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五盒之谜/亨利·梅利维尔爵士探案系列/约翰·狄克森·卡尔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狄克森·卡尔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约翰·狄克森·卡尔编著的《五盒之谜》这部小说并未出现卡尔擅长的鬼怪传说,也没有将不可能犯罪和任何超自然现象结合。卡尔从一开始就把业已发生的谋杀案及各种奇怪的线索铺陈到读者眼前。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些因中毒而昏迷的人,都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故事在叙述的过程中,也添加了很多有趣的谜题,比如一个人如何凭空在大楼里消失,或者纵火者不在现场为何仍能完成纵火等等。

内容推荐

《五盒之谜》讲述了:

一个奇怪的女孩,一把奇怪的雨伞,一场奇怪的聚会,三个昏迷的人。

死寂的街道上,立着一幢十八世纪的房子。医生路经此处,遇到一位女孩。女孩恳求他上楼看看——她父亲正在和别人聚会,她怀疑父亲会有危险。医生闻言进屋,但见那前来聚会的三人全部中毒昏迷,而邀请他们的主人则被刺身亡,整个案件最诡异的地方,是三位昏迷者身上的东西:一个人带着四只手表。一个人带着闹钟上的闹铃装置,还有一个人居然带着生石灰和磷。随着调查的进展,大家又发现此案牵扯到五个消失的盒子……

《五盒之谜》由约翰·狄克森·卡尔编著。

目录

01 凶手的伞

02 四只手表

03 办公室幽灵

04 长桌周围

05 象形文字

06 玛莎的爆料

07 密封的盒子

08 唯一的目击者

09 生石灰和磷

10 魅影再现

11 博妮塔·辛克莱尔的无辜

12 棕色手套

13 第三只手

14 闹铃装置之谜

15 龙之谜

16 木乃伊奇用

17 上锁之门

18 最后的秘密

19 H.M.解开谜团

试读章节

凌晨一点,约翰·森德医生关上了实验室的门。他仍被史密斯的那个案子困扰着,被一个关键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凶手究竟是用怎样的手段将砒霜投到冰淇淋中的?本周结束之前,这份报告必须完成。他很疲惫,双眼因长时间盯着显微镜而隐隐作痛。于是他决定步行回家,让大脑清醒清醒。

哈里斯毒理研究院坐落在布鲁斯波利大街上。森德最后一个离开实验楼,像往常一样小心地锁上门。不知不觉。他拐进了罗素大街,这时天空中淅淅沥沥下起小雨。他喜欢这样的天气,让人感觉空气如此清新。房屋整齐地排列在长巷两侧,雨声回荡,街灯发出昏暗的光芒,两侧房屋受到映衬,愈发显得黯淡无光。

只除了一处地方。

他不明白自己为何偏偏注意此处,尤其是他昏昏沉沉头脑不清之际。这是幢典型的十八世纪建筑,又窄又高,红砖砌成。房子共有四层,外加一个配着独立天窗的阁楼。房间大部分都被租了出去,用来当做办公的场地。阁楼里的灯光透过白色的百叶窗帘照射出来,两扇天窗在这条死寂的街道上显得那样突兀、孤单。他一边走近这栋房子,一边仔细地打量着它。楼下有盏街灯,微弱的灯光勉强照亮了狭小的入口。

突然,他发现灯下有人正看着他。

“很抱歉打扰您。是个女孩子的声音。

森德着实被吓到了,他本以为整条街空无一人。凭他的第一感觉,她只是个典型的喜欢深夜闲逛的女孩子,所以他完全不想理会,只是加快了他的脚步。但很快森德又犹豫了她穿着件短款的棕色皮衣,领角整齐翻出,仿佛系了条领巾一样。她没戴帽子,棕色的刘海整齐地梳往一个方向,灯光打到上面,使她的前额看来仿佛被蜡染过,发出淡淡光泽。她长着柳叶般的细长眉毛,棕色的迷人眼睛,鼻梁高挺,五官十分精致。雨一直下着,水滴在路面跳跃,在街灯的光束下交织成可爱的图案,这条街仿佛瞬间有了生气。

