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国史ABC(法汉对照)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法)拉维斯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法国史ABC》原是一本小学法国史课本,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代史学宗师拉维斯编写。该书采用了条理清晰、生动活泼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们讲述了法国历史,使读者们对法国从高卢时代到第三共和国的发展线索有清晰的认识,掌握法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内容推荐

《法国史ABC》是20世纪初的法国史学家拉维斯写给法国小学生看的小学教科书,属于西方经典名著重译(已过版权保护期,无版权问题),内容浅显易懂,适读于法语学习者以及留法以及对法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具有非常广的受众范围。另外《法国史ABC》会进行语法和词汇等注解,使读者在学习法国史的同时提高法语的阅读和语法水平。

目录

LIVRE PREMIER LES GAULOIS, LES ROMAINS ET LES FRANCS

第一篇 高卢人、罗马人和法兰克人

 CHAPITRE PREMIER LES GAULOIS ET LES ROMAINS

 第一章 高卢人和罗马人

 CHAPITRE DEUX LES FRANCS EN GAULE

 第二章 法兰克人在高卢

 CHAPITRE TROIS LES ROIS CAROLINGIENS

 第三章 加洛林的国王们

LIVRE DEUX LA FRANCE, DEPUIS LA TEMPS DES CAROLINGIENS JUSQU'A LA MORT DE SAINT LOUIS

第二篇 法兰西——从加洛林王朝到圣路易之死

 CHAPITRE QUATRE LES CHATEAUX ET LES SEIGNEURS

 第四章 城堡和领主

 CHAPITRE CINQ LES PAYSANS ET LES BOURGEOIS

 第五章 农民和自由民

 CHAPITRE SIX LES CROISADES

 第六章 十字军东征(圣战)

 CHAPITRE SEPT TROIS BONS ROIS DE FRANCE

 第七章 法兰西的三位贤君

LIVRE TROIS LA GUERRE DE CENT ANS

第三篇 百年战争

 CHAPITRE HUIT LA GUERRE DE CENT ANS JUSQU'A JEANNE D'ARC

 第八章 从战争爆发到圣女贞德

 CHAPITRE NEUF JEANNE D'ARC

 第九章 圣女贞德

LIVRE QUATRE LA FRANCE JUSQU'A LA MORT DE HENRI QUATRE

第四篇 在亨利四世去世之前

 CHAPITRE DIX LES INVENTIONS ET LES DéCOUVERTES

 第十章 发明与发现

 CHAPITRE ONZE DE JEANNE D'ARC A HENRI QUATRE

 第十一章 从圣女贞德到亨利四世

 CHAPITRE DOUZE LE ROI HENRI QUATRE

 第十二章 国王亨利四世

LIVRE CINQ DE LA MORT DE HENRI QUATRE A LA RéVOLUTION

第五篇 从亨利四世之死到大革命

 CHAPITRE TREIZE LOUIS TREIZE ET L'ENFANCE DE LOUIS QUATORZE

 第十三章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童年

 CHAPITRE QUATORZE LE RèGNE DE LOUIS QUATORZE

 第十四章 路易十四治下

 CHAPITRE QUINZE LES INJUSTICES QU'IL Y AVAIT EN FRANCE

 第十五章 法兰西的不公正

LIVRE SIX LA RéVOLUTION

第六篇 大革命的开端

 CHAPITRE SEIZE LE COMMENCEMENT DE LA RéVOLUTION

 第十六章 大革命的开端

 CHAPITRE DIX-SEPT LA MORT DU ROI

 第十七章 国王之死

 CHAPITRE DIX-HUIT LA GUERRE ET LA TERREUR

 第十八章 战争与恐怖

LIVRE SEPT NAPOLéON

第七篇 拿破仑

 CHAPITRE DIX-NEUF LES VICTOIRES

 第十九章 胜利

 CHAPITRE VINGT LES REVERS

 第二十章 败北

LIVRE HUIT DE NAPOLéON A 1900

第八篇 从拿破仑到第三共和国

 CHAPITRE VINGT ET UN LES RéVOLUTIONS ET LES GUERRES

 第二十一章 革命和战争

 CHAPITRE VINGT-DEUX LES CONQUêTES DE LA FRANCE

 第二十二章 被法国征服的地方

法汉地名对照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农场主们负责利用查理曼的资产为他赚钱。每当圣诞节的时候,查理曼就把他们聚到一起,一方面是收账,另一方面则告诉他们新一年的指标。

