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和吕迪格·达尔可著的《疾病心理学》是身心整合疗法开创之作,畅销全球三十年!
从千奇百怪的症状中领悟自我疗愈之道!
把疾病当成最亲密、最诚实的朋友,才是对待身体的正确立场!
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
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生这种病?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生同一种病?其实,疾病是在对你讲述未被正视的心理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疾病心理学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德国)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吕迪格·达尔可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和吕迪格·达尔可著的《疾病心理学》是身心整合疗法开创之作,畅销全球三十年! 从千奇百怪的症状中领悟自我疗愈之道! 把疾病当成最亲密、最诚实的朋友,才是对待身体的正确立场! 读懂疾病的象征意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 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生这种病?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生同一种病?其实,疾病是在对你讲述未被正视的心理问题。 内容推荐 作为身心整合疗法的经典之作,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和吕迪格·达尔可著的《疾病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观点: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心理问题——生病起因于我们心灵的失衡。所以,种种病症不是敌人,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最好朋友。作者无意否定正统医学的功用,而是希望读者能以崭新视角,发现被忽视的身体的本意,从中学到人生功课,实现全面圆满的健康。 目录 译者序 与身体对话 作者前言 第一章 认识疾病与疗愈 一 疾病与症状 疾病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使我们变得完整。疗愈只来自疾病的转化,而不会来自症状的克服。 二 对立与合一 每一极的存在都需要另一极,善良要依靠邪恶才能存在,和平要靠战争,健康要靠疾病。 三 阴影 阴影是人不能或不愿看到,却又存在于自己里面的部分,是我们最巨大的威胁。 四 善与恶 恶并不是善的对立,对立本身才是恶。 五 疾病是人的本质 疾病并不只是自然的功能失调,更是促使我们从不完整走向完整的转折点。 六 寻找原因 因果关系只是我们的意识解释事件的可能方法之一。类比可以帮我们揭开万物内在的相似关系。 七 深入探究的技巧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问题。 第二章 症状及其意义 一 感染 发炎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里的战争”。 二 抗拒 抗拒是不让对方进来,抗拒的相反就是爱。 三 呼吸 呼吸,一呼一吸,象征获得和释出,拿取和给予。呼吸系统的疾病与“接触”和“关系”有关。 四 消化 消化过程同化可以同化的部分,排出不能同化的部分。饥饿表达出某种渴望。吃通过整合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五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是灵魂之窗,感觉器官越是不能适当发挥作用,我们就越会学到向内看、往里听。 六 头痛 头痛就是思想脱离轨道的确切信号,表示我们以错误的方式运用思考,追逐没有把握的结局。 七 皮肤 皮肤的功能在分离与接触这两极之间徘徊。我们通过皮肤向世界展现自己。 八 肾脏 肾脏的疼痛和疾病总是出现在我们与伴侣发生冲突的时候。 九 性欲和怀孕 所有性问题的背后都是恐惧。 十 心脏与循环 头脑和心脏,理智和感受,完整的人同时有这两种功能,并达到和谐的平衡。过于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引发问题。 十一 运动系统与神经 运动系统疾病的核心主题,就是动作和休息、活动和僵硬之间的对立。 十二 意外事故 我们总是找寻机会把自己的过错投射到“外在”,从我们责备“外在”、将之视为加害者的激烈程度,就可以看出我们多么仇视自己内在的加害者。 十三 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使我们诚实,以别人害怕的强烈程度和全部力量,补偿我们原本丧失的所有部分,绝望地想恢复平衡。 十四 癌症 癌症反映我们的行为:癌症是在错误层面的爱。 十五 艾滋病 艾滋病,是癌症所表现的问题的自然延伸。癌症和艾滋病都属于“生病的爱”。 十六 怎么办? 唯一答案只有三个字:“向内看!” 附录 器官和身体部位的心理意义 试读章节 当人的身体表现出症状时,或多或少会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而常常扰乱了原有的生活规律。症状是个信号,使我们的觉察力、注意力和精力都去关注症状,并搅乱平常生活。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症状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会把这种“外在”的扰乱视为困扰,所以通常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排除困扰。人讨厌受到困扰,于是揭开对抗症状的战争,而即使是一场战争,也隐含有关切和注意,所以症状总是能确保我们的关心。 