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根廷队世界杯征战历程
1。1930年首届世界杯,拉普拉塔河“德比”饮恨
1930年首届世界杯决赛最终演变成拉普拉塔河“德比”,而且场内外氛围均是如此,这简直让当时的国际足联官员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的交通远没有今天发达,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前往南美洲看球的球迷人数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拉普拉塔河“德比”保证了首届世界杯足够的热烈和火药味,也使之成为一次真正的足球盛会。
拉普拉塔河“德比”,是指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之间的争夺,因两国坐落在拉普拉塔河两岸,“德比”轮流在隔河相望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和蒙得维的亚市举行而得名。第一次拉普拉塔河“德比”于1901年5月16日在乌拉圭举行,那也是南美洲大陆上的第一场国家队之间的足球比赛,那一天是一个非常值得记住的日子。那场比赛乌拉圭队获得胜利,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的比分是3比2。
阿根廷队在本国土地上打的第一场国际比赛是在1903年9月13日,对手还是乌拉圭队,而且阿根廷队又输掉了,比分依旧是2比3。拉普拉塔河“德比”肇始于此,拉普拉塔“仇恨”也以此为开端。及至1930年的首届世界杯决赛,两支球队再次相遇,“梁子”已经结了近30年,岂是一个恨字了得。
首届世界杯决赛这天,成千上万的阿根廷球迷从拉普拉塔河对岸赶来,涌向蒙得维的亚的百年体育场。后来的统计数字表明,观看这场决赛的现场观众达六万人。可以想象,由于有了拉普拉塔“德比”这一重要因素,国际足联最初担心的上座率和球场热烈程度都不在话下。筹办首届世界杯的时候,时任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力排众议,坚持把比赛地安排在乌拉圭。为此,雷米特得罪了欧洲一些国家的足协,甚至导致了某种抵制,有的国家借口路途遥远而拒绝派遣代表队参赛。在这种情况下,比赛举办得成功与否事关重大,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便是比赛现场的热烈程度。
阿根廷人对乌拉圭队是不服气的,早在1901年两国国家队正式交锋之前,就有各种名义的足球队跨河比赛,例如最初的英国人队VS阿根廷人队、英国人队VS乌拉圭人队、东方人队(阿根廷人和乌拉圭人)VS英国人队。英国人是指那些英国海员、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商行的代表等,是他们把现代足球带到了南美洲。1889年,阿根廷人和乌拉圭人在足球上独立,英国人的身影开始逐渐淡出,布宜诺斯艾利斯队与蒙得维的亚队进行了首次比赛。除了宣誓独立的意义之外,这场比赛也成为拉普拉塔河“德比”的雏形。
从1901年到1930年举办首届世界杯赛这近30年里,现代足球在南美洲完成了它的成形阶段,从“幼儿”阶段到“少年”时代,再到“成年”阶段。其中,1916年是成熟的标志年,那一年南美洲举办了首届大陆性赛事——南美洲国家队锦标赛,即后来的美洲杯。美洲杯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陆性足球赛事,甚至早于欧洲杯。现代足球这项源自于英国的运动,在南美洲找到了肥沃的生长土壤,英国海员、铁路工程人员和商行代表们播下的种子,已经在这块土地上茁壮成长,并且绽放出迷人的花朵。
首届世界杯共有13支球队参加,这导致分组上出现难题,四个小组中三个组各由三支球队组成,而另一个小组则要容纳四支球队。那么,这个小组的每支球队要比另外三个小组的球队多赛一场,而晋级名额还是一个,这就很不利了,这个小组几乎相当于今天的“死亡之组”。阿根廷队很不幸,被分配在了这个小组,同组里还有法国队、墨西哥队和智利队。对于这种分组形式,历史上是存在异议的,有阿根廷评论家指出,分组抽签从来都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存在,至少东道主是不能分在死亡之组的。
阿根廷队接受了这一挑战,挑选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球员组成国家队,跨过拉普拉塔河参加首届世界杯。这条河的河面很宽,至今也没有修建大桥,现在乘坐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的巴士船需要40分钟才可以抵达对岸的科罗尼亚港,如果顺流而下直接到达蒙得维的亚,则需要耗时两个小时左右。今天乘坐飞机则很快,两国首都之间的飞行时间只要半个小时。当年球队和球迷都是乘船前往,所以耗费的时间要多一些。
……
P1-4
世界杯是一个传奇,其本身正是一套厚重的图书,记录了太多的精彩。
——国际足联副主席、西班牙足协主席维拉
让我们一起读懂世界杯,更加了解巴西!
