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的“一把手”贾母
贾母是史侯家的小姐,老荣国公贾代善的老婆,贾赦、贾政、贾敏的妈,贾家老字辈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在家里地位极高,一言九鼎。不过她面目慈祥,溺爱孙子、孙女,偶尔骂骂儿子媳妇,喜欢热闹,喜欢吃甜食,年轻时候据说很能干,爱干家务,比著名的凤姐还厉害。不过后来只是一味享福,听凤姐的奉承话。至于她心里到底明白不明白,我猜她是明白的。不过不说出来才是老政治家的风范。
贾母相当于贾府的皇帝,气派最大的也只有她。元宵节的晚上,宁、荣二府一起联欢,林之孝之妻带了六个媳妇,抬了三张炕桌,每一张上搭着一条红毡,毡上放着选净一般大新出局的铜钱,用大红彩绳串着,每二人搭一张,共三张。林之孝家指示将那两张摆至薛姨妈、李婶的席下,将一张送至贾母榻下来。单等老太太说一个“赏”字,早有三个媳妇已经预备下簸箩,听见一个“赏”字,走上去向桌上的散钱堆内,每人便撮了一簸箩,走出来向戏台说:“老祖宗、姨太太,亲家太太赏文豹买果子吃的!”说着,向台上便一撒,只听满台的钱响。贾珍、贾琏已命小厮们抬了大簸箩的钱来,暗暗地预备在那里。听见贾母一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换谁不乐呢?当然前提是要是一个不心疼那点钱的主。
不过贾母作为高高在上的宁荣集团联席董事会董事长,就像我原来公司的老板一样,很慈祥,很有礼貌,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当然,我还没有到能让他打骂的地步),偶尔在电梯里碰到,他还会微笑地回忆起我第一天进公司的样子,当时我受宠若惊。后来我的顶头上司经常为这为那挑我的不是,或者故意遗忘我的存在的时候,我总会回忆起电梯里这感人的一幕。从此认定,大老板是好人,只有那些狗仗人势、不大不小的老板,才是压榨我们劳动力的吸血鬼。
不过,后来我的大老板犯了事倒了台,我才发现,老板有老板的缺点,只不过我们无缘得见。贾母的生活也并非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我们也只能在字里行间看出一星半点。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领导者,她是如何管理贾府这个大型企业的呢?其实,她的管理哲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
老太太具体做过什么管理的事情?如果我不说,可能很多人都想不起来,觉得她就是一个贪图享乐的老太婆。其实不然,她是贾府的最高领导者。老太太的管理风格便是无为而治。
什么叫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最早是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提出的,是小国寡民的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汉代初期得以奉行一段时间之后,即被儒家学说所取代。大家族、大公司的组织结构盘根错节,如何能够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重点是貌似无为,其实却恰恰相反。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她借助领导班子的力量,自己虽退居幕后,但世界尽在掌握中,大小事情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管。
当然,这一套哲学,并不是什么值得学习的管理方法,因为它适用于大领导,而不适用于我们这些还需要拼搏、奋斗,用业绩说话的人。它也可能适用于那种清闲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某些单位的领导,每天只想着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他们也喜欢这样的管理方式。
我这么多年,认识唯一一个和这种管理哲学稍有些像的管理者——王石。大家都知道,王石是万科集团董事长,但是,他最出名的一件事是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如果大家看他的博客就会知道,他曾经一年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登山、航海,到各个城市考察,拍一些水平并不怎么样的照片。万科集团的管理,现在实际上是总裁郁亮在做。P2-4
成全别人,还得照顾好自己
时隔8年,《职场金庸》与《职场红楼》两本书,终于完成更新版本。看着即将付印的定稿,难免百感交集。
2000年至今,奥巴马的change(变革)貌似不明显,而本人的变化却很明显——由体制内大报投奔了专业财经报,又到主流商业杂志,后来彻底转行加入互联网企业,2014年又去了正处于风口浪尖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身处的城市也由广州至深圳,再转战北美,最后又回归求学之地北京。
这期间,最大感触来自因为工作关系接触的企业家——由年轻的互联网新贵到传统的世界五百强豪门掌门人,再到一系列民企财富英雄传说中的土豪,他们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演技。而本人由在台下看戏,到在台上演戏,再到在后面策划一台大戏,倒也收获颇丰。耳闻目睹各路奇人的传奇故事直接走出戏外,看得更加真切。