“您就是森德博士吧?”她问道。

“对,是我。”

“那您跟警署有联系。”这完全是个肯定句,而非问句。她急促的声音稍显兴奋。

“跟警署?不,不,准确说,不是。我——”

她近了些。

“哦,请别忙着否认!”她双手紧握,显得有些紧张,“您是,您就是。我听说您曾给霍特比的案子作证。”

“是的,我有时给内政部分析处办点事。出什么事了?我能为您效劳吗?”

森德嘴上这样说,内心其实还是希望能置身事外。女孩仍靠近着他。沙沙的雨声越来越响,几个雨点落到她的头上、肩上,又消失无踪。她从街灯的阴影中缓缓走出,比想象中还要迷人。

“您看,他今晚出门前居然立了遗嘱,”女孩解释道,“所以我很害怕。”

森德盯着她。

“我知道这些话听起来一定蠢透了,”她接着说道,“但这确实很重要,真的,我会马上解释给您听。只是您能帮我个忙吗?对了,我叫玛莎·比利斯通,是个画师,您可能知道我爸爸丹尼斯·比利斯通爵士。看到上面那几扇窗子了吗?百叶窗帘,屋里亮灯的那些。您能不能跟我上去看看?就一两分钟,好不好?”

“若有必要的话,当然可以。但是理由呢?”

“我不敢独自上去。”女孩回答得很是简单。

约翰·森德堪称是个工作狂,他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来折腾法医药品,从未停下来思考人生之类的话题。现在,他站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四处打量着。若换个疑心较重的人,是绝对不会答应这个女孩子的要求的。但森德骨子里就不是这样子的人,他不喜欢用怀疑的眼光去打量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仔细权衡着整件事,那副认真的样子就像思索着有毒曼陀罗种子和无毒灯笼椒种子有何区别。

“无论如何,我总不能让您就这样在雨里淋着。”森德边说边十分绅士地指着门口,示意女孩进去。

“您看,我实在不想找警察,”她语气急促,说个不停,“但我真的急需一个专业人士帮帮我。反正我必须拦住一个人,而您这人看来不错,所以……”

进门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玻璃门形成的玄关,门内是狭长而肮脏的大厅。玄关左侧挂着标示各个楼层不同公司的分布牌。森德点亮一根火柴,照明了上面的内容——一层:梅森·威尔斯金,特许会计师事务所;二层:查尔斯·戴灵斯之子,房产代理中介;三层:英埃进出口公司;四层和阁楼:菲利克斯·海伊先生——字是刚刚印上去的,块头较大。

“就是这间,”玛莎轻声说道,“菲利克斯·海伊先生。这不是办公室,是住宅,菲利克斯·海伊先生的住宅。可以上去看看吗?拜托了。”

森德试着开了开玻璃门,门没锁。他又划亮一根火柴。

P1-4

序言

《五盒之谜》导读

◎杜撰/文

“你们他妈的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的怒吼似曾相识。树上的鸟儿被一概吓走,“你们是打算撞死我啊?你们刚才就是想撞死我。该死的,看我不掐死你!”

看到这段话,你的脑中究竟会浮现出一个怎样的形象——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还是一个满口脏话的流氓?不过,不管如何想象,恐怕很少有人会把这种形象和英国绅士联想在一起吧。

人们印象中的英国绅士,一般都是穿戴整齐、干净体面,对女士温柔礼貌,谈吐优雅得体的有教养者。英国是个侦探国度,那些大名鼎鼎的侦探,无一不是温文尔雅的绅士,譬如歇洛克,福尔摩斯、彼得·温西爵士。可是有这样一个大侦探,他出身古老的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英国教育,长期在政府担任要职,每天出入上流社会,而一张嘴却往往就是一句“他妈的”。这位大侦探就是亨利·梅利维尔先生,从男爵,前军事情报部门的头头,人们通常简称他H.M.。