——前巴西著名球星、2014年巴西世界杯全球形象大使罗纳尔多
世界杯,总有别样的精彩,我们在球场上享受这一切,也由衷地希望你们可以在这套丛书中享受这一切。
——西班牙著名球星伊涅斯塔
因为四年的周期,它令人期待;因为足球的民族性,它令人心动;因为最强的不可预知性,它令人疯狂。世界杯来了!
——CCTV“足球之夜”制片人刘建宏
一书在手,宝典我有!世界杯功课做起来!
——著名足球评述员詹俊
一部世界杯的“足球通鉴”,让你更加了解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著名足球评论员苏东
前言
失望或许是希望的开端
早有球迷和同行希望读到有关阿根廷足球发展过程的书籍,这次有机会把相关的史料集中叙述一下,但我心中惴惴不安,担心读者感到失望:越看到人家的足球如火如荼,就可能越感到中国足球希望渺茫。不过,闭目塞听毕竟不是一个好办法,不妨对照一下国外看看我们的差距,做个明白人总是好的。
很多人在找差距,找了很多年,其实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太薄弱,而群众基础薄弱源自于亚洲人的性格特点,说严重点是遗传基因。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的兴奋点是封闭型的,而不是开放型的,这注定了我们对麻将、围棋这一类活动偏好,而对室外的、运用体能的活动不那么热衷。
说起来爱好足球的人很多,但其中大多数人是喜欢看,仅仅是喜欢看,而没有亲自去踢一踢。踢球的人少,与生俱来的不运动就不舒服的人太少了,我们还满足于看梅西,这就是差距。阿根廷一百多年来,只在庇隆夫人艾维塔去世的时候让足球停止滚动了一周,中国恐怕不只在毛主席、周总理去世时才让足球停止滚动吧?这也是差距。
踢球是为了世界杯夺冠,但夺冠的欢乐又有几个国家的民众可以享受,又享受过几次?多数时间还是煎熬,为足球而煎熬。当然,快乐也在其中,那是运动的快乐、身体运动的快乐。这是两条平行线,所谓痛苦并快乐着。
想办法推动足球是可以的,譬如我们亚洲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甚至三四十年前的我们自己。这种推动不是来自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原动力,而是凭借体制的改变、指导方针的改变而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应该是能够做到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和亚洲高水平近邻平起平坐。
我唯一所希望的是,读者并不因为知道了差距而对我们自己的足球的前途感到失望,而是把这种失望当作希望的开端。
迭戈·马拉多纳、巴蒂斯图塔、阿圭罗、梅西,这些足坛巨匠闪烁在阿根廷足球的历史之中。他们的成长、成名,成功、挫折紧密联系着阿根廷足球的盛衰荣辱。阿根廷的球星和这支队伍是足球界最能点燃激情与泪水的劲旅,它寄托了太多人对足球的情感。然而,阿根廷队的夺冠之路却如此坎坷。
早年,阿根廷队在南美洲地区称雄,但始终未能在世界杯出人头地,自从1930年首届世界杯惨败于乌拉圭队之后,连续40多年无缘世界杯冠军。1978年,阿根廷首度夺冠,一雪前耻,含恨多年的阿根廷人和世界球迷在这一刻的喜悦无法形容。
是什么让阿根廷队在世界杯赛场屡屡折戟沉沙?是什么让阿根廷队缺席多届世界杯?是什么让曾经强于巴西队的阿根廷队在世界杯夺冠比巴西晚了20年?是谁将阿根廷足球写入了世界版图?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马拉多纳,给阿根廷足球带来了什么?超级新星梅西在阿根廷国家队的表现为何远不如在巴萨?2014年巴西世界杯,梅西振翅高飞,阿根廷队胜算有几成?
体坛传媒的《世界杯冠军志之阿根廷》系统介绍了足球运动在阿根廷的出现和发展过程,完整再现了一代代阿根廷足球奇才的成长经历,《世界杯冠军志之阿根廷》深入剖析了阿根廷足球风格的形成以及强大的原因所在,让你真正认识“纵使赢不了世界杯,也要赢世界”的阿根廷队。
体坛传媒的《世界杯冠军志之阿根廷》以蓝天白云覆盖下的潘帕斯草原为背景,铺陈出一幅阿根廷人的足球游戏图画,介绍了足球运动在这个国家出现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众多足球天才的成长经历,让人们了解到阿根廷足球风格的形成以及强大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着重介绍了阿根廷国家队的历史和现状,并且从社会和人文的角度介绍了该队的特点,展示出一支风格独特的足球劲旅风貌。自由和奔放的主旋律,造就了一代代绿茵场上的奇才,也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准备了一支冲击力极强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