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艾玛·弗瑞斯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艾玛·弗瑞斯特所著的《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不是虚构的小说,是艾玛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一个22岁的女孩从人生低谷走向绽放,还有她的爱情、她眼中的这个世界。艾玛天赋异禀,她能从每一个句子里凿出天光。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痴恋、心碎以及缓慢而倔强的疗愈经过,令人惊叹,我不曾读过这样的故事。

内容推荐

艾玛·弗瑞斯特所著的《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讲述艾玛22岁漂洋过海来到纽约,却在大都会深深的寂寞中丧失希望和求生意志。她开始自残,直到服药自杀并被送急诊。最艰难的时候,艾玛认识了心理医生R。在R永无止尽的乐观鼓舞下,她慢慢走出低谷,就诊频率由每周一次变成每月一次,直至全愈,获得新生。

一年后,艾玛再次去看望R,意外得知,他已死于癌症,而她向他求医的过程中,竟从不知晓。

《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中R的妻儿在为失去他而痛苦,艾玛突然醒悟,比起失亲之痛,她的失恋、失意,根本不值一提。

除了生死,没有大事。

生活在继续,悲伤会有时,R医生问艾玛:

“当那一天来临时,你靠什么渡过这一关呢?”

“那些爱我的朋友们。”

“如果你的朋友们都不在呢?”

“戴上耳机听音乐。”

“如果音乐停止了呢?”

“听牧师布道。”

“如果没有宗教呢?”

“倾听山川河流和凝视天空。”

“如果城市陷入了海洋呢?”

“我脑海里你的声音。”

痛苦的滋味有31 种。

而那一切滋味都不是失去,而是曾经拥有过。

目录

1 那一年,我的人生有了转机

2 我不是R医生的病人,却因他活到今天

3 坏男友及三五好友

4 13岁的少女心

5 坏的念头很会谄媚

6 修道院医院里的故事

7 那种痛可以细细道来

8 走出第一步,下一步就变得不太难

9 最美好的治疗时光

10 16岁时的意外事件

11 第一次爱

12 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遇见

13 生命这样就好

14 和西蒙相识始末

15 你是我的秘密

16 我们一起自杀吧?

17 难以承受生命之轻的人

18 疯狂的爱情远走了

19 一切都在好起来

20 最优雅的分手信

21 初识吉卜赛丈夫

22 完美的幸福

23 最美好的和最糟糕的

24 世界上最懂我的那个人去了

24 世界上最懂我的那个人去了

25 我们再也不疯狂了

26 我开始喜欢自己

27 岁月静好

28 不明不白就失去了你

29 临别留言

30 R医生之于我和迈克

31 爱情不是一件小事

32 另一种出口

33 请把这个男人赶走

34 抬眼你就在那里

35 给伤痛容身之地

36 听拉比沃尔普布道

37 R医生给我的“疗伤药”

38 亲爱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39 好好爱自己

40 失去只是一场痛苦演习

41 这就是生活

42 拥有过的,从未失去

43 爱情为什么会死

44 要么好好活,要么赶紧去死

尾声

致谢

试读章节

那一年,我的人生有了转机

我正在写东西,一个男人朝我走了过来——洛杉矶咖啡馆里的所有桌子都被人占着。“你要走吗?”

我的笔记本、咖啡和口述录音机都摊在面前。

“不走。”我回答说。

“你走我就给你1000 美元。”

“可以。”我说着就收拾自己的东西。

“真走啊?”

“当然,拿1000 美元来,我走。”

他看了看我,就像我是疯子似的,然后匆匆离去。我是当真的,可他并没有当真。我的大脑这么多年来虽说还算健全,可还是看不出别人是当真的还是闹着玩儿的。妈妈打我手机,我出去接电话。“你怎么念小说家科尔姆·托宾的名字?”妈妈问我。我在美国,她在英国,我们每天都打电话,从我22岁来到这里一直如此。

我现在32 岁,她71 岁,可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17 岁。

“就是托宾,‘推托’的托,‘宾客’的宾。”

“我最怕这样了,”她说,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说,“不行,这么叫不行。”

“可这就是他的名字!人们都是这么叫他的。”

“我怎么能走到哪儿都说‘托病’呢,这么叫根本不行。”

“你就不能不提他的名字?”

“可他是当红作家呀!”

“那就只看他的书,不提他的名字好了。”

“那不行(我能感觉到她摇了摇头),有些场合必须提到他的名字。”

我觉得,母亲对她这个年龄没有直接经历大屠杀的犹太人总有一种不祥感,而且为有这样的感觉心生愧疚。她在纽约长大,遇到的极不好的事情中第一件就是爱尔兰小孩搬进了犹太人居住区,还偷走了她的卡祖笛和水手帽。她小时候长得胖乎乎的,会把蛋糕藏在放袜子的抽屉里,警卫般地守护着。20世纪40 年代的纽约,失去了卡祖笛的胖女孩会是什么样子呢?

