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养老保险系统的经济分析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李炅宇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三、平等与效率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收入均等化意味着“平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意味着“效率”。福利经济学既要探讨平等的问题,又要解决效率问题,平等与效率二者同时成为福利经济学的政策目标。但这两个政策目标是互相抵触的,“据说,如果要做到平等(即实现收入均等化),那就要牺牲效率(即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反之,如果要提高效率,那就必然要扩大收人差距,难以实现平等”。

因此,平等与效率之间交替被认为是难以解决的。而对于平等与效率的谁先谁后的次序问题上,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主张:效率优先,应当把市场竞争放在首位,侧重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不应当采取人为的收入均等化措施,强求平等。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主张:平等优先,强调应当把收入均等化放在首位,缩小市场的调节作用。而折中主义的代表阿瑟·奥肯认为:如果说平等和效率都应得到重视,那么在二者发生冲突的场合,则应当达成妥协。如果不这样做,真正要实现收入的平等将是一种空想,而强调效率优先所鼓吹的“机会平等”更加难以捉摸。因此,应当兼顾平等与效率。

四、养老保险与福利经济学

从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福利是组成社会的各个人福利之和,那么社会福利自然包括老年人的福利;

(2)而增加社会福利,包括增加老年人的福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第一,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的转移给低收入者,将增加低收入者的效用,从而增加经济福利。而现实中,在职工作的年轻人相对于退出劳动领域的老年人而言,年轻人的收入相对较高,因此,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把年轻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老年人,将有助于经济福利的增加;第二,国民收入是经济福利的同义语,一国的经济福利的增加表现为国民收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社会福利(包括增加老年人福利)的关键在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也就是实现经济的增长。因此,增加老年人的福利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经济增长。

2.从新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依据补偿原则论的观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或价格政策对收入进行调整,即从受益人那里取走一部分收入,作为对受损者的补偿。如果补偿后还有剩余,则意味着增加了社会福利,或者如果补偿后受益者增加的收益大于受损者所蒙受的损失,那么对全社会而言,福利也仍然是增加了。而现实中,在职工作的年轻人,因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份额较多(尽管不是享受全部成果)成为受益人,而退出劳动领域的老年人,因未能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尽管也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但相对于年轻人而言,其份额小得多)而成为受损人,因此,采用合理的税收政策或价格政策,把年轻人的一部分收入补偿给老年人,将有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但前提条件是补偿后必须存在剩余;

(2)依据社会福利函数论的观点: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标准归根结底由某种道德信念来决定。这就意味着:把年轻人的收入转移给老年人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归根结底也由某种道德信念来决定。因此,道德信念影响着国家所实行的养老保险的制度。

(3)依据“社会主义”学说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模式中,只要以“消费者主权”为前提,就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通过“福利措施”使低收入的福利有所增加。这里的低收入者自然包括老年人。

当然,平等与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现实中所实行的收入转移的政策,既把年轻人的收入转移给老年人的政策,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福利,也就有利于平等,但却损害了效率。因此,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时,应当考虑收入转移的政策效应。

第四节 养老保险与当代经济学理论

自70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用数学模型来研究养老保险问题,其中:理性预期学派的跨代模型不仅考察了本期的消费还考察了未来的消费,研究了消费者是如何根据本期收入、预期的未来收入、积累的财富、政府的税收政策等多因素确定消费行为,较好地描述了优化消费的选择。Feldstein(1974)采用定量数学模型探讨了最佳养老保险水平。Hubbard和Judd(1987)建立了一个包括寿命不确定因素的生命周期模型。Auerbach和Kotlikoff(1987)建立的跨代模型研究了工资收入的变化给消费带来的冲击。此外,Iaurence Seidman(1986)、Patricio Arrua(1990)、Laurence和Kotikoff(1997)和其他经济学家在养老保险的定量分析上都做出了杰出的研究。

此外,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缩写为CGEM)也被用来研究养老保险问题。Ayse Imrohoroglu和Dauglas Joines(1992)采用CGE探讨了在各种替代率下的最佳方案和社会福利。徐滇庆等人(1996)利用CGEM建立的中国模型探讨了养老保险的不同缴费机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王直等人(1997)的亚洲贸易模型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养老保险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P18-20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思考和研究目的 1

二、研究的基本观点、中心和思路2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2

第一篇 养老保险系统

 第一章 养老保险的经济学透视7

第一节 引言7

第二节 养老保险与消费函数理论8

第三节 养老保险与福利经济学12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 12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观点 14