十几年中,经济狂飙,各路风流人物撒开了欢儿抢头条。冷眼旁观表演者的身段、造型,再念及幕后花絮,让人忍俊不禁。这正是本书所属“圈子·段子”系列的宣传主题语:读财富看传奇,把正经事当娱乐看。看公司人“普大喜奔”,少不了“人艰不拆”。
因青少年时期曾经反反复复地读《红楼梦》以及金庸小说,2004年一时兴起,在亲友团的怂恿下完成了两本书,其实也是在北美信手拈来,两三个月就完稿了。但是这几年来,不断有读者来信给予关注和好评,我欣慰之余也感惭愧,觉得还能写得更好。事实上,这两本书能够一直获得读者认可,还是得益于《红楼梦》及金庸小说在读者心中的地位,这使我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和读者分享一些心得。
《红楼梦》是千古名著,金大师乃武侠巨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作者在讲述曲折离奇的情节的同时,又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与处事手段,而十多年来在商业领域一线的体验,则让我每每感触万千,所以,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有了这两本书的持续更新。其中,很多是我的读者、同事以及客户给予我的灵感。
这次的《职场金庸》新版本,更新的主要是商业案例与企业人物,而原版之中的对于金庸笔下人物的评价与观点,依然成立,所以没有变化。张无忌确实还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他拥有很多资源,但因为性格问题,无法胜任创始人的角色,来回折腾,对于团队与事业都没能安排好,最后黯然退出。这个结局让人想起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甚至是已经边缘化了的雅虎“生父”杨致远。萧峰曾经是超级CEO,然而能力超强的他,却始终无法平衡身边的两种力量,最后在矛盾中毁灭了自己。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中国式管理者,在越大的国企之中越常见。至于黄蓉,现在看来,她就是一个东海土豪家里的富二代,第一次出门就看中了老实但是背景深厚的官二代郭靖,然后她又牢牢地结交了公司江湖之中品牌强大、被奉为“德艺双馨”的洪七公,最后不可思议但又相当轻松地在天下第一大集团丐帮接班……黄蓉在这一系列关键时刻的处理与拿捏艺术,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方法论。同样是富二代,陈家洛的成就则大不如黄蓉。金庸在两部小说中都对两人的言行、际遇进行了具体描写,详细铺陈了两人的选择,这样读者对不同的结果接受起来也很容易。
金庸笔下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人物是反英雄的韦小宝。此人的言行看上去背离了大部分中国传统价值观——他主要靠对人性敏锐的触觉而到处拉关系,搞整合,最后偏偏还能左右逢源,但是细细想来,此人小处随便,大节不亏。他做人处事,是立足于“义气”二字,是中国历史上的草根阶层代表。他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只关注小团体利益,对于宏大叙事完全没有感觉。要讲忠,韦小宝说不上,但是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他花大力气维护与朋友或者说熟人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纯粹”的“自私者”,反而是市场经济的典型角色。他主观上为自己,然而盗亦有道,客观上也有利于他人,反而能够在社会有所作为。金庸塑造的这些人物,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之中,还是非常有典型意义,值得大家想深一层,心领神会。
这次的《职场红楼》修改篇幅比较大。原来的内容缩减成为下半部分,删减的是原来小说的相关情节,增加的上半部分,是我在不同场合的讲座内容。
历来一说《红楼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一本爱情小说,而且是写得相当动人的爱情小说。但是如果再看深一层,《红楼梦》其实是本世情小说,它是以社会现实为主,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爱情是里面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肯定不是全部。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局限在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上面,那就太浪费了。贾宝玉不爱薛宝钗,爱林黛玉,但是最后却娶了薛宝钗而没有娶成林黛玉,从爱情关系来看很别扭,但是如果把这件事放到整个家族、整个年代、整个社会的背景下来看,反而很能理解当家人史太君的选择了。家族企业和政府一样,都是以利益为先,以长期的生存发展为主要目的,所以贾宝玉娶媳妇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终身大事这么简单,他的媳妇会成为下一任贾府的内务领导者、当家人,这是一个培养大集团接班人的大问题。
