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朝帝王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熊召政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大悲愿力应无尽——记大和尚姚广孝

1.生性嗜杀的和尚

大约在洪武六年的秋天,一个名叫道衍的和尚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参访。他在寺侧的塔林转悠,缅怀那些已经圆寂的大禅师。突然,从斜侧的一座灵塔后转出一位头戴儒巾的方士,拦住道衍,劈头盖脸地说:“你这位和尚好怪异!”

道衍一惊,追问:“我怎地怪异?”

方士说:“看你目如三角,形同病虎。虽穿着僧衣,但眉宇间杀气腾溢。你生性嗜杀,必刘秉忠之流。”

道衍听罢,并不诧异,而是拱手一揖,问道:“刘太保遇到忽必烈,才成就一番事业。当今洪武皇帝才刚刚开创万世基业,改朝换代已经完成,我怎么会成为刘太保呢?”

方士一笑:“不出十年,和尚当遇明主。”

这位方士名叫袁珙,是元末明初时期活跃于江湖的一位著名的相士。他与道衍和尚相会于嵩山的事,明史中有记载。他所说的刘秉忠,是元初的大政治家,此人原名刘侃,字仲晦,祖籍江西瑞州。他祖上在辽国做官,遂定居邢州。金灭辽后,他的曾祖父又仕金,当过金朝的邢台节度副使。蒙古人灭金后,刘秉忠的父亲又归顺蒙古人,在邢州元帅府中担任军职。刘秉忠长到十八岁,便依靠父亲的关系,在邢州节度府里当了一个小官。

刘秉忠属于班超一类的人,胸有大志,不甘于当一名受人驱使的刀笔吏。于是弃官归隐,上武安山当了一名道士。当时,有一名虚照禅师听说了刘秉忠的行迹,于是派弟子上武安山找到刘秉忠,对他说:“不要当道士了,还是出家当和尚为好。”也许是慕虚照禅师的大名,刘秉忠真的就脱了道袍剃度出家。又过几年,居于漠北王府的忽必烈召见高僧海云印简。海云听说刘秉忠博学多才,便邀他一同前往。忽必烈见到刘秉忠后,一番晤对。刘秉忠侃侃而谈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忽必烈深为赞赏,于是放归海云,而将刘秉忠留在身边参与军政大事,并令其还俗,赐名秉忠。从此,刘秉忠得以展露他的政治才华。公元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年号中统,取中原正统之意。四年后,忽必烈又接受刘秉忠的建议,改年号为至元,取《易经》中“至哉坤元”之意。

刘秉忠精通周易,三式六壬遁甲之术,无所不会。儒释道三家学问,他都能融会贯通。忽必烈对他终生信用不疑,即帝位后,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宰相之职,可谓位极人臣。刘秉忠一生的三大功劳:第一是协助忽必烈夺取皇帝之位;第二是设计了元朝的典章制度;第三是主持设计并建造了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中国大一统的政权建都北京,自元朝忽必烈始,在这一点上,刘秉忠功不可没。

比刘秉忠晚了一百余年的道衍和尚,听袁珙夸他是“刘秉忠”之流,内心自然欢喜。数年之后,道衍和尚到T:lk~,还专门拜谒了刘秉忠的坟墓,并写了一首诗:

芳时登垅谒藏春,兵后松楸化断薪。

云暗平原眠石兽,雨荒深隧泣山神。

残碑藓蚀文章旧,异代人传姓氏新。

华表不存归鹤怨,几多行客泪沾巾。

从诗中可以看出,道衍觉得自己是刘秉忠的传人。他对刘秉忠身后的寂寞颇为不平。两年后,道衍随另一位高僧宗泐过镇江北固山,写了一首《京口览古》:

樵橹年年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洲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宗泐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得道高僧,一看道衍这首诗,禁不住惊呼:“此岂释子耶?”用今天的话说,即:“这哪里是和尚说的……

P63-35

目录

看尽西风木槿花1

1 西湖上空飘来了“天子气”

2 官场中的另类

3 期待“真命天子”

4 促成了朱元璋的皇帝梦

5 一人身抵百万师

6 宰相就是大房子的立柱

7 被胡惟庸构陷害死

8 看尽西风木槿花

燕泥污我读残书

1 朱元璋的《醉学士诗》

2 改变不当官的初衷

3 帝王学的必读书

4 艰难的洗脑工程

5 君道与臣道

6 被朱元璋称作贤人

7 让人动容的君臣惜别

8 为何成了死囚

9 是谁污了残书

深愧渊明与孔明

1 朝廷请来的国师

2 宋濂对高足的称赞

3 被朱元璋称为“庄士”

