己的几个孩子。然而,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女人能做的终究是有限,不得已范母带着自己的孩子投靠了长沙城里的慈善机构——保节堂。保节堂是封建时代专门用来收留贫苦贞洁妇女的。那时社会上要求女人三从四德,好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这种极其苛刻的道德观的束缚下,许多丧夫后无依靠的妇女选择投奔保节堂。
在保节堂的日子也并不轻松,范旭东一家依旧食不果腹。为了养育自己的孩子,范母拼命劳作,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替别人做针线活,没有一丝闲暇。尽管如此艰辛,收入依然微薄。此时范旭东的兄长范源濂已经十五六岁,有了一些劳动的能力,也能外出打些零工帮助母亲补贴家用。
范母带着两个孩子虽然过得异常艰辛,但是她始终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业。白天范母让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跟随舅舅读书,到了晚上又把范源濂叫到跟前亲自督促他学习。范旭东则跟着姑姑读书认字。
在范母的严格要求下,原本就聪慧机敏的范氏二子学业进步神速。范源濂不到二十岁就学有所成,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他很早便外出授课,补贴家用。兄长范源濂有了稳定的收入以后,范家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在姑母的帮助下,范旭东拜师学作八股文。这八股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毫无新意。P5-6
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在这四人当中,张之洞和张謇早已是历史教科书中的知名人物,家喻户晓。卢作孚在其故乡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创办的民生公司虽然不复存在,但是其子以“民生”之名再度创业。唯有范旭东,生于湖南,湖南却鲜有他的踪迹;创业于天津,天津人也只知他创办的工厂。然而,他绝对是一个不能被华夏历史遗忘的人。
范旭东年幼丧父,但范母不为家境所困,依然支持儿子读书;后迫于清政府政治迫害而旅居日本十余载,最终在日本学成并于民国初年归国创业。他制精盐,改变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吃有害粗盐的局面;他制纯碱,打破了西方列强对碱业的垄断,赢得世界的尊重;他办酸厂,为中国化学工业开辟了新天地;他力主抗战,为国仇耗尽心血;他心系国家,为战后重建奔走于世界;他如此功绩,却一生清贫,离世后不曾给家人留下半点资产,却为国家留下了宝贵财富。
范公离世后,给国家留下了一座至今仍在运作的天津碱厂;范公麾下的众多工程师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骨干力量:侯德榜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李烛尘任轻工业部部长,孙学悟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他派遣赴美求学的年轻工程师学成后全部归国报效祖国,无一滞留不归。
范旭东,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