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阎连科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阎连科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不知道是时间在水里流淌,还是水在时间中潺流不止;不知道时间的出生要早于水的来世,还是时间在水中孕育后漫出水面而有了时间的存在。但是,我知道他们彼此永不消失的生命既可以互不依存,而又必须以对方的存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阎连科编著的《阎连科散文》是一个低调又备受争议的作家的心灵呓语,一个孤独者的遐想与神思。透过这些质朴韵致、极富生命感的文字,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阎连科,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内容推荐

阎连科编著的《阎连科散文》收录了阎连科新旧散文精品,《阎连科散文》包括“新笔近言”“亲人与家”“乡村与土地”“出行与社会”四部分,涉及亲情乡情、乡土文化、社会见闻等,表露了作者人性的关照与抚慰,对生命的尊重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

目录

第一辑 新笔近言

 在富锦的想象

 感念老师

 渗入的感念

 泰国小佛事

 意大利难忘二三事

 希腊和英国的石头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光街景

 亲爱的,西班牙

 老师!老师!

 条案之痛

 春黄

 尘照

 看病悟

 平凹说佛

 一个人的三条河

 葡萄与葫芦

第二辑 亲人与家

 我是谁

 大姐

 二胡与儿子

 过年记

 想念

 感谢祈祷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第三辑 乡村与土地

 桎梏的风俗

 乡村与性

 黄土色的枣木婚姻杖

 农民症:贫和愚

 孝花凋零

 试说农民之懒

 云灰色的落寞感

 乡村血质

 称谓与忍

 无聊与道德

 私欲说

 短视说

 麻木:农民生存的唯一武器

 尚姓一家人的命运

 痛苦与否赵森

 说迷信

 民族性格与农民忍耐

 乡村三谜

 乡村八题

 从军归

 乡村文事便笔

 乡村六说

 乡村公路

 回忆是对往事的微笑

 早逝的两个同学

 三个读书人

 镇上的银行

第四辑 出行与社会

 那个走进洛阳的少年

 到海北去

 昆明的清静

 看人家和斗牛

 黑土地上的苍白

 操场边的回忆

 观看战争

 见到墓地

 退让吧,男人

 一去不再复返

 谁在孤独

 新世纪,不要太在意

 我本茶盲

 萎缩

 堵塞

 海上漫记

试读章节

每次行至东北,都被它的辽阔所震撼和操弄。

这次的震撼与操弄,是佳木斯市下属富锦县的湿地。是名为黑水泡的两万二千四百多公倾的浩瀚,让我感到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开阔,使你觉到人的渺小,近乎存在的失去,于是你因为辽阔而恐惧。还有一种辽阔,不让你恐惧,而你却被它所操弄,让你的想象变成少童的思幻,意识到卡通天宫的存在和幻爱的真实。从而,那种笼统无当的臆想凡俗的美,切实着来到了那一瞬间。

黑水泡湿地,归属了后者。

十月之初,秋黄从天空中噼噼啪啪地落下,铺在了辽阔的上边儿。阳光如绸,从脸颊上抚过,如同少女的手指在你脸上抚摸撩拨。风吹着,掠过发梢,让人隐隐听到遥远琴声的孤弹。还有来自湿地碧清的水汽,鸟羽泛白的温暖,芦苇在秋黄中群起的叹息,水荷结束一季生命时最后瞭望天空的目光,和那以最后的生命之力,守候着一年间秋时盛开的白色小花,依着草棵,浮着水面,朝行人客旅忧伤地媚望。

气氛确实有些凄美,宛若皇宫的庭院中,孤寂的小姐拖着络裙走过因赴约而失落的一处荒凉的园子。我们一行,就那么渺小坠落般走在两万二千四百多公顷的浩瀚之间,被浩瀚所震慑,也为浩瀚所折服。可终于还是,因为辽阔的凄美而感受到虚无与实在的共存。随行解说的话语被水汽所吞没、彼此的谈笑被秋风所散淡、噼噼啪啪的脚步被爬上岸的藤草所羁绊,偶或想到了唐诗宋词中的妙言与佳句,可天空飞鸟垂下的羽毛和从水面挣着身子跳上岸来的一丝幽花之香,把那诗句诗意,比拟着挤到了苍白的一角。于是,在那因大美而大凄、因大凄又大美的湿地里,踏着浮桥、守着亭阁、乘着小舟,无休无止地沉默和臆想,成为了那时最好的一种选择。

我便沉默着臆想。

臆想到了四桩事情:

一、我若能够有一天当上皇帝,将亲笔手书一道圣旨,让东北三省的人都暂迁关内,或借宿境外俄罗斯,使辽阔的东北三省野野荡荡,空无一人,只有一个唯一的我——连个侍者、仆人都不带——独自站在那辽阔浩瀚的土地的中心,撕破嗓子,疯狂地高声大唱由我自己作词、谱曲并演唱的《我的土地》的绝美的歌曲。

二、我若当不上皇帝,求其次当省长,我将选择黑龙江省做省长。不让黑龙江省的三千八百一十六万人口有一个搬迁或移动,只在合适的时候,把这三千八百一十六万人民集中在最为辽阔的某一处的黑地上,给他们发着钱,发着物,报销一切费用和开支,让他们面对省长,万物花开,振臂高呼,雀跃欢歌。而我,站在某一高处的台地上,放眼人民,缓挥手臂,大声说道:“黑土地啊!种地去吧!”