查理曼对他的农场主们说道:“我不希望你们虐待在我的领土上耕作的农民:但我也不希望那些农民浪费时间,在工作的时候喝酒闲谈、无所事事。

“我希望每个农场里都至少有一百只母鸡,三十只鹅,还要有一些鸭子和鸽子。

“你们要让农民适量地享有猪膘,火腿,奶酪,黄油和啤酒。

“特别要注意葡萄收获的时节。我可不希望他们的臭脚丫把葡萄踩烂了。

“另外,要好好看护我的森林。别让他们盗砍我的树木。要小心我的猎物。别让它们被偷猎者杀掉。”

查理曼说起话来就像一个兢兢业业的地主。他吃着从他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由农场主们进贡的作物,喝着产自他的葡萄园的美酒。正是为了这美酒,他要防止收葡萄的人们管不住自己的脚,踩坏葡萄。他叮嘱农场主们阻止盗猎者偷杀猎物,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打猎狂,而且还喜欢吃野味儿。

2.查理曼和主教、领主们闲谈

不过,查理曼在重大场合还是会穿上皇帝的服饰的。

他端坐于宝座之上,头戴的皇冠由纯金打造。他的大衣用金纽扣系在肩上,长内衣上也点缀着黄金。他的手撑在重剑上,那剑柄上的球饰也是用金子和珍贵的宝石做成的。连他的鞋子上也装饰着宝石。

在皇帝的右手边坐着众多主教,左手边则是军队的首领们。

每年,查理曼都会聚集众多主教和法兰克军的诸位首领。他和他们一起探讨帝国内发生的一切。他想要知道百姓们是否安分守己。

一位主教正站在前面侃侃而谈。他回答着皇帝的问题。皇帝也很仔细地聆听。  当查理曼听完主教和首领们的话,便知道该做些什么决定了,比如把帝国里的不良之风整治一番。

查理曼的指示被下达到各个地区,下达到所有臣服于他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查理曼是强大而又圣贤的。

3.查理曼和教师、学生们闲谈

查理曼在宫廷里设了一个学校。他经常会去那儿看看学生们学习得怎么样。

这个学校的老师都是教士,在那个时代只有教士才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有本事教课的。

有一天,查理曼来到学校,发现富贵人家的孩子们成绩都很烂,因为他们既不好好听课,也不认真做作业。而穷人家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他们得分很高、学习很认真。

于是乎,查理曼让穷孩子们站到一边,又让富孩子们站到另一边。

他大加赞赏了穷孩子们。他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继续好好念书。等你们长大了,我就给你们好房子住。”

富孩子们听了这话当然不高兴了,满脸写着懊恼。

查理曼就对他们说道:“哈哟!你们以为父母很有钱,就可以不好好学习了?你们搞错啦!要是你们再不用功,那么只要我活着,你们就什么东西也别想得到。”

4.罗兰之死

骁勇善战的勇士们在查理曼的统领下四处征战。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皇帝的侄子——罗兰。

一天,皇帝从西班牙撤兵而回。当他穿过了比利牛斯山的时候,罗兰率领的后卫部队才刚到山中一个叫做伦瑟沃的地方。那里的路很窄,两旁高耸着悬崖峭壁,看起来就像是两堵墙。

突然间,密密麻麻的大石块从峭壁上滚了下来,直直地冲着法兰克战士砸去。同时,弓箭如雨一般射将下来。原来是法兰克人的敌人!他们把石块滚了下来,还向罗兰他们射箭。这时,其余的敌军也从山路上包抄过来。法兰克战士们被围在角落里,前赴后继地倒下阵亡。