第二件不好的事情就是她爸爸死了,不久她妈妈也死了。她当时只有十几岁,还不知道怎么烤面包,所以她很瘦,不过是有意的,并不是因为吃不上烤面包。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的男人,这段婚姻并没有坚持很久。她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爱上了我爸爸。

妈妈和她的第一任丈夫好长时间没有联系过。在我刚有狂热苗头的时候,曾经查到了这个人的地址(其实我只听说过他)。我给他写了一封信,问他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我没有恶意,只是好奇而已。

妈妈很容易焦虑,本来很正常的事情都会让她空穴来风般地焦虑起来。比如,她看着猫舔水碗,“好样的,乔乔,你真是只好猫!”可是如果猫一直舔着碗,妈妈脸上的笑容就会渐渐淡去,“乔乔,你为什么喝这么多水呀?乔乔,你怎么了?你病了吗?”

我经常自言自语是因为我总是听她自说自话。她通常都是在厨房里说,我曾经听见她非常激动地说过,“我可是太看好无麸质面包了!”还有,“我担心乔治·克鲁尼会被他自己的牙齿搞垮。”

我到处都能看见母亲的影子。从某一个角度看,巴西超模吉赛尔·邦辰的脸和她长得像;从另一个角度看,黑人滑稽女演员旺达·塞克斯和她长得像。我觉得每一个白人都有一个和他长得像的黑人,每一个黑人也有一个与其长得像的白人。和我父亲长得像的黑人是电视连续剧《贝莱尔的新鲜王子》中的父亲,和父亲长得像的凯尔特人是肖恩·康纳利。

在牙买加的旅馆里,一个女人走到父亲跟前说“昨天晚上我们还以为你是肖恩·康纳利”,父亲接过话就说:“昨天晚上我就是肖恩·康纳利。”

我父亲似乎无所不知,因此我从不用谷歌,凡事只向父亲请教。我有了疑问就给他发邮件。有答案后,他就会用邮件回复我,而且总是装成身家过亿的谷歌创始人的语气,“伦敦到卡迪夫的车费贵吗?行程需要多长时间?”

“乘火车需要两三个小时,如果不提前预订的话票会很贵,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提供。”14岁的时候,我有一次不想上体育课,于是父亲就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叠成一个正三角:

尊敬的詹森小姐,

请务必允许艾玛今天不上体育课,

因为她身体很不舒服。致敬,杰弗里·弗瑞斯特

他这样写也不为什么,就是自己觉得好玩。他写得非常认真,结果我迟到了。我把信递给詹森小姐的时候,她噌噌几下就把信撕碎,扔到了地上,说这是我们家对她的人格侮辱。

他曾经有一张信用卡署名为“杰弗里·弗瑞斯特先生”,这都要怪美国运通公司,在发给他的申请表格中竟然写上“请按个人所希望的方式填写姓名”。

最近他发给我的转乘航班信息是这么写的:

依据您的特殊请求

所要求的事物 所要求的座位

可爱的杰弗里·弗瑞斯特先生 —— 12 排J 座

爱发脾气的朱迪丝·弗瑞斯特夫人 —— 12 排K 座

我问他,订两张票就把自己和妈妈的名字弄成那样合适吗?他回答得振振有词,就像这个规矩是他亲自定下的:“根据新的国家安全规定,订票时所用的名字必须体现护照上的信息和办理登机手续时的表现。”

我的父母与众不同,两人相得益彰,拼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神经功能图。我很喜欢他们在我眼里是这样子,这就是我曾经所向往的一切。

我有一个妹妹叫丽莎,比我小三岁。她小时候老是幻想有一个人叫普福特·金。在一幅画中,她这样描述这位幻想中的朋友:因为杀死了六个小孩正在逃亡中,而那个时候五岁的她却在保护他。同样是在这么大的时候,她曾给玛格丽特·撒切尔写过一封信:

亲爱的玛格丽特·撒切尔:

你怎么这么恶毒?魔鬼都没有你这么恶毒。请于星期六4点钟来喝茶,顺便讨论一下你的恶毒。

请戴上帽子。P1-5

序言

我要找一份周末干的活,无非就是周六在理发店做帮工。那时我十几岁,总觉得奥菲利亚或许也需要帮手。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在妈妈到家之前,就骑车飞快地往泰特美术馆赶,去看米莱斯的这位缪斯女神。

其实我并不想周末在理发店干活,骑车也不是我的强项。可是我知道自己13岁了,而13岁的孩子就应该为了好玩儿骑自行车,为了得到小费给人洗头。后来我才知道还有一层原因:我应该这样想,也应该这样做,于是我尽力去做。