传说之中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他生平坎坷,但是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非常洞察人性,还能用文学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这本世情小说描述的多是普通人物,这些人不是京戏里面的帝王将相、大英雄、大圣贤,更不是扭转时局的超人,而都是大家平常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栩栩如生的正常人。世情小说里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那些丰功伟业——即使是皇帝的恩宠以及家庭大变,也都是虚写为主——大多数时候,它写的是正常状态的人生。这类作品若不贴近真实生活,人们很容易觉出它假来。世情小说中的人物,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红楼梦》里的人物为什么性格鲜明,打动人心?为什么这么多读者几百年来那么欣赏乃至崇拜曹雪芹?因为他敢把每一个美女都写出缺点,而且这些缺点还挺明显。
《红楼梦》中,以宁国府和荣国府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小社会大公司。人物关系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亲缘关系,以贾宝玉为例子,他跟贾母是祖孙关系,跟贾政是父子关系,跟王夫人是母子关系,他还有一个姐姐叫元春,有个哥哥叫贾珠,已经死了,有一个寡嫂,有一个妹妹叫探春,有一个赵姨娘生的亲弟弟叫贾环,其他的人有他的堂姐、表姐,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他的表姐,贾琏是他的堂兄,贾琏其实跟他的血缘关系挺远的,但是因为宁国府和荣国府都比较富贵,一般读者感觉他们两家关系比较近,实际上仔细看的话,两家的亲缘都基本快出五服了;第二种是社会关系,小说设定的结构里,高高在上的肯定是皇帝,皇帝下面有王爷——小说里面曾经出现过北静王、南安王、忠顺王。贾政和皇帝之间是君臣关系,贾政身边又养了一群清客——詹光和卜世人这群名字很古怪的下属。贾宝玉身边围着一大群丫鬟和小厮,整个家还需要有管家、丫鬟,还有一些做杂事的嬷嬷。这几百号人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有互相横向发生联系的时候,所以他们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可能不比今天一家大集团公司里的关系更加简单,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怎么对待上级和对待下级,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很有趣的事情。
惠能和尚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人生本是一出戏,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2014年,绝大多数城市白领都是公司人,静观前人的世故和老练、英明和圆滑,会心一笑之余,看护好自己的“奶酪”,点清楚自己职业棋局的筹码,尤其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路径,更为必要。
这两本书新版本的推出,就是与各位分享其中的心得。移动互联网时代,希望更多的朋友,用各种方式一起来互动交流金庸小说与《红楼梦》的点点体验。
百年红楼,蕴藏道不尽的人生百态和人生智慧,《圈子段子之职场红楼(红楼梦里的公司人智慧)》(作者:沈威风)从职场的角度解读红楼,并借鉴红楼中的人情世故,揭示现代职场的生存之道。
贾府就是一个大企业,董事长是贾母,其他人是董事会成员、中高层管理者和普通职员。在这个偌大的企业里,姑娘、媳妇们为了权力地位争斗,丫鬟小厮们为了生计用尽浑身解数,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步步为营,有人平白无故丢了性命,有人机关算尽终究是一场空,有人不谙世事却平步青云。贾府里上演了一出出接地气的职场好剧,在这里,你将看到职场之中不同层面、不同性格的白领们如何明争暗斗,攻防进退。
《圈子段子之职场红楼(红楼梦里的公司人智慧)》将带出一个令你耳目一新而又恍然大悟的《职场红楼》新世界。
红楼梦是经典名著,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且始终占据一定的图书市场,与之相关书籍的出版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职场话题始终很热,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岗位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在职场更好地生存,让自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是职场人和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迫切需要的。
《圈子段子之职场红楼(红楼梦里的公司人智慧)》(作者:沈威风)从职场的角度解读红楼,并借鉴红楼中的人情世故,揭示现代职场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