最后,只剩下罗兰还活着,但他已伤得不轻,奄奄一息。

有一个敌人靠近罗兰,想要取走他的重剑。这把剑曾因罗兰的勇猛而举世闻名。人们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圣剑迪兰达尔。

罗兰感觉有人要夺迪兰达尔,便有些清醒过来,于是他站了起来,一剑刺死了敌人。

但是,他终究又倒在了地上,鲜血汩汩流出;他再也没有力气战斗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死去,心中便只想着查理曼——他的皇上,还有那美丽的法国——他的故乡。罗兰闭上了眼睛。他紧紧地握住他的迪兰达尔,紧紧地把它靠在胸前。

P29-35

序言

力求让法国人对本国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法国史学大师拉维斯

若就篇幅,尤其是字数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法国史ABC》绝对是一本小书。不过,这本被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的法国人亲昵地称为“小拉维斯”的小学法国史课本,其作者却非等闲之辈。他不仅是一位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学术界身居高位,尤其是在历史学界犹如“教主”,为推进法国历史研究的学科化、专业化进程,以及使历史学在法国高等院校中占据显赫地位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代史学宗师,而且还因亲自动手为法国中小学生撰写了许多历史教科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一代又一代法国的孩子们讲述本国历史,在法国几乎家喻户晓。甚至被誉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此人的名字叫做欧内斯特·拉维斯(Ernest Lavisse,1842-1922年)。

1842年12月17日,拉维斯出生于埃纳省努维翁(Nouvion)一个收入微薄的小店主家庭,186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并在1865年以仅次于后来以创办法国《历史评论》杂志著称的法国史学大师加布里埃尔·摩诺(Gabriel Monod,1844-1912年)的高分获得历史教师资格证书。因其在考取历史教师资格证书时表现出色,拉维斯深得曾在第二帝国时期担任教育大臣的历史学家维克托·杜律伊(Victor Duruy,1811-1894年)的赏识。承蒙杜律伊的大力推荐。拉维斯在1868年得以出任拿破仑三世之子的老师。不过,这份美差为他带来的荣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反而在两年后给他带来了麻烦。1870年9月,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失败、拿破仑三世本人亦成为俘虏而轰然倒台,拉维斯由于曾任帝国皇储之师,一时处境甚为尴尬。

出于尽快摆脱这种尴尬处境的考虑,同时更是为了能够有机会深入考察在普法战争中打败法国的德国究竟何以崛起和强盛,拉维斯决定接受一份资助赴德国研习德国史。1872至1874年期间,拉维斯师从近代德国史学大师朗克三大门生之一的格奥尔格·魏兹(Georg Waitz,1813-1886年)教授研习中世纪史。1875年,他完成了以《普鲁士王匡起源之一的研究,或阿斯卡尼亚王朝统洽下的勃兰登堡的发展》为题的博士论文。这篇博士论文在学界获得了好评,并荣膺法兰西科学院奖。1879年,拉维斯又出版了《普鲁士历史研究》一书。《普鲁士历史研究》出版后多次重印,并且也荣获法兰西科学院奖。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同一历史学家先后有两部著作获得法兰西科学院的奖励,实属罕见。这也是对拉维斯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到的惨败,在直接导致了第二帝国垮台的同时,也促成了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不过,如果说在第二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第三共和国是一个在战火中诞生的“早产儿”,那么,法国在1871年2月进行的国民议会选举的结果,则更使共和国的“合法性”成为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在第三共和国最初的七八年时间里,法国围绕着究竟是实行共和制还是君主制展开了既扑朔迷离,又激烈异常的政体之争。为了使共和制能够在法国最终确立,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共和派展开了极为艰巨,同时亦不乏策略性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这一斗争的胜利。当拉维斯于1875年从德国学成回国时,法国政治局势虽已日益向有利于共和派的方向发展,但共和制仍尚未在六边形的土地上最终确立。难能可贵的是,拉维斯,这位先前的帝国皇储之师、忠诚的拿破仑派,此时已逐渐地认识到实行共和制在法国已是不可逆转,遂转而积极地为共和制度制造舆论;而在共和制最终在法国得到确立后,则又为构建符合共和国需要的民族史学而殚思极虑,力求让历史学与历史教育在愈合法兰西民族的战争创伤和恢复民族自豪感方面发挥巨大而独特的作用。

