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山脚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霞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山脚下》是著名散文家陈霞深度接触新疆历史人文后的倾力之作。陈霞,作为根扎新疆这块土壤上的作家,她对新疆的情感,对大漠戈壁上的一草一木,有着独到的撼人心魄的感受。本书是描摹新疆风光、解读新疆历史人文的深度游读本。

现代的生活忙碌而烦嚣,许多人都想从旅游与阅读中找到片刻的自由。这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历史的深处,寻找梦中的风景。

内容推荐

陈霞编著的这本《天山脚下》是描摹新疆风光、解读新疆历史人文的深度游读本。全书以“大海的故乡”、“丝路人家”和“向西”分章,以文化散文的风格讲述了新疆的悠远历史、壮丽风景、西北风情、名人趣事,农耕文化为读者呈现新疆的另一个独特面貌。《天山脚下》适合那些爱好中国西北大漠丝路文化、对民俗民风感兴趣的读者,当然也适合到新疆地区旅游的读者。

目录

杨国民 独异的新疆视角

大海的故乡

 一湾沧泱水

 恐龙沟

 汉代疏勒城

 奇台

 天池美

 吐鲁番境内的古墓

 山梁小屋

 羊之魂

 村上的事情

 维吾尔族朋友

 鹰嘴豆

 青河上的羊驼

 沙枣花

 天地的语言

丝路人家

 兄弟姐妹做编钟

 走隆德

 怀乡一河深

 锦绣

 烘烤日

 江南小妹

 赛里木湖边

 红舞鞋

 昌吉女性文学沙龙

 富蕴的眼睛

 楚吾尔与刀郎舞

 5月5日

 月光上行走

 出发

向西

 迁徙者的家园

 落脚布尔津

 禾木的早晨

 图瓦人的孩子

 哈萨克歌手

 草原上的红房子

 新疆北鲵

 温泉

 兵团母亲

 湿地

 一个人的朝拜

 永远的塔什库尔干

 走进太阳部落

 天山一路长

试读章节

剑龙属于乌臀目,是典型的食草恐龙。这是全世界最早灭绝的恐龙之一,背部有两排骨板,起调温和防御作用。尾部有四根骨刺,这种恐龙一般长约8米,头小肚大。脚长得像大象。阳光下,身上的鳞片如同黑岩石一般,动作迟缓,是恐龙家族中最笨、最善良的一类。

恐龙沟墓地,最大的秘密是挖出了兽脚类的食肉恐龙——中华盗龙,这是在与食植物恐龙并靠的地点发现的,也是世界上保存得最精美的食肉恐龙头骨。我们知道,食肉恐龙以食素恐龙或鱼、昆虫为生,头大,趾有锐利的爪子,嘴里长着像匕首和小刀一样的利器,直立行走,杀伤力极大。

据相关资料得知:马门溪龙这样巨大的蜥脚类恐龙一般生活在三叠纪到侏罗纪早期,像中华盗龙这样的兽脚类恐龙要比它们晚几亿年,两种不同的恐龙出现的时间不同,如果它们同时出现在一个墓地,那基本上算是一个奇迹。从目前来看,除了这儿之外,世界其他地方这两种恐龙化石最近距离为80公里。

据统计,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有700多种,最大的长约45米,重约1000吨;最小的只有麻雀大。目前,中国已记载的恐龙有100余种,在全世界的2目24个科属中我国几乎都有代表。

恐龙沟是世界范围内恐龙化石最集中、种类最多、保存最完整和个体最大的一个地区。从连续性上看,自早白垩纪到侏罗纪上统、中统、下统基本贯穿整个恐龙的地史分布。专家认定,这一带至少生活过10种以上的恐龙。在多年的反复挖掘中,恐龙沟创造了许多个“世界第一”,大都可成为恐龙研究的“经典文章”:有耗用4年时间挖出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颈椎化石;有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食肉恐龙头骨化石;有世界上蜥脚、兽脚两类恐龙相距最近的化石点;有新近发现的重达1。5吨的恐龙胯骨化石,有几十个巧龙被洪水冲击淹没的骨骼群;有剑龙、甲龙、隐龙、冠龙混合遗骸;翼龙的骨骼化石随处可见;还有最早的鳄类、最早的蜥蜴类、最早的角龙类、剑龙类、乌角类、龟鳖类……  恐龙沟出土的恐龙化石,不仅具有代表性、丰富性、完整性,还表现出化石动物群的有趣性。我们知道,从人类学、人种学的角度讲,新疆属于各民族多种文化大融合的交汇处。而从生物学、地质学来看,恐龙沟也具备多种动物交汇的特点,成为诸多古生物化石的汇集地。这样的重大发现,在世界第九次国际中生代的地球陆地生态和生物区学研讨会上,早已成为“热点”。据国际知名恐龙研究专家之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介绍:准噶尔地区恐龙的多样性,既表现出古生物典型的亚洲特色,又带有欧洲、北美的南半球色彩。它的大型化一小型样,陆、海、空的全方位占据,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并存的特殊性,对世界恐龙的研究都有巨大的潜力。恐龙沟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关联性强、系列长,为中国人在世界研究恐龙的论坛上争得了发言权。

恐龙沟的许多重大发现,是揭示地球奥秘的一把钥匙,为确定地质年代和地层对比,探索生物演化进程,研究这一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及世界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都提供了极有科学价值的依据。