H.M.是推理作家约翰·狄克森·卡尔笔下的人物(卡尔在发表这个系列的时候使用了“卡特·狄克森”的笔名),据说其原型乃是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其实,若仔细对比一下亨利·梅利维尔和温斯顿·丘吉尔,无疑便会发现他们确有许多相似之处。H.M.的祖先柯蒂斯,梅利维尔,受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册封,是英国最古老的从男爵之一,而H.M.本人则是第九代从男爵;温斯顿·丘吉尔的祖先约翰,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的名将,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Duke of Malborough),温斯顿·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爵士是马尔巴罗七世公爵的第三个儿子。H.M.是个脾气暴躁的胖老头,丘吉尔中年发福后的形象深入人心,并且他们都娶了一个叫克莱门蒂娜的毒子。

英国绅士的起源,最初是因为英国历史上世袭的等级制度造就了一批贵族,这些贵族不愁吃穿,不用劳动,每天的生活就是讲排场、作面子、显身份,因此他们将自己的做派称为绅士风度,主要目的是显示自己跟那些终日劳碌的普罗大众不同。最早的这些贵族,多属缺乏教育、大字不识的职业军人,为了使自己的后代学会礼仪,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外在形式的标准和要求。随着世袭贵族地位的稳定,这些规矩逐渐成了绅士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所谓绅士风度,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是对一个人的服饰、穿戴等外在形式上的琐碎要求。比如绅士傲派要求同一套衣服不能连续穿两天,不同的服装要搭配不同的皮鞋。皮鞋一定要手工制作,平常放在家里要用鞋楦撑起。不使其变形;在不同的场合要换不同的领带,裤子的长度也要非常精确。

随着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兴起,英国绅士也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例如保持谦逊、学会宽容、尊重妇女等等。事实上,所谓绅士风度最精华的部分,正是这种对内在形式的要求。谦逊、宽容、忍耐、仁慈,这些品质和中国儒家先贤们对君子的要求是一致的。一个中国君子不需要知道吃西餐究竟是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不需要知道最好的葡萄酒到底是哪个年份的,他甚至可能会一边和人聊天一边伸手从衣服里捉虱虫。但你能说嵇康、阮籍这样魏晋风度的中国君子不如英国绅士吗?

对绅士风度的追求,若仅仅停留在穿戴、谈吐和礼仪上,终究是十分浅薄的。

H.M.脏话不离口,甚至在出庭替人辩护的时候因起立太猛而将法袍撕裂,但你能说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老贵族不是英国绅士吗?

这是一个疾恶如仇的胖老头,他见不得无辜之人平遭冤屈,因此总会替人打抱不平,将无辜者的冤屈洗尽。在办案之余,他热衷于撮合有情男女,成人之美。这些品质使人们忘却了H.M.脏话连篇的口头禅,忘却了他对“淫猥故事”的极度喜爱。脑中浮现的,只是一个大嗓门、热心肠的英国绅士。

这本《五盒之谜》(Death in Five Boxes)是约翰·狄克森·卡尔1938年的作品。是H.M.系列的第八部作品:

森德医生在伦敦某条街道遇见了一位焦急的女郎。女郎认为她的在楼上和别人聚会的父亲有危险,请求森德医生帮助。结果医生进八客厅,发现所有参与聚会的人都中毒昏迷,发起聚会的东家则被刺身亡。女孩的父亲虽没有生命危险,可是他的兜里却发现了四只奇怪的手表,她的父亲从不参加聚会,更不会喝酒,为什么这次会破例呢?调查过程中,警察和H.M.得知,掺有毒药的酒在准备过程里一直都有别人看着,没有任何下毒机会,那么究竟是如何下毒的呢?