自从希波克拉底以降,正统医学一直试图说服病人相信,症状多多少少是偶然的现象,要以机械化的过程来寻找原因,于是每个人都努力研究这些过程。正统医学小心地避免诠释症状,认定症状和疾病都是没有意义的,却剥夺了信号真正的功能——症状如果没有意义,信号就丧失了重要性。 为了说明起见,容我们打个比方。汽车的仪表板有完整的警示灯,当某个重要功能无法适当运转时,警示灯就会亮起。如果在旅程中,真的遇到其中一个灯亮了,我们会感到扫兴,因为这个信号而必须中断旅程。我们的焦虑当然是合理的,可是,如果为了灯亮本身而烦恼,岂不是太愚蠢了吗!灯亮只是告诉我们需要花时间找出哪里出了问题,因为问题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所以我们把灯亮看成需要找修车厂的警讯,等修理好以后,灯就不会再亮,而我们也能高兴地继续旅程。可是,如果修车工人只是把灯泡拿掉,那我们必然感到非常生气,没错,灯不会再亮了,这确实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可是达到这个结果的方法却太肤浅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使灯不亮而已,如果能预防灯亮,当然是最好的,可是一旦灯亮了,我们就必须把注意力转移到背后的问题,找出真正故障的地方。换句话说,灯亮的真正作用,只是一种指标,使我们找出真正的问题。 就好像警示灯亮的比方一样,症状也是如此,一连串身体的症状是不可见过程的可见表现,这个信号的作用是要我们停下来,找出有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让我们查询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所以实在没有必要对症状感到烦恼,试图防止症状的出现更是荒谬。并不需要防止症状的发生,而是要让症状不需要发生,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先把目光从症状本身转移开来,检视更深层的东西,才能了解症状在指明什么事情。 正统医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能力走出这一步:形形色色的症状太迷人了,于是把症状等同于疾病,换句话说,医学无法区分形式和内容的差别,于是不断把大量资源和技术用在器官或某一部分身体的治疗,却不曾治疗真正生病的人。医学追逐的目标是有朝一日能去除所有的症状,却没有花一点时间深入去看这个观念是否合理而可行。令人吃惊的是,这样清楚的事实却无法使狂热的追求变得脚踏实地。自从所谓现代医学出现以来,并没有使病人的数目减少一分一毫。病人和过去一样多,只是症状发生变化,却有人努力以部分症状的统计数字来掩盖这个严重的事实,骄傲地宣称在传染性疾病上得到胜利,却只字不提其他症状越来越严重而频繁的情形。 除非开始从疾病的角度,而不是从症状的角度来观察,否则无法得到真实的结论。疾病从来就没有减少过,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疾病就像死亡一样,是深植在人性中的特质,无法以一些公式化的花招就将之连根拔除。如果我们能体会到疾病和死亡令人敬畏的伟大力量,就必然在这体会之光中,了解以我们的力量来对抗疾病和死亡是多么可笑。当然了,我们也能以物理的自然过程来解释疾病和死亡,而不让自己有所醒悟,好继续相信自己的伟大和权威。 9-12 序言 这是一本令人不舒服的书,因为它剥夺了人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把疾病当成借口的机会。我们提出的看法是,病人并不是某种大自然缺陷的无辜受害者,而是自身疾病的创造者,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环境污染、文明的病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其他常见的代罪羔羊上;取而代之的,是要把疾病的形而上学观点放在台面上,这个观点认为症状是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并能通过症状的象征意义,展现病人当前的问题。 在本书的第一篇,我们提出这种取向背后的假设理论,并详细解释疾病的哲学。我们强烈地建议读者,在阅读第二篇之前,要先认真仔细地阅读第一部分,最好能多读几遍。 在第二篇中,针对最常见的疾病——症状,提出象征的观点,并解释成心理问题的表现。我们的基本目的是要借着这些解释教导读者以全新的方式来认识症状的意义,并发展各入对自身症状的解释。同时,我们也是把疾病的题材当成引子,来探讨哲学和秘传主题的整个范畴,这些主题的应用远远超过只探讨疾病缓解的狭隘角度。 这本书并不艰深,但也不是不了解我们基本观念的入所想的那么简单或平庸。这本书不是“学术著作”,缺乏“学术描述”中必须有的谨慎。这本书是写给准备好要走上新路的人看的,而不是写给仅仅坐在墙上观看、浪费时间玩弄空泛文辞的人。以启蒙为目标的人需要的是真知灼见,没有时间浪费在理性主义者的学术上。这本书的内容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希望能有一些读者——不论多还是少,愿意把这本书当成行路的指南。本书正是为他们而写的,而且,只为他们。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个医生,我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解释为什么受伤,为什么身体会垮掉。而这本书,却摒弃了所有的借口,让我们有机会去面对出现损伤的真实原因。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敢面对真相,反而更愿意把自己的病因归结为饮食、计算机辐射以及其他种种一切外因。实际上,我们需要内省,让我们的身体告诉我们真相。 ——美国费城安多拉儿科医院院长/医学博士 罗伯特·瑟利格 疾病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使我们生命变得完整。这个论点,乍看之下,相当难以立刻接受,但是笔者近二十余年所钻研的信息医学却在这里与这个理论不谋而合。……本书应当列入对医学了解的必读之书。 ——台湾医学与科学研究基金会董事长 崔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