没有哪一种生物,能像恐龙这样激发我们无限的探索与求知欲。恐龙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是极其不同的,它们真实地统治过地球,又突然地消失了,人类对于恐龙灭绝的推测超过百种,最典型的说法有:陨星撞击论,火山爆发论,气候演变论,地下爆炸论,植物杀害论,竞争失败论,宇宙尘埃论,繁殖受挫论……科学家力图找到一种最合理的解释,然而,200多年过去了,关于恐龙的灭绝仍是全世界自然科学难解的奥秘之一。

人们探求恐龙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实际上也是在求证人类自身的谜底,而恐龙沟的“化石档案”里或许藏着重要的秘密,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臆测吧:灾变前,这里是一片沧海,万物竞争、树木参天,到处生机盎然。当大灾难降临时,天上突然落下爆炸物,顷刻间地球旋转,山横出,海倒立,方圆数百里火光熊熊,地壳被撕裂,熔岩如洪流,岩浆四溅,毒与冲天……

P12-13

序言

独异的新疆视角

我去过几次新疆,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我对新疆自然景色的壮美,对新疆人的热情豪放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我亦写过关于新疆的一点文字,总觉得意犹未尽,在这大漠孤烟、戈壁胡杨的深处,还隐藏着让我这位步履匆匆的游客未曾触摸到的东西吗?

读了陈霞的作品,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让我汗颜于原先描写新疆文字的肤浅和贫乏。陈霞,作为根扎新疆这块土壤上的作家,她对新疆的情感,对大漠戈壁上的一草一木,有着独到的撼人心魄的感受。

读她的作品《一湾沧泱水》《汉代疏勒城》《沙枣花》《禾木的早晨》《羊之魂》《永远的塔什库尔干》《天山一路长》等,让你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回应;非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是触摸不到如此深的人文灵魂的。我始终认为: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作者的独特个性和视角,是对世事物理、社会生态的一种独到体验,且以一种具有灵性的文字予以描述和表达。陈霞的散文,处处散佚着一个长期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壤上的“土著”作家的情韵和风格,这是一种由于地域、个人生长环境差异及文化背景差异共同融会而成的浸入肌肤的鲜明个性。

陈霞以前出过一本散文集,取名《回家》,取自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写的是她从昌吉回到奇台的所思所想,以及她以前辛勤耕耘过的校园的感受。她和所有人一样,对家乡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虽然昌吉和奇台相距很近,她随时可以抽时间回家,但是这种地理上不远的距离却使她产生了对生养她的那片故土——奇台的长久和隽永的思念。我亦去过奇台,从地理风貌上看,这是一座很平常的县城,尽管从遥远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沉积了很多悲壮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或许她曾有过美丽的倩影,但对我这位游迹几乎遍及祖国河山的人来说,感觉她还是太平凡。但从陈霞笔下却演绎出了那么多动人的故事,读《回家》这本书,让我产生一种需要重新感受和审视这座边陲小城的渴望。

陈霞当过老师,也当过多年的校长,但她始终把自己看作园丁,在她耕耘过的这块园地里,她付出了青春年华,收获了鸟语花香。尽管她后来变换了职业,当了博物馆馆长、文物局书记,而一旦她回到这块熟悉的园地里,又会别生情怀,竞产生了“回家”的感觉,对于教师职业发自肺腑的挚爱,在陈霞的散文中处处得以情不自禁地流露,因为我和她有过曾经相同的经历,读她的文字,我禁不住产生了很多共鸣,但却自愧不如她也。

她的小说没有来得及读;她的散文,有一种丰富知识和情感的融会,有一种浅淡苦涩和甜蜜的咀嚼,仿佛踽踽而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在大漠深处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灵性和气质,这是你走马观花式的游历所无法感触和体验到的,你会随着作者淙淙的情感溪流,蜿蜒在戈壁大漠之间,和着博格达格峰的雪水,流淌在天山南北,极目处,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白云般飘荡的羊群。

去年我去新疆,这是20多年后,我们同学间的第一次相聚,我饱受着同学之间那种纯洁如云山雪水般的情感,酒是一顿顿地喝;话是一席一席地聊。情到深处,隐约可见泪光。这是我十几年商海搏击中从未体验过的一种情结。

在新疆和陈霞相处了几天,相互倾吐了阔别20多年间始终萦回着的同学之间的思念,其间不时感叹人世间的沧桑变化与各自生活奋斗之路的艰辛,让我感叹的是,她的心灵还依然是一片净土,宛如雪峰环抱中的一泓天池之水。她依然挚爱她的文学,就像新疆人永远钟爱着雪莲一样。她依然那么执着地在文学这块园地里辛勤劳作,仿佛一峰行走在大漠戈壁深处的骆驼。天道酬勤,她终于又有一本散文新作要面世了。我在江南水乡期待着这位老同学更多新作问世,因为我喜爱新疆,喜爱在她的作品中捕捉新疆的灵魂。是为序。

杨国民2011年6月于无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无锡森义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有心人写的书,因此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值得认真一读的书。

——周涛(中国作家、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窗前天山,屋后大漠。陈霞写了自己在北疆的几十年岁月。这些异域风情,塞外时光,都被她拉为家常。

——刘亮程(乡村哲学家,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人类绝不会再有这样的幸运:把最高、最低,最冷、最热,最荒凉极致又绿意溢透的地方同时置于一方天空之下;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如此众多的不同文化类型亦如一株天山雪莲不同的花瓣相映生辉。我坚信,这里边一定隐含着某种天意和玄机,让我们人类—读再读。

——刘湘晨(作家、纪录片人,文化学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