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龙翔编写的这本《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语用失误所属的领域进行了回顾和阐释,同时对国内外语用失误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地评析和评价:总结了Jenny Thomas,Gabriela Pohl,Peter Dash,Blum—Kulka等国外学者,特别是Thomas对语用失误研究的四大贡献与八大不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三个阶段研究的11个研究特点;对比了语用失误与其相近概念的异同,从而对语用失误有了更系统地了解。接着,从纵向的角度对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等不同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展开较大规模的语用失误实证调查与访谈研究,并对调查数据进行语言统计和分析,从统计结果中发现所有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实验假设,即“中国英语教师虽然对语用失误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但至今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现象仍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最后,根据语用失误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11个方面的归纳与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语用失误的九大可行性策略。
语用失误由来已久,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文化背景之下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但真正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提出来研究的历史并不长,自从英国学者托马斯(Thomas)1982年在她的硕士论文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一概念以来至今也只有28年的时间。近30年来,语用失误这一语言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中国学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更是热衷非凡。诚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常常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有的语用失误不伤大雅,有的破坏性极大,有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学者们对语用失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因此对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研究无论要求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但在国外把语用失误作为专题研究的案例并不多见,而且据我们发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至今仍没有哪位学者的博士论文题目中含有“语用失误”(pragrnatic failure)的专题研究。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与目的之所在。
龙翔编写的这本《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试图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的框架结构共分为7章。
第1章“导论”主要说明选择该课题的动机和依据、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范围、对象、方法等基本情况。
第2章“是语言交际还是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重点诠释了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语言与言语的是非之争、Saussure的语言与言语观、当代学者的语言与言语观、语言和言语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verbal communication的对应词是“语言交际”还是“言语交际”等问题。经过研究我们赞同语言和言语绝不是一字颠倒的问题这一观点,语言和言语之间如同工具与工具使用、社会与个体、抽象和具体、静态与动态等关系,语言世界=语言+言语。最后我们认为verbal communication译为“言语交际”应该更对应、更合理,从而确定了本研究的主题。
第3章“语用失误的理论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本章首先明确了语用失误的所属领域;接着综述了语用学的发展和它的定义以及语用学所涉及到的两个重要概念——意义和语境;最后重点讨论与语用失误最密切相关的两个跨学科内容:跨文化语用学和语际语用学。
第4章“语用失误研究综观”共分为六大节进行介绍。第一节首先介绍“语用失误”及其“二分说”的提出以及学者们对这些术语称谓的不一;接着介绍我们在国内外大型学术网站对语用失误进行专题研究的状况。研究发现:语用失误这一现象的提出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和赞同,但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专题研究很少,国内学者的专题研究却很热。第二节首先将我们在重大的学术网站搜索到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进行专门研究的17篇文章(Thomas的除外)进行综述,从中了解到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研究的一些特点;接着就国内学者语用失误研究的三个阶段(1984~1989,1990~11999,2000~2009)进行综述,总结了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的11大特点(或称成就与不足);最后重点探讨了托马斯对语用失误研究的四大成就与八大不足(参见4.2.3&4.2.4),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她对语用失误研究的贡献还是主要的。第3节主要从国内外学者以及本课题对语用失误的定义谈起,我们认为:语用失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的一方使用了语法关系正确的句子,但由于无意识地运用了违背对方意愿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而发生的差错,它是一个社会的、自然的、认知的、民族的、跨文化的多层面、立体式的语言现象。第4节主要从国内外学者以及本课题对语用失误的类型谈起,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我们提出了言语交际语用失误和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二分说”或语言语用失误(不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心理语用失误和副语言语用失误“四分说”。第5节主要对语用失误与误解、偏误、误导、口误、歧义、语用模糊、交际失误和曲解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第6节简单说明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辩证关系。