三、当不了省长,我就当富锦县的县长去。当了县长,我将勤恳地工作,废寝忘食地建设湿地,以此来造富人民。而唯一所求的回报,就是在我某一天的生日里,我将让湿地别无他人,只有三五好友和一台二人转的上佳演出。大家饮酒畅言,放浪形骸,听戏欢歌,彻夜不眠,直到来日日出,霞光普照,湿地里牡丹花开,月季生香,水鸟从芦苇中飞上餐桌收拾着残羹冷炙,而二人转的戏台上,曲终人散之后,长满了大豆高粱和我那些好友睡梦呼噜的声响。

四、当不了皇帝、省长和县长,我就仅仅维持今日的现状,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写作者,读书写作,备受争议,到了烦闷的时候,用心培育一个好的女友。她本不愿做个屈从的情人,可又愿意出门走动,于是也就沿着你的圈套,到了黑水泡的浩瀚湿地。行人稀少,浮桥楼阁,水鸟游移,孤舟风漂,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一切的一切,只能顺从于此情此境了,如同我们的生活,无法摆脱日常的束缚。而我们的情感,也只能顺从于黑水泡湿地诗意浪漫的馈赠。

风车柞林

距湿地几里之外,山脉上架着一行风力发电的大轮,银灰在湛蓝的天下,让人误以为到了欧美的乡间福地。风吹着,秋天的金黄在山脉上跳跃游动,却又始终是左起右伏,此生彼消,而那金黄就只根在原处不动。说那风力发电的银轮,造价三十二万元一柱,一排轮柱,要在千万元成本之上。可那风轮无休止地旋转,昼动夜欢,每一圈儿就能收回成本八元,算计下来,一年间也便本利同归。说那金黄金红,不是人人皆知的枫树红叶,而是只有东北才有的柞木。说那柞木,质地坚硬,生长辛劳,漫长的二十年,也只不过从细苗长至胳膊般粗细,且枝杆弯曲,无米度之直。所以,流行的实木地板,柞木为上乘之作,且稍做处理修改,就可充作紫檀招摇过市。

于是,也便迎着红黄,听着风车的转响,到了那脉山上,在被巨大的银轮声震耳欲聋和被金海红洋的柞色浸染水溺之后,意外地看到,红豆似的七色瓢虫,由少积多,漫天飞舞,一潮一浪的滚滚团团,飞来如红尘一股,飞去似群蜂迁徙。因为我们的到来,不知它们是为了迎接,还是为了拒绝,车行山下,那瓢虫便红云般飘然而至,裹在车上,宛若红绒幔布罩了车窗车体,使你的视线顿时全失,只听嗡嗡嗡的声响,如龙卷风样在车外流着旋着。因为瓢虫越来越多,司机不得不打开车前雨刮器具,并且以最快节速扫着赶着,宛若应对倾盆暴雨。因为遭了轰赶的敌意,那瓢虫愈发多起来,山山海海,洋洋水水,从柞林中飞出来,从草地间跳荡越跃,起如飞沙,行如走石,滔天海浪般地朝着我们,朝着那现代的豪华汽车,卷风卷叶般地裹袭着涌来泄过,一层压着一层,一团压着一团,使那汽车超重,人心超重,司机不得不加大油门,加大档位,推开车前一涌而至的瓢虫的天地峰山,层峦叠嶂,如推土机推得房倒屋塌一样。终于横开一条血路,沿着柞林的缝隙,到了一擎风力发电的柱下,挤出一片小阔,将车缰降路边,这才发现,车窗紧闭,门无隙缝,可那瓢虫,不知从何处钻进了车内,占满车座,落满人身,使车里堆舞着水泄不通的红色和针扎不透的瓢虫的气味。

