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瓦戈医生(精装珍藏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描述俄国医生尤利·安得列耶维奇·日瓦戈,与妻子东妮亚以及美丽的女护士拉娜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继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后,又一篇经典之作。虽然日瓦戈医生的内容背景大多是在1910到1920年代,但直到1956年此书才全部完成。该书在苏联被禁,1957年被意大利出版商詹贾科莫·菲尔特里内利偷运出境,并在米兰以俄文发行,隔年又发行了意大利文和英文的版本,并得到很大的回响,并为作者赢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编著的《日瓦戈医生》讲述了,中心人物尤里·日瓦戈从莫斯科的一名医科大学生、经受过历次战争和革命风雨的洗礼,到20年代末成为一个潦倒知识分子的遭遇,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线索。处于日瓦戈周围并对他的性格与命运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人物,则有他的舅舅、还俗神父韦杰尼亚平,他的岳父、化学家格罗梅科,他的妻子冬妮亚,他的情人拉拉及其丈夫安季波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叶夫格拉夫,他童年时代的朋友戈尔东和杜多罗夫等人。作品通过日瓦戈的坎坷经历,借助于他的札记、创作、书信、独自和思考,经由他和上述所有人物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从这一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视角,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的一幅幅生动侧影。读者可以看到因城市里夜间发生战斗而倒在人行道上的伤员,街头张贴的政府公告和法令,身穿皮夹克的权力无边的委员,被战火和饥荒蹂躏的村庄,却很少能看到关于社会重要事件具体而直接的描写,因为作品着重表现的不是历史真实本身,而是人物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预感、反应、评说和联想。正如俄国流亡批评家费·斯捷蓬所说,在作品所勾画的全部“混乱”之上,“始终闪现着精神的折光”。

《日瓦戈医生》是一本世界名著。

目录

序艺术隐喻中的历史投影/汪介之

第一章 午后五点的特别快车/1

第二章 来自不同世界的女孩/18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舞会/6l

第四章 终必来临的时刻/88

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125

第六章 莫斯科野营/158

第七章 搭火车去乌拉尔/200

第八章 抵达/242

第九章 瓦雷金诺/265

第十章 公路/294

第十一章 林中兄弟/315

第十二章 鹿梨树/336

第十三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357

第十四章 重回瓦雷金诺/397

第十五章 终结/441

第十六章 尾声/476

第十七章 尤里·日瓦戈的诗/491

试读章节

送殡的队伍一面唱着《永恒的安息》,一面继续前进。当歌声偶尔停止时,他们的脚步声、马蹄声和阵阵的风声似乎依然在唱着歌。

旁观的人们让路给出殡的行列,一面数着花圈,在胸前画着十字。有些人好奇地走过来问道:“是谁家出殡啊?”“日瓦戈。”有人答道。“哦!怪不得,怪不得!”“但不是他呢,是他太太。”“唉,还不是一样。愿她的灵魂安息。这真是一个体面的丧礼。”

与亲人在一起的最后时刻一分一秒地消逝,永远不再回来。“上主和他的大地,以及所有居于地上的一切。”牧师念完告别词,画着十字,同时抓了一把泥土撒在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的遗体上。人们又唱了一遍《义人之魂》,然后一阵吓人的忙乱开始了:掩上棺盖,钉牢,放人墓穴,四把铲子雨点一般的把泥土填进墓穴,很快地筑好了坟堆。一个十岁的男孩爬上坟堆。唯有被盛大葬礼逐渐引起的感觉迟缓和心神恍惚才会产生这样的印象:男孩似乎要透过墓穴,和他的母亲说话。

男孩抬起头,从他那突出的位置失神地扫了萧瑟的秋色和修道院的圆顶一眼。他伸长了脖子,鼻粱高翘的脸孔在抽动。假如一只幼狼这个样子,谁都知道它就要嗥叫了。男孩用双手掩着脸,发出一阵阵啜泣。冷风刮过来,把冰冷的雨点打在他的手上和脸上。一个穿着窄袖黑衣的男人走向坟前。男人是死者的弟弟、男孩的舅舅,名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韦杰尼亚平。他原本是个神父,后来由于自己的请求又还了俗。

他走到男孩跟前,把他带出坟场。

当天晚上,他们住在修道院里。尼古拉舅舅以前便是这修道院的神父,修道院特别给他腾出了一个房间。这一晚正是圣母代祷节的前夕。第二天他们就要南下前往伏尔加河上的一个城镇,尼古拉舅舅在那里的一家进步出版社做事。他们已经买好车票,行李也收拾妥当,放在房间里。车站距离修道院不远,他们在这里可以隐约地听到火车头喘息的声音。