4 道统谱序之人

5 秀才皇帝的盲目乐观

6 连出三计均未奏效

7 “奸臣”榜上名列第四

8 诛灭十族的惨案

9 让人景仰的硬骨头

大悲愿力应无尽

1 生性嗜杀的和尚

2 吟咏与参禅的岁月

3 “王道”与“佛道”

4 无愁应只为宾王

5 出家人偏做兵家事

6 大悲愿力因无尽

7 一人当了三代帝王师

8 拿二程、朱熹开涮

9 最后的归宿

文艺情长识器小

1 一首题画诗改变太子的命运

2 二十二岁时的一封万言书

3 体面地丢官

4 二度出山,再次得宠

5 两次赐衣中的玄机

6 一贬再贬,死得窝囊

7 历史没有假设

匡时愧腐儒

1 夺嫡风波中的两次召见

2 从乡村教书匠到帝王师

3 仁宗执政时的四条记载

4 政治家分多种

5 君臣合力的范本

6 太监干政的先例

7 真正的智者

醉时翻作醒时看

1 孝宗驾崩前的紧急召见

2 争夺少年皇帝的控制权

3 李东阳是怎样当上首辅的

4 忧患在胸的政治家

5 与狼共舞的首辅生涯

6 天下阴受其庇

7 两年写了十二份退休报告

8 晚年的孤臣心境

屦经忧患身心老

1 武宗是娱乐界的超级明星

2 内阁总辞也不能让武宗回心转意

3 从明升暗降到跻身内阁

4 武宗下旨南巡引起的风波

5 内阁与司礼监的紧急联席会议

6 世宗以辞去皇帝位要挟大臣

7 给世宗踹了一个窝心脚

8 杨廷和的悲剧是明朝政治恶化的结果

丹心原不负纲常

1 来自星相师的鼓励

2 与杨廷和大唱反调

3 南京释放出的政治讯号

4 大礼案造就两个政治暴发户

5 值得怀疑的帝师身份

6 与桂萼一块儿卷铺盖滚蛋

7 三起三落的首辅生涯

8 得以善终的老倔头

赚得龙颜一笑之

1 早期还想当一个诤臣

2 为何选择当小人

3 一篇马屁文的典范

4 设计杀害顶头上司夏言

5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6 山青更悟汗青时

还威福于皇上

1 探花郎不买首辅的账

2 从储君老师到皇上宠臣

3 年近六十终于当上阁臣

4 与严嵩暗中较劲

5 一手策划严嵩的倒台

6 “三还”宣言

7 计杀严世蕃

8 通过遗诏拨乱反正

政坛一把霹雳火

1 看涨的政治行情

2 言官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3 片言可以折狱

4 调整朝廷二百年不变的用人政策

5 与蒙古化干戈为玉帛

6 整人,从来是霹雳手段

7 决心扳倒冯保

8 在权力巅峰上遽然跌落

9 悲剧并非咎由自取

恩怨尽时方论定

1 多事之秋的一封私人信件

2 志在匡时救国

3 十年间成为两代帝师

4 辅臣与帝师的双重角色

5 为朝廷扛起改革大旗

6 长袖善舞和“与狼共舞”

7 在讲堂上完成的改革

8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9 夺情事件的是与非

10 干涉皇帝的私生活,犯了大忌

11 恩怨尽时方论定

筹国无成疑燕雀

1 小臣被张居正看中当上帝师

2 从来后辈轻前辈

3 万历皇帝智斗阁臣

4 矿税,万历皇帝敛财的败政

5 让司礼太监田义吐了一脸口水

6 上都之士是国之大妖

孤臣白发三千丈

1 初生牛犊不怕虎

2 厕所里诞生的宰相

3 勇敢地监督皇权

4 张居正之后最好的帝王师

5 首辅是维持会会长

6 三年间写了三十九份辞职报告

7 党祸,矿税之后的又一场灾难

8 孤臣白发三千丈

内容推荐

《明朝帝王师》是熊召政先生的又一本历史随笔集,描写论述了自明朝初年的刘基到末年的叶向高等15位帝王师。

《明朝帝王师》:

明朝帝王师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他们一般先做太子的老师,一旦老皇帝驾崩,继位的太子大都会起用自己的老师,让他们进入权力中枢——内阁,担当辅臣乃至首辅。因此,明朝帝王师不可简单以教师身份看待。他们更是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家与国务活动家,其学术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处事方法,不仅影响到皇帝,更影响到明朝的治国方略。

编辑推荐

《明朝帝王师》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读史随笔。

本书里记载着:

二百余年历史,十五位帝王师;

一样的职位不一样的命运;

帝王师,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老师;

帝王与帝王师,既是君臣、主仆,又是师生与少长;

帝王师在明代,既是一个最显赫的职业,亦是一个最高危的人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21:13