到泰特美术馆之前,我已经知道将会看到什么:奥菲利亚茶褐色的头发、白亮的身体在河中漂浮着,周围鲜花环绕。有时我到那里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有时她还没咽气,很有可能会被岸上我从未看见过的什么人救起。米莱斯勾勒出了这个人形,然后又涂上油彩。这个人就躲在颜料下面,呼吸很轻,刻意不让人察觉。岸上的人会看着她尽力挣扎,但绝不会让她死掉。

那时候我还从未有过性经历,但有时候还是感觉奥菲利亚似乎被定格在了性爱中:手臂向上伸着,口微张,躺在一个隐身的情人身体下面。时光飞逝,在我自己也沐浴了爱河之后,才理解她无法撒手的是交欢之后情人身上的气息。那气息比她身体飘过河岸的花香更浓烈。花儿们乞求她留在当下,而他的气息却把她锁在了过去。

下午,泰特美术馆会汇集各色人等,有衣着鲜亮、图案花哨的老人,有一身黑色的时髦年轻人(前者对雨唯恐避之不及,而后者对雨则趋之若鹜)。在这里我也会遇上能说几句话的人,可是大多数时候我都坐在屋子中央的长皮沙发上,坐在米莱斯的画前方,边吃着偷偷带进来的松脆饼边哭泣。咸酸味的食品毁过我,前不久,在年前的时候,我就因为一连吃了23袋松脆饼而被送进医院。即使在今天,我吃这类东西,如咸酸味的松脆饼、马麦酱等,依然能品尝出遗憾的味道。  知道这幅画会让我哭,可我还是经常赶过来。上学的时候我曾在笔记簿上用胖嘟嘟的字体写“奥菲利亚”,星期六一醒来,我就想着要和她在一起,于是我又一次去了那里,哭得也更厉害。我永远都分辨不清我是为她哭泣,还是为我自己哭泣。回想起来,有一点是很容易看清楚的,那就是:我相信她感染了我。13岁的时候我就害怕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命运。

书评(媒体评论)

艾玛天赋异禀,她能从每一个句子里凿出天光。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痴恋、心碎以及缓慢而倔强的疗愈经过,令人惊叹,我不曾读过这样的故事。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一辈子做女孩》作者

艾玛是天才,是一位“感受深刻、思考深刻、活得也深刻”的奇女子。她的这部作品精妙绝伦,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咀嚼。

——《纽约时报》书评

她的精神导师去世了,她以为可以相守一生的恋人也离开了,但最好的生活才刚开始……这是一本让生活糟糕到极点的人也能找回力量的书。

——《科克斯书评》

艾玛的文字鲜活、绝妙,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在纽约生病和无聊的时候,还是在洛杉矶坠入爱河快乐四溢的时候,她的叙述都是那么冷静、俏皮、机智、摧枯拉朽,只需寥寥数笔就穿透人的心扉,她的经历是不堪之重,很复杂,却毫不陌生,太神奇了!

——《环球邮报》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佳作,苦乐参半、出人意料、惊艳之美……很好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把关于疗愈的书写得令人信服而且妙趣横生很难,可是艾玛做到了。

——《书单》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我时而大笑,时而感觉似曾相识,时而泪水难以控制。不由得心生好奇:谁是艾玛·弗瑞斯特?她何以如此机智?对于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如自虐、孤独、抑郁、狂躁,以及不明不白失去的爱,她何以能以如此勇敢的文字来表述,又那么勇敢地像没爱过一样从头再爱?

——乔安娜·史密斯·拉科夫,《幸运时代》作者

艾玛奇特得可爱,真诚得让人心疼,看似温柔却有力量,而且心存大爱,她希望每个人的生活都美好起来。

——加里·施特恩加特,《爱在长生不老时》作者

艾玛娓娓道来她与抑郁、自我伤害、接连失败的恋情以及零食进行的长期斗争,字里行间透着真诚,故事很感人,出人意料,非常有趣。她诚实得令人心碎,不容置疑。

——弗洛伦斯·韦尔奇,时尚杂志《Dazed & Confused 》封面人物

故事写得看似漫不经心却让人爱不释手,真是令人敬佩。艾玛就是这样一位有超人气、有才气的作家。

——尼克·霍恩比,《信徒》作者

这本小说文笔曼妙,挥洒自如。作者运笔娴熟,充满机智,有着早期洛丽·摩尔的影子。——朱莉·迈尔森,《观察家报》

《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如一杯茶,起初淡淡的味道,却变得越来越浓,悄悄地浸入你的心田,猝不及防中把你打翻在地,让你进入天堂或者地狱。

——丹·肯尼迪,《败者优先》以及讲故事博客《飞蛾》的主持人

失去是一种成长练习,它让我们学会好好爱自己。R医生走了,艾玛成熟了,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能量无穷大,生命是那么可贵,生活是那么美好!

——亚马逊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