第5章“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实证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首先介绍本课题实证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调查范围与问题的假设、受试者来源、调查方法与问卷的类型等等;接着展开基于“何阎卷”的初一至初三、高三、大二、研一、英语教师等六个不同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调查,并将调查统计的结果与“何阎卷”的原始数据进行对照:随后介绍从统计结果中的发现以及利用SPSS12.0等软件对所发现的四大结果和假设进行验证;紧接着对“简答卷”的设计、实施与结果进行介绍,同时对“简答卷”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简答卷”案例的诠释;最后对“何阎卷”和“简答卷”的结果进行访谈以便检验两个问卷的结果真实程度。研究表明:从所有层次的英语学习者统计出来的结果发现“各层次间的英语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发生语用失误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语用失误率都不低,最低一组平均失误率也达到了36.47%”,这完全支持我们最初的假设;同时经过对数据的检验,我们另外发现了3个结果也符合预期假设,即(1)低年龄组的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率一般都要比高年龄组的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要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互之间的差异不大,不显著;(2)语言语用失误率总是比社交语用失误率要高;(3)单选题语用失误率总是比多选题语用失误率要低。后两个结果的发现不但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相互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第6章“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成因及解决对策”分两部分进行讨论。首先重点介绍本课题对语用失误成因的11大发现,接着介绍本课题针对语用失误成因所提出的9大对策。
第7章“结束语”首先介绍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接着归纳了本课题对国内外语用失误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以及本课题对语用失误研究的发现;最后陈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局限与展望。
尽管本文的定位是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这一对象上,本研究的成果和发现对其他语言的使用也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序
鸣谢
摘要
Abstract
省约说明
图表说明
第1章 导论
1.1 本课题选择的动机与依据
1.2 本课题名称的界定
1.3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1.4 本课题研究范围及其预期目标
1.4.1 研究范围
1.4.2 预期目标
1.5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语料
1.5.1 研究方法
1.5.2 语料说明
1.6 本课题的结构
第2章 是语言交际还是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2.1 关于语言和言语
2.1.1 语言与言语之争
2.1.2 Saussure的语言与言语观
2.1.3 当代学者的语言与言语观
2.1.4 语言和言语理论的应用
2.2 是语言交际还是言语交际
第3章 语用失误的理论基础
3.1 语用失误所属领域
3.2 语用学的发展及定义
3.2.1 意义
3.2.2 语境
3.3 语用学的跨学科发展
3.3.1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内容
3.3.2 语际语用学研究内容
3.3.3 跨文化语用学和语际语用学的理论依据
第4章 语用失误研究综观
4.1 语用失误研究回顾
4.2 语用失误研究现状分析
4.2.1 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现状
4.2.2 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现状
4.2.3 Thomas对语用失误研究的成就
4.2.4 Thomas对语用失误研究的不足之处
4.3 语用失误的定义
4.3.1 国内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定义
4.3.2 本课题对语用失误的定义
4.4 语用失误的分类
4.4.1 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分类
4.4.2 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的分类
4.4.3 本课题对语用失误的分类
4.5 语用失误与误解、偏误、误导、口误、歧义、语用模糊、交际失误和曲解的异同
4.5.1 语用失误与误解的关系
4.5.2 语用失误与偏误的关系
4.5.3 语用失误与误导的关系
4.5.4 语用失误与口误的关系
4.5.5 语用失误与歧义、语用模糊的关系
4.5.6 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误的关系
4.5.7 语用失误与曲解的关系
4.6 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辩证关系
第5章 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实证研究
5.1 本实证研究的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调查范围与问题的假设
5.4 受试者来源、调查方法与问卷的类型
5.5 基于何阎卷的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调查
5.5.1 问卷实施与调查结果
5.5.2 结果假设与方差分析(ANOVA)
5.5.3 何阎卷设计的贡献与不足
5.6 简答卷的设计、实施与结果分析
5.6.1 简答卷的设计与实施
5.6.2 简答卷的结果分析
5.6.3 简答卷案例诠释
5.7 访谈结果分析
5.7.1 关于访谈
5.7.2 何阎卷访谈结果分析
5.7.3 简答卷访谈结果分析
第6章 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成因及解决对策
6.1 主要成因
6.1.1 语用教学重视不够
6.1.2 语境知识缺乏
6.1.3 语域选择能力有限
6.1.4 相关语用图式知识贫乏
6.1.5 百科知识贫乏
6.1.6 母语的负迁移
6.1.7 中西文化差异所致
6.1.8 教学因素或语用预设所致
6.1.9 言语歧义所致
6.1.10 言语省约所致
6.1.11 语音失误所致
6.2 解决对策
6.2.1 倡导语用教学与语用语法教学
6.2.2 克服面子观
6.2.3 重视学习者通识教育
6.2.4 建构相关语用图式知识语料库
6.2.5 尽量营造真实外语语境
6.2.6 增加汉英或英汉词典的语用词条
6.2.7培养语用移情策略
6.2.8 注重言语交际中人际关系和谐管理
6.2.9 规范英语语音,减少语言语用失误
第7章 结束语
7.1 本课题研究的特点
7.1.1 研究问题的多角度
7.1.2 研究对象的多层次
7.2 本课题的发现
7.2.1 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7.2.2 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研究与应用的成就与不足
7.2.3 本课题的发现与创新
7.3 本课题的局限性
7.3.1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7.3.2 受试的局限性
7.3.3 问卷调查的不足
7.3.4 时间安排上的不足
7.4 本课题对今后语言教学和实证研究的启发
7.5 展望
7.5.1 克服不足,完善后续研究的科学性
7.5.2 团队协作,力争后续研究的全面性
7.5.3 坚持不懈,做好研究的推广、宣传与教育工作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