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题为“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明清时期的汉语可看做后期近代汉语,明清山东方言语法也就是后期近代汉语语法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近代汉语与明清山东方言做些简略的说明。
冯春田编写的《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精)》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成果,是对明清时期的山东方言语法及其演变进行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精)》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冯春田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书题为“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明清时期的汉语可看做后期近代汉语,明清山东方言语法也就是后期近代汉语语法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近代汉语与明清山东方言做些简略的说明。 冯春田编写的《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精)》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成果,是对明清时期的山东方言语法及其演变进行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精)》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近代汉语与明清山东方言 1.2 主要语料及相关问题 1.2.1 主要语料 1.2.2 相关语料的校点问题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意义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代词 2.1 概说 2.2 人称代词 2.2.1 三身代词 2.2.2 己称代词 2.2.3 泛称代词 2.2.4 复数词尾“们” 2.3 指示代词 2.3.1 指称人、事、物的指示代词 2.3.2 指称时间的指示词语 2.3.3 方所指示词 2.3.4 样态指示词 2.3.5 旁指和遍指代词 2.4 疑问代词 2.4.1 人物疑问代词 2.4.2 事物疑问代词 2.4.3 情状/方式疑问代词 2.4.4 数量/时间疑问代词 2.5 结语 2.5.1 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系统的复杂性 2.5.2 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的地域性 2.5.3 个别代词的方言属性 2.5.4 社会语言环境对代词发展的影响 2.5.5 语言发展的历史联系 第三章 副词 3.1 概说 3.1.1 副词的确定 3.1.2 副词的分类 3.2 程度副词 3.2.1 表强度 3.2.2 表弱度 3.2.3 表比较度 3.3 总括副词、统计副词 3.4 限定副词 3.5 类同副词 3.6 时间副词 3.6.1 短时 3.6.2 长时 3.6.3 过去 3.6.4 进行 3.6.5 将来 3.6.6 完成 3.6.7 持续 3.6.8 初时 3.6.9 终时 3.6.1 0先时 3.6.1 1临时 3.6.1 2不定时 3.7 频率副词 3.7.1 高频副词 3.7.2 低频副词 3.8 重复副词 3.9 否定副词 3.9.1 单纯否定 3.9.2 对已然的否定 3.9.3 对判断的否定 3.9.4 禁止否定 3.10 语气副词 3.10.1 确定、强调语气 3.10.2 不定、揣度语气 3.10.3 委婉语气 3.10.4 疑问语气 3.10.5 主观评价与情态意愿 3.11 情状方式副词 3.11.1 协同类 3.11.2 其他 3.12 结语 3.12.1 明清山东方言副词特点 3.12.2 副词的形成问题 第四章 介词 4.1 概说 4.1.1 介词的特点 4.1.2 介词带“着”、“了”的问题 4.1.3 介词的类别 4.2 对象介词 4.2.1 介引受事的介词 4.2.2 施事介词 4.2.3 授与介词 4.2.4 为替介词 4.2.5 比较介词 4.2.6 交与介词 4.2.7 当对对象介词 4.2.8 言谈对象介词 4.2.9 求索对象介词 4.2.10 师从对象介词 4.3 时间、处所介词 4.3.1 所当时间介词 4.3.2 起始时间介词 4.3.3 临近时机 4.3.4 介引时机 4.3.5 所在处所 4.3.6 所止处所 4.3.7 方向介词 4.3.8 经由和沿循介词 4.4 方式、方法、原因介词 4.4.1 工具介词 4.4.2 依据介词 4.4.3 原因介词 4.5 范围介词 4.6 结语 4.6.1 介词系统比较 4.6.2 与介词有关的语法现象 第五章 连词 5.1 概说 5.2 并列连词 5.2.1 连接词和短语的连词 5.2.2 连接分句或语篇的连词 5.3 连贯连词 5.3.1 解说连词 5.3.2 顺承连词 5.3.3 总结连词 5.4 递进连词 5.4.1 先行连词 5.4.2 后续连词 5.5 选择连词 5.5.1 未定选择连词 5.5.2 已定选择连词 5.6 因果连词 5.6.1 原因连词 5.6.2 结果连词 5.7 目的连词 5.8 转折连词 5.8.1 前转折连词 5.8.2 后转折连词 5.9 假设连词 5.10 条件连词 5.10.1 有条件条件连词 5.10.2 无条件条件连词 5.11 连词的比较研究 5.11.1 明清山东方言语料连词系统的比较 5.11.2 相关的北方系语料的连词系统比较 5.12 连词研究的相关问题 5.12.1 连词的语义来源分析 5.12.2 连词发展演变中的一些语法化问题 第六章 助词 6.1 概说 6.2 结构助词 6.3 动态助词 6.4 事态助词 6.5 假设助词 6.6 概数助词 6.7 非疑问语气助词 6.8 疑问语气助词 6.9 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的一些问题 6.9.1 助词的特点 6.9.2 助词词素化及相关问题 第七章 句式 7.1 概说 7.2 处置句式 7.2.1 处置句式的类型 7.2.2 处置句式的特点 7.3 被动旬式 7.3.1 被动句式的类型 7.3.2 呈巷型茧点酶持!量墅掘差阊饕 7.4 差比旬式 7.4.1 “X+A+比较标记+Y”式差比句 7.4.2 “比”字差比句 7.5 选择问句式 7.5.1 选择问句的类型 7.5.2 选择问句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7.6 反复问句式 7.6.1 反复问句的类型 7.6.2 反复问句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7.7 结语 7.7.1 明清山东方言的句式特点 7.7.2 句式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