夜里,天气变得异常寒冷。房间的两个窗子开得离地面很近。透过窗子望出去,外面是一角已经荒废了的菜圃、一段散列冰洼的大路和埋葬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的墓园一隅。菜圃里除了墙边有一些矮刺槐和几棵冻得萎缩发青的包心菜外,什么也没有。每一阵风吹过,那些叶子剥落净尽的矮刺槐就如同着了魔似的飞舞着,然后又俯伏在路边。

半夜里,那男孩尤拉被窗上的一阵敲击声惊醒。黑暗的房间里神秘地被一种刺眼的白光照亮了。他只披了件衬衫,跑到窗前,把脸孔贴在冰冷的玻璃上。

除了纷飞的大风雪之外,外面什么也看不见,既看不见坟地、道路,也看不见菜圃。大风雪几乎像是故意地对尤拉施展着它的威力,它咆哮着、吼叫着,竭尽所能地吓唬着他。那无垠的白色在空中翻滚着,向大地直倾而下,覆盖了一切。风雪独霸了整个世界,其他的东西都消失了。

尤拉离开窗户,第一个冲动就是穿上衣服,跑到外面去做点什么。他害怕那几行包心菜被埋得太深,再也没有人能把它们挖出来;他害伯母亲要沉入地底,离他愈来愈远。

但结果他还是哭泣着停下来。舅舅醒了,同他说了一阵主耶稣基督,并且试着安慰他。然后舅舅沉思地站在窗前,打着哈欠。天快亮了,他们穿上衣服。

当母亲尚未告别尘世的时候,尤拉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早已遗弃了他们母子,独自在西伯利亚和外国过着放荡荒淫的生活,把家产挥霍一空。他常常听到的说法是他的父亲到彼得堡去做生意,或是参加通常在依尔比特举行的商品展览会去了。

他的母亲老是疾病缠身。当她得知自己染上肺结核后,经常前往法国南部或意大利北部疗养。尤拉和她去过两次,但他通常是被留在家里,托陌生人照顾,并且每次都托给不同的人。尤拉逐渐习惯了这种背景混乱、不断有神秘事故出现的生活,因此对于父亲的离家,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他记得当他还很小的时候,有很多东西都冠着他家的姓氏。那时有一家日瓦戈工厂,一家日瓦戈银行,好几座日瓦戈大楼,还有一种日瓦戈领带夹,甚至有一种叫做日瓦戈的糖酒蛋糕。而且,曾经有一个时期,在莫斯科只要你对赶雪橇的车夫说一声“日瓦戈”,那就如同说“到传说中的金银城去”,他自然会把你载进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把你送进一个广阔而幽静的林泉之所。栖息在松林中的乌鸦抖落积雪,它们的聒噪引起阵阵仿佛树枝断折的回响。纯种狗成群地从新房前的空地上越过大路奔驰而来。再往前去,一盏盏灯火闪现在逐渐苍茫的暮色中。

然后,突然之间一切都消失了。他们穷了。P1-3

序言

1958年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书写和反思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的艺术作品,但它着重表现的不是历史真实本身,而是人物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预感、反应、评说和联想,并且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历史观,即对作为“元历史的尘世承载者”个性的高度关注。小说还以其出色的叙事艺术,为读者呈现出一种隐喻模式中的历史投影。

帕斯捷尔纳克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曾说过:“我想在其中提供出最近45年闻饿罗斯的历史映像。”作品开篇从1902年写起,“终结”写到1929年,“尾声”则已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年月,时间跨度前后约半个世纪。活动于上述历史时空中的,是俄罗斯社会各阶层的60多个人物,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批知识分子。作品表现了他们在这一历史变动年代的复杂情绪和感受,以及他们对时代所进行的思考。全书可以说是作家在战后岁月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所作的一种回望,并涵纳着他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

小说的中心人物尤里·日瓦戈从莫斯科的一名医科大学生、经受过历次战争和革命风雨的洗礼,到20年代末成为一个潦倒知识分子的遭遇,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线索。处于日瓦戈周围并对他的性格与命运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人物,则有他的舅舅、还俗神父韦杰尼亚平,他的岳父、化学家格罗梅科,他的妻子冬妮亚,他的情人拉拉及其丈夫安季波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叶夫格拉夫,他童年时代的朋友戈尔东和杜多罗夫等人。作品通过日瓦戈的坎坷经历,借助于他的札记、创作、书信、独自和思考,经由他和上述所有人物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从这一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视角,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的一幅幅生动侧影。读者可以看到因城市里夜间发生战斗而倒在人行道上的伤员,街头张贴的政府公告和法令,身穿皮夹克的权力无边的委员,被战火和饥荒蹂躏的村庄,却很少能看到关于社会重要事件具体而直接的描写,因为作品着重表现的不是历史真实本身,而是人物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预感、反应、评说和联想。正如俄国流亡批评家费·斯捷蓬所说,在作品所勾画的全部“混乱”之上,“始终闪现着精神的折光”。

