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与人格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兰迪·拉森//戴维·巴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人格与社会交往

苏和琼一边喝咖啡一边谈论着各自在前天晚上的约会经历。“迈克尔看起来像是个不错的人,至少刚开始是这样的,”苏说道,“他很有礼貌,问我喜欢吃哪种食物,似乎很真诚,很有兴趣了解我。但是他对服务员很粗鲁,这让我有点讨厌。他冲着服务员叫喊,好像她是他的佣人似的。他坚持为我挑选食物,他为我点了一盘猪排,可我不喜欢吃猪肉。我想可能是他很想表现自己,但这确实让我很厌烦。整个晚饭期间,他一直在讲他自己的事。晚上告别的时候,他很想去我家,我告诉他我很累了,可以再打电话联系。”“你吻他了吗?”琼问道。“是的,我向他吻别道晚安,可是他却想要对我无礼,我只好推开他。这时他所有的礼貌都不见了,变得非常生气。我想他根本就不是个好男人,很不成熟。你的约会怎样?”

在这番对话里,苏揭示了其约会对象迈克尔的一些重要信息,即当我们面临社会抉择时最突出的信息。无论是对服务员,还是对苏的吻别,迈克尔都表现出了攻击性。他以自我为中心,整个晚餐过程中只关注自己。他缺乏同理心,这可以从他对服务员的态度,以及对苏的性侵犯行为中看出来。那晚他表面上的一点礼貌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在交往中逐渐显露出的粗鲁本性,使苏感到厌烦。

上面的片段描述了人格影响社会交往的几种基本方式。人格与情境的交互作用通过三种方式表现出来:选择、唤起和操控情境。这三种机制可以用来理解人格对交往情境的影响。第一,对方的人格特征影响我们是否选择与其约会、交朋友,甚至成为结婚对象。在这个故事中,迈克尔的攻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让苏感到厌烦。人格特征也会影响我们参与的人际交往情境的类型。例如,一个和苏不同的人可能会被迈克尔这类人所吸引,能够容忍迈克尔的自我中心和进一步的行为。

第二,他人的人格会唤起我们的特定反应,反之亦然。迈克尔的攻击性让苏讨厌,引起了苏的反感,如果他表现得更温和、更礼貌一点就不会令苏讨厌了。另外,与人格相关的行为可引发他人各种各样的反应,从攻击到社会支持,甚至是亲密关系中的婚姻满意感。

第三,人格与我们试图影响或操控他人的方式有关。在上面的故事中,迈克尔先是采用了吸引策略,然后使出自夸策略,最后,他使用了强迫策略,试图对苏用强。一个有着不同人格特征的男性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社会影响策略,如劝说或奖赏。

选择、唤起和操控这三个过程都是人格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接触到所有可能的社会环境;人们会有选择地寻找或者避免某些社会情境。人格还影响我们将如何唤起他人的反应,以及他人如何唤起我们的反应,有时候是无意的。对于我们选择交往的人,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影响、改变、利用和操控他们也会受到人格的影响。在这三个过程中,选择是首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与谁交往。

P15-18

目录

人格与社会交往

 1.选择 19

 2.唤起 38

 3.操控:社会影响的策略 50

 4.自恋与社会交往 66

 5.回顾:人格与社会交往概观 69

性、性别与人格

 6.性与性别研究的科学和政治 76

 7.人格的性别差异 84

 8.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与性别角色 103

 9.性别差异的理论 119

文化与人格

 10.文化违例:一个例证 139

 11.什么是文化人格心理学 141

 12.文化的三种主要研究取向 143

序言

《文化与人格》一书强调的是人格的公开一面,假设人格并非是仅存在于人的头脑或是神经系统之中,抑或是通过基因传递的东西。它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人格通过社会情境、社会角色和社会预期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得以表达,并被这些因素所影响。

某些特质分类强调人际特质,或者说是关于交流方式的特质,如支配与服从、爱与恨。实际上,我们的语言里大多数重要的特质形容词都是对人际行为的描述,诸如一个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是否值得信赖,是否随和、易于相处等等。人们在与他人的交流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且这些人际特质对我们的生活有长期影响。例如,个体是控制的还是随和的,将会影响到他(她)与配偶、同事之间的冲突等不同方面,以及达成目标的策略。一个人是紧张不安的、压抑的,还是乐观的、愉快的,可能导致不同的社会结果,例如离婚或在营销事业上取得成功。许多最重要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都体现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之中。

我们将介绍人格影响社会交往的三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选择,人们会基于自己的人格来选择特定的社会环境。同征择偶便是一个例子:人们寻找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人格特质的人结婚。第二种方式是唤起他人的反应。例如,夫妻之间的争吵,有些是丈夫让妻子生气,有些则是妻子让丈夫觉得难受。我们将考察人们如何唤起他人压抑或积极的情感。人格影响社会交往的最后一种方式是通过操控来影响他人。人们采取什么策略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们如何影响他人?我们将讨论关于社会影响策略的研究,其中重点讨论马基雅维利主义策略。这一策略因一位中世纪的国王顾问而得名,他写了一本如何利用他人的书。

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社会认同的一个根本方面是我们的性别。长期以来,人格心理学家一直对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性别差异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际上,人格心理学家对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以不同的方式被女权主义的理论所吸收。在这个领域里,政治、价值观和人格科学混在一起。有些学者倾向于缩小男女之间的差异,强调性别差异很小,性别内的变异(如女性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性别间的变异(如男性和女性的差异)。而另一些学者关注性别间的差异,强调某些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中都发现了这些性别差异。例如,女性比男性的口头表达能力稍强;而男性的空间视觉能力比女性强。在人格方面,男性在自信、攻击性上的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在信任、关怀上的得分高于男性。这些差异是从何而来的呢?

