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乡愁》的作者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这是他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演讲结集。书里都渗透了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渗透着作者的忧患意识。
他说道“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也是作家的责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乡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熊召政 |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的乡愁》的作者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这是他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演讲结集。书里都渗透了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渗透着作者的忧患意识。 他说道“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也是作家的责任。” 内容推荐 《历史的乡愁》的熊召政先生的演讲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并与当下的现实紧密结合,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历史的乡愁》里这些演讲,都渗透了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渗透着作者的忧患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担忧。对当今流行的诸如“超女”等选秀节目,熊先生认为这是社会风气使然,他由此联想到了北宋灭亡的悲剧,“出一个李宇春这样的超女很正常,也值得鼓励,但由此而让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去仿效,这就有点问题了。难道我们的一样政策的制定者不晓得历史的教训吗?国家过早地进入娱乐社会,一定是国家的不详之兆。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忧患?”他由此提出了自己对主旋律作品的独到理解,并提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诸如这种闪现着智慧火花的观点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都是令我们深省的。 目录 楚人的文化精神 重建诗意的生活 权谋文化的批判 紫禁城与皇家文化 让历史复活 张居正与万历新政 张居正悲剧的意义 我的忧患人生 文人与商人 作家的责任 史实精神与当代意识 历史观与主旋律创作 关于辛亥革命的几点思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的读书人 禅是中国的智慧 试读章节 楚人的文化精神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座讲堂,与同学们做一次交流。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果还有那么几块土地,能够生长我们的民族智慧之树和人文精神的话,那么我脚下的这块土地,就是我们的未名湖畔——北大校园,应该属于最肥沃的一块了。因此,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交流,对我来讲是一种幸运。在这里,我可以闻到很多过往的文化大师的呼吸,看到他们的学术剪影,他们给了我很多温馨的人文回忆与怀念。今天,我在这里没有能力像大师们那样跟你们进行正宗的学术探讨,我只能浮光掠影地说一些我对楚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我曾对朋友们讲过,我们的高考应该出这样一道题目,什么题目呢?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国”?这两个题目里面蕴涵着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地域流向。中华的最初定义指的是黄河的中部。山西和陕西交接的地方有两支山脉,一支是中条山,还有一支是陕西境内的华山,这两座山连在一起被称为中华。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最早发源地是在黄河。伟大的黄河,那是一条流淌着东方人文的河流。在我少年的时候,我曾坐在羊皮筏上渡过黄河。面对黄河壮丽的落日,我当时不知道这条河流有多么伟大。只是觉得它很年轻,很有气势,它的波涛像橘红色的早霞一样吸引我、亲近我。后来,当我知道我们“中华”就是在这里产生的时候,我对它表示了敬畏和亲近。 中国文化的发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但是向世界散发出迷人光彩的年代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之间,以及稍后的战国时期,一大批文化巨匠涌现在中国大地上,例如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荀子、孟子、韩非子等等,被我们统称为先秦诸子百家。“春秋”一词不仅仅指的是一个时代,亦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这种哲学观念渗透在《易经》之中。“春”为阳之中,“秋”为阴之中。阴阳平衡的状态,就是“中”的状态。这个“中”,就是和谐,就是吉祥。我们的祖国以中命名,说明我们这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是热爱和平的,追求和谐的生活之美的。所以说,“中国”这个国家的名字蕴涵了很深的东方哲学。 中华文化虽然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它开始向南方的长江流域拓展。我们的先民,当他们逐水而居,慢慢由黄河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长江文化就成为继黄河之外的另外一个中华文化的源头。黄河与长江,都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两人地域文化,呈现了中华文化的雄奇瑰丽,它的美丽的姿态,就是龙凤呈祥。长江流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早向我们的文明世界发出灿烂光芒的,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楚文化”。与它一起先后出现的还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但相比之下,春秋时代的楚文化最为大气,最为华赡。 二 关于长江文化的特征,我曾说过,万里长江如果按区域划分的话,大致可分为三个文化形态:第一个是巴蜀文化;第二个是荆楚文化;第三个是吴越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展现的是诡异和瑰丽,荆楚文化展现的是辽阔和大气,而吴越文化展现的则是秀美和精细。这三种文化风格不同,各有特色。将其对应于人才来表达,就是巴蜀出鬼才,荆楚出天才,吴越出人才。我这么说,并无意于对这三种人才的表现方式作优劣的比较,只是按照人才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分类。中国地形的大致走向决定了我们区域文化的走向。中国所有的高山都在西部,它们一直向东绵延下来,或许中间有大山突起,但是总体的海拔趋势是渐趋平缓的。因此在四川有众多的奇山异水,有众多像九寨沟那样美丽的风光。地灵必定出人杰,所以它才滋养出了像李白、苏东坡、郭沫若那样一些想象奇异的伟大的文学家,还有我们的小平同志这样伟大的……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