然而我们,不官不武,文弱书生,从惊慌中镇定下来,都君子般坐着凝着,努力地与它们相安无事,促膝漫谈,差一点儿彼此和谐得如鱼水一般。这也就有了谅解,有了沟通,它们才让我们开门而出,来到了柞林边上。也才终于知道,这些日子,值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暖,一世界的瓢虫们正集中在这脉柞林山上,召开一个乌托邦的协调总结大会。事由是原来东北富锦的柞林树木,择山而居,喜风迎日,因此它们世代居住在这一山脉。因这山脉荒野,多有蚜虫螨类,而蚜螨为害,蛀食柞棵,于是瓢虫繁衍,专食蚜螨。如此这般,风暖日丽,荒野自然,柞树盛生;虫食木棵;瓢食螨蚜;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循旋往复,链链相接,环环相扣,形成自然法则,千年不变,和谐相处。可在忽然之间,人们以自然环保之名,将风力发电的大轮排排行行地竖在柞林山上,占了林地,修了路道不说,还留下逐年终日不息的轰鸣之响。于是,毁了宁静,坏了气韵,把柞林、风日、山脉、荒草、蚜螨、瓢虫的环链断开节位,强硬地嵌入了钢铁大楔,让它们宁静自然的法规宪册上有了巨大的黑洞和破损。正是为了这个,瓢虫们才每年在秋季时分,在这儿召开乌托邦协调总结大会,誓师大会,研讨和谐,商讨日益受侵的应对之策。因为它们受侵日重,那大会的参与者也年年增多。这一次,我们在山顶林边,细数细算,共有与会瓢虫十三亿之众,其议题年年复复,而中心只有一个:你的环保,不是他人的环保。你受益而他人为何受害?那个时候,人们站在风力发电的银轮之下,而我独自到了柞林密处的一片金黄的内部,推开厚重的颜色,看到每一棵柞树的枝叶棵干上,都裹着一层瓢虫的伏卧和嗡嘤,地上的每株草和石头上,都坐着、站着一片一片的瓢虫,它们或洗耳恭听,或细语低声。认真地打听盘问,追根溯源,也才探明它们正在守着每棵柞树石头,分组讨论,共商大计,终于形成了一个共识决议:为了抵抗,要在秋末之前,对繁华的富锦县城发起比往年此时更大的反扑和攻击。

P3-6

序言

我不知道是时间在水里流淌,还是水在时间中潺流不止;不知道时间的出生要早于水的来世,还是时间在水中孕育后漫出水面而有了时间的存在。但是,我知道他们彼此永不消失的生命既可以互不依存,而又必须以对方的存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比起水和时间来,小说的生命简直短如尘星的半径。我们说某一部经典生命不息,永垂不朽,这话只可以在人群中流传和相互传递,决然不可以让水和时间听去,那样它们会笑掉大牙,一如我们偷听到了蚂蚁说地球太小,不够他们做一个随风起舞的舞台。

在水和时间面前,文学没有永远的经典。在人类的理想面前,文学必须有经典的存在。如果人类不遴选自己的经典,就会在时问那里失去文化特征,失去人类在时间和水面前存在的坐标。所谓经典,其实就是时间腹内的舍利,是因水的流淌而从粗粝的石块上磨损而出的、微弱的沙石的钻光。

也因此,对聪慧、明白的正常人来说,很少可以有人做到,别人说他经典而不脸红、并觉得受之无愧。一如今天的文坛想骂谁就称他为大师,听起来似乎受用,可冷清起来,可以轻易就品出其中的嘲味和讥笑来。

谈到自己的作品,无论是长篇、中篇或短篇中的相当部分,写作时真的是动情动心,乃至于内心无法隐忍地激荡,真的是用自己粗粝的旧体钢笔,日日蘸着自己每天流动的脉管之血,一个字又一个字地伏案书写,宛若我那未曾出版的长篇小说《四书》中的那个作家,每天用自己的鲜血去浇灌他种的小麦,直到他把自己的动脉血管豁然割断,让那殷红的动脉之血,顺着雨水如雨滴样洒落在他的庄稼地里;也一如一个痴爱的人,要用刀剁碎自己的心去滋养一份爱情。可是,这又能怎样呢?作家用鲜血种植的小麦能拯救他的生命和人活着的尊严吗?用剁碎的心去滋养一份爱情又会有怎样的收获?而我的这些小说,一本本地出版和再版,在如水的时间里又能怎样呢?读者买了、看了,甚至会为书中的语言、情节、人物、叙述和写法感慨、哭泣或震撼,可这又能真的怎样吗?能拯救一个作家内心的孤独和无法言说的他对世界和现实的某种绝望吗?

我总是希望用文学的理想之光来支撑自己内心的疲惫、不安和虚空,希望文学的光芒可如水中的粗石细沙之光样,照亮总是出现在我眼前漂浮不散的一团团的黑暗,可我和我的写作,又总是无法做到和完成这一点。如果有人看了这些小说中的哪一本、哪一部,可以真诚地告诉我说我做到了或做到了一些,我将会向他含泪致敬并永远、永远地为他而祝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