许多我们称之为性别的东西都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说,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规则与期望。在格雷的一本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作者认为男人和女人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他们似乎来自不同的星球,或者说他们是不同的物种。然而男女两性并非不同的物种,但你可以说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文化氛围可能与女孩很不一样。例如,与男婴相比,父母抱女婴的时间倾向于更长。因此,在生命的早期,人们对待男孩与女孩的方式就开始存在差异了。这种差异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成年男女的人格差异。  社会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已得到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在不同社会与文化中都显示出了这些差异。例如,迄今为止,所有研究均表明男性更具攻击性。因此,一些理论强调性别差异可能与性激素有关。例如,男性和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有较大差异,而雄性激素被确认与支配性、攻击性和性行为等人格特质有关。

在性别差异水平上,男性的人格与女性的人格显著不同。为什么男性和女性会不一样呢?这可能要从人类久远的历史中寻求答案。因为面临不同的压力,所以男性和女性分别进化出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由于面对不同的挑战(如抚养后代,为获得配偶而与同性竞争)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法,继而形成了行为上的差异。无论起源如何,人格心理学家对性别差异一直都很感兴趣。性别差异是社会文化领域的内容之一,因为它们涉及人际关系且体现在人际关系中。

个体间另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差异来自于文化、社会规则系统、社会预期以及个体成长于其中的文化习俗。例如,在一种文化下,父母总是会将哭闹的婴儿抱起来安抚;而在另一种文化下,父母对哭闹的婴儿则会听之任之。是因为成长在两种不同文化中才导致了成人的人格差异吗?不同文化中的人确实有不同的人格吗?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彼此也不相同吗?在美国东海岸长大的人与其他地区长大的美国人相比有差异吗?南方人和北方人是否不相同呢?

我们假设文化影响人格的形成,因此不同文化中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格。我们也经常听说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的共性多于差异。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当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近距离地生活在一起时,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就被放大了。例如,近年来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新近移民的亚洲人与已经融入居住地的非裔美国人之间出现了一些不愉快。而其中很多摩擦就是由两个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的群体彼此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造成的。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常常在一起生活、工作,就此意义而言,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当有误会存在时,一些原本很小的文化差异,例如谈话方式、隐私、穿衣打扮、对空间的利用、注意、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礼貌的、怎样表达情感或者什么时候不表达情感、对朋友和熟人的期望等,就可能被放大。人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理解文化如何影响人格的形成,以及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经验,这些经验教给他们不同的关于社会和物质世界的知识。寻求彼此之间的理解,寻找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来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跨文化研究都关心的一个人格变量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与大部分欧洲文化一样,美国文化通常是个人主义,强调自主、个人奋斗、自我提升。而亚洲文化以及大多数先前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认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即集体目标、公共利益高于个人愿望、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文化下的个体相比,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更看重社会情境,不爱出风头。

滋养个人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对个人的自我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美国长大的人描述自己时更多地使用抽象概念,例如,“我是可信赖的”或者“我是友好的”;相反,亚洲文化下的人往往通过社会关系来描述自己,例如,“我是刘某的朋友”或者“我是李红的女儿”。这些差异就是文化传承的例子,也就是说,文化是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的。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需要认识到文化差异只是程度的问题。因为即使在东方文化中,也能找到个人主义倾向的人。当一些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经历社会巨变时,为了完成转变,这些文化中的人会不会放弃他们对社会群体的关注,转而关注自我提升呢?

除了承认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存在差异,心理学家也在寻求文化间的共性。文化共性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特定情绪的表达。例如,所有文化中的人,高兴的时候都会笑,伤心的时候都会皱眉,愤怒的时候咬紧牙关,厌恶的时候吐舌头。而且,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情识别其情绪。例如从爱荷华的迪比克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人们都能够识别表达愤怒的各种表情:咬牙切齿,鼻孔张大,眉毛下垂或紧皱。另一个表现文化共性的是人格特质的五因素模型。通过分析各种不同语言中的形容词,人格心理学家发现了许多支持五因素模型的有力证据。至少在自然语言对人格的描述中,人格结构具有跨文化的高度相似性。

在本书中,我们将关注更为广阔的人格领域:社会与人际交往,很多学生都会发现它很有趣。毕竟,要理解人们的行为,就要理解他们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他们以某种特定方式与他人交往?为什么他们可以(或者不能)保持友谊?为什么在一个群体里他们可以(或者不能)合作?许多重要的人格特质都与人际交往方式有关。例如,自恋的人非常需要被关注,需要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这个神奇领域的探索将从人格与社会交往开始。

内容推荐

兰迪·拉森、戴维·巴斯编著的《文化与人格》选取《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中的“人格的社会/文化领域”单独成册,强调对性、性别差异、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的理解。

《文化与人格》探讨了人格影响人际交往的三种方式:选择、唤起和操控。不同的人会选择特定的社会情境,唤起他人的不同反应,通过不同的操控策略来影响他人。《文化与人格》告诉我们性别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指出了男性和女性在择偶和性问题上有哪些不同,同时探讨了文化因素的深层次影响。

《文化与人格》是一本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读物。

编辑推荐

文化与人格探讨人格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以及性别、文化等因素如何影响人格,内容丰富有趣,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性。《文化与人格》在写作风格上,作者将理论和实践、科学和经验相结合,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解读人格。

《文化与人格》节选自《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郭永玉教授翻译推荐,他在人格领域内从事研究已多年,对人格的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认识,确保了《文化与人格》的科学价值和翻译质量,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文化与人格》的作者兰迪·拉森和戴维·巴斯是当今人格心理学界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是市面上最好的一本当代人格心理学教材,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本特别易懂和有趣的教材,还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独到见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5: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