三、平等与效率18

四、养老保险与福利经济学18

第四节 养老保险与当代经济学理论20

 第二章 养老保险系统21

第一节 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21

一、几个重要概念22

二、养老保险的机制23

三、两个问题24

第二节 养老保险系统25

一、系统论25

二、养老保险系统25

三、养老保险系统的封闭与开放的含义26

第三节 基本理论框架26

一、封闭系统的理论框架26

二、开放系统的理论框架27

第四节 人口理论28

一、引言 28

二、生存组分析29

三、静止人口理论31

四、稳定人口理论32

五、连续模型36

第二篇 封闭系统下缴费率的决定

 第三章 封闭系统的基础理论41

第一节 利息理论41

一、累积函数的定义41

二、利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42

三、确定年金43

第二节 生存分布与生命表45

一、与死亡年龄有关的概率45

二、生命表(life table)48

第三节 生存年金51

一、生存年金的概念51

二、一年给付一次的生存年金52

三、一年给付多次的生存年金54

四、连续年金55

第四节 人口理论55

一、引言 55

二、生存组分析56

三、静止人口理论58

四、稳定人口理论59

五、连续模型62

 第四章 养老保险系统的均衡模型及缴费率决定65

第一节 现收现付制的均衡模型65

一、现收现付制的涵义65

二、养老保险的均衡模型及缴费率决定66

三、稳定人口下的养老保险均衡模型71

第二节 完全积累制下养老保险的均衡模型73

一、引言 73

二、基本概念74

三、人口模型77

四、基本函数78

五、个体均衡模型80

六、集体的均衡模型及缴费率决定82

 第五章 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下缴费率比较分析87

第一节 确定条件下的比较分析87

一、引言 87

二、现收现付制88

三、完全积累制89

四、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89

第二节 不确定(生存年金)条件下的比较分析93

一、假定93

二、现收现付制93

三、完全积累制93

四、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94

第三篇 开放系统下的经济分析

 第六章 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101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101

一、效用 101

二、效用基数论102

三、效用序数论103

第二节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107

一、生命周期假说基本观点 107

二、生命周期假说的个人消费行为 107

三、总消费函数 110

 第七章 养老保险对劳动供求的影响111

第一节 引言111

第二节 现收现付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112

第三节 现收现付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13

一、社会保险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13

二、引入政府养老金的情况下,现收现付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22

第四节 完全竞争下现收现付制对均衡劳动就业量的影响 124

一、社会保险税的归属(局部均衡分析) 124

二、在劳动供给富有弹性时PAYG的影响 126

三、在劳动供给缺乏弹性时PAYG的影响 127

 第八章 养老保险对储蓄、资本积累的影响129

第一节 关于养老保险对储蓄、资本积累的影响的争论129

一、关于现收现付制(PAYG)对个人储蓄和国民储蓄的影响的争论129

二、关于强制性的完全积累制(FFS)对个人储蓄和国民储蓄的影响争论130

第二节 养老保险、储蓄与个人的跨时决策13l

一、概述131

二、生命周期模型132

三、现收现付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134

 第九章 中国养老保险问题的专题研究138

第一节 中国人口结构的状况及未来老龄化趋势 138

一、人口结构状况138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趋势 140

第二节 未来缴费率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143

一、现收现付制143

二、完全积累制 144

三、两种机制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 147

第三节 PAYG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48

一、单方程计量模型148

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 151

参考文献

序言

一次偶遇师弟刘明彦博士,谈及我的博士论文。我才想起仅有的一本论文仍束之高阁于柜中。他鼓励我出书,并帮助联系出版社,看他如此热心。心为所动!

十几年前,准确地说应该是1996年,中国社科院博士导师贺菊煌先生收我为徒。那时的贺老师虽没有名震中国经济学界,但默默无闻的恩师,在消费函数研究领域中,绝对是造诣最深的学者,他的文章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曾广泛转载就是最好的佐证。拜读完贺老师所有的专著及论文,发现老师所建立的消费函数计量经济模型中,唯一没有考虑的因素就是养老问题。后斗胆给老师提及此事,老师鼓励我尝试一下养老保险问题,我欣然接受此研究任务。

中国是人口大国,养老问题或者说养老保险问题,在当时甚至未来,都是一个需要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宏观经济、养老制度、人口理论等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的养儿育女防老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个人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我立足于系统工程论的观点,在封闭与开放的视野下,试图比较世界各国所实施的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两种制度的优劣,以探讨在中国该建立哪种制度才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确立研究方向以后,我开始翻阅有关资料,期间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杨静平博士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并建议我到复旦大学去一趟,复旦大学数学系当时正在翻译保险精算的系列丛书。匆忙赶到复旦大学,购到原版及翻译的系列丛书,通读完原版的保险精算、人口理论等译著后我受益匪浅。

概括起来,本书立足于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比较分析基础上,试图厘清三个关键问题:第一,一个人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该如何确定?第二,在既定养老金水平下,如何缴费?第三,不同制度下,养老问题对储蓄、劳动需求与供给、资本积累产生何种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既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保险精算学、人口理论等理论,还需要创建一套新的逻辑思维架构,尤其要建立独特的计量经济模型才能实现研究的目标。这篇拙文,只搭建了研究的逻辑架构,并对局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一些问题没有涉猎。比如:人口结构与生存函数的变化对养老金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养老金受益水平的影响、社会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养老金的投资组合,经济增长对养老金的影响等等,原本希望毕业后,再深入研究,但迫于生计,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养老保险没有任何关系,也未做进一步研究,甚憾!

李炅宇

2013年12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李炅宇编著的《养老保险系统的经济分析》把养老保险系统看作经济系统中一个具有“封闭”与“开放”双重意义的“独立子系统”,指出把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是缴费率。《养老保险系统的经济分析》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养老保险问题进行经济学透视,把养老保险问题归结为收入转移的问题;其次,把收入转移分解为两个方面:缴费率的决定及缴费率对经济的影响;再次,引入系统论观点,把缴费率的决定置于封闭系统之中,研究缴费率的决定因素;最后,对中国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发现: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养老保险制度需要由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过渡,缴费率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各分担三分之一的融资方式对宏观经济最有利。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民生银行信息管理部总经理李炅宇博士的新作《养老保险系统的经济分析》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分析,并从学术角度提供了答案。李炅宇博士早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经济与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银行信息管理实践工作和养老保险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力和丰富的金融机构管理经验,本书的出版必将大大推动国内养老保险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