在推理小说种类繁多的杀人手法中。毒杀总是显得有些特别。和枪击、刀刺、勒杀等相比,毒杀并不算是特别暴力的杀人方法,对凶手的体力也没什么要求,仅仅是看准时机下毒罢了。因此毒杀者的心理相对其他类别的杀人凶手也有着微妙的差别。在许多涉及毒杀的推理小说里面,探究的重点并非下毒的手法,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凶手为何下毒,或完成毒杀之后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在推理小说家中,最青睐毒杀这一方式的莫若阿加莎,克里斯蒂。或因身为女性之故,克里斯蒂对血淋淋的杀人方式常常避而不取,又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护士工作的经历使她学到了许多药物知识,因此其小说中的谋杀,很多都是通过下毒来完成的,例如《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三幕悲剧》、《畸形屋》等等。

安东尼·伯克莱有一部大名鼎鼎的推理小说《毒巧克力命案》,讲一位绅士收到一盒匿名寄来的巧克力,随手将巧克力送给妻子,结果妻子吃下巧克力后毒发身亡。一个侦探俱乐部的成员分别调查分析,前后竟然得出了七种不同的结论。这部《毒巧克力命案》是推理小说史上最著名的多重解答之作。

作为黄金时代三大家之一的约翰·狄克森·卡尔,自然不会在毒杀领域里缺席,他写过两本非常著名的毒杀小说,并且都和他所擅长的不可能犯罪结合得十分完美。第一本是基甸·菲尔博士系列的《绿胶囊之谜》。卡尔在这本书里将极小空间内的故事扩展到极限,并在结尾处给出了一份“毒杀讲义”,通过罗列历史上著名的毒杀案件进行了一番缜密的心理分析。这本《绿胶囊之谜》和附带“密室讲义”的《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一样,都是卡尔最高成就的代表。而卡尔的另一本毒杀小说则是H.M.系列的第三作《红寡妇谋杀案》(The Red Widow Murders)。这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能够“杀人”的屋子,在没有任何人接近这间全封闭屋子的情况下,里面的人却逐个死于剧毒。这部作品将毒杀和密室结合,配合卡尔经常使用的历史传说和哥特风格,最后通过一个双重解答让读者惊骇莫名,堪称是H.M.系列的典范。

《五盒之谜》这部小说并未出现卡尔擅长的鬼怪传说,也没有将不可能犯罪和任何超自然现象结合。卡尔从一开始就把业已发生的谋杀案及各种奇怪的线索铺陈到读者眼前。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些因中毒而昏迷的人。都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故事在叙述的过程中,也添加了很多有趣的谜题,比如一个人如何凭空在大楼里消失,或者纵火者不在现场为何仍能完成纵火等等。

1938年是卡尔创作的巅峰时期,他的小说既保持着以往创新诡计的惯例,又渐渐开始在故事情节上大做文章。这时他布局的能力已达到炉火纯青、掌控自如之境,因此这部《五盒之谜》虽然核心诡计并不复杂。但情节和布局的严丝合缝,均体现出卡尔非凡的创作功力。而这又恰好反过来映衬出核心诡计的“简单之美”。笔者在平日的创作中,对此中的技巧拿捏一直甚觉头痛,因此每当看到这里。便禁不住总会涌起对作者的敬意。

这本《五盒之谜》是一部可以在两小时内一口气读完的小说,行文简洁、流畅,一如约翰·狄克森·卡尔一贯的风格,喜欢这位黄金时代大师的读者朋友。请不要错过这部作品。当然,翻开最后的答案之前,请读者朋友们好好猜猜凶手是谁——我相信这真凶的身份,若不费上一点脑筋。是绝对猜不到的。

在本文的最后。照例加上一句笔者诚挚的问候,祝各位喜欢推理小说的朋友:开卷有益,阅读愉快。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今的侦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尔总能。

——阿加莎·克里斯蒂

卡尔确可跻身蒜语系国家继爱伦·坡之后三四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列。

——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 爱德蒙·克里斯宾

若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尔就是天王。

——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作家 安东尼·布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