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点科普系列》编委会编写的这套书是一套优秀的青少年课外科普读物,与课本的枯燥单调相比,本套书中的知识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易于被读者们接受。而精美的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利于青少年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时间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也许大多数人把它看作是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极为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时间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一环,胡俊清编著的《探索时间奥秘(全彩版)》就力求用浅显易懂的语者,向读者揭示一个人们并不熟悉的时间概念。
胡俊清编著的《探索时间奥秘(全彩版)》这本书,用趣味横生而又不失科学严谨的语言,为读者朋友们献上了一把打开“时空殿堂之门”的钥匙,带领大家踏上探秘时间的旅程。这次旅行中,我们将对人类生活其中的整个时间、空间世界进行“游览”,并逐一“观赏”时空中各种盈溢着神秘气息的“景观”,以使大家在了解时空的道路上有“捷径”可走。
相信大家读过《探索时间奥秘(全彩版)》之后,能够对令人备感着迷又无可窥探的时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获得一些关于时间的新知识。现在,让我们做好准备,一起向“时间之旅”开进吧!
大脑对时间的感知
我们看着钟表的指针一圈一圈地转动着,或者是看着电子钟的数字一秒一秒地不停地跳动着,感觉着时间的飞逝,这些时间流逝是眼睛看到的,还是大脑理解的?
我们看着指针转动或者是数字跳跃,让我们感觉到时间在一秒秒地流逝,这仅仅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然而对于时间的感知的度量却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科学家们发现,人们每天24小时有规律的睡眠/醒来的生理节奏,是由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负责控制的。而视交叉上核神经元是由大约1万个大脑细胞所组成的。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大卫·依格曼的研究焦点,是想要确切地找出其中的一些细胞在每一时刻都发生了什么。依格曼设在贝勒医学院的感知与行为实验室,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专注于通过试验获得关于人们对时间感知的可靠数据的研究机构。
现在对于大脑对时间流逝的感知的研究已经不再是哲学家们自己的研究课题了,医学扫描和电脑分析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让科学家们以毫秒为单位来监控人的大脑的活动。但是由于目前人类智慧有限,有些基础的问题仍然困扰着研究人员。特别是对“时间膨胀”这一现象的解释——时间膨胀理论认为当人的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人就会感觉时间变得慢下来。
依格曼的对于人们对时间的感知的研究生涯是从视觉上开始的。2000年,他对“闪烁滞后效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学家对这种视觉错觉现象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释。“闪烁滞后效应”是这样一种状态,比如在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蓝色的圆圈围绕一个固定的点做圆周运动,每过一段时间,圆圈中央的蓝色部分会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变成白色。有时候,你会感觉这个不停做圆周运动的蓝色和白色的圆圈看上去仿佛是重合在了一起。依格曼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时间错觉,受到欺骗的是试验者的大脑,而不是眼睛。短暂闪现出的白色,是大脑提前假想出蓝色将在几毫秒后出现的位置,并将它与进入你的意识中的实际视觉感受叠加在一起时产生的现象。这是依格曼研究视觉错觉的第一个证据,但是它只能证明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我们认为是“现在”的这一时刻里发生的事。
依格曼认为这是因为大脑在不断地校准时间间隔。用个确切的例子来说,我们现在用拨动开关去打开一盏灯,每次按下开关之后都有200毫秒的延迟,灯光才会亮起来,你的大脑就能识别出这种固定的模式,并会自动忽略掉延迟的时间差。这样,在你拨动开关的时候,感觉就像是灯立刻亮了起来一样。如果这个时候把你放到另一间房子里,而那里的灯是一按下开关马上就亮起来的,那么你就会感觉好像是在你按下开关之前灯就自己亮了一样。这是因为你的大脑暂时还卡在原来那盏灯的思维模式中。
依格曼在人们玩九宫格的游戏的时候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监视他们大脑皮层的反应。经过扫描发现:当人们体验到时间延迟的时候,负责处理相互矛盾信息的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动就会增加,这个发现说明大脑中存在着至少两个不同版本的时间,一个主计时器告诉你对“现在”的感知,而另一个计时器则在不停地对主计时器进行调整。
重复进行的试验支持了上述结果:与由布罗卡区控制语言功能、枕叶控制视觉不同,人类对于时间的感知并不是由大脑的某一个区域集中控制的。研究这一领域中的大多数科学家都将工作的重点转向了大脑中的不同区域如何相互协调才最终实现了对时间感知的统一认识。只不过首先要证明有没有能力改变解读数据的速度。依格曼小时候从屋顶摔下来时感觉时间似乎变得很漫长。这让他想到,如果将人从高处扔下去,或许能够找到答案。于是就出现了“悬挂空中飞人”的试验。
“悬挂空中飞人”试验是让试验者从45米高空自由落下,看他们的大脑是怎样切换时间到慢动作模式的。这个试验的场地是位于达拉斯的零重力惊悚游乐园里的一台游乐设施:“悬挂空中飞人”,当操作员松开试验者身上的绳索时,试验者便会从45米处的高空自由落下,直到落到下面那张保险网上。可怕的自由落体过程总共持续2.6秒钟,但对试验者来说,感觉时间却要漫长得多。根据这台设施的这个关键,依格曼对试验者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那就是在试验者手腕上佩戴一个感知计时器——是有两块LED屏幕,每块屏幕都不断地随机闪烁着1~9的数字。这个计时器的数字切换速度被设定为试验者刚好无法看清上面的数字。按照依格曼的理论,如果人在遇到危险时大脑对时间的感知会减慢,那么试验者就可以以一种慢动作的状态看清上面的数字。
但是试验者并没有像所希望的那样能够看清LED显示屏上的数字。这样的结果开始让依格曼比较失望。不过他很快就明白过来,正是因为这样,才说明了“时间膨胀”‘其实是一种大脑记忆错误的体验。当试验者下落时,下落过程本身并没有变长,而是大脑的记忆使试验者感觉时间变长了。
P29-31
“探秘”类书籍一直是广大青少年朋友所钟爱的,这种类型的“精神食粮”,不仅充满着阅读趣味,而且饱含着大量的“知识养分”。“食用”它们的过程,就如“拨开”笼罩在各类神奇现象表面上的层层面纱的过程一样,每一层面纱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惊叹不已的奇异“滋味”。这类书籍向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空间的大门,带我们走进奇妙的物质世界。
《探索时间奥秘》这本书,用趣味横生而又不失科学严谨的语言,为读者朋友们献上了一把打开“时空殿堂之门”的钥匙,带领大家踏上探秘时间的旅程。这次旅行中,我们将对人类生活其中的整个时间、空间世界进行“游览”,并逐一“观赏”时空中各种盈溢着神秘气息的“景观”,以使大家在了解时空的道路上有“捷径”可走。
相信大家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对令人备感着迷又无可窥探的时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获得一些关于时间的新知识。现在,让我们做好准备,一起向“时间之旅”开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