作品对于某些历史现象的评说,是以情节演进中叙述者插笔的形式进行的,如面对内战时期出现的残酷现象,叙述者写道:“人类的文明与法则暂时失效了。有效的法则是弱内强食。人们在做史前穴居野人的梦。”日瓦戈历经艰难险阻回到莫斯科,正是所谓“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时候,叙述者直言:“这是苏联历史上最难于捉摸和虚假的时期之一。”拉拉的丈夫安季波夫,是一位铁面无私的红军军事指挥官。他在旧俄时代的屈辱经历,使他产生了一种狂暴的复仇心理,以至他的化名斯特列利尼科夫曾一度使人胆寒。但是由于他在一战期间曾被俘带往国外,他也成了清洗对象,最后被迫含冤自尽。在自杀前。他已成为一个因惊恐和悲伤而发疯和狂怒的人。叙述者将这种现象看成一种“世纪病,时代的革命癫狂”。小说结束时叙述者所说的“虽然胜利没带来战争结束时所期待的解脱和自由”,但自由的征兆已弥漫在空气中,也颇为准确地传达出那一时代特有的历史氛围。帕斯捷尔纳克观照历史的独特眼光,于此可见一斑。

《日瓦戈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书写和反思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的独特视角,更在于它所显示的一种历史观,在于对作为“元历史的尘世承载者”个性的高度关注。这既体现在小说主要人物的思考和见解中,也表现于它对众多形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上。主人公日瓦戈的历史观,是在其舅舅韦杰尼亚平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越来越确信:历史的形成不在于“人民”,而在于个性;只有个性是不朽的,正是个性在不断地创造着历史本身;在历史中生活的人,如果没有关于个性自由的思想,没有对于现实中人的爱,就不能生活和创造。这些理念使日瓦戈无法接受一切形式的对个性的贬低、对个性自由的践踏,使他和那个血与火的时代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小说还显示出一种疏离“宏大历史”的意向。日瓦戈最为着重的是普通的日常生活,他在札记中写道:“在俄罗斯的全部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普希金和契诃夫的天真烂漫的俄罗斯品质,不侈谈人类最终的目的或人类的解救这类高调。这并不是他们不曾想到这些事,事实上他们想得很多,不过,在他们看来,高谈这些事似乎是自夸、放肆。”他引用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行“如今,家庭主妇是我的理想,安静的生活/和一大碗甘蓝菜/是我最大的希望”,来说明诗人对于诚实劳动和日常生活习俗的赞美。在一战前线度过三年后,长期的隔绝使日瓦戈在归途中最心旷神怡的就是他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家,感到来到亲人面前,返回家园和重新生存,这就是生命和感受,就是为探险者所追求、艺术所指涉的东西”。作品的女主人公拉拉,更多地是从个人幸福、从家庭生活的角度来看待眼前的历史事件的。她在和日瓦戈谈起自己与安季波夫的命运时说:“这不只是我们的故事这个样子。这巳变成了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命运。”她深信落在自己所属的一代人头上的所有不幸,都应归咎于战争,正是连绵不断的战乱摧毁了她刚刚建立起来的小家庭,使家庭生活方武的基础崩溃于一旦;谎言开始降临到俄国土地上,而主要的灾难、未来罪恶的根源,是丧失了对个人见解所持有的价值的认同,大家都要按照那些陌生的、强加给所有人的概念去生活。拉拉最后在日瓦戈的灵柩旁哭诉道:“生命的谜,死亡的谜,天才的魅力,朴素美的魅力——是的,是的,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可是实际生活中的琐屑忧烦——像行星的变形这类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为我们而设的,不是,谢谢你。”这便是这位女性眼中的历史。“宏大历史”在她看来。不过是一种“琐屑忧烦”。

重视个性价值和自由并非主张仅仅关心自己,而是意味着尊重每一个性,爱别人,特别是不幸的人。日瓦戈曾在冬妮亚母亲的病床前说:“在别人当中的你——才是你的灵魂,这就是你了。这就是你一生之中,你的意识所呼吸、所生活并享受过的一切——这就是你的灵魂,不朽的你,在别人中永生的你。”日瓦戈与拉拉之间的爱更是一种舍己的、带有自我牺牲性质的爱。尽管日瓦戈知道拉拉是“心灵受了创伤的人”,却仍然无私地爱着她。两人感情愈深就愈关注对方的幸福,都鼓励对方回到自己的亲属身边去。日瓦戈冒着生命危险解救并放走了那个还是少年的自卫军士兵谢廖沙,在危难中把无家可归的乡村孩子瓦夏带到了莫斯科,设法把他送进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也是他的博爱精神的体现。