拉维斯在德国留学期间深知,德国的历史学家曾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在民众中形成一种民族情感和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在德国统一中发挥重要作用。有鉴于此,他觉得法国历史学家甚有必要像德国历史学家在德国统一前所做的那样,致力于构建一种符合第三共和国现实需要的历史。这种历史当以民族一国家为叙事框架,并致力于协调民族观念与其和制度。进而言之,它必须具有这样两个特点:首先,它是民族的,其应当大力强调民族发展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其次。它应当是共和的,其应当彰显第三共和国是法国历史发展和理性进步的自然产物,在共和国的领导下,法国不仅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而且也是一个经济繁荣、军事强大的国家。

为了让自己的上述想法能在法国成为现实,拉维斯首先致力于提升历史学在法国学术界,尤其是法国大学当中的地位。在他和包括加布里埃尔·摩诺在内的一批史学名家的不懈努力下,法国史学在19世纪晚期大致完成了专业化的进程,不仅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而且具有完善的培养体制和专业学术期刊。进而言之,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不仅在法国大学中获得确立,而且还成为这一时期法国大学中的一门显学。在这一过程中,拉维斯本人的职业生涯堪称既顺畅又辉煌:1876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880年起在巴黎大学执掌教鞭:始则作为任教于巴黎大学的法国著名史学家菲斯特尔·德·古朗治(Fustel de Coulanqes,1830-1889年)教授的代理教师,最终在1888年至1919年间担任巴黎大学“近代史基佐讲座”教授;1892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94年任《巴黎评论》主编;1904-1919年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但难能可贵的是,拉维斯没有自甘陶醉于本人在学术地位方面的“青云直上”,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推进与大学历史教育相关的诸多改革:学士学位改革、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改革、高等教育文凭的设立、强化论文写作训练,等等。有鉴于此,曾师从拉维斯的法国著名史学家夏尔·瑟诺博斯(Charles Seignobos,1854-1942年)曾如是说道:“如果没有拉维斯在决定时刻采取改革措施,法国历史教育或是大学体系都不可能达到现在这种程度。”

不过,人们对瑟诺博斯的上述评判不妨再加上这样的补充,亦即拉维斯的历史教育活动绝非仅仅局限在高等学府的课堂范围之内。而是对整个第三共和国的中小学历史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概而言之,他不仅在巴黎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高校里致力于培养那些能够向中小学生传授对法国之热爱的历史教师,而且还亲自动手为中小学生撰写了很多历史教科书,如《一年级法国史》、《二年级法国史》和《一年级公民教育》等等。由于这些书面向的是小读者。拉维斯在撰写教材时采用了条理清晰、生动活泼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孩子们讲述法国历史,使他们对法国从高卢时代到第三共和国的发展线索有清晰的认识,掌握法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更有甚者,拉维斯向中小学生们所灌输的这种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包含着要热爱作为祖国的法兰西。同时更要珍惜当下的幸福和自由,也就是要热爱共和国。尊崇祖先、热爱祖国是为了在幼小的心灵中树立民族自豪感,而宣扬共和精神则是要使共和国在小公民们的思想意识领域获得巩固。

作为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最富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拉维斯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史学史上的较高地位,或许很大程度上得归因于他领衔主编的两套前后衔接的大部头《法国史》,亦即1901年出版的九卷本《法国史:从起源到大革命》(Histoire de France depuis les origines jusqu’a la Revolution)和1920-1922年间出版的十卷本《法国近现代史:从大革命到1919年巴黎和约》(Histoire de la France contemporaine depuis la R6volution jusqu’a la paix de 1919)。这两套完全打上拉维斯个人烙印、在法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堪称“丰碑”式的巨著,在法国经常被人以“大拉维斯”相称。与此同时,拉维斯亲自动手为中小学生撰写的那些法国史教科书,则被国人亲切地称之为“小拉维斯”。概而言之,在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的法国史坛,乃至更大的范围内,曾出现过“大、小拉维斯”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而其大名在同一时期的法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拉维斯本人,亦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

大凡读过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中国读者,都会对他在卷首开篇对中国读者提出的阅读该书应有的至关重要的基本信念,即对本国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之说印象深刻。事实上,在钱穆先生这本问世于抗战时期这一特定年代的史著的字里行间,也确实时常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本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无独有偶,力图在蒙受普法战争失败之耻的法国让史学在愈合法兰西民族的战争创伤和恢复民族自豪感上发挥应有作用的拉维斯,其所做作为,又何尝不与钱穆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诚然,如同对钱穆先生的这本颇有影响力的史著,今天的中国读者亦可有不同看法一样,对于拉维斯的历史著作,包括眼前这本小册子,人们也完全可能,而且可以指出其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因其书中的民族感情色彩实在太浓,一些对“过去”的叙述显然有失客观;而其结尾处“法国有权利为自己所征服的一切感到骄傲”之语,则更是让当年曾遭受过法军侵略、蹂躏的中国的民众在感情上就难以接受。事实上。即便在当今法国,也早已有一些学者对拉维斯当年的研究取向提出异议。尽管如此,笔者管见,对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样一本由法国一代史学宗师亲自撰写,且力求让自己国家的孩子,亦即“共和国未来的公民们”对本国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的小学历史教材,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均与之存在较大差异的当今中国的读者在展读之际,不妨带一点“理解与宽容”。而且,尽管在时隔多年之后,本书的“内容”,特别是其史观或许已乏善可陈的话,那么,它的呈现形式,则无疑如同近年来曾在国内图书市场上热卖过一阵的民国小学教材一样,亦还是有一些值得当今中国小学教材的编写者们借鉴的地方。

吕一民  2014年初春于浙江大学

后记

关于这部小书,有许多信息值得交代,有关本书的内容与写作背景,相信读者已经在法国史学者吕一民教授所作的序言中收获颇丰。写下这篇短短的译后记,则是为了读者能在合卷之前再了解一些“内幕”。

本书能够出版,多有赖于本书的编辑沈衡。若不是他的大力推荐,译文的草稿或许会一直躺在笔者的硬盘里的某个角落。在最初翻译这本小书的时候,我曾把读者假想为自己未来的孩子和她的小朋友们,故而在泽文的语气和措辞上是尽量按照他们的口吻的。不过,在沈编辑的建议下,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行文风格,从而使本书同样适合于那些对法国史感兴趣的成年读者。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将本书设计成中法对照的历史读物,并由徐素娟老师操刀对原文的法语用法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注解;这类读本在市面上尚不多见,而这对于初学法语、且喜爱法国历史的读者而言却十分有益。但仍需注意的是,笔者并没有完全地将译文逐一对应于原文,而是在某些地方进行了润色,例如插入了一些评论和注释,修改了某些时态,将“我们的国家”译为“法国”,删节了“你们瞧”这类过于口语化的措辞,等等。毕竟本书写作于一个世纪之前,而且针对的读者是小学生,适当的修改只是为了使译文显得更加自然,使译文本身也能成为一部值得一读的、入门级的法国史。此外,本书的写作时间也解释了为什么书中的内容只到十九世纪末就戛然而止。如果读者对法国历史与文化拥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一些大部头的法国史著作或译作将是进一步的选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