《日瓦戈医生》并非通常所谓历史小说,它关于历史的反思,对“元历史的尘世承载者”个性的关注。是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予以表达的。读者所读到的,是一种隐喻模式中的历史投影,是经由一系列场景、意象、象征和暗示呈现出来的存在于这一历史中的鲜活个性。小说的主线是日瓦戈的生活史。他既是一位医生,又是一位诗人;他的活动、言论和思考构成作品的内容主干,而他本人又以诗歌和札记的形式记述或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他的札记《游戏人间》,便是当时岁月的目记,其中有随笔、诗作和杂感。小说第九章“瓦雷金诺”的16节中,前9节就是甘瓦戈的9篇札记。在第十五章“终结”中,也有一节是目瓦戈辗转回莫斯科以后写的札记,其中有他面对城市的荒凉萧瑟而发出的“田园式的纯朴不存在于这些景象中”的感慨。他写的诗作,或独立成篇,或是札记的一部分,它们都被收进小说最后一章“尤里,日瓦戈的诗作,,中。这一章所含的25首诗,或暗示日瓦戈的必然命运,或是拉拉精神境界的写照,或追忆两人的爱情、表现他们离别后彼此间的痛苦思念,或是借基督之口对时代作出了判决,均与前面各章的叙事形成艺术上的彼此呼应。

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既生活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参与了历史过程,又不同于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具有某种隐喻意义。作家说日瓦戈“很像民问传说中探求真理的人”。他死于1929年,这也决不是随意设定的。在自传随笔《安全保护证书》中,帕斯捷尔纳克曾称这一年为“诗人的最后一年”;在《人与事》中,他也说那是“什么人的诗都不存在了”、“文学停滞了”的年代。这不仅和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等诗人的自杀直接有关,更指涉了当时的社会氛围。1929年是苏联历史上“大转折的年份”,发生了很多大事:布哈林、李可夫等苏联领导人被打成“右倾投降主义集团”,“反右倾斗争”随之开始席卷全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被解除教育人民委员的职务。到1930年,全苏联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真正的“转折”,个人崇拜开始泛滥成灾。日瓦戈死于1929年,正隐喻了苏联历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时代的开始。

女主人公拉拉的形象,则是精神生活丰富、内涵复杂而深广的俄罗斯本身的隐喻,多灾多难的俄罗斯女性的象征。在日瓦戈的意识中,“俄罗斯,他的无可比拟的母亲,这是具有不朽光辉、历经灾难、作不可预卜之险的俄罗斯,是名扬四海、顽固、奢侈、疯狂、不负责、殉难的、可敬爱的俄罗斯。哦,活着是多甜蜜啊!活着并乐于活着是多美好啊!哦,时时渴望感谢生命,感谢存在本身,感谢它们,就像一个存有感谢另一个存有……拉拉正是这样的人。”与此相呼应,安季波夫临死前也对日瓦戈谈到他对拉拉最初的印象:“她那时还是个孩子,不过即使是在当年,你就已经能从她的脸上和眼神中见到那个时代的所有惶恐和不安。所有这个世纪的主题——所有的眼泪、侮辱和希望、累积的怨愤和骄傲都刻在她的面孔和行为上,与一种小女孩羞怯自持的优美相生相伴。她是这个时代的活控诉状。”作品快结束时才出现的日瓦戈和拉拉的女儿塔妮娅,则是诗人勃洛克当年所说的“我们是饿罗斯恐怖时代的儿女”这一隐喻性命题的现实体现。

《日瓦戈医生》对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进行书写和反思的独特视角,它所显示的高度关注个性的历史观和它那特有的叙事艺术,使这部长篇小说既指涉、概括、隐喻和表达了一个时代,又超越了特定的历史时代,成为一部具有某种广远而永恒的价值和“纯诗”品格的作品,并得以跻身于世界文学经典之列。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书评(媒体评论)

(帕斯捷尔纳克)因当代抒情诗创作和继承发扬俄罗斯伟大叙事文学传统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而获奖。——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

《日瓦戈医生》这一伟大的著作是一本充满了爱的书,并不是反苏的。它并不对任何一方不利,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俄国只要记住这次诺贝尔奖金是授予了一个在苏维埃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伟大的俄罗斯作家这样一件事就行了。——阿尔贝·加缪(法同作家)

在二十世纪的半途中,俄同十九世纪伟大小说义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魂灵一样同来打扰我们了,这就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它创造了一个深邃的同音室。——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3: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